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慧
(建昌县中医院 辽宁 建昌 125300)
在临床上急性复发性胰腺炎具有以下特点:病情凶险、并发症多,且死亡率高,它的的治疗问题也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焦点[1]。本文作者结合相关资料研究,总结了自己的实践经验,分析了在2008年1月到2012年12月期间我院应用中医辨证联合西医治疗急性复发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现具体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在2008年1月到2012年12月期间,从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复发性胰腺炎患者中,随机选取100例。其中男49例,女51例,年龄在23-71 岁之间,平均年龄在41.2 岁。经过诊断,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胰腺炎诊断标准。其中,有24例患者属于出血坏死型,76例患者属于水肿型。
1.2 方法:按照治疗方法把10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辨证联合西医治疗。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等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
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治疗,对患者进行禁食、解痉、镇痛、肠胃减压等治疗;纠正患者水、电解质平衡等;抑制患者的酸、胰液的分泌;给予患者硝基咪唑类以及喹诺酮类等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营养支持治疗。同时,对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具体方法是中药大承气汤以及芒硝碾末外敷,必要时进行穴位针灸等。
1.3 评价指标:在两个月之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各项体征、各项指标检测,同时对比其复发情况。其中,关于患者的评价指标如下表1 所示。
表1 评价指标表[2]
1.4 统计学分析:把研究采集的所有数据均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 进行处理分析。
注意,当P <0.05,表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经过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生命体征等明显比对照组减轻,利用统计学分析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高达90.00%,明显比对照组高。
关于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情况如下表2 所示。
表2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对比表
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药知识的广泛应用,急性复发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方案也有了进一步的改善。从中医药学的角度分析,急性胰腺炎属于"腹痛"的范畴,主要的临床特征是,患者出现上腹部剧痛情况,并伴有恶心、呕吐以及发热症状,情况严重的患者出现休克现象。我国的中医药学中常有"六腑以通为用"以及" 通则不痛"的说法,因此,利用中医学的疗法,急性复发性胰腺炎的主要治疗方法是以通腑攻下为主[3]。
在本次的治疗中,医生对观察组患者除去西医常规治疗之外,又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具体方法是中药大承气汤以及芒硝碾末外敷,必要时进行穴位针灸等,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患者的临床有效率高达90%,明显优于对照组。在中医辨证治疗时,利用的药方具体如下:桃仁、黄芩、木通、甘草、桅子、木香、柴胡、大黄、龙胆草、赤芍、车前子、泽泻、以及生地黄等。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配制不同剂量,水煎,然后经胃管注入患者胃部,2 次/天。对于呕吐较严重的患者,医生在注入药物之后行夹管2 小时左右,然后进行减压。中药大承气汤煎熬取汁,并进行过滤,继而装入输液瓶并连接输液管,对患者实施保留灌肠,3 次/天。有研究资料表明,中药大承气汤具有良好的疏肝利胆、清热解毒以及通里攻下等功效,对于胰腺炎患者来说,其实热内结、热壅血瘀,利用中药大承气汤进行治疗是最佳的选择[4]。
且在本次的治疗中,医生用适量芒硝碾末外敷在患者胰腺体表投影区,1 次/天。芒硝主含水硫酸钠,它是一种利用天然矿物精制而成的结晶体,能够刺激网状内皮系统,强化其增生现象以及吞噬能力,继而改变患者机体的抗病能力。在本次的治疗中,利用外敷,可以帮助患者迅速缓解腹痛、服胀以及腹肌紧张等不良症状。另外,医生根据患者的诊断标准以及临床症状对患者实施针灸,严重疼痛的患者,医生对其足三里、上巨虚以及胰俞等穴位进行针灸;严重呕吐的患者,医生对其上脘、内关宜进行强刺激,特殊情况下使用电针。注意,当患者疼痛严重时,医生对其进行阿托品或杜冷丁注射。在本次的治疗中,有3 名患者疼痛严重,且各种方法使用无效,医生对其进行杜冷丁注射。注意,在治疗急性胰腺炎的过程中,医生要注意对患者进行营养支持以及抑制胰腺分泌等综合措施。
最后,医护人员要强化对患者的精神调护,及时消除患者忧思、恼怒等情绪,避免七情刺激,保持患者情志畅达。在本次的治疗中,观察组患者利用中医辨证治疗,几样方法合用,快速改善了患者病情,缩短了病程,减少复发现象,效果明显。
[1] 龚好.急性复发性胰腺炎的病因及其诊断[J].胃肠病学,2011(7):103-105.
[2] 林敏华,叶丽萍,张金顺.急性复发性胰腺炎行EST 及相关治疗时机的选择[J].浙江医学,2007(6):56-57.
[3] 熊良顺,吴璟奕,费健.33例急性复发性胰腺炎临床分析[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0(3):23-25.
[4] 秦鸣放,丁国乾.急性复发性胰腺炎的内镜诊治[J].肝胆外科杂志,2012(2):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