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意识是当代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基石

2015-04-10 20:22:10梁志娟
关键词:规则法治意识

梁志娟

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着,坚定捍卫者。而近年来大学生校园暴力的频频发生,使原本宁静的象牙塔变得让人唏嘘。当代大学生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可见一二,而规则是法治教育的基石,无规矩不成方圆,一个没有规则意识,不遵守规则的人,何谈守法?公民规则意识可以有广义和狭义的理解。广义的公民规则意识是公民对各种社会规则(规范)诸如法律、道德、宗教、风俗习惯等规则的认同、自觉服从与遵守,所形成的自主自律意识。狭义的公民规则意识是指公民在法治状态下通过对法律规范内在价值的认同,进而把法律有效地内化为其自觉的价值尺度和行为准则,形成一种自觉的程序规则意识和自觉服从与遵守法律的自主自律意识。当今社会是一个讲规则的社会,是一个文明法治的社会,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培育公民规则意识必须得到高度的重视。对于时有发生暴力事件的大学校园来说,只有加快提高大学生的规则意识,进而提高个人的道德素质,才能使大学生更好的遵守规则、法律,把外在强制的规则转化为自觉遵守的行为习惯。

一、校园是培养大学生规则意识的重要场所

高校校园是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而许多学校片面强调智育而忽视法治教育,法治教育的不受重视,使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缺乏应有的法律知识,不懂法,不守法。规则意识是现代文明社会的内在要求,学校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重视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使学生遵纪守法。要始终把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放到教育目标的重要位置,教会学生遵守最起码的做人准则与相关规则。同时强化学生的法律意识,做一个合格的公民。

1.健全学校规章制度,严格按章办事。健全学校规章制度,严格按章办事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健全各项纪律和规章制度,才能使学生在学习、生活时有章可循,使学生时刻感受到规章制度的约束力,养成依规章制度办事的习惯。同时要使他们养成程序意识,无论提出建议、意见,还是表达意愿、诉求甚至宣泄不满情绪,都应当遵循法定程序。这是一种强大的隐性课程,它能使置身于其中的全体学生,在潜移默化当中,培养了规则意识,不知不觉地养成认真学法、自觉守法、善于用法、勇于护法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使法治教育事半功倍,最终实现学校法治教育培养目标,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

2.加大规则宣传,普及、落实规则意识的培养。大学生精力充沛、兴趣广泛,乐于参与各类活动。开学之初,组织新生学习校园规则,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直观、形象、生动的学习,如组织学生观看、收听学校专题的电视片或视频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抓住大学生心理特点,通过集思想性、知识性、形象性于一体、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如举行校园规则知识竞赛、辩论赛等。规则意识的培养是为了更好的规范学生行为,从而进行法治教育。通过开展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活动,将规则落实到行为,如“模拟法庭”,列席旁听审判过程,增加对法律的感性认识。聘请法律专家、法官、检察官和律师来高校开设法治讲座等活动,将教育潜移默化地融入其中。高校只有形成讲求民主、积极参与学校管理、自觉维护校规校纪才能奠定良好的文化氛围,从而规范学生行为,将规则落到实处。

二、社会是培养大学生规则意识的重要途径

1.规范社会规则、摒除“潜规则”。特殊的社会主义转型时期,经济全球化,贫富差距的扩大,一部分人社会心理失衡。相对于贫困的大学生面对形形色色的社会生活时,可能会使其产生嫉妒、不满的情绪,当受到一定的刺激时就很容易想法偏激,做出过激行为,诱发犯罪。社会上行政腐败、司法腐败等问题侵蚀大学生的思想和灵魂,都会影响大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使不少学生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困惑和迷惘。如今金钱和权势成为很多人的庇护伞,在钱和权的保护下,“富二代”、“官二代”事件时有发生。只有更好的提高公民的规则意识,保障公民的合法权利不受侵犯,对贪污受贿现象绝不手软,让正能量在社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才能为实现人与人的和谐相处打下良好的基础。

2.发挥社会公众人物榜样作用,引导舆论方向。强化机关党政干部、社会公众人物等的规则意识,使其为大学生学法、懂法、用法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尤其是现实中一些居于党政要职的领导干部,依仗显赫的社会地位及手中的权力,“以言代法”“以权代法”藐视法律、违反法律的现象时有发生,给大学生规则观念的养成带来了不利影响。只有坚持对舆论方向的正确引导才能更好的带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新闻宣传应坚持法律原则,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合理疏导公众情绪,促进社会的和谐和进步。只有在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中,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规则、学习法律、信仰法律、遵守法律和运用法律的热情,社会才能和谐。

