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区典型探究

2015-04-13 01:34金哲高小杰王芳吴鸿雁
安徽农学通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南京市探究

金哲 高小杰 王芳 吴鸿雁

摘 要:通过对南京市2010以来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建设工作进行实地考察及专题调研,以高淳区、江宁区工作内容为重点,探讨两地各有特色的建设模式,总结了目前南京市农村环境整治方面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和共同经验,提出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的建议,为其它地区更好的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南京市;示范典型;农村环境整治;探究

中图分类号 X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06-01-03

Study on the Comprehensive Improvement of Rural Environment Work in Typical Areas of Nanjing City

Jin Zhe1 et al.

(1Nan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Nanjing 210013, China)

Abstract:Through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special investigation on rural environment remediation construction work since 2010 in Nanjing City,taking the work content in Gaochun District and Jiangning District as the focus,the article explor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struction patterns,summarizes the common problems and common experience existing in the rural environment improvement in Nanjing City,puts forward to promote rural environment remediation proposals for the work,providing reference for the better development of countryside environment rectification work.

Key words:Nanjing City;Typical area;Rural environment remediation;Exploration

2010年,财政部、环保部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关于实行“以奖促治”加快解决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实施方案的通知》和李克强副总理关于“适当加大力度,鼓励有条件的地区连片整治”的批示精神,启动了全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2010年4月,江苏省被列入全国首批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省。2010年6月,南京市成为首批全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考核试点城市。

南京市农村区域约5 800km2,分布在江宁、溧水、高淳、浦口、六合5区,占南京市域总面积(6 600km2)的88%,是建设“美丽南京”的重中之重。因此,南京市涉农各区以创建国家生态区县、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为载体,集中资金投入,以解决全区农村区域性突出环境问题为着力点,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尽管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已开展了一段时间,但由于农村地区面对工业及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的压力和自身环保体系的不健全,环境形式依然严峻。江宁区及高淳区根据本地实际,基于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不同理解,形成了带有自身特色的实践模式,对2地相关工作进行深入研究为其它地区更好的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现状概述

1.1 江宁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概况 江宁区位于南京市中南部,总面积1 558km2,现辖10个街道,共有社区村委会75个,社区居委会124个。2013年末,全区户籍总户数33.67万户,总人口为95.62万人,常住人口117.86万人,农村人口比重为31.89%。2013年全区全口径财政收入为426.7亿元。2010年,江宁区政府成立了江宁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制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区长担任组长,成员涵盖区环保局、区发改局、区住建局、区农业局、区水利局等主要领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全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制试点工作的组织、跟踪、考核等日常事务。江宁区在10个街道成立了环保所,在村(社区)明确了环保监督员。

2011年,江宁区被列入江苏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区,成为全省20个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县(市、区)之一。江宁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以汤山片区为先行示范,抓点、带线、促面,沿汤铜线向湖熟、淳化地区辐射延伸,先行形成东部连片整治示范区,并逐年扩大整治范围(中部、西部),逐步达到片片相连、整体改善的目标。

2012年共完成1 237个村庄环境整治任务,其中,创建成24个省三星级“康居乡村”、25个省二星级“康居乡村”,完成窗口地带村庄环境整治417个,打造成以“五朵金花”为代表的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美丽新乡村和以“石塘竹海”为代表的特色景观。

2013年,完成淳化街道片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建设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并改造现有不能正常运转的4套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污水处理配套管网;对连片整治区域农村垃圾收集转运处置体系提档升级。共改造现有无盖的垃圾池138个,在53个规划保留自然村中,创建“二星级”村庄5个,“一星级”村庄12个。

近年来,江宁区已建成15座街道集镇污水处理厂、71个村级污水处理设施,13座污水提升泵站,铺设污水收集管网350多km。总投资21亿元、日供水90万t的长江引水工程基本建成,长江水“村村通”目标逐步实现,同时将区内16个水源地划定为饮用水源一、二级保护区,并立标确界。通过推行城乡生活垃圾“组保洁、村收集、街运转、区处理”一体化处理,目前已建成垃圾中转站19座以上,实现了环卫设施全覆盖。

1.2 高淳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概况 高淳区位于南京市西南端,北接溧水区,东临溧阳市,西南部与安徽省郎溪、宣州、当涂3县(市)毗邻,下辖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8个镇。全境东西最长相距49km,南北最阔相距29km,总面积801.8km2。2013年底,全区户籍总人口43万,其中农业人口约占63%。2013年全区财政收入40.48亿元。

为了加强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高淳区政府成立了由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相关镇、部门组建相应工作班子,实行定岗、定人、定标、定责。

2010年度高淳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片区范围,包括桠溪、东坝和固城3镇胥河和桠溪河两岸的村庄以及顾陇、定埠、青山和下坝4个撤并乡镇后的村,涉及15个行政村,直接受益自然村为32个,直接受益总人口为23 797人。共建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34个及配套管网210km,1个垃圾中转站及相关配套设施。

