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鹤鸣 陶涛 喻晓钢 王雅飞 唐礼贵
(1.四川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四川成都 610081;2.德阳市林学会,四川德阳 618000;3.绵竹市林业局,四川绵竹 618200)
德阳市林下经济开发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梁鹤鸣1陶涛1喻晓钢2王雅飞3唐礼贵3
(1.四川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四川成都610081;2.德阳市林学会,四川德阳618000;3.绵竹市林业局,四川绵竹618200)
德阳市作为山、丘、坝并存的复合林业发展区域,现有林地面积中有林地218.7万亩,森林覆盖率39.8%,森林活立木蓄积总量1412.41万m3,发展林下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条件和广泛的空间,林下经济发展也颇具特色,对助农增收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但是,通过多年的林下经济发展实践,我们发现,在林下经济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认识不足、特色产品单一、龙头企业偏少、技术力量薄弱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为了进一步推进德阳市林下经济的发展,2014年3—5月,部分专家学者对德阳市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德阳实际,提出德阳市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建议,以期对德阳市制定林下经济发展规划和政策有所启迪。
德阳市林下经济开发问题 建议
林下经济是以林地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空间优势,选择适合林下生长的微生物和动植物种类,进行合理种植、养殖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以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从而使农林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林下经济既是一种林业经济,也是一种循环经济,还是一种高效经济,具有投资少、产出值高,发展林下经济是进一步拓宽林业经济领域、促进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2010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首次明确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种养业,挖掘农业内部就业潜力,积极发展森林旅游、农村服务业,拓展农村非农就业空间”,肯定了林下经济拉动就业特别是非农就业的重要作用,为林下经济加快发展带来新机遇。为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生态建设成果,加快林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促进资源增长、林农增收,2012年,国务院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先后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2]42号)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川办发[2012]73号),对进一步加快我省林下经济发展提出了建设性指导意见,极大地促进了四川省林下经济的发展。德阳市作为山、丘、坝并存的复合林业发展区域,现有林地面积中有林地218.7万亩,森林覆盖率39.8%,森林活立木蓄积总量1412.41万m3,发展林下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条件和广泛的空间,林下经济发展也颇具特色,对助农增收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但是,通过多年的林下经济发展实践,我们发现,在林下经济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认识不足、特色产品单一、龙头企业偏少、技术力量薄弱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为了进一步推进德阳市林下经济的发展,2014年3—5月,部分专家学者对德阳市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德阳实际,提出德阳市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建议,以期对德阳市制定林下经济发展规划和政策有所启迪。
德阳市林下经济开发是以现有林地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充分利用林下自然条件,选择适合林下生长的微生物、菌类和动植物种类进行合理种植、养殖,以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从而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新的路子。德阳市林下经济的开发模式主要分为:林牧模式、林药模式、林菜模式、林葛模式、林菌模式等5种。
