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宇
他是多次受邀为国家领导人创作出访国礼艺术品,多次应邀为中国驻外大使创作友好礼品的“国礼艺术大师”;他曾是山东省最早成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并成功突破山东省工艺美术在全国的最高奖项记录,获得中国工艺美术“百花杯”特等奖的刻瓷艺术大师;他熟练于各种成型技巧以及夸张的陶艺语汇,丰富的生活经验以及活跃的思维是他创作的源泉。他就是我国著名的刻瓷艺术大师王一君先生。
说瓷器,王一君如数家珍
康定斯基曾说过“凡是内在需要的,发源于心灵的就是美的。”王一君对陶瓷艺术的热爱,体现在他将全部生命的感受、生活的热爱以及情感的体味倾注于艺术作品之上。他说,刻瓷艺术是绘画艺术与陶瓷艺术的完美结合,是采用特制工具在陶瓷器皿上镌刻出山水、花鸟、动物、人物、书法等花纹再赋以墨彩,形成完整画面,既有洒脱的书画笔墨之韵,又有浓厚的金石篆刻之趣。
“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王一君所做的结晶釉刻瓷盘《梦得佳境》,布局疏朗大气,刻绘细腻。两只大鹅相互间对语,神情惬意,憨态可掬。全盘布以或疏或密的结晶釉,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浪漫感觉,让人分不清大鹅是在梦中还是在现实中。第一次看到这件作品的人,往往有一种被奇异的景象感动后的冲动,猝然沉入无边的幻想当中。用意设境,用境造意,这就是典型的王一君的陶瓷艺术风格。这件作品的另一个名字是《感悟通灵》。有天晚上,王一君揣摩王羲之的书法,感觉鹅的脖子和王羲之追求的婉转流畅的自如运笔手法相似,睡着后做梦梦到了两只鹅,来了灵感,他就很快完成了这件作品。
《梦得佳境》意境相通,情景交融,完美表现了中国文化艺术的神韵和风格。又因为是陶瓷上的艺术创作,又别具一种感染力。可以肯定,王一君已经找到了在陶瓷之上灵活再现中国文化艺术之美的窍道。这是完全属于陶瓷的技艺方法,它吸收了中国画的思想,又综合运用了适合于陶瓷的各种技巧与手段,因而,陶瓷艺术具有了某种独立性与超越性。
陶艺作品《日常心情—思飘》,以一块泥片捏塑成卷筒型,造型稳定、协调,卷起的泥条与作为基底的泥条形成色彩的反差与对比,两种纯粹的色调给人清新、冷静、包容的视觉感。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竞争加剧,人们在繁忙的工作当中偶尔思绪飘远,寻找心灵片刻的宁静与短暂的逃离。极其鲜明地反映了当前社会的现实状况,留给观者巨大的想象空间。
陶艺作品《冲动》,一个色泽斑驳的大缸内,一只鱼破缸而出。作品选取粗松的陶土为材质,缸外刻画不规则的弧纹图案,并在图案内填以白色与淡蓝色。缸内尽为蓝色,而接近缸口沿部位的波线水渍痕,留下明显的干涸印迹。通过刻画冲破大缸的鱼,给世人敲下“环境保护,刻不容缓”这一警钟。
2011年10月,王一君又一偶然天成的刻瓷佳作《天真》问世,一只初生的小鸡面对着浑圆的世界不为所动,茫然不知,一副楚楚动人的模样。小鸡很小,只占了空间的不到十分之一;一个代表世界的浑圆很大,占了空间的大部分。很小对很大,天真对浑然,在对比当中,一个关乎人类命运的大主题就被轻而易举的托举出来。更妙的是,这个瓷盘本有残损,但不经指点,观者难以分辨。王一君指着那个小鸡的眼睛说,这个地方天生就是一个黑斑,在创作时巧妙地把它利用起来,作品就达到了完美无缺。
陶瓷艺术并不是单纯的追求“纯艺术”,在这个艺术发探过程中,至少有几个点在交叉。材质的运用、工艺手段的运用只能是一个技术层面,它在和思想情感、文化创意的脉络找交叉点。往往很多时候它们是平行的,忽然有一天,哪个交叉点找得最准,就更接近成功。作品《萌者尽达》可谓是王一君“交叉点”思想的最好阐释。
