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文智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系,四川遂宁629000)
高职IT专业课程标准建设研究
韩文智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系,四川遂宁629000)
课程标准是实施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环节,是教师组织教学、系部管理、教学督查和教学结果评价的重要标准。我国高职教育目前尚无统一的课程标准,IT行业由于发展比较快,许多岗位也无统一固定的行业标准,各学校的课程标准建设基本是各自为阵,与国外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以我院IT专业课程标准建设为例,对课程标准的内涵、作用及内容架构作了一些研究。
课程标准;IT;职业教育
我国高职教育经过近20年的发展,无论是质和量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高职教育已经得到大家的认可。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定位、教学模式等方面的改革也取得了较好的成就,课程建设方面从早期的精品课程、共享资源课程到当今的慕课、微课可以说是百花齐放。课程标准的建设方面,在国家层面和行业层面作了一些工作,各高职院校在课程标准建设方面也作了许多尝试。
1.1 国际现状
国际上,许多国家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备的课程标准体系,澳大利亚政府从1998年开始,以培训包的方式在全国开发、倡导、和推广各个行业的课程标准。“培训包”是考核和培训的行业标准,是进行工作评价、工作性质界定、和技能考核的重要的指南,培训包已经作为澳大利亚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指导性文件。美国的职业教育课程标准建设起步于1999年通过的《2000目标法案》,该法案中规定了职业教育必须设置的全国性的课程标准。政府设立了“国家职教课程中心”、“全国标准委员会”,联邦一级还设置了“全国职业技能标准委员会”。加拿大的高职教育的课程标准实行的是C B E教学模式。把社会实际需求作为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由学校聘请和组织行业内专家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对职业需求进行分解,确定从事某职业所应具备的各方面的能力,从而确定培养目标。课程标准的开发过程根据市场需求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分为职业岗位分析、工作过程分析、专项技能分析、就业状况分析和教学分析几个环节。德国是职业教育开展得比较好的国家之一,采用的是双元制教育,其双元是指企业和学校,政府对学校和企业各自在职业教育中应该承担的任务作了明确规定,其课程标准由行业协会、学校专家和州政府部门统一制定,建立了完善的企业顶岗实习机制和考试机制。
1.2 国内现状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发展成为高等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类型和层次,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服务于生产、建设、管理等行业的第一线的高等技能、技术应用型人才。我国目前的高职院校绝大多数是从原来的中专升格到专科的,课程体系基本是移植专科或是本科的课程。普教和本科教育国家层面都制定了较为全面的课程体系,高职教育目前尚无国家层面的课程标准,而且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课程标准的制定既要考虑专业特性又要考虑职业特性,组成人员应由教育专家、行业专家、学校教师三部分组成,目前的现状是绝大多数院校都无法达到以上要求,课程标准的制定基本由校内教师独立完成,基本采用课程大纲的编写模式,因此,实用性都比较差。对传统行业来说有比较成熟的专业标准可以参照,而I T行业由于发展太快,很多职业岗位都没有成熟的职业标准可以参照。
(1)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课程标准建设还在采用教学大纲的编写模式,课程设置偏重学科化缺少职业特性。
(2)课程知识比较滞后,内容跟不上时代和行业发展的需求,无法适应实际生产与行业的实际需求,一些“关键能力”未能融入与整合到课程中;
(3)课程内容主要来源于教材,教师授课内容完全根据教材内容,相同专业的课程如果采用不同的教材,授课内容会出现较大差异。
(4)一些非常重要的“隐性知识”与“技能性知识”对于学生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课程标准的制定中未能得到较好的提炼。
(5)一些新兴的产业,如I T类专业,教材开发时随意性较强,缺乏规范性、科学性与针对性。
(6)在课程设置上经常出现重复和交叉,在不同院校开设的课程,虽然名称相同,但内容差异较大。
(7)根据高职的培养要求,学生毕业时必须获得相关职业的技能证书,但是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中并没有充分考虑学生考取职业证书的需要,致使技能证书与专业培养目标差异较大。
3.1 高职课程标准的内涵
在《教育大辞典》中程标准被定义为:“在一定教育阶段所规定的教育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的文件。从广义角度讲,课程标准包括总纲和各科课程标准两大部分,前者是对一定学段的课程进行总体设计的纲领性文件,规定各级学校的学科设置和课程目标,对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学时数、实践学时等作了统一的规定,比如我国的基础教育阶段就做得很完善;后者则是在各科教学目标、课程性质、教学大纲、教学重难点、课程教学的时间、考试和教材编写等方面做出的具体详细的规定。改革开放以来,基础教育中恢复了“课程标准”的说法,在本科教育中,多数仍然叫做“教学大纲”。无论怎样称呼,它们都是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是对学生接受一定教育阶段之后的结果所做的具体描述,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种教育类型,其本身具有明显的行业性、职业性、地域性特征。对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测试标准、课程实施建议等方面的描述需要更为详细、具体和明确,多数内容需要具备具体可测试性。课程标准的范围不仅是涉及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还应该包括技能、情感、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方面的内容;在课程标准的描述上以学生为主体。
3.2 高职课程标准的特性
(1)能力性和职业性。“职业导向”是高职教育的主要特征,培养目标明确的指向了特定的职业岗位领域或技术领域。
(2)实用性。强调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课程标准的制定中需要准确把握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比例。
(3)标准的多重性。根据国外高职教育发展的经验,在课程标准的制定中,需要同时兼顾教育标准、(行业)企业标准和社会标准。
