钱学森的时代观

2015-04-15 15:14:00汪长明聂映玉
关键词:产业革命钱学森战争

汪长明,聂映玉

(上海交通大学 a.钱学森研究中心;b.自然科学研究院,上海200030)

钱学森是“当代一位名副其实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和科学家”[1](P48),研究领域涉足现代科学技术体系诸多方面。通过对钱学森手稿文献进行整理与研究发现,晚年钱学森综观国际形势发展变化新态势,提出了有关国际形势、世界局势和时代特征等系列新思想新见解,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气派、世界眼光和科学远见的时代观。而对此,尚未有学者展开系统研究。

一、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竞合化,以辩证唯物主义审视当代国际关系变化新趋势

20世纪后期发生的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着以美苏争霸、军事对峙的两极格局的结束,旧的世界格局被打破,多极化初见端倪,大国关系进行深刻调整、重组。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之际,面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的严峻局面,钱学森以辩证唯物主义的眼光,阐述了对当代世界格局和国际问题的认识。

(一)世界多极化势不可挡,社会主义中国是其中重要一极

早在20世纪中后期,钱学森就指出,与20世纪相比,21世纪的世界“变化可能很大“,“将是一个动荡的世纪”;各种力量此消彼长,总的趋势是多极化。美国、欧共体(今欧盟——笔者注)、日本、中国等将是国际事务的主要参与者。他举例说:“欧洲共同体真正联合起来,它的力量不会低于美国。那样,欧洲对美国的依附将越来越小”;“日本经济力很强大,在政治上也跃跃欲试”[2](P244),一直谋求成为“正常国家”,是国际舞台上的一支主要力量;中国是多极世界中的重要一极,随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力量对比将产生巨大的变化”[3](P356-357)。1987 年 10 月,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后,钱学森对此进行了深入思考。他预言:“照今天这种形势发展下去,再过70年,就到了小平同志说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00年的时候,即21世纪中叶,我们国家十二三亿人口的人均产值接近发达国家了,到那时,社会主义的力量就要压倒资本主义了。”[3](P169)

(二)国际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基于各自战略利益的竞合关系,竞争与合作长期存在相互影响

20世纪后期,钱学森认识到,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国家之间相互依存不断加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他说:“今日世界既是国际交流的,又是国际竞争的。”[4](P358)竞争中有合作、合作中有竞争是国际竞合关系的基本面貌。为此,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在21世纪,由于人类历史已经发展到国际竞赛空前尖锐的阶段,一个国家要能在世界上站得住,就必须使它的人民、全民的集体,有高度的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从而具有高度的、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掌握‘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学问’。”[5](P260)从而掌握国际竞争的主动权。

(三)“国际阶级斗争”、制度之争将长期存在

国家是阶级斗争的产物,是国际政治的行为主体。阶级斗争不仅是阶级社会所有国家一定时期内突出的国内问题,也是一个长期的、带根本性的国际问题。钱学森认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政治制度的矛盾和竞争不会因为冷战的结束而结束,“世界是有阶级斗争的,这就是科学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斗争”[3](P356);21世纪的世界“还是以斗争为主旋律,只是方式、方法、格局演变了”[6](P489)。在他看来,由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社会制度”[3](P356),制度(意识形态)之争难以消除,因此而导致的国际阶级斗争问题长期存在,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怀有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偏见,对社会主义国家实施渗透、分化、敌视战略。世界上有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但根本的矛盾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矛盾”[7](P37-38);“阶级斗争并没有熄灭!”[7](P45-46)他提醒指出:“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国际阶级斗争决不能忘记,要注视!”[6](P37)只有“从世界交往中的政治斗争入手,其它方面如经济、文化、科学研究等才能不迷失方向”[4](P462)。钱学森的“国际阶级斗争论”是对“意识形态淡化论”者的有力警示。

(四)人类社会已进入“世界社会形态”新阶段,其终极形态是世界大同

有一种形象的说法,将当今这个一体化不断深入、相互依存日益加深、利益关系彼此交织的世界称为地球村。钱学森根据马克思的社会形态学说,结合自身观察与分析指出:“今日的世界已不是一国范围内可以决定命运的世界,”[8](P34)“谁也不能完全孤立在这个世界上”[9](P384);“尽管国体不同,民族各异,经济水平大不一样,文化信仰也不同,全世界都要相互交往,不能闭关自守”[8](P416);应将今日的世界——“地球村”界定为“世界社会形态[9](P391);“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社会形态”[8](P416);“它是各种社会制度的国家并存而谁也不能长期闭关自守的时代。它也是人类社会进入世界大同的共产主义时代之前所必须经历的一种社会形态”[9](P391)。

