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 岁肥胖小学生体力活动与膳食热量摄入的抽样研究

2015-04-15 02:44吉喆崔玉鹏李林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15年2期
关键词:能量消耗热能体力

吉喆 崔玉鹏 李林

1 绥化学院(吉林绥化152061)

2 首都体育学院

青少年儿童的肥胖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一个共性问题。 本研究通过测定肥胖和体重正常的小学生在体力活动中的能量消耗和日常膳食热量摄入状况,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探寻引起小学生肥胖的因素,为研究合理的运动及饮食干预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抽取2 所武汉市小学、1 所北京市小学。以3~5 年级小学生为研究对象,对自愿参加本实验的学生进行基本情况调查,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所在学校年级、班级,组织受试者参加基本的体质测试,内容包括测量身高、体重、体脂率,其中测量体脂率采用美国BodyMetrix 超声波身体成分测定系统,记录测试结果,根据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制定的中国学生超重、肥胖BMI 筛选标准抽取符合条件的肥胖、超重小学生[1],并在肥胖、超重受试者所在班级随机抽取体重正常的同性别儿童作为相应的对照组受试者。 受试者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受试者基本情况(±s)

表1 受试者基本情况(±s)

*P <0.05,与正常体重组比较

�� n ��(y) ��(cm) ��(kg) BMI(kg/m2) ����%� �� 40 9.5���1.0� 146.08���6.98� 53.37���10.60*� 24.85���3.40*� 25.1���6.0*���������17�52�9.8���0.8�9.5���0.8�147.35���6.39�141.02���6.15�44.69���5.76*�32.46���4.74�20.48���1.07* 16.26���1.59 21.2���8.5*�14.1���6.4�

1.2 小学生体力活动水平的测量和分析

采用美国Actigraph 公司开发的GT3X Plus 加速度计, 对所有受试者进行1 周的体力活动能量消耗测试。 仪器佩戴前采用加速度计自身分析软件ActiLife v6.1.2 对仪器进行初始化,主要包括受试者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身高、体重等,并设定仪器记录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时间长度为1 周),设定的仪器采样间隔为1秒[2]。 要求受试者全天24 小时佩戴仪器,除游泳、洗澡外,受试者需全程佩戴仪器,为期1 周。 仪器统一佩戴在受试者右髋部,若仪器被摘下,仪器能自动识别摘下和再次佩戴的时间(加速度计计数为0)。 受试者佩戴仪器1 周结束后, 测试人员收取仪器并采用加速度计自身分析软件ActiLife v6.1.2 下载原始数据,计算3 组受试者日均体力活动能量消耗(PAEE)、日均每公斤体重能量消耗(PAEE/W)、能量代谢当量(MET)、日均步数、在不同强度活动的时间百分比,并分别采集受试者在校期间、放学回家时间体力活动情况的数据指标。根据分析软件要求, 我们设定一个有效的研究数据应至少包括4 个有效的测试日(3 个有效的在校测试日和1个有效的休假测试日),有效的测试日是指每日至少有8 个小时以上的佩戴时间,有效的佩戴小时是指该小时内无连续20 分钟及以上的加速度计计数为0, 最终将有效的研究数据纳入到分析结果中[3]。

1.3 小学生膳食热量摄入的测量和分析

实验前设计膳食记录表, 并将食物重量折算参照表、实物模型图示发给受试者,向其讲解如何有效地记录, 并要求受试者所在班级班主任和家长辅助其记录食入主食、菜品原料及各自数量[4]。 1 周膳食记录后,测试人员统一回收记录表并采用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编著的中国食物成分表(第2 版)计算能量摄入[5]。 在测试期间,每天固定时间对受试者仪器的佩戴情况和膳食问卷的填写情况进行检查,如发现仪器无法佩戴或仪器记录情况不完整, 将重新初始化仪器, 膳食中出现饮食记录无摄入量或菜未分开记录等问题时,均及时提醒受试者修改[6]。

1.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8.0 软件对测得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各测试指标以均值±标准差表示;对研究的各类指标进行正态性检验,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组间差异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数据不符合正态分布的,组间差异性采用非参数检验两组间独立样本t 检验,显著性水平定为P <0.05。

2 结果

2.1 受试者1 周体力活动情况

经过数据处理,共109 人被纳入最终的数据分析。其中肥胖40 人、超重17 人、体重正常52 人。

如表2 所示, 在日均身体活动能量消耗上, 肥胖组、 超重组日均PAEE 显著高于正常体重组 (P <0.05),肥胖组、超重组组间无显著差异;日均PAEE/W上,3 组中肥胖组最低,但各组间差异不明显;能够反映身体活动强度的MET 3 组差异不大;日均步数3 组组间差异不显著。

