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图书馆建设和服务模式研究

2015-04-13 09:09卢淑玲
中国科技纵横 2015年3期
关键词:用户服务数字图书馆

卢淑玲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图书馆,北京 101601)

数字图书馆建设和服务模式研究

卢淑玲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图书馆,北京101601)

数字图书馆在社会信息共享和信息开放的环境中,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为了生存和发展,数字图书馆在建设中必须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树立全新的服务理念,探索新的服务模式,拓展新的服务领域,增设新的服务项目,全方位为用户服务,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

数字图书馆机遇与挑战用户服务资源利用率

1 数字图书馆的使命

2005年6月美国国会图书馆馆长詹姆斯.比林顿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提出的世界数字图书馆项目,在全球范围内收集共享珍贵文献信息资源,以加深国家之间的彼此了解,促进网络文化多样性。该项目2007年10月启动,2009年4月开通了服务网站,除提供时间、地点、主题和捐助机构等各种形式的分类搜索和浏览服务外,还支持阿拉伯文、中文、英文、法文、葡萄牙文、俄文和西班牙文等7种语言的检索功能。世界数字图书馆的建立,在帮助各国人民之间理解不同文化差异,推广各种形式的科学文化知识有着重要的作用。迄今为止,已有200个国家向世界数字图书馆项目贡献资源[1]。理论上讲,数字图书馆是没有边界的,其长远目标是使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通过任何与互联网连通的设备,获得任何信息与知识。数字图书馆是在这种数字化社会信息共享和信息开放的根本要求下产生的,柯利说过“新技术带来的前景令人心旷神怡,尽管图书馆的使命扩大了,使命本身没有变”。这里的“使命”正是指保存、传播信息,使人类文明得以继承发展,“服务”仍是数字图书馆的意义所在。从人文的视角来关注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及其社会价值,这对于合理地定位、理性地构建数字图书馆,并形成与社会的良好互动,发挥其最大的社会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2 以用户为中心的数字图书馆建设要顺迎时代的发展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大众的阅读方式开始从传统的纸介质急速地向新兴网络化媒体转移。在线阅读、电子书、手机书等数字环境下的全新载体来势凶猛,据预测,到2018年,全球电子图书的市场份额将会超过传统图书[2]。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32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5.27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6.9%。网民上网设备中,手机使用率达83.4%,首次超越传统PC整体80.9%的使用率,手机作为第一大上网终端的地位更加巩固[3],与此同时,以博客和维基等社交网络也发展迅速,2010年一年中,Tw itter就增加了1亿,Facebook用户在2011年7月达5亿,成为世界“第三大国”。这些变化深刻影响着人们获取和利用信息的方式,同时也强化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对信息的重视和依赖,随着网络基础设施和个人信息设备的普及完善,以及人们信息需求和信息行为的不断成熟,今天世界各国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已经迎来新的挑战,面对挑战,图书馆应该怎样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将直接关系到网络时代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4]。

3 数字图书馆建设要全方位为用户服务

美国图书馆学大师谢拉说:“服务,这是图书馆的基本宗旨”。数字图书馆服务是基于网络进行的多样化的用户服务,是数字图书馆与用户进行交互、充分理解和满足用户要求、使数字收藏得到充分获取与利用不可或缺的手段和途径,其目标就是为用户营造一个基于网络的虚拟图书馆环境,体现图书馆在互联网上的价值。数字图书馆具有服务对象社会化、服务内容多元化、服务手段网络化、服务资源共享化等特点[5]。大数字时代图书馆不再作为一个个体而存在,而是作为信息节点融合到整个社会信息网络中去,以用户为中心,体现在图书馆各项工作中,并渗透到各个环节。

3.1数字图书馆建设中为用户服务方式要多样化

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internet的普及和数字信息资源的不断增加,传统图书馆纸质文献和原有的服务方式已经满足不了人们日益发展的学习、生活需要,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把工作重心从收藏向获取转移,从文献描述向文献传递转移,从提供文献线索和原文向提供分析加工后的增值信息产品转移[6]。用户服务工作,必须和社会信息化发展同步,并伴随用户信息获取和网络体验不断创新。第一,知识单元服务和知识体系服务。信息处理技术和搜索技术不仅可以进行全文搜索,还可以进行关联搜索、语义搜索、键值搜索等,因此,数字图书馆可以为用户提供知识单元的服务与咨询。第二,个性化互动服务。数字化图书馆服务必须改变用户单项获取信息资源的现状,增强数字资源整合与获取过程中的交互性、智能化;引入互联网交互性的体验,构建基于Web3.0个性化智能服务平台,在用户与图书馆接触过程中及时能过邮件、IM、QQ、微博等工具做出沟通和响应。第三,信息跟随服务或信息嵌入服务,把服务植入用户的信息环境中,提供一种没有数字图书馆的数字图书馆服务,通过信息软件如数字图书馆客户端在用户终端植入,让数字跟随在用户身边,嵌入到用户的信息环境中,如通过RSS、Add This、APIs等工具在Facebook、Tw itter等社区网络环境中实现信息共享。第四,终端无关或移动服务。随着三网融合技术发展政策的推进,数字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可以通过各类信息接口,与用户的各类信息终端进行信息交流,信息内容与传播通道无关,信息内容与信息终端的具体形式无关。如同一内容的数字资源可以能过电脑、平板电脑、移动电话、数字电视等被用户获得及进行信息交流。第五,应用集成服务和分散服务。应用集成服务将图书馆多元信息、服务和应用集成起来,满足用户全方位的信息服务需求;同时,对于特定领域用户对象,提供单一、分散的服务,满足专业应用、单一应用信息服务的需求[7]。

