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通用走向专用:高校英语教学改革之路
——王立非教授访谈录

2015-04-11 11:53张斐瑞
山东外语教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英语专业商务商务英语

张斐瑞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北京 100029)

从通用走向专用:高校英语教学改革之路
——王立非教授访谈录

张斐瑞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北京 100029)

21世纪全球化和经济社会发展对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高校的英语教学改革应实现4个转变:1)从通用英语教学向专用英语教学转变;2)从输入性教学模式向输出性模式转变;3)从语言技能训练向技能与内容并重转变;4)从多媒体教学向模拟仿真实验教学转变。从而提升英语类专业学生的专业化、复合型和创新能力。

英语教学;教学改革;通用英语;专用英语

王立非教授是我国知名的商务英语研究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同时担任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协作组组长、教育部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教学协作组副组长、教育部商务英语国家级教学团队带头人、北京市商务英语优秀教学团队带头人。他研究领域广泛,涉及应用语言学、商务英语、语料库语言学、二语习得等,已发表CSSCI期刊论文72

篇,出版著作13部、译著22本、教材17本(套)、辞书3部,承担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商务部等各类国家或省部级项目16项。获得过省哲学与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北京市优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王教授近年来致力于中国的英语教学改革,创立了商务英语本科专业,并主持完成了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的制订(陈准民、王立非,2009),目前是《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起草组组长。他对商务英语专业和学科建设的理论和实践都具有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先后发表了“商务外语的学科内涵与发展路径分析”、“论商务外语学科及学术研究的再定位”、“论商务英语语言学的理论体系”等系列论文,出版了《商务英语跨学科研究的新进展》等著作,主编的商务英语专业教材《商务英语》获北京市精品教材,《综合商务英语》入选教育部高等学校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简明商务英语实践教程》,研究生商务英语教材《高级商务英语教程》,主持了《体验商务英语》第二版的修订工作,对商务英语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张斐瑞(以下简称张):近年来,媒体不断报道英语专业就业难,已“亮红牌”。您认为,英语专业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下是否需要改革呢?

王立非(以下简称王):英语专业就业被亮了红牌,并不说明英语人才没有需求了。据我所知,北上广等大城市外语毕业生需求依然强劲。据商务部2014年调查统计,全国范围内,合格的国际经营管理人才(能熟练运用外语,熟悉国际贸易、投资、金融、管理多方面知识,了解和适应国外社会文化、习俗、政治法律制度、具有全球化视野、拥有跨国经营管理经验复合型高级专业人才)仅有8,000余人;合格的国际投资管理人才(外语水平良好、拥有招商引资和对外投资专业知识、熟悉国际投资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善于捕捉投资信息,善于跨文化沟通协调)目前不足8,000人;合格的国际经济法律人才(能熟练运用外语,熟悉国际经济法、国际贸易法和WTO规则、涉外法律知识,能从事贸易救济、产业损害、知识产权、反垄断、反倾销涉外经济法律争端等)目前仅有2,200人。最近党中央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对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

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正确看待对英语专业产生的怀疑和批评。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全球化高速发展的时代,政治、经济、外交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国际贸易、计算机等专业是多么热门的专业,也出现就业难,所以不只是外语一个专业有问题。形势已经变化了,我们要从国家战略、从全局考虑。(文秋芳等,2011)外语专业更加受到国际的影响,经济、贸易、包括IT还有外语专业很容易受到国际形势的影响。那么,管理类、翻译类、法律类的复合型的外语人才需求依然强劲。问题是,我们的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只有语言文学类。

关键是必须根据形势对英语专业做出大胆的改革和调整,没有一个专业是一成不变的。语言文学类专业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指向,毕业生可以在任何一个行业就业。北外当时的毕业生就进外交部当翻译和外交官,可是现在进外交部的学生就不仅仅只是北外的了。对外经贸大学优秀的同学同样也能进外交部,因为经济外交也是外交的一部分,所以过去那种行业垄断的色彩已经被打破了。原来我校属于商务部,那时80%的毕业生不愁分配,毕业就到部里去,现在商务部挑的则可能是北外、人大、清华和北大的学生。人才的需求也多元化了,商务部不仅仅需要懂外语、经济、懂外贸的人,而且需要全方位的人才。既然语言文学类的专业在今天的发展中遇到了这个问题,我们就需要找出路和解决方案。

张:外语界一种观点认为,英语专业必须坚持人文通识教育,您如何看待?

