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紫红薯高产栽培的技术对策

2015-04-13 07:42杨晓辉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栽培技术高产

杨晓辉

摘 要:本文从精选良种、培育健壮苗、整地作厢、科学施肥、合理选苗移栽、加强田管保产量、适时收贮保质量等方面,总结了紫红薯高产栽培技术,供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紫红薯;高产;栽培技术

紫红薯即紫皮紫肉红薯,其食口性较差,不及白、红、黄肉红薯。不但具有普通红薯的营养成分,而且富含防癌抗癌的花青素、硒元素。营养价值高,是人们青睐的天然药食保健食品和化工原料。发展前景广阔。随着我县紫红薯加工厂的成立,我县农户争先种植紫红薯的热情十分高涨。但由于人力少,技术和管理跟不上等原因,导致小薯、病虫薯多,产量低。我现就紫红薯高产技术总结如下:

一、精选良种

紫红薯有鲜食型、加工型、兼用型三种类型。选好种薯是培育健壮苗的前提条件。农户应根据自己的栽培目的、田块肥瘦、栽种季节、品种抗性等,灵活选择最适自己的品种类型。我县主要种植的是京薯6号、俆紫薯1号等。。理想的种薯要选择无伤疤、无冻害冷害涝害、无病虫害、新鲜光亮, 100-200g的薯块最佳。这种薯块出苗快、多、壮。

二、培育健壮苗

育好健壮苗是紫红薯高产增收的首要环节。冷床双膜覆盖育苗,既省工省成本操作又方便,育出的苗又粗壮。

1.备好床育好苗。在3月上中旬,气温稳在12℃以上时,选在被风向阳、透水性好,两年内没有种植红薯的沙壤土作床。为了便于管理,苗床一般挖1.2m宽、沟深15cm、长10m左右,施入一定量的腐熟了的人畜粪尿晾干后排薯。种薯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浸种5-10分钟,可以预防薯黑班病、软腐病等病害。捞出后将薯块相互间按1cm的距离,背朝上,头上尾下一致斜排在苗床上,注意薯块上平下不平。一般每平米排20-25kg种薯,栽一亩大田需种薯70kg左右。然后用细土将种薯间的缝隙填满,再浇水,待水渗透完,再盖沙3cm左右,紧接着盖地膜,插竹弓盖拱膜,四周再用土压严实。

2.苗床管理。种薯出苗前以催为主,做好增温保湿工作,力争早出苗,多出苗,出壮苗。前3天,温度宜控制在35℃左右,以利萌芽和抑制黑斑病。当薯芽钻出地面,应立即揭去地膜。出苗后,膜内温度保持在25-30℃,超过30℃应揭膜两头通风降温,以免烧苗。寒潮来临要盖膜保温。出苗前一般不浇水利于催芽出苗防病,苗出齐后可据薯苗生长和床土墒情酌情浇水。浇水可结合追肥同时进行。当薯苗长至10cm左右可追肥,按每10平米用尿素0.5kg、磷酸二氢钾50g混合撒施,然后轻轻拍落叶面上的肥料再浇水。当苗长至22-25cm左右剪苗移栽,剪苗前3-5天要炼苗。有利于栽后成活。剪苗后白天要盖膜,第二天再追肥浇水。

三、整地作厢

紫红薯对土壤的适应性广、抗逆性强、耐旱耐瘠不耐涝。以土质肥沃疏松透气、富含有机质的沙壤土产量最高品质最优。薯地应在晴天深耕30cm左右,但不超过40cm,过度深翻反而容易减产。一般采用厢作,能加深土层,改善通气,加快吸热和散热,温差大,利于排涝抗旱。实践证明,单厢单行栽植,不仅产量高,还便于机械操作。南北开厢(厢距60-70cm含沟,株距20-25cm),厢土深翻耙细整平,沟深浅一致,做到下雨不积水,利排水。