在翻阅《礼记·月今》时,里面的一句话深深打动了王一君:“生气方盛,阳气发泄,句者毕出,萌者尽达。”他认为,这句话深刻反映了中国古人顺其自然,健康向上的生命观,这种萌动、活泼的感觉体验也应该成为现代人崇尚的生活观念。为了把“萌者尽达”的意象感觉用陶瓷表现出来,他选择了青瓷材质和萌芽的形象元素。青瓷在视觉形象上的青幽、空灵,符合生命主题意蕴,而“萌芽”的形象元素符合主题要求。在设计思想上,王一君把“萌芽”做得特别饱满,甚至堪称硕大,突出表现了内含的一种喷薄向上的力量。
王一君做的《孙子》达到了以虚写实,虚实互补的境界。它的兵车、阵型、旌旗等结构安排,王一君选择最适合表现场面的点,而不是全部列上。列出的每一个点暗示了相当丰富的含义,所有的点集合起来就是表达《孙子》的智慧与谋略。
经典作品不能一一细数,但我们从以上代表作品中就可以看出,王一君的刻瓷艺术可谓是技法独特、风格立异、自成一科,极具魅力。其作品更是博采众长,灵动婉丽,又简约洒脱,师法自然,是传统神韵与现代意味的融合,物我交融的意境,总能触发人们内心深入的情感共鸣。
厚积薄发,让中国艺术熠熠生光
中国艺术美的根源在于气韵,在于空白,在于写意,根本上在于追求和再现人类的灵性之美。但在陶瓷之上,如何表现灵性之美,确是一个让人困惑的难题。综览中国现代陶艺作品,在表达灵性之美方面出现了许多大家大作,这些作品多以山水题材为主。但能够做到信手拈来,以小见大,以素见真者,王一君堪称其中的代表人物。他说:“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陶瓷艺术博大精深,不仅仅拘泥于刻瓷工艺层面,而要汲取自然、人文、历史、哲学等多重元素,再综合调理陶瓷的材质配比、形工适度、成型方式、坯釉匹配、釉面色质、烧制气氛和温度曲线等各个工艺环节,形成一种系统性复合语境。使作品意蕴深邃、洪荒精笃、自然生动、道器融通”。
谈到王一君对艺术的独特理念,还要从上世纪90年代说起,当时王一君遵从父母意愿进入了陶瓷厂工作,做了一名中规中矩的刻瓷工人。然而,性格外向、喜与人交流的他,并不满足于朝九晚五的工作生活,于是,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他开始琢磨陶瓷的造型设计、材质选择、釉色运用等,他发现陶瓷的各种釉色幻化无穷,可与刻瓷结合,营造出单一手法不易表现的意境,在一些材质不同的载体上,刻出来的刀触质感也各自纷呈;同时,刻瓷时所需载体的器形与刻瓷画面密切相关,所以很多时候,由于陶瓷器形不适合他所要刻制的题材内容与表现形式。为了达到理想的效果,他在工作之余开始对陶瓷工艺制作环节进行研究,感受、感知、感悟……渐渐发现,内心世界里有些用文字语言难以描述的妙境,可转化为陶瓷语言这种信息形式来传递。
王一君进一步说,艺术是个综合体,它是文学的、哲学的、历史的、时代的综合理解后消化出来的一个产物,即精神的物态化。精神的东西很抽象,无法对其进行物化和量化。内在精神需要靠外在形式说话。为此,他每每在找到主题立意后,总会把创作的重点放到材质和手段上。一种材质不是和任何工艺都能结合的,材质和工艺结合好最终是为效果服务的,想要达到好的造型效果、色彩效果、境界效果等,就要综合考虑材质和工艺,同时为它找一个爆发点。同时,他博览群书、爱好广泛,对绘画、陶艺有着很深的造诣和探究。他主张艺术创作应是创新举措,没有新意的雷同之作,便没有存在的价值,正所谓“同则无继”。创新性思维,必须是定位于人们的普遍的思维规律和价值大框架基础上的突破性举措。
理论的学习与修炼,让王一君的创作灵感绵绵不绝,也让其在陶瓷艺术理论上形成了独特的理念,2010年3月,他在《陶瓷科学与艺术》杂志上发表论文《儒家思想对陶瓷艺术的影响》,论文《浅谈发展陶瓷艺术的现实意义》被中国陶瓷工业协会评为优秀论文,在《国际人才交流》《山东陶瓷》等书刊杂志发表个人作品,应清华大学陶瓷系之邀担任《中国当代陶瓷艺术》编委。