王:我不完全赞成在应用型的英语专业坚持人文通识教育。如果我们拿过去办英语专业的思路办商务英语专业,肯定会走入误区。传统的英语专业是以语言、文学、文化为学科核心,走的是人文通识和博雅教育。人文通识教育不明确学生的就业领域和行业,也不管学生就业。

在国外许多国家上大学是人文通识教育,毕业了至于能不能找到工作,跟教授和学校没关系。但是在有14亿人口的中国这个特殊的国情下,试问哪个大学可以不顾学生的就业?我赞成商务英语专业开设文学和人文类课程,但不赞成将人文通识教育作为整个专业内涵和终极目标,我们应当开创中国特色的高等外语教育。我们的老师不能只顾教,会什么就教什么。我会文学,就教文学,学生、市场、社会、国家需要什么与我无关。

我们的老师面临新专业十分焦虑,突然失去了学术身份,没法自我定位了,很纠结。我是教语言还是教商务?教语言吧,现在教传统的语言有危机感,我不能赌自己的前途。教商务我能学会吗?能教好吗?所以自己一下失去了自我。我想下一轮的改革从英语专业的出路来说,如果有条件的,可尽快开办商务英语和翻译专业,因为它们毕竟是我们应用复合型核心竞争力所在。有了这样的专业,学生的就业就有希望。如果你一直坚守传统的英语专业,却没有北大、北外那样的学科优势和传统,也没有一支学术深厚的师资队伍,没有那样的学科积淀,效果肯定不好,结果也不会好。

张:您对在英语专业中强调培养思辨能力有何建议?

王:我同意培养思辨能力,但不认同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完全是英语老师的事。这应该是所有老师的事,为何要把重任全部压在英语老师头上呢?学生在大学所学的课程是多元化的,包括汉语、计算机、哲学、商务、外交、新闻等,这些课程对思辨能力的发展都有帮助。我们一直在探讨英语专业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但忽视了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现在的英语专业跟50年前的英语专业相比差别很大。那时候的英语专业可以培养人文素养,专业设置重点是文学。比如文学课程分18、19、20世纪、诗歌、戏剧、小说、散文来学,系统地训练,就能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而现在的英语专业是快餐式的,思维都是断裂的,不系统,所以这样的英语专业无论怎么深入研讨如何培养思辨能力,也不会有很好的效果。为什么现代英语专业培养不出像钱钟书、季羡林这样的大家,因为英语专业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英语专业,为了适应环境和生存,已做了改变,这种改动实际上削弱了它的专业内涵。一谈到商务英语,外语专家和老师都焦虑、害怕、担心,都不愿意,但经济学专家不反对,都觉得光学外语不够,应该学习经管知识。其实,学科交叉带来了创新、生命力和优势。

张:那根据您的建议,英语专业人才应该怎样调整培养方向?

王:培养合格的翻译人才和商务英语人才是英语专业在新常态下面临的重要任务。根据调查,北京和上海最缺乏合格的英语人才,如同声传译人才。我们的英语专业办了这么多年,培养出来的社会和国家急需的同声传译人才十分有限。反思一下,我们的英语专业有没有不足?大家觉得,我们都是英语专业毕业的,我自己谋了一个饭碗,我教英语,其它问题不是我需要思考的。社会和企业特别需要外语好、法律强的商务谈判人才。《中国青年报》报道了一条消息,在上海5000名律师或司法工作者中,能用英语交流、写并购文件、打官司的不到50人,这50人里面,能打国际官司的不到5人,这就是现状。我们办大学是为国家培养人才。如果我们英语专业一直不管国家的需要,坚持固有的模式办下去,普通的外语人才就会大量过剩,毕业生没有核心竞争力怎么就业?这个问题不怪英语专业本身。因为30年前,没有改革开放,会英语就是一个核心技能。那个时候司机是个职业,因为别人不会开,也没有驾照。可是今天谁都会开车,再把司机作为一个专业,作为一个职业肯定不行了。

张:您对高校英语教学改革有何建议和思路?