3.2数字图书馆建设中为用户服务信息资源要网络化

数字环境下的图书馆,要改变其传统的管理和服务理念,加强馆与馆之间的联系,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2005年2月国际图联主席A lex By ren在信息世界峰会突尼斯会议上,倡议建立Global Information Commons。希望通过各国政府及国际组织共同合作,建设一个全球的信息共有空间。美国的A llen Kent认为资源共享是一个图书馆功能靠几个图书馆共同完成的一种管理方式,目标是提供积极的净效益[8]。

图书馆在以用户服务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下,在共建共享资源中要关注以下要素:第一,资源库的结构设计。这是资源库的主体框架,应综合考虑选题的不同特点、服务方式的最终形式、资源内容的具体情况进行精心设计,才能确保最大量资源按不同分层结构有序组织,为用户提供最为便捷、有效的服务。第二,资源之间的横向关联。由于传统图书馆的分类、主题体系是基于文献的分类、主题,不能完全满足于信息资源的分类、主题的要求,因此,在资源库建设中,必须调整现有的分类、主题,组织知识管理、计算机等专家和各行各业联合建立基于资源的完整分类、主题体系,从根本上解决横向关联问题。第三,开发完善基于数据库的标引系统。与图书馆的传统服务相比,数字图书馆的服务也发生了变化:服务对象改变、范围扩大,可远距离接受服务,用户数量增长,自然语言成为主体取代受控词,所以对信息资源的自动分类、标引成为重点[9]。

3.3数字图书馆为用户服务要个性化

数字图馆要坚持“以人为本”,为读者提供人性化、个性化信息服务,开展与终身学习相适应的远程文献检索和全文阅览服务,能够方便检索,使用户以最快的速度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资源[10]。具体而言,就是根据用户提出的要求或者分析用户个性和习惯之后为用户提供有针对性的信息服务。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模式就是尊重读者的行为方式和各种习惯,为读者提供特色信息服务[11]。

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式包括以下内容:第一,读者依照自己的兴趣、需求、爱好等定制各种所需的信息资源或者其他信息服务,许多图书馆管理系统开发的My Library系统,采用主流的W eb服务模式,用户通过支持Cookie的浏览器登录帐户,设置帐号、密码,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信息需求对馆藏数字资源进行筛选、整理;用户完成设置后即可动态建立My Library页面,显示定制内容。第二,数字化图书馆方面主动研究和分析读者的个性特点,为读者提供所需的主动的、动态的信息服务,如信息推送和学术信息导航服务。信息推送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频道式推送,即将某些网页定义为浏览器中的频道,图书馆员在收集、组织、维护从网上获取的信息资源时可分析用户需求库的信息,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和学科专业特点,有目的地搜集、组织网上的信息资源,用户可以象选择电视频道一样收看自己感兴趣的,通过网络播送的信息。二是邮件式推送。借助于电子邮箱并依赖人工参与完成的信息推送服务,分析用户的长期兴趣、根据用户的兴趣对资源进行过滤,把资源流中符合需求的内容提取出来为用户服务,从而形成一种因人而异的信息服务模式——个性化主动服务[12]。

3.4移动图书馆服务

随着大学校园的无线网络覆盖和大范围免费W IFI的使用,2003年发端于国内高校图书馆,基于移动终端(手机、PDA)、以SM S (Short Message Service,短信服务)和WAP(使用GPRS/3G或者W IFI上网)的“手机图书馆”在悄然兴起,并有突飞猛进之势[13]。手机图书馆或移动图书馆的兴起,使图书馆服务不再单纯依靠物理图书馆或者联网的计算机,用户手中的移动设备和W iFi网络就可以利用图书馆服务[14]。它不仅将图书馆原有服务和功能移植到移动互联网上,而且对其进行了一定的扩展和延伸,可以说是另一种形式的数字图书馆。