(4)内容的综合性。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将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培养纳入课程标准,以真正实现教书育人。
(5)多层次性。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根据国外成功经验,其课程标准应该由国家层面、地方层面、学校层面以及专业层面等多个层面构成。
4.1 建设原则
根据我院I T类专业课程标准建设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在课程标准的建设中应该遵守以下原则。
(1)职业性。在高职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是通过对学生今后将要从事的职业或职业群进行分析后,将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分解,形成相应的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由此确定课程体系,把相关的职业技能和职业标准融入到课程中。
(2)规范性。对课程标准内容的描述语言要准确清晰、含义要明确、可量化、无歧义;涉及对行业或生产过程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描述,该使用专业术语的一定要使用专业术语。
(3)地域性。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是发展高职教育的主要因素之一,我国地域辽阔,行业众多,处于不同地域的职业院校在课程标准的制定中要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4)可检测性。高职课程标准应便于量化和检测。必须解决“为什么选择相关知识和技能”、“选择哪些内容”、“如何将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传授到什么程度”、“学生如何才能正确有效掌握相关内容”五个个问题,应尽量选用可观察、可检测的语言来描述学生的学习结果,否则将导致教学检查和学生考核无法进行。
(5)及时性与可发展性。课程标准的建设在保持基本架构相对稳定性的基础上,相关内容要根据经济、科技、产业的发展及时更新;潜在的对学生发展有用的内容也要适时纳入课程标准中。
4.2 建设内容
我们在课程标准的建设中发现要让课程标准真正起到作用,其内容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课程的性质和定位。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用简练的语言对该课程的性质、任务及与其他课程的关系等内容进行总体描述。
(2)学习目标。即课程开设后能够形成的知识点和能力点。从宏观上描述学生应掌握哪些知识、形成哪些技能、养成哪些素质。学习目标的描述应该尽可能是可理解的、可达到的、可评价的、可检测的。
(3)课程教学内容。在课程标准的建设中,课堂教学内容的选定是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应该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性质筛选出合适的、详细的、钢性的课程教学内容,以彻底解决“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的问题。同时解决目前普遍存在的同一专业相同课程不同教师或同一教师不同教材而教学内容差异较大的问题。设计可以采用典型工作任务、模块化结构、情境学习、案例等模式。
(4)重难点剖析。为了使不同层次的教师都能够较好的把握好重点和难点,在课程标准的制定中,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的作用,对各部分的重难点做出详细的剖析。
(5)考核方式。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测试要采用多时段,多方法,根据相关课程的特点采用合适的方式进行测试,测试内容必须和课程目标相对应,与教学的重点相对应。形式可以多样化,注重过程和综合素质的测试;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6)教学资源建设。教学资源应该包括完成课程目标所需的软硬件资源。硬件方面主要是校内及校外实训室(或校外实训基地)、设施设备;软件方面主要是指教案、教学课件、教学素材、实训指导手册、学生自学所需资料、网络资源、仿真软件、实训资源要求等方面。
(7)教材编写。教材是教师组织实施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教材的质量对教学实施影响较大,必须高度重视;人员应该由院校资深教师、行业资深专家和教育专家组成;要充分体现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设计思想;内容上要严格与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应,注重实用性,满足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
(8)课程实施建议及其他说明。课程实施建议应该包括对教师的要求、教学设施、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国家职业标准、主要参考资料等。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种类型,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得到大家的认可。高职教育必须和职业岗位紧密结合,但是基于各方面的原因,我国高职教育中校企合作的推进情况并不理想,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标准制定、教学资源开发、教材编写等诸多方面企业的参与度都不大,课程标准的建设还有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课程的两个基本特征[J].职业与教育(理论版),2007,(20).
[2]沈文军.高职院校“职业化”课程标准建设研究与实践[J].职教研究,2014,(03).
[3]王淑文.高职教育课程标准开发的研究与实践[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1,(5).
[4]姚寿广.示范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理念支撑与实践建构[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5]张松慧.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课程标准建设研究[J].科技视界,2012,(9).
[6]江洁妮.我国高职教育课程标准化建设现状及其建议[J].职业教育(下旬),2014,(2).
[7]谭银元.国外职业教育的经验及其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J].教学研究,2010,(2).
[8]艾训儒,罗兴武.对高校课程建设标准化问题的思考[J].科学时代,2012,(9).
[9]荆筱槐.美国技术教育标准及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J].高职教育研究,2009,(1).
责任编辑:张隆辉
G712
A
1672-2094(2015)03-0138-03
2015-05-04
韩文智(1966-),男,云南施甸人,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计算机软件及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