王:新一轮的英语教学改革,应从通用英语教学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转向专用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学术英语(English for Academ ic Purpose),商务英语(English for Business Purpose),专用翻译(Transla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教学。这个转型是大势所趋。大学要开设经贸英语、金融英语、法律英语、新闻英语等,因为教学理念不一样,教学

方法和教材也不一样,教师的知识结构就要发生变化。英语教学要随时代而变,在当今经济发达的北京、上海、广州,重点中学的英语教学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设想一个学生以650分考进对外经贸大学(金融专业比英语专业分还高,670分才能进外经贸大学),进校后还教学生EGP肯定行不通,学生在中学已完成了EGP的学习。所以985、211大学的英语教学转型已经迫在眉睫。

张:有些专家担心,商务英语专业数量增加过快,会影响质量,您是否担忧?

王:商务英语从目录外试办到今天进入目录内。在短短5、6年时间内,一个专业完成了它从诞生到正式取得资格的过程。没有一个专业是这么短暂的,好多专业试办了多年。是教育部完全不了解?当然不是。中间有一段时间确实存在着一些争论,现在进到了目录内有了很大的发展,业界人士和专家也有担心,可是我的担心不一样。我觉得要提高质量,先有量才有质。连量都没有哪来质?这个专业要形成一种竞争的业态,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求质量。不能搞保护性措施,不能只搞一个俱乐部,只有会员才能进来。

截止到2014年,有216所院校获批商务英语专业,近年又有87所高校申请,近1000所开办英语专业的院校当中,1/3的办英语专业,1/3办翻译专业,1/3办商务英语专业,分流才有出路。商务英语专业已经涵盖了中国高校的所有层次和形态,无论是985、211高校,还是综合类、财经类、师范类、外语类、理工类、农林医类、民办类都开办了商务英语专业。因为社会对人才有不同层次的需求。商务英语的师生有一个共同的心声,就是急需适合的课程和教材。现在设计出适合各个类型、各个层次院校的商务英语的课程和教材才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

张:现在英语专业就业难,因此有人建议,小语种人才短缺,中国企业和文化要走出去,应当多开其它外语语种专业。对此,你如何看?

王: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英语太多了,谁都会了,外语专业的优势是小语种,懂小语种的人较少。小语种招生很旺,可是别忘了,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English as Lingua Franca)的地位不是今天才建立的。经过多少年已经形成了国际通用语的地位,这是不可动摇的。人类要交流,不论干什么必须要用英语,可是其他语种是有国别风险的。日语曾经几何,多么风光,日语专业的同学当时不愁就业,可是今天研究生也出现了找工作难。国别风险存在,除了英语,其他所有语种都存在国别风险。日语、法语、德语有需求,但不能跟英语一样全部都上。

张:您提到中国企业和文化走出去,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王:企业走出去、中国文化走出去面临的瓶颈很大,走不出去不是因为我们企业不想走出去,企业特别着急。怎么走出去?我们拿什么走出去?你对国际商务的环境熟悉吗?你对驻在国的法律、文化、宗教了解吗?你能用娴熟的语言沟通吗?进行跨国贸易也好,投资也好,金融交易也好,法律仲裁也好,都需要将语言和专业相结合,这才是我们国家真正需要的外语人才。最近我找了一些央企老总咨询,他们说,中国现在120多家央企,目前遇到的最大瓶颈就是企业走出去的国别风险。你们外语专业能不能培养些能够了解国别商务环境和风险的人才?央企急需。现在,同学毕业后很难进央企,因为你不是它需要的人才。可是,央企又特别需要国别研究人才来对央企在海外的投资进行国别风险预评估。央企正在谋划成立国别风险评估中心,为未来5年、10年企业到海外去投资做评估。我们投资失败的案例太多了。

张:您认为商务英语专业应该如何定位,如何避免商务英语专业千校一面?

