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大发展对传输网络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2015-04-15 08:46:19沈梁华信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综合院总工程师
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 2015年2期
关键词:基站传输流量

沈梁华 信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综合院总工程师

梅仪国 华信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陈炜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上海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金光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上海有限公司工程师

LTE大发展对传输网络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沈梁华 信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综合院总工程师

梅仪国 华信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陈炜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上海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金光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上海有限公司工程师

中国4G牌照已经正式发放,三大运营商开始进行大规模的LTE商用网络建设。本文针对LTE的技术特点,重点探讨LTE大发展对传输承载网络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2G 3G LTE PTN

1 引言

2010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复同意TD-LTE规模试验总体方案,由中国移动承担上海、杭州、南京、广州、深圳、厦门6城市TD-LTE规模技术试验网和北京演示网建设;2013年12月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正式颁发了TD-LTE牌照;2014年6月2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分别在16个城市开展LTE混合组网试验,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了4G时代。

相比较于2G和3G技术,LTE在系统性能上有了跨越式提高,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移动互联网业务;在技术上更为先进,移动用户接入速率更高,同时对传输承载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性能和带宽要求。经过近两年的TD-LTE规模试验网建设经验积累,运营商现在已经全面进入LTE大规模商用网络建设阶段。传输网作为基础承载网络,其安全性、可靠性、扩展性、灵活性将直接制约LTE的大发展,本文将重点探讨LTE大发展的背景下对传输网络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图1 2G/3G与LTE的网络架构示意图

2 LTE网络结构及技术特点

2.1 2G/3G和LTE的网络架构分析

如图1所示,在2G/3G的网络架构下,一个BTS/ NodeB基站只能归属于一个BSC基站控制器/RNC无线网络控制器,电路流量呈汇聚形,业务通过点到点面向连接的E1或者FE专线汇聚方式回传至BSC/RNC;BTS/NodeB之间无网络连接,基站之间不能直接通信,基站间信令的切换需要通过BSC/RNC。

LTE网络架构主要由无线侧和核心网侧两部分构成,无线侧eNodeB除具有原NodeB功能外,还承担了RNC的大部分功能;核心网侧主要包括4种功能实体,即MME(MobilityManagementEntity,移动管理实体)、S-GW(Serving Gateway,服务网关)、P-GW(PDN Gateway,分组数据网网关)和HSS(Home Subscriber Server,归属签约用户服务器)。

在LTE系统架构中,一个eNode B同时归属于多个S-GW/MME;eNodeB之间通过X2接口相连,电路流量呈MESH状,S1业务流量占整个RAN流量的比例在97%以上,X2业务流量占整个RAN流量的比例小于3%。

相较于2G或者3G的无线回传网,LTE的无线回传网需要解决LTE基站与多个核心网元S1接口业务和信令互联,同时要疏导LTE基站间的X2接口流量。

2.2 LTE网络的接口承载要求

图2为LTE网络的接口承载方案。

图2 LTE网络的接口承载方案

(1)S1接口的承载要求

S1接口按照承载的业务不同分为S1-U和S1-C两种接口,S1-U主要承载用户面数据,具体连接eNodeB和SGW;S1-C主要承载控制面数据,具体连接eNodeB和MME。

引入了SGW-pool和MME-pool功能,对S1接口提出了Flex的要求,eNode B可以同时归属到多个MME、SGW,与多个MME、SGW建立连接,满足无线网络负载分担、冗余备份的需求,提高网络的利用率和可靠性。

(2)X2接口的承载要求

为保证UE在不同eNodeB漫游时,用户数据可以在eNodeB之间直接进行交换,降低转发时延,LTE引入了X2接口。X 2接口包含X2-C(各个eNodeB之间控制面间接口)和X2-U(各个eNodeB之间用户面之间的接口)两部分。X2接口要求承载网提供基站与基站之间的转发通道,需要在相邻基站之间建立逻辑连接。

分组传送网要具备L3功能,不能依靠人工配置基站间数量庞大的X2电路,必须由分组设备根据IP地址进行自动转发。

(3)LTE网络的接口承载方案

●S1接口:对于S1接口,通过接入层、汇聚层的L2管道送到核心PTN设备,核心PTN设备再通过L3 VPN转发到相应的SGW/MME,包括本地和远端。

●X2接口:对于X2接口,先通过接入层、汇聚层的L2管道送到核心PTN设备,核心PTN再通过L3VPN转发到汇聚层、接入层的L2管道,向下传送到目的基站。

3 LTE大发展对传输网络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3.1 LTE大发展对传输网络的挑战

(1)带宽需求更大

如表1所示,与2G、3G基站相比,LTE基站的接入带宽需求暴增几十倍以上。传送网需确保每个接入环的LTE基站达到平均带宽的基础上,仍能够保证一个LTE基站达到峰值带宽。每个GE接入环可用总带宽800M,如有一个S222宏站,则其余2G/TD/LTE可用带宽为160M。

