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著追求 勇于创新

2015-04-13 20:51武倩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5年2期
关键词:定位研究

武倩

为梦想,他执着追求,用坚韧和毅力打开了通往智慧之门。虽几经波折,但仍幸运的完成人生中重要的三次学习经历。

为科研,他矢志不渝,用知识和魄力诠释着科研惠国的无限情怀。不畏艰险,在无线电定位技术的研究领域一路当先、意气风发。

善思而立,创新以恒,永不停歇的科研脚步铿锵有力,是他作为科研工作者独有的风采,更是他奋斗不息勇攀高峰的有力保障。

无线电定位是一种利用无线电设备确定目标位置的方法。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高级工程师郁涛多年来一直秉承着创新发展的理念,为我国无线电定位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机遇改变命运

机遇,总是在恰当的时候出现在郁涛的生命里。

上世纪70年代初,我国还处于文革时期,但郁涛在初中毕业之时,却幸运的赶上了恢复高中教育。在高中毕业后分配到基层工作的第三年,他又幸运的赶上了恢复高考。当时他恰好被抽调到县委农村工作队,在上海市川沙县金桥公社(现在的浦东新区)搞社教运动,客观环境虽不便于复习,但为实现自己的大学梦,他白天工作,晚上躲在蚊帐里复习,最终如愿考取了大学。

郁涛从小就对无线电感兴趣,他先是学装矿石收音机,后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学装晶体管收音机,家中唯一的一台电子管收音机被反复调测。在中学读书时期,他积极参加课外无线电兴趣活动,订阅无线电科普杂志,积累了许多无线电知识。在填报高考志愿时,郁涛最初选择的是与无线电专业相关的系,但最终因高考分数不理想,被学校调到了机械系。由于对新环境的不适应,郁涛在大学读书期间成绩一般,总结大学阶段的学习生涯,他认为:“主观原因是不会读书,总觉得当时大学读书时的理解力似乎有问题。”

事实上,当年父亲并不十分支持郁涛上大学,读完大学后郁涛才得知,当时单位的领导曾对父亲私下里发话说:“不要让你孩子上大学了,以后培养他做干部。”郁涛当时“也是‘好高骛远,希望去念书。”如果当年真的不考大学,现在的他就不会跋涉在无线电科学技术领域的征途上。

理想改变工作

不经意间,郁涛又找回了最初的那份梦想。

1982年,郁涛大学毕业,按个人志愿被分配到一个刚刚成立的工程应用型研究所工作(现在的公安部第三研究所),主要从事天线的机械结构设计,当时所内大部分都是刚走出校门的学生,没有经验丰富的师傅指导,一切只能靠自己摸索。当时,天线的电调工作进展非常缓慢。郁涛凭着对无线电技术的兴趣与敏感,毛遂自荐说要试试,结果一发不可收拾,借助良好的自学能力,他这个非电子专业的“业余”爱好者反而能将天线调测好。也就是从那时开始,少年时代的梦想借助于工作中的偶然机遇得以实现。

此后,郁涛在天线工程设计岗位上先后研制设计了工作带宽达200MHz的“UHF频段底馈式同轴天线”、便于个人携带使用的“快速徒手装卸式八木天线”等实用产品,充分展现了在无线电领域的禀赋。

就在他成功转入天线实用设计,持续研制产品之时,幸运之神再一次降临,当时上海工业大学的钱伟长校长尝试将工大改变为多学科发展的大学,其中的一个举措是请在美的同学回国讲学,并开设“天线与电波传播研究生班”,郁涛和为数不多的几个学员有幸进入这个研究生班学习,亲身聆听科学泰斗们的教诲。这次读书机会让他受益匪浅,为他后来从事某种层次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郁涛仅是认为:“尽管研究生班成绩单上标的分数很好看,但事实上我对许多高深知识的理解还是很浅的。”

在困境中择机

命运,并不能主导郁涛的人生,他心中总有一把衡量权重的尺子。

上世纪90年代,因所在的整个研究室都解散,郁涛不幸下岗。此后,郁涛先到过大型通信公司工作,后到过台资企业做手机的射频前端,还曾到深圳通信电子公司做过技术总监。从中拓展了自己的视野和能力。最终,他选择回上海,进入中航615研究所工作,这为他后来从事无线电定位技术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可能的发展机遇。

当时正赶上国家正式开始研制航母,每个单位都要报项目,郁涛也顺势提了一个想法。回顾这一段经历,他说:“事实上,就该项目而言,615所和我个人的起点都很低,我的成功就在于不因为自己的起点低而做做表面文章,不因为单位的起点低而放弃一个可发展的机会,615所技术主管部门的一位同事和我聊天说,我们就是看着你所写的相关技术的论文水平越来越高。”正是凭着这种对科学技术的执着追求精神,让他的研究一步步走入正轨。

在逆境中进取

任何进取都有可能遇到阻碍,郁涛的科研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但最终事有所成。

事实上,在市场经济下,郁涛从事的无线电定位技术的研究并未受到单位支持,新来了一位所长曾要求郁涛做他的研究助手,改行做可靠性分析,何去何从,这更是对郁涛本人自我评判能力的一次挑战。