2011年高淳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片区范围位于胥河北侧,涉及桠溪、东坝两镇芜太公路以北、松溪河沿岸的村庄,约73.3km2,涉及9个行政村、47个自然村、总人口26 099人,其中直接受益自然村为39个、直接受益总人口为20 331人。整治工作重点为村庄生活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共建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39个,配套管网176.5km。

2011年7月,高淳成为江苏省第一个国家级生态县。至2011年底,全县共建成77个县级文明家园示范村、12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省级试点村、3个国家级生态村、40个省级生态村、12个市级生态村、7个省市级绿色社区。

2012年高淳县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片区范围为国际慢城沿线,涉及246省道、红旗路、老桠路、生态之旅、漆桥河两岸的村庄,约67.1km2,涉及12个行政村、38个自然村、总人口22 451人,其中直接受益自然村为38个、直接受益总人口为20 361人。整治工作重点为村庄生活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垃圾中转站及配套设施等。共建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36个,配套管网155km,垃圾房205个。

2013年,启动美丽乡村建设3a计划,整治自然村412个,50个村庄达到美丽乡村建设标准,新增市级“水美乡村”4个,城市化率达到58.1%。新增省级生态村24个,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85套,铺设污水管网241km,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5%。

2 典型地区工作模式探讨

2.1 江宁模式探讨 江宁区作为南京市的近郊区,相比于南京市其它涉农地区,区位优势明显,经济结构更合理。一是江宁区具备高速公路、高速铁路、长江水道、航空运输等综合交通之优势,是沪宁、宁杭两条主轴的交汇点,中国重要的京沪高铁枢纽站。二是江宁经济实力突出,地方财政收入接近400亿元,区内下辖各街道依靠资源禀赋,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城则城,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科学发展的“百花齐放”。因此,江宁区在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发展方向上依托雄厚的财力,投入大量资金,加强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以“五朵金花”为代表的都市生态休闲旅游示范村,同时以都市生态休闲农业示范村的规划建设为载体,注重乡村特色的挖掘和立体多元乡村旅游体系的构建,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提档升级。

2.2 高淳模式探讨 高淳区作为南京市的远郊,地理位置相对封闭,经济结构以农业为主,地方财政收入不高,但自然生态环境较好。因此,高淳区将规划视野投到了“长三角高品质生态健康宜居城”,依托石臼湖和固城湖,计划将高淳打造成为南京到黄山旅游带上的重要休闲旅游目的地和慢生活的休闲度假区。具体工作上,一是改善农村环境面貌,达成村容整洁环境美。按照“绿色、生态、人文、宜居”的基调,同时,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扎实开展动迁拆违治乱整破专项行动,实现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相得益彰、与转变方式相互促进、与建设幸福城市相互融合的美丽乡村建设。二是发展农村特色产业,达成村强民富生活美。因地制宜形成山水风光型、生态田园型、古村保护型、休闲旅游型等多形态、多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基本实现村庄公园化。

3 存在问题及建议

3.1 问题 目前,南京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主要存在3方面问题:一是缺乏专项的农村环保资金。农村环保投入力度不足,财政能力薄弱地区难以开展较大规模的规划和建设。二是农村环保机构及人员力量仍然薄弱。乡镇环保所和环保员的环境管理职能和管理能力还比较薄弱,农村污染防治设施管护人员较缺乏,且技术水平不高。三是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部门协作还不够深入和高效。在各级政府如何有效整合住建、城管、农业、水利等部门的资源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3.2 建议 对于今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建议:一是尽快设立农村环保专项资金。目前的有限资金仅能够支持一小部分的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示范项目,应当在畜禽养殖、秸秆综合利用、河塘清淤、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等各方面扩大投入范围,以取得更好的环境整治效果。二是进一步研究农村环境保护长效管理的机制。现有的资金和人员主要投入在设施建设方面,而对于建成后的日常运行维护都需靠村里自行解决,往往难以为继。建议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在已建设施运转维护长效管理和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方面加大投入。三是进一步加大各级政府的统筹力度,开展各部门的村庄环境联动整治工作,以便更加有效地整合各部门的人、财、物等各项资源,提高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水平。

参考文献

[1]江宁区人民政府.江宁区“十二五”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实施方案.

[2]高淳县人民政府.高淳县“十二五”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实施方案.

[3]张壬武.倡导生态农业建设美丽乡村[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3(1):5-8.

[4]刘晓,韦铭.建设兼具“形态美”和“内在美”的都市美丽乡村[N].南京日报,2013-02-06.

[5]陆宁海,吴利民,田雪亮,等.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J].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Public Health (CEPPH2011),2011:81-84.

(责编:徐焕斗)

猜你喜欢
南京市探究
南京市集中“检视”三方评议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南京市江宁区老年大学校歌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下神峪村“由乱到治”之路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南京市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编制与思考
南京市鼓楼区黑臭河道的治理
南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