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宝华+杨与肖
其实,一切都不突然。
出任英菲尼迪全球总裁刚刚两年的约翰·德·尼琛(Johande Nysschen)7月底离职,9月起担任凯迪拉克全球总裁。目前,英菲尼迪还未公布下一任总裁人选,该职位由日产汽车主管英菲尼迪全球业务的高级副总裁安迪·帕默(Andy Palmer)暂时兼任。
今年54岁的德·尼琛出生于南非,1981年~1990年,曾先后在汽车、塑料部件行业以及政府部门工作。1993年,他加入奥迪,任职南非区总经理,直到1999年被派往日本担任奥迪日本区总裁。
彼时,戈恩开始担当日产汽车的CEO,他曾邀请德·尼琛一同重振日产,但却遭拒绝。德·尼琛回忆这段经历说:“当时我还没做好去日产的准备。我在奥迪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工作让我很满意,充满了刺激。”
2004年德·尼琛转战北美,担任奥迪美国总裁。他将四环品牌在美国豪华车市场的份额从2004年的5.3%提升到2011年的9.5%,即便在其离开前的2012年前5个月,奥迪的销量又同比增长了14.5%。
这样的成绩更加坚定了戈恩邀请他的决心。德·尼琛2012年7月加入英菲尼迪,他当时告诉《汽车商业评论》,是因为被这个品牌巨大的潜力所吸引。在奥迪,他只能卖来自英格尔施塔特已经安排好的产品,但在英菲尼迪,可以掌控和塑造一个品牌。
事实确实如此。
两年中,德·尼琛借由改变英菲尼迪汽车命名规则——由G、EX、FX、M、JX等产品序列变更为更简洁的Q、QX的机会对产品线进行了新的梳理。同时,他与奔驰达成协议,除在美国得州工厂合作生产发动机外,将于2015年上市的紧凑级新车Q30会基于奔驰MFA平台生产。
更为重要的是,德·尼琛领导了英菲尼迪组织构架的调整,涉及产品、工程、设计、人力资源,以及地区负责人,以适应独立运营品牌的需要。
就在安迪·帕默透露他离职消息前几天,德·尼琛还宣布来自宝马的武佳碧(Gaby-Luise Wuest)将出任全球运营副总裁,管理英菲尼迪全球的销售和售后、大客户业务、零售网络的开发,以及销售和产品培训。同时,她还负责英菲尼迪除中国以外的亚洲及大洋洲市场。
今年4月,尼琛任命了新的产品战略副总裁弗朗索瓦·培根(Francois Bancon),英菲尼迪此前从未设立过该职位,其产品开发均由日产完成。
除此之外,德·尼琛为英菲尼迪规划了在墨西哥建立新工厂,计划于2017年投产。
尼琛上任的2012年,英菲尼迪全球销量为17.27万辆,去年下降至16万辆,但在今年迎来反弹。今年上半年英菲尼迪全球销量超过10.1万辆,同比增长30%,创历史记录。其中,中国区销售近1.4万辆,同比激增130%。
然而,《汽车商业评论》根据今年4月中旬对其的一次采访分析,作为独立的英菲尼迪汽车公司首任总裁,德·尼琛面临巨大压力:目标并非清晰,新组建的管理层磨合不易,日产总部耐心有限,尽管英菲尼迪在他治下取得了明显进步,但他感觉仍低于日产总部的期望。
2011年6月,日产提出为期6年的“动力88”(Nissan Power 88)发展计划,其中对英菲尼迪的要求是,到2017年3月财年结束时,需要进入71个国家、把产品线增加到10款以上并占领豪华车10%的市场份额,年销量达到50万辆~70万辆。
2013年初,德·尼琛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一再强调这组数字只是公司发展的一个“指导方向,更应当把精力放在建立一个增长性的销售平台上”,他个人认为“这个目标放在2018年、2019年甚至是之后更为合适”。
电动车方面,2012年,英菲尼迪宣布将以LE概念车为原型推出一款纯电动汽车,但第二年,德·尼琛表示该计划已被暂时搁置。
