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提升建筑工程抗震能力的分析

2015-04-13 09:09:44马俊
中国科技纵横 2015年3期
关键词:抗震建筑工程性能

马俊

(黄淮学院,河南驻马店 463000)

关于如何提升建筑工程抗震能力的分析

马俊

(黄淮学院,河南驻马店463000)

地震对我国来说,并不是罕见的自然现象。如果我们能够实现精确的地震预报,就可以避免生命的损失,但却不能保证建筑物免遭劫难。且地震灾害大多是由地震对某些建筑物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导致建筑物倒塌损坏,最后造成人员伤亡。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地震区的分布很广。因此,提升建筑工程的抗震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建筑工程抗震能力提升问题分析

1 建筑工程抗震性能的发展概况

在建筑工程中,抗震性能的好坏对于建筑安全尤为重要。但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科技不断进步的今天,自然地质灾害如地震等,是人类无法阻止的。而且,地震给人类带来的破坏性特别大,一旦发生,不仅会对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威胁,也会在不同程度上波及到建筑物。因此,如何提高建筑工程的抗震性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每一次地震都提醒着工程建筑师,必须重视对提高建筑抗震能力的研究。

2 建筑工程的抗震中存在的问题

2.1建筑工程结构抗震问题

建筑工程结构抗震问题,主要是就结构整体的抗震性能而言,建筑工程在设计中不到位,会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抗震效果。首先,在施工设计中施工图没有进行严格的审查,建筑工程的埋深高度小于室外地面,特别是建筑工程的柱没有与上部的墙柱协调,不仅造成视觉上的不美观,也给施工带来了不便。其次,施工单位为了尽快完成建筑工程的建造工作,盲目地采用梁板结构。再者,在施工中有时会出现明显的错误,建筑工程顶板为无梁楼盖时,不应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这些问题都关系到建筑工程结构的抗震效果。

2.2缺乏科学合理的抗震设计

目前,我国建筑抗震的设计目标不够明确,大多建筑的抗震性能未能达到设计方案中的规定。在烈度较大的地震发生时,达不到标准的建筑会在瞬间坍塌。建筑的结构设计不合理大多都体现在农村的建筑物上,由于部分的农民自建的房屋根本不具有抗震性能,当发生地震灾害时,这些有先天性设计缺陷的建筑,其结构会发生巨大的改变,致使结构的部件失衡。另外,再加上农村楼房间距的设计不合理,非常容易造成连续性的房屋垮塌,从而带来毁灭性的后果。

2.3抗震器的质量不过关

在建筑工程抗震系统中,一直都存在着抗震器的质量不过关的问题。建筑工程线路运行时,往往会发生问题,主要是由于能量逐渐积累到了设备承受的极限,而且抗雷设备质量不过关。其中,主要的质量问题是抗震器老化、抗震器没有和空开串联,或者空开已经损坏。抗震器系统内部能量的积累,通常是由于强大的雷击峰值电流和抗震器的电流不稳所引起的,也有可能是由于抗震器被雷击击穿了以后无法关闭,使得线路上的电流直接通过抗震器流向地面所致。但是在这些原因中,抗震器的质量不过关是决定性的原因之一。

2.4建筑工程质量问题

建筑工程结构抗震问题中,最为重要和关键性的一点是建筑工程质量问题。首先,建筑企业为了从中获得更多的利润,在设计中简化,在施工中偷工减料,豆腐渣工程就是最好的证明。这样的建筑质量往往会引起建筑倒塌,加上建筑楼本身设计的不合理,例如:柱子过细、配筋不足等,这些都不符合抗震设计的要求。再者,还有建筑材料的质量问题,多种材料都不达标。最后,施工的质量太差,施工技术落实不到位,进而严重影响了房屋建筑的抗震性能。

3 抗震设计的原则

抗震设计的原则主要包括:结构应有较大的刚度,以减小在地震作用下发生的位移和扭转;结构构件应具备足够的承载能力;结构应有较大的耗能能力和延性。延性指的是结构和构件屈服后,承载力不会降低或者基本不会降低,而且具有较大的塑性变形的性能。延性大,塑性变形的能力就大,其承载力或者强度的降低较为缓慢,有较大的能力吸收和耗散地震的能量,从而避免结构坍塌。对抗震原则进行综合的运用,以承载力、延性和刚度为主要目标,多道防线并进。且保证结构的体型简单,结构受力及传力的途径直接,整体结构和结构构件能够共同作用,就可以从设计上确保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

