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洁
往事钩沉忆先驱
——缅怀中国精神卫生事业的创建者嘉·约翰
李洁
作者单位:510370,广东省广州市惠爱医院/广州市脑科医院
约翰这个名字在欧美世界最平凡不过,它来源于古老的希伯来语,意为“上帝是仁慈的”。而我在这里给大家介绍的,却是一位特殊的约翰——嘉·约翰(John Glasgow Kerr)。作为一名西方传教士,他不辞辛苦、远涉重洋来到中国,不仅履行着传播福音的使命,而且也如同他的先辈一样,背负着治病救人的重责。尤其是一个世纪前,嘉·约翰在中国不仅是位杰出的外科医生,还是传教医师协会的首任会长、教士医学会的主席,他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中国西医之发展,还徐徐拉开了中国精神卫生事业的大幕,成为华夏大地精神卫生领域当之无愧的先驱者[1]。追古思今,不能不让我们满怀崇敬来缅怀这位中国人民“爱戴和敬仰的”[2]的传奇教士嘉·约翰。
清道光四年(1824年),中华帝国除了北京名扬世界、广州通商开放以外,香港、上海还都寂寂无名。是年十一月三十日,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一个男孩降生于俄亥俄州的邓坎斯维尔,其祖父给他取名叫约翰,含有追随仁慈上帝之意,他的诞生日后无不与中国的医学事业紧密相连。5岁那年嘉·约翰因父去世,便跟随叔叔前往弗吉尼亚生活。16岁那年他进入丹尼森大学学习,并于23岁毕业于费城的杰弗逊医学院。嗣后,他开始在俄亥俄州的南部城镇行医7年。后偶有一天,当听说遥远的中国缺医少药,那里的人们饱受疾病之痛时,他便立志、立行前往中国,传福音,救病人。
1854年5月嘉·约翰偕同新婚不久的妻子金斯伯里,漂洋过海,历时近半年,辗转来到广州。不幸的是,金斯伯里因水土不服,于次年在澳门去世。1856年中英爆发第二次鸦片战争,嘉·约翰被迫返美。1858年之后他多次踏上中国这块土地,前前后后四十余年在此与家人(包括第二位妻子莫斯利)献身传教与医学事业。最后,嘉·约翰与第三任妻子马撒·诺伊斯夫人及其三个年幼夭折的子女合葬在中国广州。在其墓碑上镌刻着这样的碑文[3,4]:“嘉·约翰,医学博士,法学博士,1824-1901年,美国长老会传教士,1854年来到中国,执掌广州教士医学会医院,凡四十五年,嗣后在中国首创疯人院,令人敬爱的医生,他赢得了他为之辛勤劳动的人们的心,他追随主,执教并行医,疗救人间所有的种种疾病。”
不少西方传教士如郭士立、裨治文、伯驾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毁誉参半,因为他们多半是一手拿着“十字架”传道宣教,一手拿着“宝剑”,侵蚀掠夺,施恩与夺取并存,文明与野蛮杂糅。唯独从现有的史料中尚看不出一丝一毫对嘉·约翰的诋毁。他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传播福音,治病救人。继首位来华的传教医生伯驾之后,嘉·约翰曾接任广州博济医院(Canton Hospital)的院长,并在博济医院开办南华医学堂(校),为中国培养西医人才倾力付出,功不可没。早年孙中山先生就曾在这所学校学习西医,后人为纪念国父中山先生,博济医院更名为孙逸仙纪念医院,虽易其名,但这家百年老院依然生机勃勃,在中国的西医领域影响深远。
从历史上看,收容院或称为避难所(Asylums)是给贫困者、无家可归者、精神错乱者提供庇护和支持的各类机构。后又进一步分化出专门收治精神错乱者的机构—疯人院(Lunatic/Insane Asylums),在这种机构精神病患者或多或少获得了照管与医疗。嘉·约翰来华不久便看到精神病患者或遗弃、或自杀、或夭折的悲惨命运。为此,他立志要在中国建一所收容和照管这些患者的家园。