三、家庭是培养大学生规则意识的摇篮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和缩影,家庭类型的千差万别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多种多样的。现在的大学生很多是独生子女,一方面父母对孩子生活上的溺爱,过于保护,极易造就孩子任性、依赖、适应能力差、交往能力弱、骄横等不良心理;另一方面,父母对考试、升学、成才过高的期望值,甚至把升学当成成功的唯一指标,这使得孩子们背负着沉重的压力,极易使孩子们产生焦虑、恐慌、内疚等心理,产生心理障碍。良好的家庭规则培养是在大学生人生起点对其进行类似法治教育的家庭教育,对将来大学生接受法治教育有着启蒙作用。

1.养成遵守规则的生活习惯。家庭成员之间的相处既要活泼又要不失规则,而规则的制定正是社会法律在家庭生活中的微缩投影。在兄弟姐妹之间关系中,经常彼此谩骂,甚至互相动手打架的家庭青少年暴力行为是从不彼此谩骂、打架的两倍多。因而家庭间的相处是需要规则的约束,全家共同遵守规则,使孩子养成遵守规则的生活习惯,当孩子进入大学甚至社会时,对规则不会排斥,可以更快更好的适应新环境,遵纪守法。

2.家长以身作则,积极引导孩子生活行为。在对子女教育的过程中,家长需要以身作则,用自身的行为行动告诉子女应该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家长的自身行为对青少年有潜移默化的作用,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无意识地对家长的言行进行模仿。但如果家庭成员对青少年的教导和自己所为的言行不一致甚至相反时,青少年就会产生迷茫困惑的心理,甚至产生厌恶的态度,认为家长是虚伪的。而在孩子反叛心理的作用下,孩子就会有脱离家庭的意识,家庭的教育环境让孩子有了迷茫或是厌恶,那么青少年的反叛意识就会更加明显,非常容易产生心理上的畸形或是接触一些社会不良分子,沾染不良恶习,最终走向犯罪。

四、网络是培养大学生规则意识的新途径

1.优化网络规则。网络秩序的维护仅仅依靠大学生的道德素质远远不够,必须建立健全网络管理的法律法规,加强对互联网的监督管理。一方面,实行上网实名的网络身份制度。实名制是网络时代、匿名社会的管理基础,是网络社会规范得以遵循的重要依据,是互联网时代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是网络走向理性的重要表现。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弱化网络破坏者的侥幸心理,还便于对网络破坏者进行技术跟踪和责任追究。另一方面,提高网络监管技术。建立网络信息分级制度,自动摒除对大学生产生不良影响的网页、网站和大学生发布的不良信息。构建“信息海关”,阻止反动、黄色、邪教、迷信等非法信息的侵入。国家网络监管技术的提高,必然优化网络环境。健康绿色的网络环境优化大学生信息渠道,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2.规范网络行为。网络空间作为社会的重要领域,正日益严密地受到法律的调控,对网络世界的破坏就是对社会正常秩序的破坏,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校园网络环境要遵循网络传播规律,正确引导网上舆论,做大做强正面宣传,用正确舆论引导学生形成昂扬向上、团结奋进的网上主流舆论。一方面,调整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律基础、计算机基础和计算机应用等课程的内容和结构。增加网络行为法律规范的知识,培养大学生的网络主体意识和自律意识,提高对网络不良现象、诱惑的判断力和抵抗力。教育者也应随着网络的发展,提高自己网络技术的同时熟知网络法律法规知识,做好学生的“前导”,从而引导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另一方面,将网络法律法规知识与校园文化活动结合。通过广播、板报、校园网宣传将网络法律法规知识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从而创建校园网络文化氛围,全方位强化大学生网络法律法规知识,规范大学生网络行为。

大学生规则意识不高,本身就是个人道德素质低的一种表现。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人为了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不惜损害他人的利益甚至危害他人的生命安全为代价。大学生校园暴力的发生,对全社会来说无疑是警钟的敲响。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在2011年毕业典礼演讲中曾说到,“误用光阴比虚掷光阴损失更大,教育错了的孩子比没有受过教育的孩子离智慧更远”。规则意识的培养是当代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基石,不论是校内还是校外,规则意识的培养对于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至关重要。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帮助大学生,防患于未来,健康成长。

[1]蒋传光.公民的规则意识与法治秩序的构建[J].社会科学研究,2008,(1).

[2]张艳琴.青少年暴力行为形成的家庭根源及防治措施[D].河北师范大学,2007.

[3]王超,马立丽.对规范大学生上网行为的解决策略[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08,(4).

[4]刘小艳.大学生网络行为法律法规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2.

猜你喜欢
规则法治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撑竿跳规则的制定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今日农业(2021年9期)2021-11-26 07:41:24
数独的规则和演变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人大建设(2018年3期)2018-06-06 03:11:01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人大建设(2018年2期)2018-04-18 12:16:53
让规则不规则
Coco薇(2017年11期)2018-01-03 20:59:57
意识不会死
奥秘(2017年11期)2017-07-05 02:13:08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人大建设(2017年9期)2017-02-03 02:53:39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