关于世界社会形态的未来,钱学森结合世界范围内的矛盾发展规律指出,人类社会终将走向世界大同。他说:“世界社会充满了矛盾和斗争。各种政治制度、各种民族和信仰、各种集团利害的矛盾斗争是一刻也没有停止过。但作为一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我们坚信:这一斗争的结果一定是世界大同的共产主义世界社会。”[9](P160)“今后一段历史是以世界社会形态培育世界大同,即共产主义。”[9](P268)为此,他特别指出,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大国,中国应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融入世界社会形态,[10](P243-244)并称这是“现代中国的第二次产业革命”[9](P196)。

社会上存在一种怀疑共产主义的渺茫论、否定共产主义的空想论。钱学森坚定地认为,共产主义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理想,人类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并不是遥遥无期的梦想。他预言:“到了大约200年后的共产主义社会,人类将进入世界大同,最终消灭了战争,国家没有了,国界没有了,全世界一体化。”[12](P92-93)

当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正处在曲折中迂回行进的艰难探索阶段,理论界存在着共产主义信仰危机和认识危机。钱学森提出共产主义必胜论,一方面是基于他作为一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所具有的政治品质和理论素养,另一方面也与他作为一位战略科学家所具有的前瞻性理论眼光密不可分。至于钱学森对人类最高社会形态的这一美好设想能否最终实现,相信随着人类历史的不断演进和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得到实践的检验。

二、世界经济关系知识化一体化,以产业革命理论为指导赢得21世纪国际智力战

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知识经济是人类发展史上一场史无前例的全球性经济革命,知识经济取代工业经济成为时代的主流,人类社会由此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并导致世界经济日趋一体化。钱学森通过对产业革命理论的重新定义,为21世纪的世界经济关系及国家发展战略指明了新的方向。

(一)人类已经进入第五次产业革命时代,并将迎来第六次产业革命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革命是促使社会形态从低到高根本转变的社会活动,是革命的阶级为改变旧的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而进行的统一的斗争过程。钱学森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把人认识客观世界的飞跃叫科学革命,人改造客观世界技术的飞跃叫技术革命,而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又会引起社会整个物质资料生产体系的变革,即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变革——产业革命。“在今天,科学革命在先,然后导致技术革命,最后出现产业革命。”关于社会形态和社会革命的关系,他指出,社会形态的飞跃引起社会革命,包括三个方面:经济的社会形态的飞跃,即产业革命;政治的社会形态的飞跃,即政治革命;意识的社会形态的飞跃,即文化革命。“产业革命、政治革命和文化革命都是社会形态的飞跃,都是社会革命。”[5](P256)按照这种划分,钱学森将人类历史上出现的“经济的社会形态的飞跃”划分为五个阶段,并预言:“21世纪还会有一场新的产业革命……第六次产业革命”;而且,“不会限于六次产业革命”,因为“发展是没有止境的”[5](P257)。

生产部件的专业化、生产的标准化、现代化的组织管理技术(“管理科学”)、企业联合,以及金融经济学的发展,是第五次产业革命的主要推动因素。第五次产业革命不但使得社会化生产变得具有世界规模,而且生产力的结构也变得空前复杂起来。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生产工序专业化,专业化国际分工,生产工序变成世界范围内的专业化;(2)生产组织灵活化,用电子计算机组织生产线,产生一门新兴技术——“电子计算机综合组织的生产系统”;(3)信息成为整个组织的中心环节;(4)软科学、系统工程变成非常重要的学问;(5)企业智力构成发生重大变化,白领工人比例上升,蓝领工人比例下降,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比例上升,体力劳动的人数下降;(6)交通运输的重要性更突出。[13](P352-353)

(二)以知识化和一体化为主要形态的科技经济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21世纪是国际“智力战”时代

关于世界经济关系,钱学森认为,当代人类社会的一个总的特征,就是经济结构、经济活动的世界一体化,“全世界已经是一个整体”[13](P351),“上万公里以外发生的事,很快就会影响到我们”[3](P211),“成了真正的全世界一体化生产的第五次产业革命”[13](P353)。

针对第五次产业革命的技术要求,钱学森指出,这些情况集中起来说明一个问题,就是科学技术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的精华,没有科学技术就谈不上生产力的发展,这就是‘智力战’。21世纪将是智力战时代”。如果21世纪“科学技术在一个国家中不具领先位置,它的整个经济活动、国际地位就很难保住”。[13](P354)为此,任何一个国家要想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面向21世纪,打技术贸易仗,打科技仗”[2](P354),必须不断加大科研投入,调整科技政策,积极部署新的科技发展战略,确保在未来的国际舞台上占据有利地位,抢占国际竞争的制高点。