表2 受试者1 周体力活动基本情况(±s)

表2 受试者1 周体力活动基本情况(±s)

*P <0.05,与正常体重组比较。

�� n ��PAEE (kcal/d) ��PAEE/W (kcal/d/kg) MET (ml/kg/min) ���� (�/�) �� 40 674.81���249.43*� 12.41���2.65� 1.79���0.19� 8940���2251.59���� 17� 595.45���237.22*� 13.30���3.80� 1.76���0.16� 9114���2848.74������ 52� 415.89���118.84� 12.89���3.57� 1.73���0.20� 8925���2350.29�

2.2 不同时间段受试小学生体力活动情况

选取小学生在校日和休假日进行数据分析。如表3所示,3 组受试者在校日每小时身体活动能量消耗上,肥胖组、超重组显著高于正常体重组(P < 0.05),肥胖组、超重组组间无显著差异;在日均每公斤体重体力活动每小时能量消耗上,肥胖组小学生最低,但3 组间无显著性差异;MET 3 组差异不显著;每分钟步数3 组组间差异不显著。

表3 上学日受试小学生体力活动情况(±s)

表3 上学日受试小学生体力活动情况(±s)

*P <0.05,与正常体重组比较。

?

如表4 所示,3 组受试者在家中活动时间里每小时身体活动能量消耗上,肥胖组、超重组显著高于正常体重组(P < 0.05),肥胖组、超重组组间无显著差异;在日均每公斤体重体力活动每小时能量消耗上, 肥胖组小学生最低,但3 组间无显著性差异;MET 3 组差异不显著;每分钟步数三组组间差异不显著。

表4 休假日受试小学生体力活动情况(±s)

表4 休假日受试小学生体力活动情况(±s)

*P <0.05,与正常体重组比较。

�� n ����������� (kcal/h) ��������������(kcal/h/kg) MET (ml/kg/min) ����� ��(�/�) �� 40 51.46���19.53*� 0.95���0.21� 1.73���0.19� 10.35���4.09���� 17� 46.40���17.61*� 1.02���0.35� 1.71���0.23� 10.99���4.21������ 52� 32.40���10.33� 1.01���0.35� 1.67���0.23� 10.61���4.51�

2.3 受试小学生膳食能量摄入状况

分析小学生1 周膳食能量摄入情况(见表5),结果显示,在日均能量摄入上,肥胖组显著高于超重组、正常体重组(P < 0.05)。 在三餐热能摄入百分比上,肥胖组早餐能量百分比显著低于正常体重组和超重组(P <0.05),超重组显著低于正常体重组(P < 0.05);肥胖组、超重组午餐能量百分比均显著低于正常体重组 (P <0.05),超重组、肥胖组间无显著差异;而肥胖组、超重组晚餐热能百分比显著高于正常体重组(P < 0.05)。

表5 受试小学生膳食能量摄入情况(±s)

表5 受试小学生膳食能量摄入情况(±s)

*P <0.05,与正常体重组比较;△P <0.05,与超重组比较。

�� n ������ (kcal) ����������%� ����������%� ����������%� �� 40 2740.36���863.62*�� 21.2���5.21*�� 33.4���8.85*� 42.3���5.87*���� 17� 2032.77���575.95*� 27.6���9.39*� 32.6���9.53*� 37.2���5.39*������ 52� 1649.87���505.89� 33.2���8.01� 38.5���7.19� 26.8���6.99�

分析小学生日均膳食热能营养素摄入情况(见表6),结果显示,肥胖组三大类热能营养素摄入均显著高于超重组、正常体重组(P < 0.05)。 超重组仅脂类的摄入显著高于正常体重组(P < 0.05)。

表6 受试小学生日均膳食热能营养素摄入情况(±s)

表6 受试小学生日均膳食热能营养素摄入情况(±s)

*P <0.05,与正常体重组比较;△P <0.05,与超重组比较。

��� �g� �� 40 404.34���137.43*��90.46���22.06*��76.24���18.49*����� 17� 312.13���132.83� 62.88���22.47*� 54.72���18.93������� 52� 259.63���101.49� 47.14���11.59� 46.57���16.98��� n ����� �g� �� �g�

