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华均
(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节水园林初探
顾华均
(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简述了水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重要作用,分析现在园林绿化中“理水”的使用及用水存在浪费的情况。提出了应用“节水园林”思路,为缓和当今水资源短缺提供帮助,为今后园林发展的方向提供借鉴。
节水园林 古典 叠山理水 节水
水之于园林,犹如血液之于人。水乃生命之源,其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运用屡见不鲜,中国园林因水而活,因水而充满生气,因水而展示其宁静幽深的意境美。其在当代园林中同样占据着不可动摇的“霸主”地位,喷泉、小溪、池、涧等等广泛应用于各大公园、住宅小区。园林绿地的灌溉也需要大量的水资源,但是现在的灌溉存在用水浪费的现象。因此,探索“节水园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与山往往是同时出现的,提到水就不得不提到山。山因水活,水随山转,山水相依,相得益彰。“石令水古,水令人远,最不可远。”山水是中国主题和骨架。山,支起了园林的立体空间,以其厚重雄峻给人以古老苍劲之感;水,开拓了园林的平面疆域,以其虚涵舒缓给人以宁静幽深之美。
在中国古代园林中水主要是用于观赏,对于其灌溉作用,表现不明显,而对于水资源短缺的当代,水的灌溉作用日渐增强。
现代园林中用水主要是观赏用水和灌溉用水,观赏用水主要是喷泉、人工瀑布、水幕墙、涧……除了用于观赏的水体外,占很大一部分就是灌溉用水。而灌溉过程中存在很大的浪费现象。
2.1 水体景观的功能
2.1.1 观赏游览
园林水体景观具有净、虚、动、色的观赏特性。水具有的这些本性,使水能在园林造景中,为园林丰富了内涵,增添了意境。游客在游览观赏过程中,对其内涵、意境的体会,是对园林美之感受的升华,是更深层次的观赏。
2.1.2 娱乐
人们对水边丰茂的植被,水边及水中的动物、鱼类、蛙类、贝类等等有好奇心及亲切感。多数人都喜欢玩水,泡在水中觉得十分舒服、愉快。尤其是小孩,对水的喜爱尤为强烈。而水的另一在园林景观中的普遍作用,是提供娱乐条件,这恰能进一步满足人们亲水的需求
2.1.3 滋养生物
园林中的水体还具有滋润花卉、树木、草坪的作用,也即是常说的灌溉作用
。园林水体为观赏性水生动物和植物提供了生长条件,为生物多样性创造了必须的环境。如在湖中广栽荷花、睡莲、芦苇和各种水生植物及放养鱼类,水面则可招引水禽、涉禽和水生动物,使水体成为滋养生物的乐园。
2.1.4 改善环境
水体具有明显改善环境功能,水可用来调节室外环境和地面温度。大面积的水域能影响其周围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在夏季,从水面吹来的微风具有凉爽作用;而在冬季,由于水的比热大,能保持附近地区温暖。这就使得在同一地区有水面与无水面的地方有着不同的温差。
2.2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2.2.1 灌溉方法落后,普遍存在用水浪费现象
以往建成的城市绿化工程,较少考虑与园林植物相配套的灌溉系统。很多灌溉仍然采用地面漫灌、人工洒水或水车浇灌。灌溉效果差,草坪、苗木等常因浇水不及时、不均、灌水不足或过量灌水而发生枯死现象,既影响了绿化美化效果,也与现代化城市建设管理很不适应。
2.2.2 缺乏专业的园林灌溉规划设计、施工队伍
当前很多城市中专业的园林灌溉规划设计、施工队伍还很少。主要表现在(1)绿地灌溉采用微灌技术时,对过滤系统重视不够,导致喷头堵塞.甚至灌溉系统瘫痪。
(2)对绿化工程现场勘察不够、灌溉系统应用中出现过喷、漏喷现象。
(3)管材、管件类型选用、配置不当,不但增加了工程费用,更增加了施工难度。
(4)有关灌溉技术参数,如灌水均匀度、喷灌强度等,达不到国家规范要求。
2.2.3 灌溉管理环节薄弱
园林绿地灌溉用水管理薄弱 是造成当前城市绿地用水浪费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城市建成的绿化工程的管理养护工作,通常由园林城建部门来做,缺乏水利专业人员,造成用水管理不到位,达不到节水、养护的目的。
