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与肖
很难预测这样的牵制与制衡还能持续多久。
6月11日,巴西与阿根廷达成协议,两国汽车贸易协定将延长一年,到2015年7月。
巴、阿互为汽车贸易最主要的伙伴, 汽车几乎占到双边年度贸易额360亿美元的一半。近年来,受到国内市场需求放缓等影响,两国汽车企业都在通过裁员或放长假等形式自我减压。尽管谈判过程令人厌烦,但还是让双方政府和汽车行业可以暂时松一口气。
在南方共同市场(Mercosur trade bloc,南美地区最大的经济一体化组织,简称“南共”)的保护中,汽车行业一直是个“例外”。为促进本地区汽车工业的发展,南共诸国汽车进口征税一直高达35%,而在其内部,主要是阿根廷和巴西也在汽车问题上“纠缠不清”。
2006年7月,两国开始实施汽车贸易协定,按照一定比例相互进口汽车,同时根据达成的工业互补计划,巴西主要致力于发展小型汽车,而阿根廷则以生产中型汽车为主。
尽管在接下来几年中,双方几次续约,但摩擦一直没断,其中最激烈的一次发生在2011年。当年5月,仍在协议履行期的巴西政府突然宣布,为促进本国汽车工业发展,决定增设非关税壁垒以限制汽车进口。此时,巴西市场上一半的进口汽车来自阿根廷,后者自然成为受此项措施影响最大的国家。
阿根廷在这个问题上也并不示弱。2013年底,阿根廷政府曾表示,预计将在2014年第一季度削减27.5%的轿车和轻型商用车进口。此时,巴西生产的汽车占到阿根廷进口车市的七成左右。
事实证明,阿根廷此次试图更改不对等汽车贸易协定的努力获得了成功。在最新的协定中,阿根廷每向巴西出口价值100万美元的汽车,巴西则可以向阿根廷出售150万美元的汽车及零部件,此前,第二个数字是195万。
事实上,巴西与阿根廷汽车产业悬殊的汽车工业实力是造成双方不和的重要原因。2013年,巴西汽车产量为380万辆,阿根廷仅达到它的五分之一左右,巴西生产的汽车占到阿根廷市场的45%~50%,后者制造的汽车只占有巴西车市的10%~15%。零部件方面,巴西制造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更是占据绝对优势。
强大的巴西希望双方最终能达成零关税和无限额的自由贸易,而阿根廷则认为,两国汽车工业完全不在同一水平上,只有两国汽车工业具有相同的竞争力时才能全面开放。
尽管阿根廷和巴西仍在汽车问题上“纠缠不清”,但自由贸易已经开始向南方共同体市场渗透。
如果不出意外(尤其是主张强力介入经济的政党在选举中占不到大多数),今年内,南共将与欧盟签署协议,计划未来在15年内,逐渐削减汽车进口配额,降低关税壁垒。此举将进一步加速巴西和阿根廷汽车技术水平提升的进程。
除此之外,明年3月,墨西哥向巴西出口汽车的配额限制协定将正式停止。2012年,为了保护本土汽车工业,减少对墨西哥的汽车贸易逆差,巴西、阿根廷先后对其设定了进口配额限制。分析人士普遍认为,明年双方将重启自由贸易。
种种迹象表明,无论是巴西,还是阿根廷均在试图削弱对彼此汽车进出口的依赖和牵制,以谋求更加广阔市场、更多的合作伙伴和发展机会。
对于正谋求在南美,特别是在全球第四大汽车市场巴西有所斩获的中国汽车企业而言,当下的形势和趋势更似一把“双刃剑”:降低进口限制,将有利于向这里出口汽车,但另一方面,外来竞争者增多则意味着对已在巴西建厂的江淮、奇瑞发起了更大挑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