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文广
摘 要:利用大麦新品种莆大麦9号2004-2006年连续2a参加福建省大麦新品种区域试验数据,并结合其多年多点的试验示范种植情况,对莆大麦9号的特征特性、丰产稳产性、适应性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以期该品种在农业生产中得到最大限度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莆大麦9号;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06-35-02
莆田市农科所自1974年开始涉足大麦育种领域,经过几代大麦育种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和不懈追求,大麦育种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于1984年育成了福建省乃至华南地区建国以来第一个大麦新品种莆大麦4号后,接连育成了莆大麦5号、莆大麦6号、莆大麦7号、莆大麦8号、莆大麦9号等莆系大麦新品种,为福建省大麦生产和品种改良做出了突出贡献。其中,莆大麦9号是1994年利用四川150为母本、莆868179为父本配制组合,采用系普法于2000年完成选育出圃的;2004-2006年参加福建省大麦新品种区域试验,2008年12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的一个大麦新品种。
1 特征特性
1.1 生育期 在福建闽东南地区,莆大麦9号全生育期在135d左右,比福建省大麦区试对照品种莆大麦5号生育期长5d左右。
1.2 主要农艺性状 莆大麦9号为春性、二棱皮大麦,幼苗直立,叶色浓绿;分蘖力强,矮秆,株高80cm左右,比对照莆大麦5号矮,株型紧凑,茎秆粗壮;穗长方形,整齐度好,长芒有齿,平均每穗结实粒数26粒左右,比对照莆大麦5号多。籽粒饱满,椭圆形,淡黄色,大小均匀,后期转色好,千粒重45g左右,比对照莆大麦5号大粒。莆大麦7号2004-2006年连续2a参加省区域试验的主要农艺性状表现见表1。
1.3 品质 经福建省粮油中心检测站检测,莆大麦9号粗蛋白质含量达14.4%,淀粉含量达59.2%。
1.4 抗逆性 2004-2005年、2005-2006年连续2a福建省大麦新品种区域试验,莆大麦9号均未发生白粉病和倒伏现象。
2 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
2.1 品比、区试表现 莆大麦9号2001-2002年参加本所品比试验,平均产量347.5kg/667m2,比对照莆大麦5号增产16.45%,增产极显著,居参试品种第1位。2002-2003年续试,平均产量390.0kg/667m2,比对照莆大麦5号增产21.03%,增产极显著,居10个参试品种第1位。2004-2005年参加福建省大麦新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30.5kg/667㎡,比对照莆大麦5号增产12.22%,差异极显著,居5个参试品种第1位。2005-2006年第2年参加福建省大麦新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92.5kg/667m2,比对照莆大麦5号增产12.28%,差异极显著,居6个参试品种第2位。2a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11.5kg/667m2,比对照增产12.25%(表2)。
2.2 生产示范表现 2004年冬,莆田市秀屿区东峤镇渚林村民试种莆大麦9号0.16hm2,收大麦843kg,平均产量达366.5kg/667m2。2005年冬,莆田市秀屿区东峤镇田柄村村民种植莆大麦9号0.13hm2,收大麦698.9kg,平均产量达358.4kg/667m2。2006年冬,泉州市泉港区前黄镇凤安村村民示范种植0.24hm2,收大麦698.9kg,平均产量达358.4kg/667m2;2007年冬,凤安村进行了大面积推广种植莆大麦9号,2008年4月10日福建省种子管理总站组织有关专家在该村进行现场测产验收,折合产量达360.5kg/667m2,比对照莆大麦5号增产20.01%。
2.3 稳产性分析 稳产性是品种对外界环境条件适应性的一个指标,可用品种在各区试点产量的变异系数来衡量品种的稳定性,变异系数越小,稳定性越高。在2004-2005年度、2005-2006年度福建省区域试验,莆大麦9号的变异系数均小于对照莆大麦5号(表2),说明莆大麦9号的稳定性优于对照莆大麦5号。
2.4 适应性分析 以参试品种在各试验点的平均产量作为依变量,以各参试点全部供试品种的平均产量(环境指数)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以其回归系数b大小来变量品种的适应性时。当b=1时,表示该品种具有平均适应性;当b>1时,表示该品种的适应性低于平均适应性;当b<1时,表示该品种的适应性高于平均适应性。从表2可以看出,在连续2a的福建省区域试验中,莆大麦9号的回归系数均明显小于1,也小于对照莆大麦5号的回归系数,说明该品种在福建省对不同的生态条件具有比较好的适应性,且其适应性要好于对照莆大麦5号;加之在各年度的区域试验中莆大麦9号的产量极显著地高于对照莆大麦5号,表明莆大麦9号是一个高产且适应性强的品种。
3 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3.1 适期播种 该品种比一般品种迟熟,应选择在11月中旬前后播种为宜,以保证大田有足够的生育日数。若播种过迟,后期高温逼熟,生育期缩短,从而影响了产量提高。
3.2 合理密植 大麦要获得高产,必须使穗数、粒重、粒数3者取得协调发展。莆大麦9号为大穗大粒型品种,栽培技术上应争取较多的有效穗为主攻方向。基本苗一般掌握在225万/hm2以上,由于其籽粒较大,因此要求播种量为120~150kg/hm2。
3.3 科学施肥 科学施肥是促进大麦壮苗足蘖,早发丰产的关键,应掌握“施足基肥、早追肥、看苗施拔节肥”的施肥原则。
3.4 加强田管 播种后及时灌水,以保好全苗;出苗后适时做好中耕除草和追肥工作;生长中期注意防治蚜虫;生长后期一般降水量较多,容易引起田间积水,应搞好清沟排水,维护植株稳健不衰,同时要做好防鼠、防鸟工作。
参考文献
[1]陈德禄,李清华,黄金堂,等.莆大麦9号新品种选育研究[J].大麦与谷类科学,2009(1):36-37 .
[2]黄金堂,陈德禄,李清华,等.大麦新品种莆大麦9号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J].大麦与谷类科学,2009(2):16-17.
[3]陈德禄,陈炳坤,郭媛贞.“莆大麦7号”新品种的特征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J].大麦科学,2000(2):11-12.
[4]俞世蓉.作物品种适应性和产量稳定性问题探讨[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89,12(3):17-21.
[5]王进强,王建武,姜龙.作物品种区域试验质量的评价[J].大麦科学,2003(3):21-22.
[6]周以飞,黄华康.作物品种试验与统计分析[M].福州:福建科技出版社,2004,397-404.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