(2)站点密度更高

LTE商业化阶段,需要实现LTE网络的深度覆盖,网络节点总数将为现网的2~3倍以上。如表2所示,以GSM基站覆盖范围为基准归一化,2G与LTE在同一区域满覆盖情况下,站点数比为:1(GSM)/2.8(LTE,F频段)/5(LTE,D频段)。

表1 LTE基站的不同配置对际载带宽需求(Mbit/s)

表3 LTE业务分类及性能质量要求

(3)业务分类管理及质量要求更严格

如表3所示,LTE比3G数据业务更丰富且业务性能要求更高,相比2G/3G,传输网络须具备针对不同的业务分类管理和识别功能,具备业务质量在线监测告警功能,具备合理的流量冲突监测和控制策略。

3.2 传输网络的应对策略

(1)LTE传输城域网组网方案

LTE采用了一种革命性的架构,核心机房的RNC设备主要功能下移到eNodeB,核心网则演进到EPC,eNodeB直接连接到EPC,网络逐渐向扁平化和网状网演进,其对带宽、接口、时延、QoS、安全性等均提出更高的需求。TD-LTE业务的带宽需求主要来源于移动数据业务,而数据业务具有流量不确定性和突发性,分组传送网PTN技术承载业务具有收敛汇聚能力强,能有效利用网络带宽资源,节省网络建设成本。如图3所示,PTN L3方式承载LTE需要全网eNodeB和PTN统一规划IP地址,每个核心区域分配一个大网段地址,如10.0.0.0、20.0.0.0;每个核心节点下带的基站,由小网段来区分,如10.1.2.1、10.1.3.1等。每个核心节点配置一个VRI,并配置相应的IPPW标签,不同VRI之间通过IPPW实现转发隔离。每个eNodeB分配独立的VLAN,同时分配一个独立网段的IP地址。S1、X2的业务在接入汇聚通过E-Line来承载,在核心节点处,通过不同的虚拟VLAN子接口,终结E-Line业务(虚拟VLAN子接口需要配置一个和相应基站在同一个网段的IP地址)。

PTN核心层设备负责将X2接口信息按照IP地址转发相邻基站,将S1接口信息按照IP地址转发给SGW/MME或SGW/MME-pool中相应的SGW、MME,以实现多归属需求。当传送S1业务时,在核心节点的VRI下根据IP进行转发,通过本地IP转发到本地的aGW;或通过静态IPPW传送至远端aGW,实现aGW-pool的调度。当传送X2业务时,在核心节点的VRI下根据IP进行转发,通过本地IP转发到同网段内的基站;或通过静态IPPW传送至远端基站。

(2)LTE传输城域网QoS配置管理思路

LTE传输网络的核心资源是“带宽”,从TDM的固定带宽分配转变成动态带宽分配,接入网络的带宽容量总和可以大于网络系统容量,针对不同对象可设置保障带宽(CIR)和最大带宽(PIR),带宽统计复用在获得带宽最大效率的同时,使得带宽资源调度与管理变动复杂多变(见图4)。

●PTN带宽统计复用的特点

——PIR峰值带宽为单条电路能获取的最大传输带宽。

——CIR保证带宽为极端网络拥塞情况下,单条电路能获取的最小传输带宽,在自身业务流量未超过分配的CIR带宽时,CIR也可以被其他业务抢占。

——EIR差值带宽为网络尽力而为去满足的带宽,EIR=PIR-CIR,在环网有剩余带宽时,EIR根据业务优先级进行抢占,优先级越高抢占带宽比例越高。

●PTN带宽配置管理

当LSP1设置为CIR=PIR=1G时,LSP2的CIR受接口3容量限制只能设为0,但是PIR可以设为1G。现假设LSP2一直有1G的流量,则有下面结果:

图3 PTN的LTE解决方案(L2+L3静态IP)

图4 PTN的带宽配置管理示意图

——如果LSP1没有流量,LSP2的1G流量可以无任何丢弃,从接口3转发,该结果表明:CIR配置后若实际带宽不用,可以被别的用户共享实现统计复用。

——如果LSP1开始有速率为A的流量,LSP1的全部流量将无任何丢弃,从接口3转发;同时,LSP2会出现丢包,只有1G-A的流量被转发。该结果表明:CIR配置后若要用,别的用户无法抢占,其效果和刚性管道一样。

