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竞技体育与体育公共服务的联动发展

2015-04-10 21:21陈丽霞
四川体育科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体育事业竞技公共服务

陈丽霞,杨 陶



论竞技体育与体育公共服务的联动发展

陈丽霞,杨 陶

在当前推进公共服务体制改革,公共服务供给的市场化与社会化的社会发展背景下,体育公共服务是目前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对竞技体育的内涵及社会发展关系及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历程与各时期社会贡献进行分析,探讨了竞技体育的内在本质和体育公共服务的内在关联:竞技体育具有与体育公共服务的不可分离性、参与体育公共服务的广泛性、进行体育公共服务的长效性、体育公共服务的系统性等一系列的特质即竞技体育具有能够与体育公共服务的联动发展的内在因素。证实竞技体育对体育公共服务具有推动作用,二者可以联动发展。

竞技体育;公共服务;联动

近年来,我国竞技体育的辉煌成绩及其跨越式的发展,在社会上引起了许多的热议,形成了诸多的观点。长期以来竞技体育重“金牌”的发展理念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发展的过程中何去何从?在以往国内“举国体制”的大背景下,竞技体育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体育事业发展水平的重要参考指标。目前,各级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均将提供体育公共服务作为主要职能,把尊重公民的体育权利、保障公民的体育权益、满足公民的体育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1]。2013年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会见参加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彰会、全国体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表彰会的代表时强调,“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为主要内容的中华体育精神来之不易,弥足珍贵,要继承创新、发扬光大。希望全国体育工作者保持优良传统,在新的起点上实现体育事业新发展新进步,在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征程中再创佳绩、再立新功[2]。刘鹏局长也指出:要着眼于人民群众健身需求的新变化,不断创新公共体育服务模式,让更多的人充分享受体育发展的成果[3]。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及政府职能的转变,竞技体育如何在新的时期发挥其社会性,达到自身与社会的协同发展,竞技体育的辉煌发展成就如何在新时期社会发展中发挥作用?竞技体育的发展与公共服务的关系如何?这些疑惑正是本文研究目的所在。

1 竞技体育的内涵及其与社会发展关系

1.1 竞技体育的内涵

要认识竞技体育的内涵,首先应该从弄清概念开始。概念是通过提示对象的特性或本质来反映对象的一种思维方式,如果概念不明确,它就不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特性和本质,当然也就无法运用它来进行正确的判断和推理,因而也就无法进行正确思维了[4]。对于竞技体育的概念,国内有2种观点。(1)夺标说,该观点认为:竞技体育,是指按照一定的规则,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人体运动能力,以创造优异成绩,战胜对手,从而显示个人和团体在体育方面的实力为目的运动[5-8]。(2)游戏说,该观点认为竞技体育是游戏的一种延伸,是从游戏中诞生出来,它是由高水平竞技体育与普及竞技体育组成[9-11]。夺标说可以说是一种狭义的竞技体育,将竞技体育局限于“体育竞赛”和“创造优异运动成绩”之中。这种观点具有局限性,忽视了其社会基础,竞技体育是社会文明的产物,属于大文化范畴。笔者赞同竞技体育概念的游戏说。竞技体育的本质实为从游戏中演变出来的“竞争”或者“竞技”。在竞争或者竞技中不断形成了竞争意识、获胜意识、更公平意识和规则意识。竞技体育的基本价值可以认定为:展现自身身体美的精神智趣以及追求卓越的“完人”教育理想[12]。

1.2 竞技体育与社会发展关系

竞技体育是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社会的进步可以促进竞技体育的发展,社会的不断发展可以为竞技体育的发展注入活力。社会制度的健全与否、社会文化的价值取向直接影响着竞技体育的发展。此外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更成为当今竞技体育发展的基础。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更是竞技体育发展的基础。竞技需要大量的财力投入,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作为支撑,竞技体育发展水平和速度归根结底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取决于经济发展所能为竞技体育发展提供的物质条件[13]。

竞技体育的发展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的促进作用。竞技体育在构建和谐社会、提高国家地位和声誉、促进先进文化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4]。在各大国际性的竞技赛场中,竞技体育实现运动员自身价值的同时,也展示了不同国家的经济和政治实力[15]。

2 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历程与各时期的社会贡献

1949年—1976年是我国竞技体育的起步阶段。在这期间,1 000多万人成为等级运动员;5 000多次打破全国纪录;142次打破世界纪录;13次获得世界冠军。从1959—1976年近20年里共获世界冠军42个[16]。这一时期中国竞技体育发展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竞技体育对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以及促进社会政治稳定均起到重要作用。1952年,毛泽东在祝贺体育总工会二次会议的召开,为大会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17]这个时期的体育事业在新民主义理论指导下,坚持了社会主义方向,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落后的体育面貌。也是在这一经济困难时期我国掀起了体育发展的第一次高峰,在探索中国式竞技体育道路上积累了经验,为后来进入世界竞技体育强国之林奠定了基础。

