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从鲁迅的吴耕民

2015-04-13 09:02孙群豪
文学港 2015年3期
关键词:南洋绍兴校服

孙群豪

师从鲁迅的吴耕民

孙群豪

吴耕民(1896-1991)浙江省慈溪市人。为我国近代园艺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国内外著名的园艺学家、浙江农业大学一级教授、民盟浙江省委顾问。1910年(清宣统二年)阴历正月,14岁的吴耕民(润苍)以优异的成绩如愿被绍兴府中学堂录取。绍兴府中是浙江省内按照近代教育思想办学的著名学校之一,其前身是绍郡中西学堂,为徐树兰1897年所创。著名的民主主义革命家和教育家蔡元培曾在此任总理,刺杀安徽巡抚恩铭的近代著名革命家徐锡麟曾于1901年在此执教。由于以上原因,当时,绍兴府中学堂为绍兴各学校之首。

府中校门正对仓桥河岸,门口左右挂有威风凛凛的虎头牌各一块,上书“府正堂示:学堂重地,闲人莫入”。虎头牌上挂着一条黑色的皮鞭,外来者如果没有经过门卫的同意,私闯校园,就会挨鞭子。府中聘请的教师大多是秀才、举人之类,还有少数日本留学生。每个学生进校时先得付几元钱,由校方发给统一的体操服和校服。夏天的校服是兰竹布或纱布长衫,外罩黑纱马褂,领子上标有“府中学堂”字样;冬天的校服是呢马褂。学生们穿着校服出门上街,人们都会刮目相看,学生们很有些与众不同的荣耀。

绍兴府中的课程设置比较科学,让学生们颇感兴趣,但最让学生们喜欢的还是上鲁迅先生的课。

小润苍刚入校时,鲁迅先生还没有来府中任教,到了这年的下半年,即第一学年的第二学期,鲁迅先生来了,担任学监,并教授两门功课,一门是植物学,另一门是生理卫生。鲁迅先生上的植物课生动易懂,各种枯燥的植物知识在他那里都变成了故事般的精彩。由于鲁迅先生学过医,所教授的生理卫生课也十分出彩,学生们非常愿意听。鲁迅的国文功底非常好,他编的讲义琅琅可诵,他在《越铎日报》上发表的文章犀利无比,同学们私底下都觉得他非常了得,小润苍对此更是无比钦服。对于鲁迅先生的课,他百听不厌,过耳不忘。从这时起,他的心里暗暗地萌生了学农业的愿望。

课外,鲁迅先生常带着学生们远足或旅行。大家排着队出发,敲着铜鼓,吹着洋号,先生则走在最前面带队。他穿洋服、戴礼帽,装束别具一格,甚是神气,同学们着统一校服跟在鲁迅先生后面走也觉得很神气。鲁迅先生远足的时候总是背着一只从日本带回来的绿色洋铁小箱子和一把日式的杨桑剪,沿路看到一些感兴趣的植物,他就用杨桑剪剪了,放进箱子里。每当别人在讨论鲁迅先生的洋服和大礼帽的时候,小润苍却盯着那只洋铁箱子看个不停。不错,在鲁迅先生之前,他们从未见过有人背着这样的箱子收集植物的,这真是一件太新鲜的事。可能是药箱吧?因为鲁迅先生是学医的,八成是采了植物做草药的……小润苍一路走,一路想,实在不能明白那玩意儿究竟是做什么用的,索性跑去问鲁迅先生,先生很幽默地回答说:“葫芦里卖药,小孩子不懂的。告诉你吧,这是采植物标本用的。”小润苍方才大悟。

鲁迅先生带学生们出行的次数很多,兰亭、快阁、宋六陵、柯桥七星岩、禹陵……几乎跑遍了绍兴城四周,苍润于是时常能见到那只吸引他的绿色洋铁标本箱。

在跟着鲁迅先生各次出行中,对小润苍影响最大的,是到南京参观“南洋劝业会”。那时的绍兴府中虽为绍兴学校的翘楚,毕竟因交通不便,无法远行,所见极少,电灯、电筒、电车、火车、汽车、大轮船、铁路、公路,甚至连黄包车也未曾见过。一次,同学们聚在一起聊到了一种叫“自来灯”的稀罕物,天黑不用火点就能亮,天亮的时候不用吹就会灭,还不怕风吹雨淋。小润苍想来想去,实在想象不出来,觉得这样的灯肯定与人一样有知觉,否则怎会天黑能来,天亮能去呢?因为没有接触过实物,所以当时老师教物理、化学课讲到电的时候,小润苍总是听得莫名其妙。还有一次,老师出了题目——《铁路国有论》,铁路这个名倒是听说过,可铁路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呢?为什么又是什么国有的呢?小苍润想来想去,再也无法下笔了。“这路用铁来造,不仅要花很多钱,而且铁做的东西冬天太冷,夏天又吸了热气会变得很烫,下雨嘛路会打滑,这反倒不如绍兴的石板路好呢……”他的思维进入了死胡同,苦苦思索了差不多两个小时,最后仍然交了白卷。小润苍如此,同学们也是如此,凭空胡思乱想,理论脱离实际,即使有了一些基础知识,毕竟对先进的、现代的东西想不出一个所以然,更谈不上融会贯通了。