——如果LSP1的流量达到1G,LSP1的全部流量无损从接口3转发,LSP2的全部流量被丢弃。该结果表明:PIR是柔性的,可以做到见缝插针,充分利用带宽资源。

●QoS规划的基本原则

网络轻载时,基站能够获得的最大传输带宽受PIR限制,与CIR无关;如果网络未发生拥塞,则满足所有接入业务的无损传送,单业务的最大带宽受限于PIR。

网络拥塞时,基站能够获得的最小传输带宽为CIR,并根据业务优先级获得额外带宽;如果实际流量需求较大并高于CIR,如果环网仍有未分配给CIR的剩余带宽,则根据各业务优先级进行抢占;如果LTE的业务优先级最高,则抢占最多,实际可获得的带宽仍然高于CIR。

某条业务的CIR不用时,可以被其他业务抢占;业务的实际数据速率低于CIR时,其CIR空余部分带宽可以被其他流量需求大的业务抢占;在实际数据速增长时,可以迅速抢占部分CIR,不受网络拥塞、优先级等限制。

CIR之和受限于环网或链路最大带宽,是非常宝贵的有限资源,单个业务的PIR受限于环网或链路最大带宽,但PIR之和不受限制。降低CIR配置可以多配置业务、提高带宽利用率,尤其是实际业务量不大时,不宜配置过高的CIR,易造成网络能力的超常规建设。

(3)LTE传输城域网扩容思路

LTE传输网络的维护部门要基于流量管理手段,实时掌握业务流量,定期进行业务和网络端口流量分析,及时调整业务端口带宽。根据带宽和业务流量管理原则,适时进行网络优化扩容建设,保持传输网络带宽弹性,确保业务快速接入。

——业务适配原则:根据基站类型配置带宽。

——保持弹性原则:网络带宽冗余度不低于40%。

——实时监测原则:可实时监测分析“端口、链路、环”流量,并预警。

——适度超前扩容原则:定期分析环容量,实际流量>环容量50%,及时进行适度超前网络带宽扩容;实际流量>环容量60%,必须扩容。

LTE大发展背景下,传输网络要注重架构稳定、调度高效、安全可靠的发展目标,在光纤基础网条件较好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为LTE新建一张承载网络,与2G、3G业务实现分平面承载。

PTN网络的接入层、汇聚层、核心层的带宽可以按照80:60:40比例进行收敛,相应的传输网络扩容建设策略如图5所示。

图5 LTE传输承载网络的带宽规划示意图

●接入层建设思路

在LTE基站大规模建设时,首保站点接入,兼顾架构调整,按需扩容带宽,在综合考虑带宽配置、网络安全性基础上,同步改造优化现网站点,如果改造难度大、周期长,可先接入业务再安排优化改造计划。

接入环上的节点数、路由长度是影响接入环网安全的主要因素,新建的LTE基站尽量成环,GE接入环上节点数量控制在4~6个以内(含下挂链上节点),对于环路节点数量或环路所接入LTEBBU数量较多的站点(7个以上),根据环路带宽需求建设10GE接入环或者双GE接入环。

●汇聚层建设思路

汇聚层主要采用PTN技术,在LTE、集客专线等业务量密集区域,可以按需部署OTN系统,适度超前建设汇聚层的覆盖能力,缩减单个汇聚环的覆盖区域,提高接入能力。

●核心骨干层建设思路

核心层全面采用OTN技术组网,根据业务需求适时引入100G技术,并向格状网络演进,组建环网与点对点直达的系统。

4 结束语

LTE作为4G移动技术在为用户提供高速率接入和丰富业务应用的同时,对传输承载网络新增传输接入节点、扩容网络带宽容量、构建业务分类管理和QoS质量保障策略等方面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更加需要在规划阶段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应对措施。

2014-11-29)

猜你喜欢
基站传输流量
冰墩墩背后的流量密码
玩具世界(2022年2期)2022-06-15 07:35:36
张晓明:流量决定胜负!三大流量高地裂变无限可能!
房地产导刊(2021年8期)2021-10-13 07:35:16
混合型随机微分方程的传输不等式
牵引8K超高清传输时代 FIBBR Pure38K
寻找书业新流量
出版人(2020年4期)2020-11-14 08:34:26
关于无线电力传输的探究
电子制作(2018年18期)2018-11-14 01:48:00
可恶的“伪基站”
探索科学(2017年4期)2017-05-04 04:09:47
支持长距离4K HDR传输 AudioQuest Pearl、 Forest、 Cinnamon HDMI线
基于GSM基站ID的高速公路路径识别系统
小基站助力“提速降费”
移动通信(2015年17期)2015-08-24 08: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