在决策改换工作单位之后,在新的单位又遭遇阻力:“你的研究和单位的专业发展没有关系”,对此,郁涛不以为然,坚持走自己的研究之路。历经数年的潜心研究,终取得了斐然的成绩,目前,若干主要的应用于工程设计层面的科研成果包括:

——研究了频移与相移间的函数关系,得出了机载多普勒频移可以通过相位干涉测量而获得的方法,不仅解决了无源定位中未知多普勒频移的检测问题,而且能使许多本来难以检测的运动参数及观测量都能通过简单的相差检测而获得,基本内容已作为一个章节包含在由InTech Press出版的一本英文专著中。

——解决了固定单站纯方位目标运动分析的解析计算问题。此研究至今已有60多年的历史,所提出的新方法突破了现有固定单站纯方位无源探测仅能获得目标航向,以及速度与初始距离比值的局限性。相关论文:“固定单站纯方位目标运动参数的解析方法”被2013年电波年会评为优秀论文,并被电波科学学报录用。

——提出了利用简单的相似递推方法实现双站相差无源定位的设计思路,给出了仅采用数百米基线即可实现对远距目标高精度定位的结果,内容见《基于基线扩展的相差定位》。

——发现了在相差测量中所存在的跳变现象,并提出了消除相差变化率的相位模糊性的方法,为实现高精度的相差定位提供了技术保障,内容见《相差变化率的无模糊测量》。

——研究了基于互测相等原理的高重频脉冲配对方法,高重频雷达信号脉冲的配对及消除定位模糊问题一直是多站时差定位系统的一个较难以解决的重点研究课题,内容见《基于互测相等原理的高重频脉冲配对方法》。

——分析了虚拟短基线的相位跳变及校正问题,给出了一种采用一维双基线即可实现无模糊测向的新技术,内容见《虚拟基线的相位跳变及校正》。

——借助方位的虚拟观测和距离的等效交换,提出了一种采用长度仅为数十个波长的短基线即可实现远程测距误差小于1%R的单站相差定位方法,国家专利申请号:201410570751.7。

——针对在可合作高速移动目标的多站定位中所存在的问题,给出了一种可实现快速精密测量解决方案:一是采用载波相差和时差相组合的方法实现对坐标位置的快速测量,二是通过引入浮动测量周期,且应用最优估计算法实现各测量站间的同步测量。

成功是不可复制的

基于成功的事与物往往具有不可复制的事实,人的发展可能是没有规律可遵循的。

郁涛认为,人的成长分几个阶段,最初的阶段与通常意义上的品质和能力没有很大的关联,人在步入中年(或经历较多的实践之后)开始体现出品质和能力的作用。他总结回忆,早年更多的是兴趣爱好,这一方面和所处的环境相关,另一方面似乎和人的基因相关。在他的中学时代,有一批真才实学的老师,既能给学生讲理想,又能显露才华;他的课余时间,要么参加学生会活动,要么鼓捣无线电,一段时间内喜欢盯着一件事做到底,其他活动相对较少。

到了青年时代,开始参加工作,或多或少会有机会出来让你选择,此时大部分是靠本能以及家庭的建议进行选择,很可能是放弃了许多好的机会。在没有好的导师指引(包括家庭和社会)的情况下,一般需要通过若干经历才能达到自我奋斗所需要的品质和能力。就郁涛而言,家庭成员与技术领域无关,在技术研究上的发展主要是靠自己的实践认知,边干边学。而且,早年他曾做过自我判定,并不认为自己能在学术上有所成功,仅认为自己动手能力强,应在产品的设计制作上有所突破,最初十几年的工作结果应是证明了这种特点。但因为有做一件事就要做好的性格,外加若干小的机遇,结果便在应用技术理论的研究上做出了一些成绩。

和较高层次的一直从事专业研究的学者不同,郁涛的经历比较曲折,能成功的另一个特性是随着阅历的增加开始能更自信的做出正确抉择,此时,人的境界就达到了一个较高的层次。这其中,政治能力和技术同样重要,它能帮助你面对压力,并将其变为动力。压力能逼着你努力,但实践的过程是很痛苦的,解决困难和压力的能力,可能部分和性格相关,另一方面和阅历相关。此外,必要的耐心不可缺少,成熟有利于培养耐心。

然而,即使成功所需要的条件或多或少的得到部分满足,成功亦仅仅是有可能而已。

驽马十驾 功在不舍

在各种条件都满足的时候,成功眷顾了郁涛,让他在无线电的世界自由翱翔。

郁涛至今已申请专利十多项,发表论文100多篇,一本主要涉及相差定位技术研究的科技专著(暂名《基于相差测量的机载无源定位技术》),目前已被国防出版社正式列入出版计划,正在撰写编辑中。另外,他还在社会上担任上海市工程图学会理事、国防工业出版社《雷达与探测前沿技术丛书》编委、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等职位。

骑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一个人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之人。事业有成离每个人既近又远,郁涛在转向无线定位技术后,从集中精力研究相差定位技术,到能开始撰写科技专著,差不多用了3至4年,折合换算接近1万小时。这或许就是现行流传的一万小时成功理论的一个范例吧。

猜你喜欢
定位研究
定位的奥秘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导航定位与授时》征稿简则
Smartrail4.0定位和控制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找准定位 砥砺前行
新版C-NCAP侧面碰撞假人损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