由于艺术形式的独特,王一君的艺术创作多次参加全国及国际美展并获奖,获得了社会广泛的赞誉,其作品注重形式与哲思以及材质和技法的融汇与创新,突破了山东工艺美术历史最高奖项纪录,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天工艺苑·百花杯”最高奖特等奖。为了了解世界前沿刻瓷艺术,他曾赴北欧进行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应邀参加文化部主办的“中瑞文化交流节”,分别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和索德太利亚举办个人作品展,荣立“建设淄博”一等功。他主持为中国(淄博)国际陶瓷博览会设计制作了世界最大的刻瓷艺术壁画《火的艺术》、《齐魂》、《聊斋》(该壁画陈列于淄博市展览馆陶瓷文化展厅内),不仅加强了我国传统瓷器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同时开阔了眼界,提升了自己的艺术眼光。
硕果丰腴,发扬创新精神
由于其刻瓷艺术的别出心裁,王一君曾多次获得全国陶瓷评比金银大奖。作品入选上海世博会展出,被英国珍宝博物馆收藏,还曾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优秀学术交流作品奖”。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他便经常应邀为国家领导人创制国礼艺术瓷以赠友邦首脑及国际友人,其精湛超群的刻瓷技艺得到同行专家的一致称道。他曾应邀创作温家宝总理出访美国赠美国国务卿鲍威尔的陶瓷艺术礼品;应邀创作胡锦涛主席出访美国赠美国总统布什夫妇的国礼陶瓷艺术品和出访摩洛哥赠摩洛哥国王穆罕默德六世夫妇的陶瓷国礼。2013年应邀创作了习近平主席在博鳌论坛期间赠六国元首的国礼艺术作品。十几年来多次应邀为国家主席、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和国务委员等领导人创作国礼陶瓷艺术作品,深得广泛赞誉。为淄博国礼瓷走出国门,增进国际友谊贡献其力量,成为淄博人以及全中国人的骄傲。
然而,对于传统刻瓷艺术的传承和发扬,王一君却表示了自己的担忧,他说:“传统的刻瓷艺术多关注于单层画面的研究和刀法运用,没有全面探究陶瓷胎体材质、釉质、复合釉面、器形与表现题材和表现方式等各方面的因素。我个人认为,刻瓷是个系统工程,全方位考虑能更丰满地表达出艺术的综合语言,系统工程一环扣一环,讲究气韵贯通,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很重要。所以,刻瓷人不能把自己当成一名工匠,而是一个追求艺术质量和责任感的艺术家。”说起艺术家与工匠的区别,他说:“工匠制作作品就像鹦鹉学舌一样,虽然学说得很好,但没有自我意志,只是比较教条地复制;而艺术家创作作品则如同人说话,是经过思维和感悟说出来的,包含个人喜好与意志。因此,每一件艺术作品都透露着艺术家的情感、智慧与哲思,甚至可以把高境界的陶瓷艺术品理解为物态的精神,可以说是艺术家赋予作品以生命。”
艺术要有思想,不流于简单的观赏,这就是艺术与装饰的区别。我们期待,王一君先生能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佳作,为祖国瓷器文化的发扬光大奉献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