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馥璟,刘 飞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403)
智能手机的普及造就了强大的“微视域”场所,即运用智能手机、平板等媒介载体,形成以微信、微博、QQ等微传播方式的平台,为人们提供一个更加快捷方便的信息渠道。智能手机的多功能性、互动性、海量信息、虚拟性等特点,替代了传统互联网,成为当代学生寻求社会支持、信息支持、交往渴望、心理慰藉等的主要方式。手机依赖(又称手机成瘾)是指个体因为使用手机行为失控、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明显受损的痴迷状态[1]。它并不是指对手机本身的依赖,而是由于反复使用手机游戏、网络、拍照等功能的异乎寻常的行为方式,导致个体痛苦,危害工作、学习等正常生活和心理健康,手机依赖实质上是一种行为成瘾[2]。
智能手机依赖研究多集中于手机依赖的主体因素或者客体因素,缺少一种整体性的系统探讨。本研究就是立足民航高职学生群体,将智能手机依赖与人格特质、社会支持与其关系结合,希望能为预防、干预和矫正高职学生智能手机依赖症提供理论的依据。
以民航高职院校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44份,有效问卷达72%,见表1。
表1 被试的统计学特征
高职学生手机依赖量表
在郑毅教授关于手机依赖的十大标准及网络成瘾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该院校的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制了高职学生手机依赖状况调查问卷。问卷有三个部分组成:1.学生情况。由性别、年级、专业、成长等项目组成;2.智能手机使用功能。由智能手机电话功能、上网功能、目的等项目组成。3.智能手机依赖状况。本部分包括23道题目,每个题目采用5级计分标准,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得分越高,说明越具有智能手机依赖倾向。中国大五人格问卷简版
采用了王孟成编制的大五人格简式量表[3] 。包括神经质、严谨性、宜人性、开放性、外向性等五个维度,共计40道题目,采用5级计分标准。
社会支持量表
采用梁晓燕编制的《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量表》[4]。包括情感支持、信息支持、工具支持、社会成员支持等四个维度,共计23道题目,采用4级计分标准。访谈法
随机抽取问卷中的20名高职学生进行访谈,进一步了解民航高职院校学生的智能手机依赖的现状。
采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采用均数检验、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
表2 高职学生常用智能手机应用
由表2可以看出,微视域下,高职学生利用手机社交(微信、QQ、微博等)、娱乐(视频、音乐、拍照等)、游戏(网络、休闲、益智等)、生活(购物、团购、交通等)、资讯(新闻、财经、娱乐、体育等)、学习(词典、阅读、公开课等)等。2014年11月5日我国工信部发布工信部发布第三季度电信服务质量公告。2014年第三季度我国智能手机出货量为9050.9万部,智能终端设备普及加快,智能手机的普及率都已经超过了PC,我们已经迈进了智能手机的微时代。
表3 手机依赖以及各个维度的描述性分析
由表3可以看出:四个维度:耐受性、戒断性、社会功能和生理反应,平均数都超过3分,尤其是戒断性分数偏高,高职学生对智能手机的依赖由轻度到中度,这意味着学生的生活逐渐与智能手机相伴,智能手机依赖已经成为高职学生中的普遍现象。
表4 男女学生智能手机依赖情况差异检验
由表4可以看出,男生和女生总体依赖程度也不存在差异,但男生们的平均分数要高于女生,相对于女生,男生有较强的智能手机依赖倾向。
表5 不同生源地学生智能手机依赖情况差异检验
由表5可以看出,城市、城镇学生与农村学生都不存在显著差异,城市、城镇学生与农村学生的生存环境不同,对于数字化道来的感受和接触不同,会有分值上的不同,但并没有显著差异,说明了我国在城镇化进程中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表6 不同年级学生智能手机依赖程度差异检验
由表6显示,不同年级高职学生的智能手机依赖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得分最高的是三年级的学生。
表7 高职学生智能手机依赖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矩阵
由表7看出,高职学生智能手机依赖总分与大五人格中的神经性、严谨性维度呈现显著相关,其中与神经性维度成正相关性,与严谨性成负相关性,而与宜人性、外向性和开放性维度呈现负相关性,但不存在显著。