1977年—1992年是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形成阶段,中国竞技体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竞技体育水平得到快速提高。1979年底,中国奥委会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地位得到恢复,以后,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开始走上了正轨。1984 年,党中央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发展体育运动的通知》,提出了加快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工作措施,体育事业开启了发展的“黄金时代”[18]。1990 年,中国成功举办了第十一届亚运会,打破了西方世界的政治封锁,鼓舞了全国人民信心,实现了“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战略目标[19]。这一时期,我国竞技体育确立了在世界上的突出地位。中国体育迈出了走向世界的关键一步。竞技体育一次次的胜利提升了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政治影响力。这一时期竞技体育令人瞩目的发展,不仅积极推动了中国人的竞争意识,而且还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对外开放的进程,支持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念的树立。

1993年-2008年是深化竞技体育改革和科学发展相结合的阶段。在足球改革的示范下,竞技体育改革渗透到其他运动项目中,篮球、排球、乒乓球、网球、羽毛球等项目分别进行了改革,并实行了主客场形式的职业俱乐部联赛,从此拉开了中国竞技体育职业化的帷幕,推动了整个竞技体育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20]。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中国竞技体育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这一时期,竞技体育走实体化和职业化的道路,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对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客观需求,是适应国际体育发展趋势的必然,也是我国体育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尽管职业化道路艰难,但是这一时期的竞技体育在走职业化的同时,仍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3 新时期体育事业发展的社会环境与战略目标

3.1 新时期体育事业发展的社会环境

随着中国整体经济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整体水平持续增长,居民生活水平较之过去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人们从主要购买生活必需品的消费逐渐向购买享受型产品转换,更加注重生活的质量和健康水平。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经济结构转型是新时期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2003年以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决定了新时期我国公共服务的发展目标是:实现基本人权,建立人人共享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改善公共服务绩效,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公共需求;促进城乡公共服务的均化,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的城乡差距与贫富分化问题[21]。2012 年党的“十八大”的胜利召开,为我国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11 次提到“公共服务”,可见对公共服务的重视。推进公共服务体制改革,探索公共服务供给的市场化与社会化;逐步加大对公共服务的投入,形成中国特色的公共服务体系,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

3.2 新时期体育事业发展的战略目标

200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22]中提出:“根据不同区域、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坚持体育服务的多元化,适应各方面的体育健身需要,保障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基本的体育服务”。2005年,国家体育总局刘鹏同志在《财富》全球论坛的主题演讲中提到了“体育公共服务”的概念。2006年,《体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23]中强调:“明确政府在发展体育事业中的基本责任,强化政府的政策规划和公共服务职能”。胡锦涛同志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强化政府发展体育事业、提供基本体育公共服务的责任,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体育需求”。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同志提出了“大力发展公共体育事业”的新要求,这是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出现“公共体育事业”这一概念。2011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4]中指出:“要大力发展公共体育事业,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升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体育健身意识和健康水平……”。2011年制定的《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5]在“指导思想”部分明确提出:“以建立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为重点”。可见体育公共服务作为我国公共服务重要组成部分,被赋予重大的历史使命。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迈进中,体育公共服务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整体目标,将在全民健身和群众体育的发展中发挥重大的促进作用。

4 体育公共服务的内涵

公共服务是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的,以政府为主导,通过提供各种不同性质的产品满足公民需要的服务[26]。这种服务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和收益的非排他性[27]。公共服务具备如下特征:(1)公共服务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社会产品。公共服务是政府运用公共资源,根据权力、正义、公平等公共价值,积极回应社会公共需要,为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而提供的社会产品与服务。(2)公共服务是公民平等享受的社会产品。公共服务的目标是平等地解决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基本生活问题,平等地改善公民的生活状况、提高公民的生活质量、造就身心健康且有生活和工作能力的公民。

体育公共服务是公共服务的一个领域,具有公共服务的各种特性,所不同的是体育公共服务概念的外延比公共服务概念的外延狭窄。公共服务涉及到科教文卫体、社会保障、医疗、国防等诸多领域,而体育公共服务只是诸多公共服务领域中的一个方面。简而言之,体育公共服务是通过提供各种体育产品满足公民需要的公共服务[28],是以政府为主的体育部门和组织提供的,以满足公民基本体育需求为目的,向公民提供的公共体育产品以及相关的服务。

