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乃永
(南京师范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2)
工程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013 年,我国普通高校工科毕业生数达到2 876 668人,本科工科在校生数达到4 953 334人,本科工科专业布点数达到15 733个,总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一”[1]。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发布的《中国工程教育质量报告(2013年度)》显示:用人单位认为我国工科毕业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需要加强,工科毕业生在国际竞争能力等诸多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构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工程教育人才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已经成为新时期提升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工程教育人才全面发展及充分就业、加强高校内涵建设的重要着力点与落脚点。
高等教育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保障。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是支持和推动创新型社会建设的重要体现,也是高等学校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高等工程教育人才是实现成果转化、技术转移和解决重大科技问题的生力军,其素质的高低对提升我国在工程技术领域国际竞争力、推进我国工业现代化进程、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指出,“创业教育”从广义上来说是指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并提出创业能力是学习的“第三本护照”,要求把创业能力的培养提高到与目前专业教育同等的地位。“现代管理学之父”——美国学者彼得·德鲁克在《创新和创业精神》一书中提到:“企业从事创新,而创新是展现创业精神的特定工具,是赋予资源一种新的能力,使之成为创造财富的活动。”创业活动作为科学技术最终转化为生产力的载体,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经济全球化使得国家之间的竞争越来越集中在创新与创业水平上,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希望大学毕业生具备实干精神和创新创业素质。加强对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不仅是我国建设创新型社会的需要,也是高等院校提升工科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以创业推动就业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部分毕业生开始选择自主创业。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4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3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2.3%,比2012届高0.3百分点,比2011届高0.7百分点;2013届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3.3%)高于本科毕业生(1.2%)[2]。创新和创业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创业的核心和本质是创新,而创新又支撑着创业。鼓励和支持工程教育人才自主创业,不仅可以缓解巨大的就业压力,还能够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高校开展对工程教育人才的创新创业教育,提高他们的创新创业意识,培养他们自主创业的能力,对引导工程教育人才转变就业观念、拓宽就业渠道、实现自主创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很多人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极少数学生的事情,在校期间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因此,在大学期间,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作用不大。与此同时,由于受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很多大学生认为自己将来不会自主创业,学习创新创业知识对自己作用不大。这种实用主义的学习理念使得当前的创新创业教育出现“国家重视、高校忽视、学生漠视”的尴尬状况,创新创业教育成了高校的边缘教育。学校对工程教育人才的创新创业教育缺乏整体规划和相应的政策,许多学生没有创新创业实践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相关工作很难开展。
目前,在高校工程教育人才培养中,普遍存在比较重视理论知识传授而忽视创新创业实践的情况。工程教育人才的专业实习课时严重不足,企业实习流于形式,创新创业竞赛活动局限于少数优秀学生,参与面不够,导致工程教育人才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普遍不足。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虽然有的高校开展了一些工作,但基本上以专题讲座为主,或者开设几门选修课,导致教学内容单一,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健全,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缺乏,而且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真正融入到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中,这些都制约着工程教育人才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近年来,高校新进教师的学历越来越高,但普遍缺少社会实践经验[3]。高校从事工程教育的教师现场作业经历的缺乏、工程实践意识的不足已经成为工程教育人才创新创业教育有效开展的瓶颈。因此,通过政策引导和制度保障,培养和造就一支高水平的、具备相关行业背景和管理经验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是当前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高校要通过更新教育理念、创新课程体系、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和学科创新竞赛、深化校企合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措施逐步完善工程教育人才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促进工程教育人才创新创业素质的提升,首先要大力推进高等工程教育理念的更新。一方面,从高校来讲,要树立“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努力培养大批具有创新创业精神、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另一方面,高校从事工程教育的教师要主动转变教育思想,将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融入到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和专业课程体系中,主动挖掘专业教育过程中的创新创业要素,激发工程教育人才的创新创业意识,着力培养工程教育人才的创新思维和创业品质,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高校要把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纳入到工程教育人才通识教育课程当中,所有在校学生必须接受创新创业教育,并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类型的工程教育人才开设不同的创新创业类课程。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也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要将创新创业课程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将创新创业课程融入到专业课程中。通过建立大学生创业园、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创业项目孵化园等,积极为工程教育人才搭建创新创业实战平台。借鉴国外相关教育的成功经验,积极推进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编写适用的、有特色的、高质量的创新创业教育本土化教材。