表8 高职学生智能手机依赖与网络社会支持相关矩阵
由表8看出,网络社会支持的各维度都与高职学生智能手机依赖总分呈现显著相关,其中与情感支持、信息支持、工具支持、社会成员支持和网络社会支持等方面的维度成正相关。
在性别方面,男生和女生智能手机依赖性不存在显著差异;在生源地方面,城市、城镇学生和农村学生智能手机依赖性不存在显著差异。通过访谈可以发现,城市、城镇的学生由于经济条件的优越,视野的开阔,较早接触了网络,甚至智能手机,因此,在使用时间和月话费就比农村生源的学生多。
在年级方面,各个年级的学生在耐受性、社会功能、生理反应等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总体依赖方面,各个年级的学生存在差异,并且差异非常显著,与刘朝锋[5]2012年研究结果一致。通过访谈和研究结果发现:一年级的学生刚刚从高中紧张的学业中解放出来,时间相对充裕,学业比较轻松,自我管理的能力相对较弱,智能手机的使用新鲜感比较足,同时购买的学生并不多,因此就有大量的时间使用手机社交、聊天、娱乐等,对智能手机的依赖程度较大;而大三的学生学业也比较轻松,拥有大量的时间,但就业的压力比较大,学生在不断寻找工作,手机使用时间比较长的原因是通过手机寻找外界的联系,并不是上网娱乐等,对手机的依赖主要集中在通话、短信功能上。二年级的学生课程比较多,学业压力也比较重,空间时间就相对较少,自我管理能力较强,同时更有较多的社团活动需要参加,因此他们对智能手机的依赖程度也相对较少。
人格特征方面。高职学生的智能手机依赖与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和严谨性有负相关关系,与神经质有着正相关关系。冲动、焦虑、逃避现实和依赖性强等人格特点体现在高神经质的个体中,自我控制能力差、意志薄弱、做事无条理性等人格特征出现在低严谨学生中,由此可以看出,此类学生在与现实生活产生矛盾时,他们更愿意通过手机来寻找自我满足与情感,逐渐放纵自己,最终难以自拔。识别高职院校中智能手机依赖者的人格特征,做到早期预防,及时关注,尽早引导。
网络社会支持方面。高职学生的智能手机依赖与情感支持、信息支持、工具支持、社会成员支持和网络社会支持呈现正相关。可见,高职智能手机依赖者在心里空虚、情绪低落的时候,会渴望从移动互联网中寻求更多的社会支持。智能手机依赖者在寻找网络社会支持的同时,会疏远与他人的人际关系,进而弱化现实社会支持系统,无助感、无意义感、孤独感更加的鲜明,这样就更不利于高职学生心理的健康与成长,更加对手机依赖。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和判断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应用的能力[6]。微视域时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媒介素养能力:利用媒介,辨识和运用信息,驾驭现实与虚拟关系等,因此可以通过课堂的教育,以及传媒实践活动提升高职学生的媒介素养,进一步正确使用智能手机。
充分利用传播学的方式方法,通过微视域渗透思想政治、思想道德的教育内容,突显快读、碎读、趣味等特点,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境界,引导智能手机的使用范围。
通过增强心理健康意识,树立人际交往的观念,区分虚拟与现实之间的人际交往,帮助智能手机依赖学生消除心理障碍,重回和谐生活。
制定长效制度,通过校园文化的氛围,丰富学生现实生活,增强自律意识,进而规范智能手机使用的依赖性行为。
[1] 师建国.手机依赖综合症[J]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9,(2).138-139.
[2] .陈秀清.90后高职学生手机依赖现状调查及干预对策研究[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6).30-31.
[3] .王孟成,戴晓阳,姚树桥.中国大五人格问卷的初步编制Ⅲ:简式版的制定及信效度检验[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19(4):454-457.
[4] .梁晓燕.网络社会支持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8.
[5] .刘朝锋.普通本科院校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调查研究[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9).116-119.
[6] 张忐安,沈国麟.媒介素养:一个亟待重视的全民教育课题一对中国人陆媒介素养研究的冋顾和简评[J] .新闻记者,2004,(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