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洋 张志强
(1.沈阳格林中融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2.中国中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辽宁分公司)
当代居住类建筑空间分析
王 洋1张志强2
(1.沈阳格林中融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2.中国中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辽宁分公司)
在全球化大趋势下,当代中国传统的居住模式越来越多的被西方概念所取代,表现在居住形式的逐渐更替以及个性化居住理念的变化。面对房地产市场中居住同质现象的加剧以及城市大建设高潮中对传统建筑文化的破坏,本土建筑师在不断探索、挖掘传统民居富有人文内涵的居住空间形态,使之适应当代居住生活模式。传统的生活习惯、人性化的空间设计、审美情趣价值股和民居空间特点等对当代住宅模式的延续和定型有着一定的影响,当前住宅从开始对传统民居的符号引用,上升到对中国传统民居核心价值的体现,体现在对传统庭院式民居空间的传承表达,突出了建筑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关注个人行为空间的设计,房地产业正挂起一股“中国风”,众多楼盘都力图营造这种具有中国传统意境,体现中式情节的住宅空间模式。本论文对传统庭院式民居空间进行空间解读,并分析其对当代住宅空间的影响和启示以及具备在当代应用的可能性;通过结合当代住宅继承庭院式民居院落空间的可行途径,总结出具体的设计手法,为以后得住宅空间发展提供借鉴。
个人行为心理 传统居住空间 文化继承 个性化空间
1. 当代居住类建筑空间分析背景
中国城市化的速度快,建设量大,以至于我们还没做好对建筑风格的确定和对建筑形式的提炼,大规模的建筑就匆匆上马,出现了大量粗制滥造的建设项目。加之国民对西方文化的认同和向往,全国到处流行着所谓建筑“欧陆风”、“北美风”、“现代风”等。在经济和文化共同走向全球化的时代,我们自身的特色文化正在走向没落,曾经熟悉的家园正在悄然逝去,居住小区的高密度,邻里交流的缺失……所有这些都深深困扰着我们。从传统民居中挖掘、寻求设计语言,以丰富当代住宅设计的中国传统庭院式民居空间对当代住宅空间的影像化内涵,正是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带着这些思考,笔者在掌握大量实例的基础上对传统庭院式民居空间以及其对当代住宅空间产生的影响与借鉴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2.国内外研究现状
关于传统庭院式民居空间的研究通常是把其作为传统民居的一部分进行研究阐述的,所以传统庭院式民居空间的研究历程,可以说是伴随着传统民居的不断深入而逐渐完善的。通过研究传统庭院式居住空间,找出从传统民居空间到当代住宅空间演变的一条脉络,在传统庭院式民居空间与当代住宅空间中做一次有意义的研究尝试。从本质上阐述与当代住宅空间的不足,找到一些有效的方法来解决当代城市的居住问题,为传统民居空间的继承和保护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期望为当代住宅空间设计提供一些可借鉴的依据。
1.基于自然的个人行为对空间的需求
自然因素是影响人类行为的最基本因素,大多数时候构成了人们对于环境最基本得需求,是设计师在设计准备阶段应该首要考虑的因素。自然因素包括地理因素与生理因素两个层面。
2.基于文化的个人行为为空间的需求
不同文化下的人们对于环境有着不同的需求,这些需求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形成人们对其生活方式和居住环境营造的共识,也会逐渐形成我们所说的建筑风格,所以基于个人行为的建筑空间必须要研究文化作用下的个体对于环境的需求。文化是行为的制约因素之一,环境要支持人们的个人行为与生活,就应该适应人们的生活。
1.不同功能倾向的空间
不同功能倾向的建筑空间,人们在其间的使用方式是不同的,居住建筑与与公共建筑内发生的行为有着很大的差别。居住建筑是面向少数人或者个人的,公共建筑迎接的是各年龄、各阶层的不同人群,要求完善的无障碍设计,同时要考虑到紧急情况下人们的行为模式。另外,不同功能倾向的公共建筑内人们对于空间的需求不同,其使用者的不同群体导致人们在其间的行为模式也不同,这些不同点自然就导致人们不同的个人行为。
2.不同服务对象的空间
不同的服务对象对建筑空间的要求不同,我们按年龄将建筑空间的服务对象分为老年、幼儿与成人,这三类人根据其自身的生理特点,在空间中发生的行为也不尽相同。通过比对可发现年龄因素对个人行为在建筑空间存在显著影响。
3.不同建筑风格的空间
从西方的古希腊、古罗马风格,到文艺复兴运动、新艺术运动,从东方封建王朝的宫廷建筑,到各具特色的民居建筑,直到今天的世界一体的现代主义建筑,随着社会与历史的发展,建筑风格也在不断地变换。我们可以用空间和个人行为的联系来解释时间主义与乡土主义的区别,世界主义与乡土主义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它们是否支持、是否尊重人们的个人行为。
任何传统都是具有两面性的。丹下健三这样看待传统:“为把传统印象创造,就必须加进否定传统阻止其形式化的动力。传统必须被破坏,传统和破坏的辩证统一就是创造的基础。”因此,对待传统,应该以传统所蕴含的哲学真理为基础,而不能只是简单肤浅地模仿其表面形式,应该从感性认知到理性分析辩证地继承传统的优秀内涵,而不能只是简单一味地再现传统的形式与特征。现代建筑设计对待传统庭院空间只能继承其精华,必须摒弃带有局限性的表面形式,同时结合新的时代与个性化生活方式下的精神与物质需求,创造出新的庭院空间内容与形式。
1.传统庭院空间的局限性
传统庭院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其中所包含的很多优秀的设计理念与手法仍值得我们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继承和借鉴。但传统庭院毕竟是经历了几千年封建中央集权制社会形态下的精神与物质需求的产物,也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强调君权礼制为中心,导致其轻视物质利益,轻视科学技术的倾向,阻碍了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给建筑科学的发展带来负面作用。另一方面,中国传统道家文化也有很多类似“无为而治”、“不与天争”的消极成分,在建筑设计的理论与实践方面则表现为经验主义、观念保守以及缺乏创新。因此,应尽可能避免这种负面影响。
2.个人行为心理和功能需求
传统庭院空间具有较强的功能适应性。传统庭院的各功能空间是由其相对独立又互有联系的构成要素通过围合限定而成的,并通过动态变化中人的行为流线来组织各个功能空间。在当代建筑设计中,我们可以借鉴这种手法,考虑人的行为层面,根据需要灵活划分与连接不同的功能空间,从而又引导人的行为。其次,传统庭院空间具有较强流动性。传统庭院通过改变其空间的开敞程度及各要素的组合排列等方式对空间流线进行引导与划分,这样既能有效分隔人流,又能增强空间亲和力,减弱人由于长时间行走而产生的疲劳厌烦心理。在当代建筑中,可借鉴这种手法来引导划分空间流线,增强空间吸引力。
作为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建筑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庭院式民居对当代住宅建筑有重要意义,对其空间内涵分析,可以帮我们理解民居设计,对我们认识整个建筑都有一定的意义。传统庭院式民居对当代住宅建筑有重要借鉴意义。我们已经开始做了,这一点难能可贵,只要开始探索传统民居建筑,中式建筑本土化就为时不远,它们提供的全新空间形式、宜人的心里感受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必将成为推动住宅设计创新、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构筑理想精神家园的有生力量。只有经历过这个阶段,才有可能进入到当代的新阶段。
[1]梁思成.中国建筑之特征.梁思成文集(四).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2]李长杰.中国传统民居与文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3]孙大章.中国民居研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4]李允禾.华夏意匠.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
TU7
B
1007-6344(2015)02-015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