1988年3月,钱学森在与《世界经济科技》周刊编辑部负责人谈话时指出:“现在世界转人了经济竞争,这是一场以‘和平与发展’的面貌出现的激烈斗争。表面上说的是‘和平、友好、互利’,其实在它的背后进行着一场激烈的斗争,生死存亡的斗争,对此,我们千万不可麻木不仁。我们应该善于把握世界经济与科学技术发展的新趋势。”[14](P2)钱学森对世界经济关系的认识,是对邓小平求同存异、共同发展思想的突破和发展,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新贡献,昭示国家之间加强国际合作的同时,应注重维护国家主权权益、拓展自身发展,是一种竞争式合作观。

三、国际战略竞争信息化核武化,以打赢现代信息战为目标迎接世界新军事革命

晚年钱学森结合自身对现代国防科技、作战理论、现代军事科学发展状况和趋势的深刻认识,以独特眼光和视角思考世界新军事革命引发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提出了有关国际战略格局、安全形势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

(一)战争因素仍然存在,有时还会激化,但战争规模发生了根本转变

钱学森在坚持邓小平“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论断的同时,认为战争是国际关系的客观存在,导致战争的因素仍然并将继续存在,但战争形态发生了不同于传统战争的新变化。1986年10月10日,他在中共中央党校所做的讲座中,对未来一段世界内世界安全态势进行分析时指出,现在世界总的形势是,战争的因素还存在,有时还有激化的可能,但“和平的因素的增长超过了战争的因素的增长”[5](P258)。“当今世界最大的变化,就是有了战略核武器”[3](P168)。他认为战略核武器的出现,“使得用战争作为政治斗争另一种途径来夺取物质财富变得不可能”,因而“用战争手段、用战略核武器得不到战争的胜利,只有灾难”[13](P350)。

基于以上认识,钱学森根据战争的规模和层级,提出三点预测:(1)“核大战打不起来,常规大战也不敢打”[13](P351)。由于战争本身的能动性及规律性特征,使得其具有无限膨胀和难以自我抑制的特点,在理论上存在引发核战争的可能。但是,“战略核武器破坏力达到全球性的灾难”[7](P45-46),导致使用核武器一方在对对手进行毁灭性打击的同时,也在不可避免地实施自我毁灭,因而对核武器所有者具有抑制实施核打击冲动和升级常规战争的功能,即“核威慑而不能真打核战争”[7](P37)。他指出:“人们说‘和平发展是主流’,背景就在于此。”[2](P244)这种“核战争困境”是对传统战争概念的根本性颠覆。(2)中等规模的侵略战争将趋于消亡。由于第三世界国家人民的日益觉醒和世界正义力量的壮大,“世界各国人民反对战争的呼声越来越高”[5](P258),大国“军事入侵是注定要失败的”[7](P45-46)。(3)小规模战争不会停止,而且有上升到打中等规模战争的危险。1988年1月28日,他在致高恒的信中再次指出:“用战争来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行了。由于战略武器的出现,大仗不可能了;小仗又解决不了什么问题。武力越来越成了威慑。”[6](P134)

(二)21世纪的世界和平是核威慑条件下的“冷和平”,和平是斗争的另一种形式

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背景下,如何认识世界和平问题,钱学森有着自己的看法:(1)“21世纪世界范围内的阶级矛盾不能解决,战争也不能消除。现在的世界和平是在各种威慑下的和平”,这种核威慑条件下的和平是一种“冷和平”。正是“因为有了核武器,世界才没有大仗可打”。(2)“目前的‘和平’只是一个表面现象,实质上斗争仍然非常激烈,而且变成了经济斗争和综合国力的斗争”;“‘和平’也是你死我活的斗争”[3](P357-358),“从经济实力的较量发展到了用科学技术和人才的力量进行较量,用高科技和高技术武器压倒对方,威慑对方”[3](P168)。(3)要注意和平环境下的斗争,坚持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因此,“斗争的胜负要靠科学技术的进步”。他预言:“这些特点要延续至21世纪中叶。”[3](P357-358)

钱学森认为,保持有限战略核力量是确保国家安全,尤其是大国安全,进而维护世界战略平衡的有力保障。针对社会上关于我国发展“两弹”的不同看法,钱学森针锋相对地指出,战略核武器技术是关系到我们国家生死存亡的技术,没有这项技术,我们将是一个被威慑的国家,就谈不上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搞战略核武器是完全正确的”[3](P167),“‘两弹’有成绩,对社会主义建设起了很大作用”。社会上“糊涂虫多了”[3](P355),说我们从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花那么大力量搞战略核武器是“极左”。[3](P167)所谓现在是“核后时代”“核武器无用论”等观点是完全错误的,“绝不是核武器没用了,用处就在于威慑”[3](P355)。如果20世纪50年代我们没有“下决心搞战略核武器”,“就不会有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了”[3](P169)。钱学森关于大仗可以避免、战争规模逐级下降的论述,是人类认识史上的大转折,是完全正确并经得起时代和理论检验的。