按照公共服务的服务特征体育公共服务应当分为:基本体育公共服务(政府依照法律法规,为保障社会全体成员基本社会权利、基础性的社会福利)、准体育公共服务(为保障社会整体福利水平所必需的,同时又可以引入市场机制提供或运营的,但由于政府定价等原因而没有营利空间或营利空间较小,需政府采取多种措施给予支持的社会公共服务)和盈利型体育公共服务(完全可以通过市场配置资源,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的社会公共服务)。[29]体育公共服务按照存在的方式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包括实物形态的有形体育公共服务和具有消费特征的无形的体育公共服务。主要可以分为以下4类:(1)实物类体育公共服务。这类体育公共服务主要包括体育场地、器材及相关设施、社会体育指导、体育俱乐部等;(2)精神类体育公共服务。这一类的体育公共服务主要指相关的法规政策,体育精神、体育目标、体育品德教育等;(3)健身娱乐类。这一类体育公共服务主要包括各级政府、社区举办的各种体育比赛、体育技能培训、健身知识讲座、运动技术指导等;(4)信息类体育公共服务。这一类体育公共服务主要包括相关政策法规的宣传、一些全民健身、比赛信息的发布、体育技能、知识信息、体育普及书籍、赛事报道等。

5 竞技体育与体育公共服务的联动发展因素

5.1 竞技体育的性质决定了与体育公共服务的不可分离性

竞技体育的各项竞技内容以及长期以来形成的竞技规范、管理体系、竞技文化是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竞技体育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体育发展的最高尖的本质体现。竞技体育的运动内容、评价体系、技术规范、训练方法、长期被学校体育及群众体育所借鉴。竞技体育在引领、感召学校体育及群众体育发展的同时,又供给了二者发展的核心操作基础。因此,竞技体育是体育事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谈及体育公共服务就不可能将竞技体育排除在外。在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构建中,需要较为丰富的体育场馆设施、体育人力和体育信息资源等体育资源作保障。竞技体育在我国的体育资源相对丰富,在体育公共服务中我们应充分利用竞技体育的资源优势,在不影响竞技体育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促使提供体育公共产品和服务以满足社会和公众的体育需求,为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做出应有的贡献。

5.2 竞技体育的功能决定了参与体育公共服务的广泛性

竞技体育功能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生物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政治功能、经济功能。竞技体育的功能在体育公共服务中均能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根据体育公共服务的内容分类来看,竞技体育的教育功能可以应用于精神类体育公共服中。竞技体育的教育功能在物质、制度、精神等层面体现对参与个体的教育价值。在物质层面上,个体通过对竞技体育竞技内容、竞技手段、锻炼方法、场地器材的体悟与感知达到竞技技能的掌握与提高、自身体能提升的效果。在制度层面上竞技体育规范的层级管理规程、竞技组织、练习方法、严格的竞技运动、赛事的控制与执行规范不仅对于参与个体有“公平竞争”、“规范行为”、“科学有序”的教育价值,对于其他行业的制度法规建设也具有示范、促进的作用。在精神层面上,竞技体育强调体能发展与情感发展的一致性,以形成完整的人格。竞技体育通过有组织的活动形式,充分利用竞技的手段和方法,发展参与者的身体能力、适应能力和竞争意识,并在竞技活动中养成尊重对手、遵守规则的良好道德风范。在现代,竞技体育活动内容被广泛地运用于各种教育系统中,成为培养个体意志品质和现代精神的有效手段,以满足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需要。

竞技体育的生物功能和休闲娱乐功能可以应用于健身娱乐类体育公共服之中。竞技体育的生物功能集中体现在对参与个体体能方面增强作用。竞技体育自诞生伊始,就寄托了人类追求自身极限能力甚至超越极限能力的美好梦想。人类借助不同的竞技内容,不断锻炼身体的各方面能力,在塑造完美形体的同时,不断超越自我极限。在竞技体育中人类发掘自己的生物性潜力、挑战自己身体能力极限。竞技体育具有休闲娱乐功能是社会进步的产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需求的不断提高,竞技体育的观赏性、娱乐性正在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从大众的角度可以这样归纳:竞技体育正在减轻某些不必要的过分的负载而成为更人性、更本真、更纯粹的精神需求和游戏方式,为人们的闲暇时光提供健康快乐的选择[30]。例如,竞技体育赛事对休闲体育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竞技体育赛事有助于激发城市居民参与体育赛事,对休闲体育发展有促进作用。同时也有助于激发城市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除此之外,包括竞技体育政治功能、经济功能都能应用于信息类体育公共服务之中,主要通过相关政策法规的宣传、全民健身、比赛信息的发布、体育技能、知识信息、体育普及书籍、赛事报道等形式服务于社会不同群体。而实物类体育公共服务的体育场地、器材及相关设施基本要求也是竞技体育活动系列条件保障的基本要求。可见,竞技体育多方面的功能决定了其参与体育公共服务的广泛性,竞技体育能够全方位地投入到公共体育服务各个层面。