《汽车商业评论》认为,这是尼琛与日产总部对英菲尼迪发展战略的分歧之一:一方偏重稳健,一方渴望激进,这种理念上的不统一显然无法长期共存。另外,统帅一支由多国部队组成的新的管理层也远非想象中容易,心力交瘁在所难免。
不过,两年的工作成绩足以为德·尼琛赢得尊重,安迪·帕默的评价—“我们已经建立起英菲尼迪组织架构和领导团队,我们制定了清晰的发展计划,我们将很快推出激动人心的新产品系列。约翰·德·尼琛先生为上述工作的各个方面都作出了贡献??”并不是客套之词。
这段工作履历已经为尼琛博得下一个雇主的青睐。通用汽车宣布德·尼琛将担任通用执行副总裁和凯迪拉克总裁,向通用汽车总裁丹·阿曼(Dan Ammann)负责,任命从9月1日起生效。他将负责凯迪拉克全球各方面业务,包括销售、定价、经销网络发展、战略和营销产品规划,以及产品工程设计等。
时任凯迪拉克品牌的全球总裁鲍勃·弗格森(Bob Ferguson)即刻卸任,返回之前的岗位,担任通用汽车首席政府游说专家(top government lobbyist)。
以下是今年北京车展期间,尼琛在晚餐会前接受《汽车商业评论》总编辑贾可独家专访的节录,从其言谈中不难感受到他对英菲尼迪全球发展的清晰思路,以及一种坦率直爽,当然还有隐约准备离开的感觉。
目前慢慢演进
《汽车商业评论》:任命弗朗索瓦·培根(Francois Bancon)担当产品战略副总裁意味着英菲尼迪在强化这项工作,但他今年已经62岁了,选择他是因为他在日产比较资深吗?
约翰·德·尼琛(Johan de Ny
sschen):一家全球视角的汽车公司都会这么做。一方面,英菲尼迪的产品战略和日产是分隔的,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借用日产非常丰富的资源,保持合作,达成合力。弗朗索瓦在日产有多年经验,能够帮助我完成这项工作。endprint
除此之外,英菲尼迪也在不久前任命了新的欧洲市场负责人弗朗索瓦·德·布耶(Francois Goupil de Bouille),与中国市场的业务相比,欧洲还差得很远。对欧洲你有什么安排?
欧洲的确比较复杂,尤其西欧。英菲尼迪目前需要关注的还有中东、俄罗斯、乌克兰、非洲等这些地区。
我们的战略是,等中国运转良好,成长成为产量、销售中心之后,才会把重心转向欧洲。如果中国发展不起来,我们完全没有资源。对于欧洲,现在财政上能够持平就够了,没有任何销量上的压力和追求。
对美国市场有什么考虑?讴歌正在美国进行大调整。
在美国,去年更换了一批新的高管,整个构架体系已经建立完成,与日产完全分隔,而且比较成熟。到目前为止,非常强劲的团队在正常运行。我们为美国去年和今年都设定了一个固定的值,量上没有过高的要求,而是希望把利润率提上来。所以我更多地是追求销售的质量,而非数量。
也就是说,美国市场销量不高遵循了你们既定的计划?
媒体经常会问我销量问题,这是衡量品牌成功的一个标志,但有时候不尽然。作为一个豪华品牌,我们首先需要注重的是能够提供给消费的质量,包括科技能量、设计理念、新技术的应用,还有经销网络的扩展,售后服务,等等。如果这些上来,销量自然能跟上来。如果一开始眼睛就盯着销量,而忽视了其他,销量自然就不会上去。
英菲尼迪全球似乎仍然处于大调整当中,在你看来,全球框架什么时候可以稳定下来?
事实上,组织架构已经设定好了,目前在一个慢慢执行、演进的过程。我们需要逐步把存在于日产的一些功能转到英菲尼迪,而且我们有非常明确的时间表,在哪个截点完成什么??
成为真正独立汽车公司的时间表是什么时候?
我不知道,未来有一天吧,当英菲尼迪和日产一样强的时候,这个过程就算完成了。
作为英菲尼迪的总裁,这几年的日子肯定艰辛,因为一切刚刚开始。一个产品上市,看到成果前至少需要3?5年时间,这是否会给你的工作造成困扰?