4 提高建筑工程抗震性能的途径

4.1合理选择施工场地

如果选择将建筑物建设在软土上,地基就失去应有的作用,从而出现建筑物倒塌或倾斜等现象。所以,在选择建筑地址时,应特别注意对施工的场地的选择,避免条件不利的地段,尽量选择地基稳定性比较好的场地,而且不能将建筑建在有一定危险性的场地上。

4.2采用合理的结构形式

我国的建筑目前常用的结构形式,有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组合结构等。可根据不同的地区,不同设防烈度选择不同的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本身具有柔性,因而这种结构的建筑物变形能力较好,承载能力较高,抗震能力也比较强。在制定结构方案时,应根据建筑的使用要求和抗震要求,对结构形式进行合理地选择。从抗震的角度来说,结构的侧移度是进行结构体系的选择时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设计高层建筑的时候。随着多层与高层房屋的高度增加,结构在地震的作用与其他的荷载作用下发生的水平的位移也会迅速地增大,对结构抗侧移的刚度的要求也随之增加。由于类型不同的钢筋混凝土的结构体系,其构件及组成的方式不同,受力的特点也不一样,在抗侧移的刚度方面也有着很大的差别,因而他们各自具有不同的使用高度。所以,为满足结构抗侧移的刚度的要求,防止设计不合理的情况发生,应当对结构类型不同的房屋的总高度给予不同的限制。进行多层砌体房屋结构的选择时,应优先选择横墙承重或是纵、横墙一起承重的方案。因为纵墙承重方案中横向的支撑较少,纵墙容易发生平面外弯曲破坏,易导致坍塌,应尽量减少使用。

············

4.3提高抗震设计水平

地震造成的危害是随震级的增加而增大的,因此,在进行房屋建设时,一定要重视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我国目前的结构设计的水平还不是很高,在建筑的方案中,还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不科学的设计方案会增加原材料的消耗,对建筑结构自重以及工程造价都会造成影响。因此,应将抗震的理论知识作为指导,提高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以及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从而提高建筑的安全性,以抗震设计的原则为依据,以提高承载力和刚度为设计的主要目标,这样才能使建筑的抗震性能从根本上得到提高。

4.4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

要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首先应对施工中的质量进行管理。建筑工程企业应该建立质量管理制度,并不断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同时也应该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人员的责任感,把质量管理落实到位。针对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应该制定完善的奖励机制。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当重视质检工作,质检人员必须认真进行施工质量监管工作,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建筑抗震设计的相关规范。特别是强制性的抗震技术规范,以保障高层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从而保证建筑工程的抗震性能能够有效地发挥。

5 结论与建议

我国的建筑行业常常一味的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建筑的质量,特别是建筑工程的整体抗震性能方面。在施工中必须加强抗震等级,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满足建筑工程抗震性能的要求,进而切实地保证建筑工程的抗震性能,这样才能有效地减少因地震所带来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王兰,叶勇.单跨外廊式砖混教学楼的抗震性能分析[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11(2).

[2]王玉华,薛学轩.震后房屋建筑鉴定与加固政策措施研究课题通过部级评审[N].中国建设报,2010.

[3]吴巧云.基于性能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评估[D].华中科技大学,2011.

[4]吴小勇.钢筋钢丝网砂浆加固混凝土柱的轴压、偏压及抗震滞回性能试验研究[D].汕头大学,2011.

马俊(1977—),男,河南新蔡人,本科学历,毕业于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师职称,目前主要从事工程项目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抗震建筑工程性能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模式创新探索
造价预结算在建筑工程中的审核方式及应用实践
关于房建结构抗震设计的思考
建筑工程预结算审核中常见问题分析与处理
隔震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提供将近80 Gbps的带宽性能 DisplayPort 2.0正式发布
古建抗震有绝招
抗震建筑材料简介
上海建材(2018年6期)2018-03-21 06:24:28
Al-Se双元置换的基于LGPS的thio-LISICON的制备与性能表征
强韧化PBT/PC共混物的制备与性能
中国塑料(2015年4期)2015-10-14 0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