1898年2月20日,历经千辛万苦,嘉·约翰的冀望终于在广州芳村(Fong Tsuen)实现了,创建了“惠爱医癫院”(Refuge for the Insane)。开院当天,嘉·约翰夫妇以及一位被人搭在肩上的,刚刚解除锁链的精神病患者进入医院,随着一把小小钥匙的转动,缓缓开启了病房的大门,这标志着这座千年古城由此开启了中国精神卫生事业的滥觞之门。从此以后,中国的精神病患者在数千年的巫术符咒的迷雾桎梏中解放出来[2],不同程度地获得了人道与医道的惠泽。
同年8月同侪在广州举行盛典祝贺嘉·约翰行医五十周年。庆祝那天,人们掌声雷动,笑语相伴,中英文并用,以表彰他近半个世纪以来在中国传福音,做手术,译医书,编医报,办医校,育人才,建医院的煌煌业绩,累累硕果。
只可惜天公不作美,嘉·约翰建立“惠爱医癫院”三年后,便撒手西归,留下了遗憾,留下了哀愁。但令世人或上苍欣慰的是,这家由嘉·约翰夫妇一手创办的医癫院却历经时代更迭、硝烟战火依然神奇般地矗立在花城的花地——芳村,迄今为止,仍为广东省唯一一家三级甲等精神病专科医院(复名为“广州市惠爱医院”),依然翘楚于岭南大地。尽管嘉·约翰早已仙逝百年,但他“像对待兄弟一样对待病人”[3]的博大胸襟却永存千年。
二月的羊城,已是春暖花开,百鸟啼鸣。坐在办公室,我眺望窗外,不仅有枝繁叶绿的百年榕树,更有高俊挺拔的南国红棉,还有不远处的珠江水,缓缓流过,绵绵不绝。大树常青,江河常流,这使我不禁深深地感受到嘉·约翰老先生在广州白鹅潭南岸的芳村福音世人、润泽后代的伟迹,一种景仰、崇敬的心情油然而生。我仿如轻躁狂一般思绪如潮,我想到了一位吴牧师借用使徒保罗的三个“已经”来评价这位兢兢业业的传教士:“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5]也使我想到了百年前嘉·约翰医生一位康复患者的切身体会:“我在医院,并非完全接受医药治疗,而是七分关爱与仁慈,三分医疗[6]。”更使我想到了意大利医史学家卡斯蒂廖尼的一句名言:“在近代科学医学开始以前或之后,曾有过多少伟大的、有才能的治疗家,他们并非科学人士,但却能以自己的才能和暗示力量抚慰病人,鼓励病人,使病人对复原具有信心,因而有力地影响治疗疾病的过程[7]。”传教医生嘉·约翰便是这样一位拥有神力的传奇人物。
嘉·约翰高远辽阔的目光,慈悲为怀的心胸,刻苦奋斗的精神,超越功利的做法,让后人万分景仰,涵泳与效仿。
百年沧桑,逝者如斯,精神永续。
参考文献
[1]Jie Li.The first psychiatric hospital in China[J].Br J Psychiatry,2010,197: 440
[2]雷雨田,张琳.近代来粤传教士评传[M].上海:百家出版社,2004: 254-264
[3]沈正邦译.博济医院百年[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 106-145
[4]Cadbury WW,Jones MH.At the point of a lancet[M].Shanghai: Kelly&Walsh Limited,1935: 101-143
[5]新旧约全书[M].上海: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1981: 285
[6]Selden CC.Medical History: The life of John G.Kerr[J].Chinese Medical Journal,1935,49: 366-376
[7]程之范译.医学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1055
(修回日期:2015-04-02)
(收稿日期:2015-03-11)
[作者简介]李洁(1962~),男,北京人,精神医学专家,硕士生导师,研究领域:社会/社区精神医学、文化精神医学
doi:10.3969/j.issn.2095-9346.2015.03.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