如表7 所示, 计算小学生日均膳食热能营养素摄入情况占总能量摄入百分比 (按照摄入1 克碳水化合物 为4kcal、1 克 脂 类 为9kcal、1 克 蛋 白 质 为4kcal 转换)[7],结果显示,肥胖组日均脂类摄入百分比显著高于正常体重组 (P < 0.05), 且接近日均总能量摄入的30%, 其余两种热能营养素摄入百分比三组间差异不显著。

表7 受试小学生日均热能营养素摄入量占总摄入量百分比(±s)

表7 受试小学生日均热能营养素摄入量占总摄入量百分比(±s)

*P <0.05,与正常体重组比较。

��� �%� �� 40 59.02���10.46� 29.71���6.18*� 11.13���3.73���� 17� 61.40���11.74� 27.84���7.62� 10.75���5.39������ 52� 62.95���9.55� 25.71���3.28� 11.29���2.47��� n ����� �%� �� �%�

3 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肥胖、超重儿童不仅体重较大,而且体脂水平远高于正常体重儿童, 这与长期的能量摄入量大于消耗量有关, 肥胖组儿童日均膳食EI(2740.36 ± 863.62) 远高于正常体重儿童日均EI(1649.87 ± 505.89), 也远远大于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每日膳食中热能的供给量”(9 岁2000 kcal,10 岁2100 kcal,11 岁2200 kcal)[8], 而记录3 组受试者1 周体力活动能量消耗发现,肥胖组、超重组体力活动能量消耗显著高于正常体重组, 每公斤体重能量消耗3 组虽无显著性差异,但肥胖组最低,而且肥胖组饮食中脂类能量摄入百分比过高(约30%),不合理的饮食结构极易诱发肥胖的发生[9]。

本研究中肥胖组、 超重组和正常体重组儿童在1周体力活动上无明显差异, 虽然各组儿童在休息日体力活动水平较在校日有所下降, 但各组小学生之间并无明显差异, 休假日与在校日相比, 身体活动能量消耗、MET、 计步数等反映体力活动水平的指标均较低,这可能与小学生不良的生活方式(长时间看电视、玩电脑、打游戏等,身体活动强度较低)有关,不良的生活方式是诱发处于生长发育期儿童发生肥胖的值得注意的危险因素[10,11]。学校体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体力活动所消耗的热量不足以帮助肥胖小学生达到完全消耗膳食摄入的过多能量。

本研究结果表明:早餐热能摄入量所占比例较低,而晚餐热能摄入量所占比例过高; 热能营养素绝对摄入量高,且比例不合理,脂类的摄入量过高;休假日体力活动水平下降可能是生长发育期儿童发生肥胖的因素。

[1] 季成叶. 中国学生超重肥胖筛查标准的应用. 中国学校卫生, 2004, 25(1): 125-128.

[2] 贺刚,黄雅君,王香生. 加速度计在儿童体力活动测量中的应用. 体育科学,2011,31(8):72-75.

[3] 王超, 陈佩杰, 庄洁. 加速度计以不同采样间隔测量儿童青少年日常体力活动时间的一致性研究.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2, 31(9): 759-765.

[4] 季兰芳. 临床营养测评与膳食指导.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5] 杨月欣. 中国食品成分表. 北京: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1-181.

[6] Smith LP, Ng SW, Popkin BM. Trends in US home food preparation and consumption: analysis of national nutrition surveys and time use studies from 1965-1966 to 2007-2008 ,Nutr J, 2013, 12(45):1-10.

[7] 王维群.营养学.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7-51.

[8] 范轶欧. 中国居民营养素日常摄入量的研究. 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7-20.

[9] Skinner AC, Steiner MJ, Perrin EM. Self-Reported Energy Intake by Age in Overweight and Healthy-Weight Children in NHANES, 2001–2008 . Pediatrics,2012,130(4):936-942.

[10] Rissel C, Curac N, Greenaway M,et al. Physical activity associated with public transport use--a review and modelling of potential benefits. 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 2012,9(7): 2454-2478.

[11] 杜文雯,苏畅,王惠君,等. 辽宁、河南和湖南省1013 名成年居民在外就餐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中华流行病杂志,2013,34(12):1159-1163.

猜你喜欢
能量消耗热能体力
太极拳连续“云手”运动强度及其能量消耗探究
中年女性间歇习练太极拳的强度、能量消耗与间歇恢复探究分析
一种疏水箱热能回收再利用装置
热能来自何处
没别的可吃
变速器对电动汽车能量消耗的影响
看,光电家居
岩浆转化机
人类的收留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