王:把三个专业进行对比,就能很清楚地看出我们的优势在哪,我们复合的优势在哪。我不否认在国际贸易专业有英语特别优秀的人才,因为中学生很优秀,考上了国际贸易专业,对英语又不放松,但这正是挑战:我们怎么把学生的英语基本功进一步夯实?这是老师需要考虑的。不是要老师通通转型,你如果英语技能教得好,你还继续教,你的语音漂亮,你就适合教基础英语,我不希望你转到国际贸易去。因为办商务英语专业,英语师资和商务师资都需要,商

务师资需求是有限的。

其次,商务知识十分广阔,什么是核心?经济学、管理学、国际商法是核心知识。如何避免千校一面?商务英语专业应有明确的方向,突出学校的学科优势和特色,这样就避免了千校一面。财经类的院校办商务英语(金融或会计方向),政法大学办商务英语(法律方向),理工科院校办工业管理、经济管理,邮电大学办电子商务,有了学科的特色和方向以后,可以从学校争取到更多的资源和更多的认同。邮电大学办电子商务方向,学生可以到华为、联通就业,别的院校无法复制你,这是学科优势和特色决定的。就业压力大的二本、三本院校应该研究怎么让学生贴近市场、贴近岗位,可采取职业资格证书的方式,把行业认可的资格证书的核心课程嵌入选修课模块,甚至个别课程嵌入核心模块。

张:请您具体谈谈商务英语专业核心的知识和能力是什么?

王:商务英语实际上分三个层次,一个是跟普通英语的共核,第二个层次是普通商务英语,第三个是专业商务英语。商务知识包括经济学、管理学和国际商法的相关专业知识。只要你涉及商务,对经济学的原理就应该有所了解,宏观、微观经济学的原理不难学。只要搞商务就会涉及到管理,管理无处不在。只要触及经济就有法律问题,所以经济法和国际商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要告诉学生。这是我理解的商务英语的通识教育,接受了这样的通识教育,将来学生面对岗位的时候有了这样的积淀,就能很快胜任。

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不一样。商务英语要培养学生三个能力:1)国际商务话语和体裁能力。为什么同样一个词,普通的译法是这样,商务英语里的译法就不是这样?怎么把学生教会,教明白,从词汇、短语、句子、语篇,还有就是从不同的体裁教。经济英语的特点是什么,法律英语的特点是什么?应教给学生,并举一反三;2)跨文化商务沟通能力。在商务环境下跨文化,不是泛泛地跨文化。商务写作、商务翻译、商务演讲、商务谈判这些能力跟英语专业不同,是更高层次的要求。你能翻译普通的东西,但不一定能翻商务的,你能写普通的,但不一定能写法律的;3)创新创业能力。商务英语学生更加应该强调操作能力、实践能力,与行业和职业更加紧密地结合。

张:应该如何处理商务与语言课程之间的关系?

王:语言与商务课程的比例可以设置在5:5到6:4之间,对于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层次好的学校可以直接进入综合商务英语、商务英语听说、商务英语阅读、商务英语写作。差的学校可以从普通的开始。跨文化交际能力训练要采取外显的方式,外显就是有明确的课程支撑。

此外,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要加大实习实践。商务英语专业要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要利用校友资源,把优秀的校友聘来做实践导师。有条件的院校也可以在培养方案里设置一个实践模块,要求停课两周去公司实习,像师范生停课到中小学实习一样。

有条件的院校要进行全英文教学,没有条件的部分课程要全英文教学。如果目前还没有,在过渡时期,要找明白的人把它讲明白,基本概念老师要讲对。至于从什么语言媒介来吸收知识不重要,并不一定要强调用英语媒介语言来汲取知识。还有中英文联合教学的方式,如果可能的话,教学前9周、后9周语言教师和专业教师可以轮流教学。这就是CBI的教学法(Content-based Instruction)的理念。

张:您认为,我们应该如何提高商务英语教学质量?

王:关于质量建设的问题。首先是教学模式的转变。从输入教学模式转变到输出教学模式,强调“说写译谈”输出技能训练。“说”是演说,小到班级的发言,大到公共演讲,要全方位地培养商务英语专业同学的演说能力。学生要做发言,就要去做调研、找资料、写作、组织、列提纲,最后还要字正腔圆地把它讲出来,所以这个过程调动了很多能力。“写”是商务写作,商务报告、营销方案的写作等,格式和内容都有要求。“译”是商务口译和笔译。“谈”是商务谈

判,商务谈判的形式颠覆了我们过去教学的形式。

二是向语言技能和专业内容并重转变。特别是到高年级要处理语言,但是也要关注内容,我们要研究ESP、CBI、CASE、DBT(Discourse-based Teaching)、GBT(Genre-based Teaching)等教学方法(Brinton,et al.,1989),要阅读国外的理论著作。研究大数据时代的实验教学法和模拟实训教学。