四、科学施肥

紫红薯吸肥力强,喜钾肥,忌氯肥。施肥原则: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有机肥为主重施钾肥,化肥为辅。基肥与追肥比,肥田按7:3、瘦田8:2来施肥。基肥以腐熟的尽量使用不含病虫的人畜粪尿为主,一般亩施有机肥1000-1500kg,磷酸钾25kg,尿素10kg,磷酸二氢钾4-5kg或红薯专用肥50kg。包厢施肥效果最好,即在刨厢时,顺厢施肥,再刨厢,把肥料包在厢内,减少肥料流失,经济施肥,在施肥的同时亩撒施辛硫磷颗粒剂3kg,以灭地下害虫。

五、合理移栽

1.精选优质苗栽插。精选优质苗栽插是栽后易成活,保证苗全苗匀苗壮的先决条件,也是高产的保证。实践证明健壮苗与弱苗产量相差10%左右。优质苗要求高剪苗,留茬3cm,剪口平,有6个伸展叶,长20-25cm,节间短粗,叶片厚嫩,有顶尖,没有病斑虫害。为防治薯苗黑斑病,剪苗后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浸秧苗基部5-10分钟,然后栽插,效果很好。

2栽插方法和密度。当气温达到18℃,土壤持水量60-70%,栽得愈早,生育期愈长,产量高,品质优。一般春紫薯亩宜栽3000-3500株,夏紫薯3500-4000株。栽插时要做到“三致一不”和“五步”。“三致一不”即厢距一致,苗质一致,株距一致,品种不混栽;“五步”即先刨坑-浇水-斜插苗-盖土-埋叶。埋土时要埋2-3个节间,同时将叶片尽量多的埋入土中,让叶片也充分吸水,这样返青快,成活率高。

六、加强田间管理保产量

俗话说得好,七分种,三分管。一点也马虎不得。田间管理很重要,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查苗补缺、中耕培土。栽后3-4天,及时查苗补缺,保证亩株数。返青后,每隔20天左右中耕培土一次,连续2-3次。中耕对紫红薯根系、茎叶和块根生长及产量都有重大的关系,培土可防止块根外露,或遭小象鼻危害。

2.打顶去芽。当紫红薯主茎长至30-40cm时,选晴好天气摘去顶芽;分枝长至40-50cm时继续把顶芽摘去。这样可抑制茎蔓徒长、避免养分消耗、促进块根膨大,可增产10-20%。

3.肥水管理。紫红薯在基肥施足的情况下,一般不施提苗肥。进入块根膨大期,对叶片的正反面喷施0.5%磷酸二氢钾或10-20%草木灰浸出液,10-15天喷一次,连续3-4次。如遇干旱,有条件的地方可喷灌,保证水分供应。雨水过多,则理好厢沟,背沟,做到不积水。

4.提蔓不翻藤。在7-8月份,如果雨水过多,雨后应结合除草提蔓1-2次,折断茎节上的纤维根,减少养分消耗,确保产量。但切记翻蔓。翻蔓损伤茎叶,减少光合产能,造成减产。

5.注意病虫防治。紫红薯病虫害比较少。主要有地老虎、薯黑斑病、软腐病、根腐病、线虫病等。在紫红薯的整个生育期,都要随时观察其病虫状况,发现株叶发黄、叶色异样、茎叶皱缩等,及时拔除病株,切断病原减少传播风险。紫红薯病害一般发生在夏季多雨季节,一般情况下不必用药。如需用药,则用低毒无残留药。

七、适时收贮保质量

为保证紫红薯的品质,当5-10cm地温在18℃左右时,选晴天抓紧收挖。薯块应轻拿轻放轻运,平铺在阴凉处自然晾干,然后剔除伤、病、烂、渍薯,用50%多菌灵混合红薯保鲜剂兑水浸薯10-15分钟,晾干后再入窖贮藏。贮藏量约占窖容积的70%。窖应提前清扫、硫磺熏蒸消毒、灭鼠。贮藏期间,窖内温度应保持在10-14 ℃,湿度在85-90%,以防烂薯保证薯块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全领,马行军等. 淮北地区紫甘薯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3(10):17-18.

[2]作物栽培学教材书第八章甘薯1996年7月.endprint

猜你喜欢
栽培技术高产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秋茬蔬菜高产有妙招
洋葱高产栽培技术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
苹果元葱高产栽培技术
超级杂交稻广两优1128高产栽培技术
无公害大葱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