(三)受第五次产业革命驱动,当代战争模式已由传统机械化战争变革为信息化战争

钱学森认为,社会经济与战争模式之间有着直接的对应关系(正相关),产业革命推动军事技术革命,军事技术革命促进部队作战理论和方法的变革。他在分析人类社会历次产业革命对战争模式的推动作用关系后指出,截至目前,人类社会先后经历了五次产业革命,相应地,战争模式也经历了五次演变,即:徒手战时代、冷兵器战时代、热兵器战时代、机械化部队战时代和信息化部队战时代。[19](P4-5)同时,作战也经历了五个阶段:徒手军队、冷兵器军队、热兵器军队、机械化军队和信息化军队。[18](P346)受第五次产业革命(信息技术革命)的驱动,当代战争模式已由传统的机械化战争时代进入信息化战争时代。

钱学森结合人类社会有史以来战争模式演变规律和现代科技革命新变化,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指出,现在是高技术时代,高技术兵器正在取代热兵器,相应地,战争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也进入一 个 新 的 时 代——“高 技 术 武 器 时代”,[6](P377,P393,P489)21 世纪的战争将是“陆、海、空、天、信息战部队的一体化战争、核威慑条件下的 战 争 ”[4](P396,P398),打 的 是 “现 代 信 息战”[15](P263)。在当代战争中,掌握制信息权是掌握战争主动权、进而赢得战争的关键。这在冷战后发生的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四、结语

作为一位杰出的战略科学家,钱学森对世界政治局势、现代科技与军事发展状况和趋势有着科学的认识。钱学森时代观的形成正是基于自己不同凡响的人生经历。他提出的多极竞合论、科技经济论、六次产业革命论、信息化战争论等重要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时代体系理论的当代创新和发展,在世界格局发生深刻变化,政治多极化日益明显、经济全球化日趋深入、军事信息化日新月异的今天,日益凸显出科学性与前瞻性的一面,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与理论价值。他提出的国际阶级斗争论和国际制度竞争论,对于中国实现和平发展及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建立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钱学森“始终站在世界科技前沿,以自己的远见卓识从战略上思考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特别是国防科技发展的重大问题,提出许多富于创造性、前瞻性的重要学术思想和有重大价值的建议”[16]。尤其是他的总体设计部思想、系统工程理论、军队信息化建设思想等理论成果,已经成为党和国家进行统筹规划、加强顶层设计、实施高科技发展计划等重大战略谋划的重要参考。当然,如同任何重要理论成果一样,钱学森时代观的某些方面,例如世界大同说、核威慑和平论等,也面临着发展与突破及重新认识的问题,有待随着时代的发展接受实践的检验。

[1]巩献田.学习钱学森政治文明建设思想坚持政治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C]//北京市社科联,北京师范大学.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上).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顾吉环,李明,涂元季.钱学森文集(卷六)[C].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2.

[3]顾吉环,李明,涂元季.钱学森文集(卷五)[C].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2.

[4]涂元季,李明,顾吉环.钱学森书信(第十卷)[C].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5]钱学森.论系统工程[C].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6]涂元季,李明,顾吉环.钱学森书信(第四卷)[C].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7]涂元季,李明,顾吉环.钱学森书信(第五卷)[C].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8]涂元季,李明,顾吉环.钱学森书信(第八卷)[C].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9]涂元季,李明,顾吉环.钱学森书信(第七卷)[C].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10]李明,顾吉环,涂元季.钱学森书信补编(第四卷)[C].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2.

[11]钱学森.智慧与马克思主义哲学[J].哲学研究,1987,(3).

[12]涂元季,李明,顾吉环.钱学森书信(第六卷)[C].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13]顾吉环,李明,涂元季.钱学森文集(卷四)[C].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2.

[14]钱学森纵谈世界经济与科技趋势[J].农业现代化研究,1988,(4).

[15]李明,顾吉环,涂元季.钱学森书信补编(第五卷)[C].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2.

[16]钱学森同志生平[N].人民日报,2009-11-07.

猜你喜欢
产业革命钱学森战争
钱学森
钱学森之答
做人与处世(2022年2期)2022-05-26 22:34:53
未来战争我们最强
心声歌刊(2021年4期)2021-10-13 08:31:40
钱学森:四菜一汤就挺好
被风吹“偏”的战争
学生天地(2019年32期)2019-08-25 08:55:12
农村产业革命的贵州答卷
当代贵州(2019年11期)2019-06-14 06:16:20
他们的战争
钱学森
纪念第六次产业革命理论发表30周年交流会举行
中国畜牧业(2015年2期)2015-12-07 05:35:18
国务院副总理首提物联网强调“四个关系,五个着力”
物联网技术(2014年3期)2014-04-04 15: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