1.1林牧复合养殖模式
林牧复合养殖模式分为林禽复合养殖模式和林畜复合养殖两种。林禽复合养殖模式主要是在林下养殖柴鸡、乌鸡、肉鹅、肉鸭等禽类。林下为禽类提供生存环境,树上的树叶、花、虫和飞蛾不仅给禽类生长提供了天然的食品,不需再喂任何添加剂,节约了粮食,降低饲养成本,而且禽类生长快,产蛋率高,提高了产品品质,均为天然无公害产品。同时,林下放养禽类产生的粪便,为树木提供肥料,对树木的生长有促进作用,且污染少,实现了林“养”鸡、鸡“育”林。林畜复合养殖模式是林草模式的延伸,也可以称为林—草—畜模式,即林下种植牧草发展养殖业,同时,养殖牲畜所产生的粪便为树木提供大量的有机肥料,促进树木增长,形成一条生物产业链。
1.2林药复合间作模式
林药复合间作模式在德阳市西部林区最为常见林下经济开发模式,主要是在林下间作红豆杉、黄连、当归、川芎和木香等多种低杆药用植物。主要搭配有柏木+连翘、马尾松+柴胡、杜仲+黄连、杉木+黄连、银杏+黄连、柳杉+黄连、杜仲+桔梗、杜仲+鱼腥草、杨树+佛手、杉木+板兰根、柏木+板兰根、辛荑+杜仲、辛荑+黄柏、猕猴桃+当归、猕猴桃+川芎、猕猴桃+黄连、猕猴桃+木香等林药复合间种模式。其中:银杏+黄连、柳杉+黄连、猕猴桃+川芎的林药复合间种模式较为成熟。
1.3林菜复合间作模式
林菜复合间作模式是退耕还林区域解决农户生活重要的发展模式,即在退耕还林地林下间种蔬菜。这样既可以部分解决山区农户基本生活必须品的供给,也可以达到国家退耕还林项目的要求。主要是以银杏林下种植魔芋和林下蕨菜两种模式最具特色。
1.4林葛复合间作模式
林葛复合间作模式也是在退耕还林的林下间种生物质能源品种粉葛的复合栽培模式。通过在汉旺镇牛鼻村的种植实践,证明了它是不与粮争地、不与树争冠,不与传统行业争利的“三不”产业,是解决我国农业、能源、环境问题的最佳切合点,达到既可发展经济,又可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的目的,对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促进农民增收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作为豆科植物的粉葛,能够起到固氮的作用,冬季粉葛落叶后,腐叶能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对促进树木的生长,提高林地的综合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林地的产值具有积极的作用。
1.5林菌复合栽植模式
林菌复合栽植模式是在德阳市林区林下种植菌菇的双层立体栽培模式。树下种菌菇使土壤湿度增加,菌菇覆盖的保湿反光膜,通过反光,增强树冠内膛光照,促进树木增长;菌菇废料是树木适宜的上等有机肥,二者互惠互利,实现植物链的良性循环。林下食用菌采取一年三季循环栽植方式,春秋以姬菇、平菇、双孢菇为主,夏季以栽植黄背木耳为主。
德阳市林下经济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亟待解决。
2.1重视不够,林区基础设施条件差
各级政府对林下经济开发重视不够,没有制定长远系统完整的林下经济发展规划,无法正确引导林区群众发展林下经济。没有必要的财政扶持资金和政策支持,林下经济发展难以做大做强。林区基础设施条件差,难以有效地推进林下经济的发展。德阳市西部退耕还林区域林地属于涵养水源的生态林,主要集中在什邡、绵竹两市山区,这些地方普遍存在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等问题,制约了林下经济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
2.2宣传不力,群众认识理解不到位
在开展林下经济开发时宣传不够,致使一些地方对林下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群众认识理解不到位。一是农户普遍认为林下种养与普通种养没什么两样,甚至还不如普通种养;二是部分农户对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扶持方式和优惠政策等内容认识不够,缺乏参与热情;三是有的农户思想不解放,怕吃亏、怕赔本,畏首畏尾,对发展林下经济持怀疑观望态度。
2.3资金缺乏,制约林下经济的发展
国家对林业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没有投入就很难发展,特别是对林业的科技投入难以实现,制约和影响了林业的快速发展。德阳市林区大多数林农对发展林下经济的热情很高,但由于缺乏启动资金,发展之初就受到限制,规模一直无法做大、做强,在发展新模式、引进新品种、发展深加工和延伸产业链条等方面也是止步不前,难以形成规模化生产。
2.4规模偏小,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
德阳市林区林下经济开发规模总量不大。一是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近年来,林下经济虽然取得了初步进展,但由于缺乏龙头企业带动,林下经济发展规模较小,模式少、品种单一,难以形成竞争优势,不能满足市场批量需求。相关产品的加工能力不足,缺少一定规模的林产品加工企业和知名品牌,严重影响林下产品的有效利用、优良品种的培育、林农的经济效益和林下经济的健康发展;二是市场组织化程度低。由于缺乏专业的行业协会,养殖和种植户的市场信息不灵通,在种养品种选择上存在盲目性,没有形成订单农业,各农户单兵作战、自产自销,市场竞争力不强,在产品经营中,大多数只能坐等外地经销商上门收购或市场零售,效益得不到较好保障。