鲁迅先生早就注意到这个情况,“南洋劝业会”在南京举办,岂不是一个大好机会?如果能将秋季的学生远足改为参观“南洋劝业会”,学生们的眼界必定会开阔,实际知识必定会增长,对于学生的学业进步益处多多。“百闻不如一见”,鲁迅先生始终认为懂科学必须接触实际,非但物理、化学课如此,国文、历史、地理、图画等也须出去看看,接触实际,才能加深领悟。鲁迅先生主意已定,便主动向校方提出这一方案。

校方果然同意了。

“南洋劝业会”是当时国内有识之士倡办的。清末,帝国主义对我国的经济侵略日益加剧,市场上洋货充斥,价格低廉,我国民间手工业几乎濒临破产,加剧了民生凋敝。国内诸多有识之士认为,纵观世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和中国国情,非发展实业不能救亡。于是他们在南京创办了“南洋劝业会”,借以鼓励当时的海外侨胞和国内资本家兴办工厂,发展实业。因为当时南洋各地的侨胞很多,有充足的资金和技术来办工厂,所以将这个博览会命名为“南洋劝业会”,以吸引各国华侨到国内投资办厂,兴办实业。

“南洋劝业会”设立了面积很大的展馆,并按各省划分,陈列各地特产,同时也展示诸多进口物品,种类繁多,品种齐全,算得上是一次真正的博览会。比如在“浙江馆”,陈列有传统丝织品、黄酒、雨伞、纸扇、竹制品等;如“湖北馆”,除了湖北土产外,还有“黄冈竹楼”,把地域文化都展示了出来;如“江西馆”,集中了大量古色古香、精美华丽的瓷器;又如“广东馆”,除展出当地特色产品之外,还有意识地展出了来自外国的产品。有一张进口的玻璃桌子,小润苍和同学们看了都爱不忍离,看了又看,摸了又摸,还要用脸贴在桌面上……一切美不胜收,一切让人震撼,这群孩子犹如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东瞧西看,流连忘返,乐此不疲。

除了参观展览,小润苍和同学们还迷上了夜游,因为在夜间,展馆附近灯火齐明,会场正门口彩牌楼的电灯尤其多,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南洋劝业会”这五个大字竟用电灯排成了一米见方的灯饰,让这些用惯了油灯的孩子们看了,真是如入梦境:啊,这世界上竟有如此辉煌耀眼的大字!在这里,等到孩子们亲眼看过了电灯的开关及装置,过去对电灯自来自灭的误解才彻底解除了。

南京之行虽然只有一个星期,但小润苍和同学们参观了展览,坐了火车、轮船,看到了电灯,增加了不少知识,开阔了眼界,也拓展了思维。对于南京此行,吴耕民在后来的回忆文章中由衷地说:“那次参观远至南京,我正如一只井底之蛙,忽然一跳出井,自绍而杭而嘉兴,再自嘉兴到苏州,乘车直达南京,都是异乡异地,未曾到过之处……尤以劝业会集各地和海外物产精华于一地,供我们参观学习,眼界大开,思想豁然开朗……”他还回忆起此行中的一个细节,并为之沉入思考。他们在火车上看见几个外国人用刀剖瓜,竟连手都割破了,弄得鲜血直流。他据此“觉得洋人杀鸡用牛刀,愚笨之处亦甚多,中国人的智慧何尝劣于洋人,或反有过之无不及。这点对我自卑感的消除,是大有帮助的”。

童年遇名师,循循得善诱;幼苗获雨露,茁壮成大材。85岁时,当吴耕民教授回忆起鲁迅先生时,他深情地说:“我和先生相处虽短,但惠及一生。追本溯源,之所以选择农业园艺,是因为先生教授我博物时,让我十分吸引,使我对生物发生了浓厚兴趣,之后又觉得先生以教学为业,诲人不倦,乐在其中,所以我自25岁迄今终身从事教学。甚至,我能延寿至今,身体尚健,亦与先生在生理课教学时,教我们细嚼慢咽,勿贪食,勿吸烟喝酒,勿赌博熬夜,并要我们多做运动有关。因先生学过医,我对其谆谆教诲,深信不疑,故终身奉行,得益匪浅。”事实上,吴耕民教授一生为学严谨,注重实践,也与求学时深得鲁迅先生的言传身教分不开。

猜你喜欢
南洋绍兴校服
南洋爱国华侨三领袖的赤子情
我的校服我做主
在绍兴,与你不期而遇
安昌古镇:一轴老绍兴市井长卷
绍兴大闯关
锐角
题蓝花楹
记忆深处的校服
TheEffectsofSemanticsinEnglishLearning
猜字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