2.3 对节水园林的一点建议
在我国669座城市中,有400座常年供水不足,110座严重缺水。而水资源是一个城市生态系统维系的最根本条件,我们需要把 “节水”融入园林绿化中。
2.3.1 调整植物种植结构,发展节水、抗旱型绿地
园林绿地植物品种多样,用水量差异较大。从植物种类来讲,乔灌木类用水量低于灌木藤本类植物,而灌木藤本类植物用水量又低于草坪地被类植物,因此,在园林绿地种植中,必须坚持以树木为主体。乔灌木不仅是城市园林景观的主要载体,而且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效益显著。
2.3.2 推广节水灌溉新技术、改善和提高灌溉条件
在今后的园林绿地建设中,应坚持将灌溉系统规划纳入园林绿地规划中,保证工程配套设施。逐步采用高标准的现代园林灌溉设施,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选用喷灌、微喷灌、滴灌等灌水新技术,开展园林用水、节水技术改革。资料表明,自动控制灌溉系统与手动灌溉系统相比,节水可达2O%。
2.3.3 加强城市水资源综合利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园林绿化用水,除植物灌凝外,人工湖泊、喷泉等也要大量用水。大部分公园用水,都来自城市地下水和自来水。在创造景观的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水资源。可考虑与公园湖河相连,喷泉佘水用于补湖或灌溉,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降低损耗。此外,城市过境地表水和经过处理达标,可以回收利用的城市污废水,可考虑用于沿线公园、游园、绿化带的灌溉。
2.3.4 收集利用汛期降雨、灌凝城市绿地
我国降水量地域和时间分布不均匀,多水季节造成了水资源的白白流失,而枯水季节又严重缺水,如果能够将多水季节的水储存起来用于缺水季节用,改变水资源的时间分布,必然能够对缓解缺水问题起到重要作用。建议开展拦蓄、利用汛期降雨迳流,加强城市绿地灌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
2.3.5 增加对中水的利用
据有关部门分析,园林、绿化部门提供的绿化用水量测算依据为:每天每平方米用水0.003 立方米,公园实际调查用水量是根据多年公园水表计量的平均数估算出来的。实际上公园绿化日用水量标准达不到园林部门规定的标准。由于湖水、地下水价格偏低,所以目前公园均以此作为绿化用水。而中水水价难以降到湖水或地下水的水平,因此建议政府应有效限制河湖水、地下水用于绿化,并规定合适的中水价格,使中水用于绿化。使用中水绿化不仅可以缓解城市用水困难,还能够降低中水中的有机物,净化水质,降低环境污染的可能性。
水乃生命之源,地球之血液。水是自然中最绮丽的角色,也是园林中最具吸引力的景物,园林中水的有无直接影响到风景的质量及景观的评价。中国古典自然山水园理水内涵丰富,技法精湛,源远流长。她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现代园林理水应在继承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把握时代的脉搏,汇之以现代艺术的特质,进而塑造出符合可持续发展需要的现代水环境。我们在享受水带来的优美环境的同时,也要节约水资源,合理的利用水资源。真正做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1]周维全 中国古典园林史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第二版)
[2]包满珠 城市应建节水型园林 中华建设 2005(5):35
[3]唐 丽等 论园林中水的艺术地位及特征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O04,10(2):106—109
[4]黄兴军,周 禾,严学兵 城市园林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四川草原 2005(06)
[5]李静娟 对园林设计中“理水’’的再思考 四川建筑 2004(8)
S6
B
1007-6344(2015)02-023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