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2002255》明确制造强国路线

2015-04-13 04:48本刊编辑部摘编
中国科技产业 2015年6期
关键词:重点装备制造业

◎ 本刊编辑部摘编

《中国制造22002255》明确制造强国路线

◎ 本刊编辑部摘编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日前,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文件指出,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其基本方针是“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其基本原则是“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 整体推进,重点突破”、“ 自主发展,开放合作”。

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

持续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围绕两化融合、节能降耗、质量提升、安全生产等传统领域改造,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提高企业生产技术水平和效益;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按照“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的原则,分业分类施策,有效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引导大企业与中小企业通过专业分工、服务外包、订单生产等多种方式,建立协同创新、合作共赢的协作关系,促进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规划,综合考虑资源能源、环境容量、市场空间等因素,制定和实施重点行业布局规划,调整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

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

研究制定促进服务型制造发展的指导意见,实施服务型制造行动计划;大力发展面向制造业的信息技术服务,提高重点行业信息应用系统的方案设计、开发、综合集成能力;建设和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重点发展研发设计、信息、物流、商务、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增强辐射能力。

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

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

要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制造业创新体系;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提高创新设计能力;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完善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强化知识产权运用。

到2020年,重点形成15家左右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基地),力争到2025年形成40家左右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基地)。

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要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培育新型生产方式,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到2020年,制造业重点领域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试点示范项目运营成本降低30%,产品生产周期缩短30%,不良品率降低30%。到2025年,制造业重点领域全面实现智能化,试点示范项目运营成本降低50%,产品生产周期缩短50%,不良品率降低50%。

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

统筹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行更加积极的开放战略,将引进来与走出去更好结合,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提高利用外资与国际合作水平,深化产业国际合作的水平和层次,推动重点产业国际化布局,引导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

强化工业基础能力

要统筹推进“四基”(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发展;加强“四基”创新能力建设;推动整机企业和“四基”企业协同发展;坚持问题导向、产需结合、协同创新、重点突破的原则,着力破解制约重点产业发展的瓶颈。

到2020年,40%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实现自主保障,受制于人的局面逐步缓解,航天装备、通信装备、发电与输变电设备、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家用电器等产业急需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和关键基础材料的先进制造工艺得到推广应用。到2025年,70%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实现自主保障,80种标志性先进工艺得到推广应用,部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建成较为完善的产业技术基础服务体系,逐步形成整机牵引和基础支撑协调互动的产业创新发展格局。

全面推行绿色制造

加大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工艺和装备的研发力度,加快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积极推行低碳化、循环化和集约化,提高制造业资源利用效率;强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努力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

到2020年,建成千家绿色示范工厂和百家绿色示范园区,部分重化工行业能源资源消耗出现拐点,重点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下降20%。到2025年,制造业绿色发展和主要产品单耗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绿色制造体系基本建立。

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

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重点,引导社会各类资源集聚,推动优势和战略产业快速发展。

到2020年,上述领域实现自主研制及应用。到2025年,自主知识产权高端装备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明显下降,基础配套能力显著增强,重要领域装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加强质量品牌建设

提升质量控制技术,完善质量管理机制,夯实质量发展基础,优化质量发展环境,努力实现制造业质量大幅提升。鼓励企业追求卓越品质,形成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不断提升企业品牌价值和中国制造整体形象。具体做法是: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技术和方法;加快提升产品质量;完善质量监管体系;夯实质量发展基础;推进制造业品牌建设。

猜你喜欢
重点装备制造业
这些精锐与装备驰援泸定
港警新装备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防晒装备折起来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重点推荐
这些是今年要重点做的事
重点报道
重点报道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