2.5管理滞后,科技支撑的力度不足
德阳市林区林下经济开发管理水平不高,政府服务严重滞后,科技支撑力度远远不足,技能培训与服务指导跟不上,农户在种养过程中缺乏科学种养技术和管理方法,造成病虫害发生率较高,致使种养成本过大,经济效益不高。在林下经济的开发过程中尤其是在养殖方面,大多沿用传统的养殖方式,对科学养殖技术掌握不够,致使饲养成本高、效益差,不能适应市场需求。林药模式也由于科技水平低下,虽然引种栽植了上万亩,但是成活率低,效益差。加上管理手段落后,科技含量低,林下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的信息支持力不到位,农户的信息滞后或者不对称,很难认准药材市场的真正需求,往往盲目跟从,导致价格的下降,使农户遭受不小损失,对林下产品的产量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发展林下经济,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遵循林业发展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选择最为适宜的发展模式,最大限度地提高林地利用率和生产力。
3.1加强领导,层层落实责任
林下经济是德阳市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做大做强林下经济关键在领导。一要成立主管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发展林下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对森林资源较多的乡镇进行规划、管理和指导、协调与服务。森林资源丰富的乡镇要成立相应机构,制定发展规划、工作措施和奖惩办法。二要建立目标考核责任制和激励机制,将林下经济发展目标分解到对应乡镇和村,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目标,一级抓一级,目标明确,责任到人,严格考核评比,对工作成绩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对完不成任务的给予通报批评。三要实行职能部门包保督导责任制,市、县(市、区)林业、农业、畜牧等涉农部门对有林地资源的乡镇实行分包督导,帮助建立示范基地,培育和扶持种养大户,组建协会、合作社等中介组织,不断提高林下经济组织化程度。
3.2因地制宜,科学合理规划
发展林下经济要按照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发挥优势、讲求实效的原则科学规划,把发展林下经济与林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林业产业化相结合,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相结合,与林业科技推广相结合,与扶贫开发相结合,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多角度、深层次挖掘林下经济发展潜力。各县(市、区)要对本地林下经济发展进行合理布局,确定远期、中期和近期发展目标,科学选择,努力探索和推广切合本地实际、适宜本地区发展的林间种植、养殖模式,实施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宜养则养、宜种则种,提高林下经济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坚持“一乡一特,一村一品”,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在每个示范村着力培育3—5名大户,建立一批“林下经济走廊”、“林家铺子”、基地乡、产业村。
3.3深入宣传,提高开发意识
发展林下经济、采用什么模式发展林下经济,对于广大群众来说,还需要一个认识的过程,林业部门必须深入宣传、广泛发动。要不断扩大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新闻媒体,通过技术讲座、科普宣传等方式,对发展林下经济的重要意义、技术模式和成功典型进行全面、深入、广泛的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通过算对比账、算效益账,展示林下经济的综合效益与优势,引导群众转变观念,激发广大群众发展林下经济的热情,推广干部群众开发意识。要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扩大发展林下经济的宣传力与影响力。一方面,让“走出去”的群众解放思想、开拓眼界,增强发展林下经济的信心与决心;另一方面,让“引进来”的投资者能扎根林下经济,起到导向作用。
3.4强化服务,合力推进发展