第三要重点加强商务英语核心课程建设,包括综合商务英语、商务英语写作、商务翻译、口译、演讲、商务谈判等课程。模拟实训课程、跨文化商务交际课程、商务知识选修课程等也很重要。学校可以建机辅写作和翻译教学中心,让学生练习商务写作翻译。(王立非,2011)要全方位开放地、打破时空地让学生接触这些中心。这些系统是以海量语料库作为基础的,商务礼仪、商务谈判、企业文化都可以案例教学,把跨国公司的案例收进来,让学生观看跨文化沟通的教学片,分析跨文化沟通失败是什么原因。先拿这个失败的案例分析讨论,再把正确的场景拿出来研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兴趣。

第四加强模拟实训和实践教学,国际贸易的理论讲完之后,直接上贸易实训平台进行流程操作。通关、提货、付款各个流程能够走通,就得到了实际锻炼。学习金融和证券知识,可以让学生进模拟交易室进行模拟仿真股票和证券交易。第二课堂可以再创新形式:如商务英语谈判大赛、全英商务实践大赛、全英营销创意大赛、商务案例大赛等。

张:对商务英语教师发展,您有什么建议?

王:培养复合型师资是办好商务英语专业的关键。一部份老师要转型。有条件的可在校内外听课、备课、进修、访问、读学位。好多院校有商学院、经管学院、管理学院,你可去听课。商务英语专业就不该完全按照英语专业的标准来评职称。商务英语老师写跟英语相关、跟商务相关的论文应该都算成果,就怕你商务的论文不能在核心期刊发表,在法律、管理的核心期刊上登一篇文章不容易。

张:最后一个问题,您对商务英语的学科理论基础如何看?

王:商务英语的学科理论基础包括语言学理论、跨文化交际理论、语用学理论、语言体裁理论、第二语言教学理论、语言经济学等。商务英语本身是一个交叉的学科,是英语语言学和国际商务的交叉,处于发展和完善之中。我最近提出构建商务英语语言学理论体系,从不同的语言学视角研究英语如何在国际商务中应用的规律和特点,包括以下13个分支(王立非,2012):商务英语词汇学、商务功能语言学、商务认知语言学、商务语用学、商务话语分析、商务翻译学、跨文化商务交际学、商务社会语言学、商务对比语言学、商务语料库语言学、商务英语教育学、英语经济学、商务英语研究方法。我希望更多的老师加入商务英语研究的行列。

张:非常感谢王教授!

[1]Brinton,D.M.,M.A.Snow.&M.B.Wesche.Content-Based Second Language Instruction[M].New York:Newbury House,1989.

[2]陈准民,王立非.解读《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试行)[J].中国外语,2009,(4):4-11.

[3]王立非.高校机辅商务翻译课程建设及教学系统的研发[J].中国翻译,2011,(2):34-37.

[4]王立非.论商务外语学科与研究的再定位[J].中国外语,2012,(3):1-5.

[5]文秋芳,苏静,监艳红.国家外语能力的理论构建与应用尝试[J].中国外语,2011,(3):4-10.

The Path to University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An Interview with Professor Wang Lifei

ZHANG Fei-rui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Beijing 100029,China)

The globalization and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21stcentury have posed big challenges to the education mode of students of English.The university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should focus on four changes:1)shifting from EGP to ESP,2)shifting from input-driven teaching to output-driven teaching,3) shifting from language skill-focused training to skill-and content-focused training;4)shifting from multimedia approach to simulated and practice approach.In this way,we can develop the students’professional,interdisciplinary and creative competence.

English Teaching;Teaching Reform;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

H319

A

1002-2643(2015)02-0003-06

10.16482/j.sdwy37-1026.2015-02-001

2014-10-10

张斐瑞,女,讲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商务英语、英语教学。

猜你喜欢
英语专业商务商务英语
商务英语通用语研究:现状与反思
“任务型”商务英语教学法及应用
完美的商务时光——诗乐全新商务风格MOMENTUM系列
基于SPOC的商务英语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
国外商务英语演讲研究进展考察及启示(2004—2014)
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研究
基于图式理论的商务英语写作
英语专业泛读课教学探究
商务休闲
英语专业研究式学习的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