3.4.1SMS短信服务

移动图书馆短信息服务即通过短信收发功能,为读者提供短信提醒和参考咨询服务等。SMS占用通道的时间短、费用小,使两个GSM用户可以方便地进行点对点通信。芬兰Ponalifv公司开发的LibletTM系统,应用到Helsinki技术大学图书馆,既能提供SMS短信服务,又能兼顾WAP及其它接入技术[15]。芬兰国会图书馆开通的手机短信息服务,服务项目有续借、到期提醒、预约到书通知、咨询、读者反馈、每周阅读提示等,深受读者青睐。

3.4.2WAP网站服务

WAP(w ireless App licalion Pm tocol)是一种向移动终端提供互联网内容和先进增值服务的全球统一的开放式协议标准,是简化了的无线Intemet协议。美国南阿拉巴马大学图书馆的“无屋顶图书馆计划”使用PDA通过移动通信网检索图书馆资源,读者可以通过无线方式连接上图书馆的在线目录(0PAC)查询馆藏资料[16]。英国汉普郡图书馆建起一个WAP网站,为WAP手机用户提供该郡54家图书馆的详细地址、联系方式、开放时间等信息服务,读者可以在汽车上、马路上,通过手机查询离自己最近的图书馆的地址及是否有自己所需的图书。

3.4.3OPAC服务

OPAC(0nline Pub ljc Access Catalogue)在图书馆学上被称作“联机公共目录查询系统”,读者可以利用万维网实现图书的查找和借阅,为图书馆推荐自己需要和喜欢的图书,浏览图书馆的各种信息,使读者的查询结果覆盖范围更大,它的主要任务是为不能访问桌面网站的用户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许多图书馆都开发有自己的0PAC移动版,并通过A irpac或w orldcatMobile来实现。virginia大学图书馆建了一个有2100本电子图书的电子文本中心,21个月的时间里下载达850万人次。

3.4.4I-Mode服务

I-Mode是日本无线技术领导厂商NTT DoCoMo推出的一项基于无线通信网络的移动电话上网服务。其最大的改变在于计费模式,将原本以时间为主的计费方式,改变成为以封包(下载量)为单位,如此大幅降低了读者的上网费用。日本富山大学图书馆以及东京大学图书馆都使用I-Mode技术分别开发了书目查询系统,用户可通过I-Mode方式登录查询馆藏书目信息,同时还可享受图书催还、续借通知等服务。此外,韩国的江西大学图书馆也采用了I-Mode模式向用户提供书目查询、在线预约等服务。

3.4.5移动语音导航服务

移动语音导航服务是让用户将语音导航免费下载到自己的MP3播放器或手机中,以帮助用户尽快熟悉图书馆的布局、结构功能与服务。杜克大学图书馆语音导航包括10部分内容,ou th em Califom ia提供的Doheny Memorial Library语音导航包括8部分内容,哥伦比亚大学的c.v.Starr East Asian图书馆还提供了包括英语、汉语、韩语、日语及藏语等多种语言的语音导航[17]。

4 结语

以用户为中心的数字图书馆建设是图书馆工作又一个新的课题。只有认真地研究它,才能实现图书馆保存、传播人类文化知识的使命,实现图书馆以服务为宗旨的社会价值。

[1]魏大威.数字图书馆理论与实务[M].第一章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赵荣.浅谈图书馆服务工作如何应对数字化阅读[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1(7):99.

[3]http://www.cncaa.org/news/content-22485-1.html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4]魏大威.数字图书馆理论与实务[M],第一章 国内外数字图书馆发展概述,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5]奉国和.数字图书馆[M].北京大学出版社.

[6]尹传剑.浅析数字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1997(3):78.

[7]魏大威.数字图书馆理论与实务[M].第三章,数字图书馆用户服务.[8]周金龙.数字时代图书馆危机管理[M].海洋出版社.

[9]王芬林.数字图书馆实践思考[M].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10]李深.数字图书馆为终身学习提供学习支持服务研究[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1(1):29.

[11]翟红宇.数字图书馆与读者服务的关系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9):63.

[1 2]奉国和.数字图书馆[M].北京大学出版社.

[13]余世荣,明均仁.国内高校手机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杂志,2011(9):45.

[14]徐文贤,李书宁.数字时代的图书馆自动化[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15]黄群庆.崭露头角的移动图书馆服务[J].图书情报知识,2004(5): 48—49.

[1 6]陈茫.基于WAP2.0的移动数字图书馆应用研究[J].情报杂志, 2010(6):213-216.

[17]殷长庆.移动图书馆服务功能的现状及应对策略[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2(9).

The digital library in social information sharing and open environment, facing great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in order to survive and develop, must adapt to The Tim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library development needs, set up the new service concept, exploring new service mode, develop new service field, add new services, all-round service for the user, raise the utilization ratio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digital library;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Customer service; Resource utilization

猜你喜欢
用户服务数字图书馆
图书馆
新媒体时代老年类报刊的用户服务转型与升级对策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