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健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5)
近些年建筑工程安全问题频现,引发了社会对建筑工程质量的热切拷问。作为建筑工程的基础性内容,混凝土施工技术自然就受到格外的关注。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我国当前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探讨了施工策略,以期保障建筑工程安全。
混凝土施工是一项技术要求特别严格的建筑工序。从原材料的选择、混凝土的配合比,到混凝土的搅拌、运输及浇筑等,混凝土施工流程中各个环节都需遵循科学的技术原理和施工规范。
原材料是组成混凝土的基础,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的强度、稳定性、耐久性等。如水泥的强度和体积安定性,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水泥强度有波动,混凝土的强度也会有所变化,水泥体积安定性差,容易导致混凝土产生膨胀性裂缝;砂子的细度模数和含泥量,也关系到混凝土质量,砂太细或者含泥量过多,容易造成混凝土干缩,产生裂缝。因此,对于原材料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然而,当前在建筑工程中,有些建筑方采用质量不佳的原材料,导致混凝土质量差,极易引发安全问题。
混凝土的配合比关系着混凝土的质量,如果配合比存在问题,那么配制而成的混凝土也将会存在质量问题,产生安全隐患。混凝土施工配料,必须严格按审核后的施工配料单进行配料,而在现实中,有些施工技术人员存在经验配比现象,极易出现漏配、少配、错配的情况。也有些施工企业在混凝土配合比方面并没有严格遵循相关技术要求及管理制度,这就为建筑安全埋下了隐患。
混凝土的搅拌和运输也是关系混凝土质量的重要因素。混凝土的搅拌时间、投入量以及材料投放顺序都必须严格执行相关技术要求。在运输过程中,还须保持混凝土的均质性,力求在最短时间内运送到施工地点。而现实中,有的施工企业在混凝土搅拌和运输过程中并没有严格执行相关技术要求,导致混凝土均质性受损,质量下降。
混凝土的浇筑和振捣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重中之重。在浇筑之前,须保证混凝土的流动性,如果已发生初凝,还须再进行强力搅拌,待其流动性恢复之后,才可以入模。而有些工人在浇筑时有时会疏忽这一点。在对混凝土进行振捣时,须均匀排列振捣器的插点,以行列式或交错式移动,而混用振捣方法、漏振等现象还是存在于一些施工过程中。
混凝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建筑工程材料,混凝土施工是保障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和工序。因此,施工企业、一线施工工人以及相关部门必须充分认识到混凝土施工技术的重要性,齐心协力做好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工作,确保工程质量。
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质量,进而影响混凝土施工技术的优劣与否。因此,在施工前,应首先把好质量关,确保混凝土原材料的优质。在水泥选择方面,应根据建筑工程对于强度的要求,选择不同型号的优质水泥,保证其强度符合设计规范,对于有特殊承重需求的工程部位,在选择水泥之前,应先进行测试,之后再选择最符合性能要求的水泥; 在骨料选择方面,应对粗骨料的质地、最大粒径等参数进行重点检验,对细骨料的含泥量、细度模数、有害物质含量等进行重点检查;在选择外加剂时,应选择具有优质生产资格的生产厂家,并检查外加剂性能检测报告,而在使用之前,还应先通过实验保证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此外,在选择水时,应先对其进行抗腐蚀检验,避免使用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以及酸性度高的水。
在选择好优质材料后,应先进行取样,交由实验部门进行配合比设计。在配合比设计过程中,应严格执行相关技术要求,杜绝经验配比法,以免出现少配、漏配、错配的现象,避免因失误影响混凝土质量。在配比完成后,要对混凝土进行性能检测,在确保性能达标后,再进行大量搅拌。同时,在搅拌过程中,应适时对骨料的含水率进行检测,一旦出现变化就及时进行调整。
在混凝土施工前,技术人员应充分做好施工准备,掌握好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把控好施工技术的核心要点,进而确保施工技术的贯彻落实。在施工准备阶段,技术人员应首先熟知施工设计图纸的各方面要求,详细掌握图纸中的关键节点、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对于梁柱的混凝土施工、剪力墙的混凝土控制等细节问题,要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切实达到工程建设要求。此外,在准备阶段,还应根据天气情况,及早做好防雨、防暑等措施。
在施工过程中,为保证混凝土的性能稳定,应结合现场情况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选择恰当的运输工具。如果是垂直运输,应当使用起重机、提升架等运输工具;如果是在现场进行混凝土搅拌,则需使用小型翻斗车、手推车等运输工具。同时,应在混凝土初凝之前,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其运送到浇筑点,保证其均质性,避免出现沁水、砂浆流失、离析等现象。一旦在运输过程中,发现混凝土出现初凝,就应再次对其进行搅拌,待其恢复流动性,再进行运输。
在混凝土浇筑之前,应对模板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其具备浇筑条件,同时,还应确保混凝土的均质性和流动性。在浇筑时,应使混凝土下落高度小于 3米,浇筑过程应连续,避免出现间隔。在浇筑过程中,通常采用由远及近、薄层覆盖、循序渐进、逐步到顶的方法。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布置浇筑方法,分层对其进行浇筑。
浇筑完成后,应及时进行振捣,使混凝土保持充分的密实度和均匀性。振捣时应均匀布置插点位置,避免出现漏振,在一个插点,应持续振捣,使其表面无气泡、泛浆现象。此外,在混凝土完成终凝后,还应做好养护工作,使其硬化,保持最大化的强度。养护工作主要是指保证温度和湿度,一般做法是在混凝土表面洒水,并覆盖草帘。值得注意的是,在冬天,应做好保温措施,养护时间一般不低于14天。
混凝土施工技术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的质量,因此,施工方应充分重视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各个环节、每道工序。从原材料的选择、配合比的设计,到施工前的准备、运输工具的选择,再到施工过程的浇筑与振捣,施工企业及技术人员应严格执行相关的技术要求及质量标准,切实做到高效施工,确保建筑工程质量。
[1]周先林.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1.
[2]赵明章.混凝土施工技术[J].科技视界,2014(03).
[3]秦永继.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发展研究[J].城市建设,2011(05).
[4]鹿斌.浅谈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09).
[5]陈悼宇.对建筑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的分析[J].中国科技博览,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