这个观察非常准确,它确实需要一个过程,如果想要一步到位则可能带来灾难性后果。我们首先要建立战略,知道怎么做,然后是执行的过程,之后是工厂正常运行。这一是需要周期的。
不知道日产有多大的耐心?
我跟你一样想知道。
这会是个挑战。
我们得到了日产高层,包括戈恩本人的支持。英菲尼迪所有战略的制定都会和他们商定,作出路线图。只要我们每一步的执行能够拿出阶段性成果,我相信他们会有耐心,并且继续支持我们。
现在英菲尼迪的管理层中,日本人占多少?
在香港总部共有15个国家的人共同工作,具体日本人有多少我不太清楚。在中国,高管层人不多,当然大部分是中国人。
本地化对跨国公司非常重要。
的确如此,我们必须要有具有国际经验的人,他(她)能够把国际的视角带过来,但同时,本地人也特别重要,因为外国人对中国市场的了解肯定不如中国人。
更加雄心勃勃
《汽车商业评论》:你如何看待今年中国市场的表现?
约翰·德·尼琛(Johan de Nysschen):每个人都在唱衰中国汽车市场,但今年第一季度的表现比我们预期的好得多,豪华车市场30%的增长让我们非常满意。很多人问我限购是否会对英菲尼迪产生影响,事实上如果购车总量有限制,豪华车这块反而会上升。
作为外人,你如何看待雷克萨斯迟迟不在中国生产?
首先,雷克萨斯品牌是非常令人尊敬的同行和竞争对手,他们的团队也由非常富有智慧的人组成,我相信他们作出的战略决策是符合自己的。
雷克萨斯走的是一条非常传统的道路,在中国培养自己的客户群,当销量达到某一高点的时候,就会实现国产。雷克萨斯现在在中国卖车就好比在银行存钱,一点点存进去,等存到一定数量取出来,然后用于国产。
英菲尼迪采取的是更加雄心勃勃的计划,现在开始本地化生产,就是把中国市场上赚到的钱前马上用起来,甚至把美国市场赚到的钱也用到这里来。
这是不同的路径。现在英菲尼迪在中国市场竞争对手在逐渐增多,沃尔沃、捷豹路虎都在发力,甚至保时捷作为更加豪华品牌也加强了进攻性。
是的,这让我的工作更加难了,我需要更加努力。这也就是为什么本地化的确存在高风险,但我们必须这么做。补充一个竞争对手——林肯,这个品牌有着很好的产品和运营团队。
国产后,英菲尼迪的销售渠道计划跟东风日产方面达成一致了吗?
我们与东风正在形成战略伙伴的合资,已经建立了互信的关系。大家达成一致,经销商方面,我们只选最好的。就像刚才说的,现在这个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如果没有最好的经销商不可能打赢这场战争。东风也认可这个道理。
英菲尼迪汽车现在在中国的售价较之先前下调了很多,这是基于怎样的考虑?目前还没有国产,这样做会不会降低豪华感。
这两年中国市场豪华车竞争基本是高折扣,或者给其他一些服务,事实上也是一种折扣。英菲尼迪现在的战略是不打高折扣,而是靠正确的定价,今后也会如此。
我们希望为客户保值,而不是你买了一辆价格不菲的汽车,但很快就发现别人用一个低折扣买到了,这不是我们想看到的。
这个价格策略是你上任后确定的?
之前我在全球的经验就是不要制定过高的价格,因为打大折扣会伤害消费者,是不可持续的,不是长期的战略。我认为,正确的定价才是正确的方式。在中国,英菲尼迪M系列一度比奔驰S级还要贵,这显然是出错了。
几年前,英菲尼迪用太阳马戏团做品牌形象,现在风格变了,有人觉得之前更高雅,现在世俗化了。你怎么看?
我不知道之前的思路是什么。现在我们分为两部分,全球有统一的宣传策略和口号Inspired Performance,这是不变的,但每一个地区市场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情感战略,只要和全球战略方向一致。
中国一系列“敢·爱”的活动实际就是对全球策略的执行。我们给各地的高管设出框架,首先要体现英菲尼迪品牌的价值、观念和倡导的技术,中国团队做本地化的阐释。当然,我们不能把中国的做法在美国和其他市场直接复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