5.3 竞技体育的本质决定了体育公共服务的长效性

竞技体育的本质是追求完美人格的塑造。人们在锻炼身体的过程中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与欢娱,在竞技体育中人们通过磨练和付出而得到完美的人格和至高的荣誉。竞技体育在增强参与者体能、提高动作技能之外,充分发挥了其教育功能及文化价值,对人们的精神、灵魂、修养进行塑造。

竞技体育对人的精神、灵魂、修养方面的促进以及同步产生相关情感的作用有着深远的意义和长远的功效。竞技体育向人们展示竞争精神的长远价值是其他任何事物所无法比拟的。人们从竞技体育中感悟到了它积极向上、不服输、不甘落后、不断创新、超越自我的进取精神。运动员迎难而上、刻苦训练的拼搏精神在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心中竖起榜样。竞技体育的活动规范能够培养人的平等、公平、规则、团结、协同观念,并能长远地促进着人们行为规范。站在百米的起跑线上,无论人的肤色如何,职务高低,都将以同一种规则进行竞争,规则面前人人平等。创建和谐的社会,和谐的人际关系,最需要的就是公平。竞技体育中的相互尊重:尊重裁判、尊重对方、尊重观众,这种秩序可以说是良好社会秩序的榜样,社会和个人会不约而同地受到他的影响和感化。此外,整体上而言,竞技体育所展现的勇于竞争、敢于胜利、团结协作、诚信友爱、亲民爱国的体育精神,对塑造和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道德观有独特作用。人们从那位创造了“马拉松”运动的信使身上,从那位“掷铁饼者”蓄势待发的姿态中,不仅看到了人类的力量和意志,更感受到一种竞技美,而这种情感会在不同的情境中浮现于人们的脑海中。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李宁作为最后一棒火炬手在“鸟巢”上空高举奥林匹克圣火奔跑时,运动员个人的生命历程完全融入到整个国家和民族的辉煌进步之中。在那一刻,人们激动流泪、欢呼雀跃,民族自豪感、爱国热情在竞技体育的光芒中获得了提升与抒发。直至今日,国人对其仍然记忆犹新。由此可见,竞技体育在人们的精神、情感方面的作用能够有深远的影响,这一本质特征使其在体育公共服务中能够发挥独特的优势。

5.4 竞技体育的科学与规范决定了体育公共服务可监控性

体育公共服务需要确立体育公共服务的公共性目标,提供体育公共服务应在平等性的基础之上对服务质量、服务效果进行质量监控。体育公共服务的效益性是指政府体育公共服务提供过程中的投入与所带来利益之间的关系,既强调客观效率上的低投入、高产出,又追求主观效果上的目的与方法的结合。要实现人们的利益最大化,体育公共服务需要建立标准化的服务系统。从管理层面而言不断提高体育公共服务产品的品质及降低公众获得的服务成本,增加体育公共服务的种类,强化服务提供的便捷性。从制度层面,体育公共服务要考量服务的流程、标准、效果,建立以公众“满意度”为导向的一整套评估体系。竞技体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体育政策的制定、实施和落实也是一种复杂的管理活动,因此,需要从各个方面检验和考察体育政策的制定、实施和实现的效果。现代竞技体育的发生发展以及整个过程,都是建立在现代科学理论基础上的。竞技体育早已形成了包括运动训练、运动选才、过程监控、资源配置、质量监控等系列科学规范的组织、管理体系。规范、科学的竞技体育组织管理体系一旦运用于体育公共服务之中,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的各环节就具备了可监控的基础。

6 结 论

竞技体育的本质是竞争或者说是竞技。竞技体育的基本价值可以认定为:展现自身身体美的精神旨趣以及追求卓越的“完人”教育理想。我国的竞技体育发展迅速,成绩显著。与此同时,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时期,我国的竞技体育都能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起到不同的促进作用。当前,推进公共服务体制改革,探索公共服务供给的市场化与社会化,逐步加大对公共服务的投入,形成中国特色的公共服务体系,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体育公共服务也是我国当下体育事业发展的战略目标。

竞技体育具有与体育公共服务的不可分离性、参与体育公共服务的广泛性、进行体育公共服务的长效性、体育公共服务的系统性等一系列的特质即竞技体育具有能够与体育公共服务联动发展的内在因素。竞技体育在新时期体育事业发展的社会环境与战略目标下一定可以与体育公共服务进行联动,并为其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易剑东.中国体育公共服务研究[J].体育学刊,2012,19(2):1~10.