发展林下经济,需要多部门通力协作、合力推进。一要搞好技术服务。整合技术服务资源,由市、县科技部门牵头,汇同有关部门成立专业种养技术服务队,深入实地开展技术服务。二要搞好资金服务。各级财政每年应安排林下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用于补贴农户和林地基础设施建设。市、县林业、农业畜牧等相关部门要加大扶持力度,促进林下经济快速发展。市、县财政部门要创新担保形式,加大对林下经济发展的信贷支持。三要搞好市场服务。按照群众自愿、民主管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原则,成立林下经济专业合作组织或协会,发展经纪人队伍,加强市场研究,建立预警机制,规避市场风险,提高林下经济产业化组织程度,使林下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四要开展好科技服务。发展林下经济,林农最缺乏的是信息和技术。政府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科技支撑力度,积极引进发展新品种、新技术,大胆探索林间种养新模式,搞好技术培训,引导林农进行立体化、产业化发展。五要建立专业化的营销网络。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加强产品的宣传工作,要为其提供详细的市场信息、产品的方向、市场的导向,专做渠道建设,拥有严格的管理系统,有很强的物流配送系统,有一个很好的营销模式、一支很优秀的营销队伍,最终成为专业化的渠道公司,建立专业化的营销网络。
3.5突出重点,普及科学技术
发展林下经济,不能停留在农民自发阶段,也不能长期停留在星星点点之上、停留在燎原的面上,必须突出重点亮点。因此,应注重积极引导,向一村一品、一乡一品、一区域一品的方向发展。要坚持这一发展方向,就要抓好科技支撑,科技引导林下经济的发展,提高林下经济的科技含金量,提升比较效益的科技元素。比如,养鸡要养优质土鸡、养牛要养优质肉牛,种花要种出口创汇的玉簪花、种药要种厂家定单收购的丹参、黄连、川芎、重楼,以及养殖价值高、市场好的高蛋白蚯蚓等。因而从产业选定、项目发展、产品开发及其程序操作等各个环节,都要注重科技的支撑。有关部门要搞好送科技下乡、下村,甚至下到农户或项目,还要通过会议、培训、现场指导等多种方法,普及推广林下经济方面的科学技术。另一方面,应结合实际,制订培训计划。分期分批有计划聘请相关专家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全面提高农民培训质量,确保农民尽快掌握林下经济相关技术。要实地指导农民生产,保证林下经济的各项技术措施能实施到位,提高对新技术设备和新技术的使用能力。
3.6培育龙头,搞好示范带动
林下经济是复合高效的林业生产模式,在技术和管理等方面都比传统林业提出更高要求,关键要靠龙头企业的带动,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发展体系,推动林下经济的全面发展,实现生态改善、企业增效和林农增收的综合效益。要把培育壮大产业龙头作为推进林下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产业化发展模式,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鼓励种植户、养殖户搞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尽快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格局。要充分发挥政策扶持、金融支持等优势,培育种养大户,促其上档次、成规模,催生扶强一批专业化林下经济发展龙头,带动更多的群众投身林下经济。强化林下经济产品标准化建设,打造品牌培育龙头企业,促使其通过相关认证,直接进入超市销售。做好林下产品产地认证,建立林下产品电子商务平台,降低流通成本,促进贸易网络化和便利化,打造一批名牌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合理利用森林景观,与旅游相结合,提高档次、突出特色,加快发展“森林人家”、“农家乐”等特色旅游项目,建立各类森林公园;与生物产业相结合,利用林下植物的功能成分,大力发展医药、保健、美容、日化和家居等生物产业;与食品加工产业相结合,引进资金、技术和设备,积极发展特色生态食品工业,延伸林下经济产业链。
3.7加大投入,夯实发展基础
发展林下经济,要进一步加多投入,有效地保护森林资源,夯实林下经济发展基础。主要是加大对林业的资金、科技、人才等方面的投入。加强林区的硬件建设,重视引进先进的管理和生产技术,培养和引进科技人才。使林业建设与发展步入科学、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轨道。加大扶持投入。一是加大对各类基地和大户的前期投入力度,重点向各类林下经济开发龙头企业和上规模生产基地倾斜,提高资金的使用回报效益和扶持效果。二是发放小额扶贫贷款。帮助退耕还林区域困难农户发展林下经济。三是争取上级投资项目扶持。以高效林下经济为重点,积极争取上级投资项目扶持,带动林下经济的快速发展。四是加快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建设。要通过技术和资金扶持,加快建立一批地方特色明显,规模大、效益好、带动力强,让农民看得见、摸得着、会动心的林下经济高效典型示范基地。支持发展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协会,提供技术、种苗、信息、市场等服务,实现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提高林下经济的组织化程度和抗风险能力。同时,科学制定规划、积极稳妥推进,按照“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发挥优势、讲求实效”的原则,科学合理的确定发展方向、主攻重点和开发模式,按照“适宜、适度、特色”的发展要求,积极探索符合实际、各具特色的林下经济发展品种、模式及规模。
梁鹤鸣(1965—),男,正高级工程师,长期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