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英国特约记者 孙微
伦敦城市公墓坐落在东伦敦埃平森林附近。这一面积达200英亩的绿地于1856年开发为公墓,可以说是英国甚至是欧洲最大的公墓。这里绿树环绕、静谧安详,墓碑上的青苔诉说着历史的绵长。
尽管75%的英国家庭选择火葬,但是很多人还是愿意土葬,而且有些不同文化背景的移民也倾向于土葬。2013年的一份调查显示,英国近一半墓地将在未来20年内用完。面临墓地危机,一些居民不得不去邻近地区寻找墓地。将逝去的亲人埋葬在异地会给家人以及亲属们带来诸多不便,尤其是对那些经常拜访墓地的亲属。而且,亲属们很有可能无法埋葬在同一块墓地,这又会带来其他问题。
过去5年,伦敦城市公墓进行一项在英国尚属新鲜而且大胆的活动——通过重新使用75年以上墓地的办法来应对伦敦迫在眉睫的墓地危机。伦敦城市公墓管理者加里·伯克斯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所谓重新利用就是循环使用旧墓地,把旧的遗体往纵深处埋,新的遗体埋在旧的之上。在伦敦金融城和大伦敦地区,当地政府有立法允许回收使用超过75年的墓地。
在重新利用后的墓地上,你会发现那座历史久远的墓碑一面刻的是埋葬于1902年的逝者的名字,而另一面则是最近几年刚入葬者的姓名。伦敦城市公墓是英国目前对旧坟墓进行大规模重新利用的地方。5年来已有1000个重新利用墓地的案例。
据伯克斯介绍,如今在这里进行的墓葬有60%是重新利用旧墓地,部分原因是价格能便宜不少。相比传统的墓葬而言,重新利用旧墓地可以节省4000-9000英镑。此外,更重要的原因还包括地理位置合适,或者说墓地的类型比较合适等。但专家表示由于法律规定非常复杂,伦敦的这一做法很多地区的墓地管理者无法效仿。
伦敦城市公墓在维多利亚时期设立的原因就是为解决当时老金融城的墓地危机。十八、十九世纪工业革命时期,大量人口从村庄和城镇向大城市迁移。此前,大多数人居住在农村,死后葬在当地教堂墓地。随着城市人口膨胀,在维多利亚时代英国开始在城市郊区修建大型墓地来容纳新涌入的城市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