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业计划竞赛、机器人大赛、智能汽车竞赛、电子设计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等为抓手,引导工程教育人才主动参加各类科技竞赛,使工程教育人才在实践训练中全面提高创新能力。
“十二五”期间,教育部实施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各省教育主管部门、部分高校随之推进实施了不同层面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实施,对于增强高校学生尤其是工科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培养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高校要积极组织工程教育类学生积极申报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加强创新创业能力训练,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此外,还可以通过团委、学生会、科协等组织开展各类创新创业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创新创业校园文化氛围。
企业可通过在高校设立大学生创新科研基金、开设创新创业讲坛、为学生项目申请进行指导与帮助、让学生深入企业开展创新创业体验等形式,不断在高校营造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校园文化氛围。高校要制定相关制度,积极支持从事工程教育的青年教师到相关企业挂职锻炼,以使他们不断积累工程实践经验;引导专业教师、就业指导教师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理论研究,不断提高其工程意识和教学质量,从而在专业教育、就业指导课中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引导与培养。要通过在企业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习基地、建立小微企业创业基地等形式,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创业教育人才机制,形成融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开发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创新教育实践平台。
高校要从学校自身、政府部门、相关行业等聘请人员组建一支结构合理、优势互补的专兼职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通过讲授课程、开设讲座、指导实践等形式,不断提高对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打造一支业务精湛、指导有力、素质良好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要定期对创新创业教师进行技能培训及相关教学竞赛,从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实践指导等方面不断提升他们的业务水平。同时,对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要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使他们有一定的归宿感、成就感。此外,要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考核评价制度,对优秀者予以表彰奖励、不合格者予以解聘,积极推进从事工程教育人才创新创业教育教师素质的提升和积极性的发挥。
高校要设置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学分,为具有创新创业潜质和意愿的大学生制定个性化培养计划;积极响应教育部门的相关政策,实施弹性学制,允许在校大学生在保留学籍的前提下休学,进行创新创业;改进学生创业指导服务,建立健全学生创业指导服务专门机构。
政府要充分发挥其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协调、统筹作用,通过制定行之有效的政策法规,营造“鼓励创新创业、宽容失败”的社会舆论氛围,“整合发展财政和社会资金,支持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活动。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和服务措施,重点支持大学生到新兴产业创业。鼓励社会组织、公益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设立大学生创业风险基金”[4],为工程教育人才创新创业素质提升提供充分的制度和机制保障。
工程教育人才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长期、复杂和艰巨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国家、高校、学生、社会及相关行业的协调配合,共同努力。在国家层面,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2015年6月教育部先后召开了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视频会议、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工作部署视频会议。我们坚信,在当前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下,通过高校的不断探索和努力,一定会逐步形成具有时代特色、适合中国国情的工程教育人才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为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1]新华网.教育部发布首份《中国工程教育质量报告》(2013年度)[EB/OL].(2014-11-13)[2015-07-08].http://news. xinhuanet. com/edu/2014-11/13/c _1113239452.htm
[2]光 明 网.2014 中 国 大 学 生 就 业 报 告 发 布[EB/OL].(2014-06-10)[2015-07-08].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4-06/10/nw.D110000gmrb_20140610-_2-06.htm?div=-1
[3]韦佳.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之构建——以金陵科技学院为例[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84-88
[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EB/OL].(2015-05-04)[2015-07-08].http://www.gov.cn/zhengcr/content/2015-05/13/content_97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