[2] 习近平: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EB/OL]http://zjnews.zjol. com.cn/system/2013/09/01/019569326.shtml.2013~09~01.

[3] 刘 鹏.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EB/OL] http://gs.people.com.cn/BIG5/n/2014/0331/c183343-20892387.html. 2014~03~31.

[4] 华东师范人学哲学系.逻辑学教研室.形式逻辑[M].上海:华东师范人学出版社,1996:14~16.

[5] 徐本力.21世纪中国竞技体育[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65.

[6]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体育学院通用教材)[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1.

[7] 肖林鹏.竞技体育本质及发展逻辑[J].体育学刊,2004,(6):1~3.

[8] 张洪潭.体育是本理论研究[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77.

[9] 周爱光.对竞技运动概念的再认识[J].中国体育科技,1999,35(4):5~6.

[10] 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课题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9~13.

[11] 王学锋,田 玫,等.对体育概念的基本认识与思考——兼评《体育与竞技一现代导言》(英文版)[J].体育学刊,1996(3):52~55.

[12] 詹祥粉. 论古希腊竞技体育的精神哲学基础及其发展[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39(03):7~12.

[13] 何国民,王 红.竞技体育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分析[J].科学评价,2011(3):107.

[14] 刘纯献.竞技体育与中国的和平崛起[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4(3):220.

[15] 李元伟,鲍明晓,任 海,等.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3,39(8):1~5.

[16] 詹建国,刘新民,李益群,等.2010年中国竞技体育发展趋势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1,37(10):4~9.

[17] 中国大百科全书体育[M].北京:中国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 523.

[18] 方新普,柏慧萍.从我国社会三大变革与竞技体育发展历程看体育职业化[J]. 体育与科学,2006,27(3):36~39.

[19] 熊晓正,郑国华.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模式的形成、演变与重构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7,27(10):3~17.

[20] 张 林.职业体育俱乐部运行机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112.

[21] 姜晓萍. 中国公共服务体制改革30年[J]. 中国行政管理,2008(12):28~32.

[2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EB/OL]. http://www.sport.gov.cn/n16/n1092/n16849/127397. html. 2003~09~17.

[23] 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体育事业“十一五”规划[EB/OL] http://www.sport.gov.cn/n16/n1092/n16864/1436212.html. 2010~02~05.

[2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EB/OL]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11-03/17/nw. D110000renmrb_20110317_2-01.htm.2011~03~17.

[25] 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EB/OL] http://www.sport.gov.cn/n16/n33193/n33208/n33463/ n2124098/4342624.html.2011~04~01.

[26] 周爱光. 从体育公共服务的概念审视政府的地位和作用[J]. 体育科学,2012,32(5):64~70.

[27] 易剑东.中国体育公共服务研究[J]. 体育学刊,2012,19(2):1~10.

[28] 周爱光. 从体育公共服务的概念审视政府的地位和作用[J]. 体育科学,2012,32(5):64~70.

[29] 项继权,袁方成.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政投入与需求分析[J].公共行政评论,2008(3):90.

[30] 景志辉,吕志刚.试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休闲体育产业的影响[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38(4):7~9.

Research of Joint Development of Sports and Sports Public Service

CHEN Li-xia, YANG Tao

In the current public sports to promote public service reform, explore the market and social context of the supply of public services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the next era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ublic service determines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Through the connotation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relations and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China's athletics sports analysis and social contribution of each period,Analysis of the inherent intrinsic nature and sports related public service competitive sports:Sports and sports with inseparability of public services, public services involved in extensive sports, sports public service long-term, sports and other public services can be intrinsic factors joint development of public services,Thus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ompetitive sports and physical linkage of public services.

Athletics sports; Public services; Linkage

G812.0

A

2014-07-02

国家体育总局2013年体育哲学社科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847SS13008。

陕西师范大学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陕西西安,710062。

The Center of Sports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P.E. of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Shaanxi Xi’an, 710062, China.

1007―6891(2015)01―0001―05

10.13932/j.cnki.sctykx.2015.01.01

猜你喜欢
体育事业竞技公共服务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公共服务
北京冬奥会“备战办”模式对河北体育事业发展的启示
“十三五”成绩单
——示范区建设中的云南体育事业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竞技精神
我国体育事业财政支出:规模、结构与空间效应
简述体育强国战略下残疾人体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