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军, 刘 君, 张红岩, 吴晓红
(1. 兰州工业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50;2. 兰州工业学院 土木工程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50)
建立课外师生工作室 拓展工程实践教学新模式
林小军1, 刘 君2, 张红岩1, 吴晓红1
(1. 兰州工业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50;2. 兰州工业学院 土木工程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50)
通过建立课外师生工作室实践模式提高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教育理论,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与发展的平台,使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关课外师生工作室的创建较为完整的改革思路和做法,对其他各个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有较好的借鉴和推广价值,适应当前教育教学趋势的要求,适合在新升本院校,特别是各工科院校推广。
课外师生工作室;工程实践;教学模式
在现代高校教学中,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对于实践性教学的要求日益强烈,学生迫切需要学校能够提供各种实践性的,尤其是综合性的实践教学环节[1]。长期以来,大学理论学时多、实践机会少,实习虽然解决了一部分问题,但大多是验证性质而非创新实践[2]。因此,大学生,尤其是新升本院校的大学生缺乏自我设计、自我验证的平台。通过建立“课外师生工作室”,不仅让学生闲暇的时间集中起来,使得学生不再迷茫,有奋斗的目标,而且最大限度发展了学生的自由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1 课外师生工作室的含义
工作室教学模式源于西方美术教学,工业革命以后,包豪斯艺术学院在德国成立。包豪斯在教学中坚持的作坊(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中亲自参与制作,充分发挥了学生潜在的创造能力[3]。因此,工作室教学模式在包豪斯之后在西方国家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在国外,比如英国建筑联盟学院,他们现在采用的是工作室教学模式,基本上是在一年基础之后完全进入工作室学习,在工作室完成相应的课程和学分[4]。国内,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等艺术类院校根据各系特点均设立了不同专业的教学工作室[5-6]。
“课外师生工作室”与前述各种工作室截然不同,它不是学校固定的教学环节,也不是学生的必修环节,它是通过利用学生的假期或课余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一种自发学习手段。据初步估计,4年本科学生用于课堂学习的时间大约为1/3,其余为假期或课余时间[7],如果能将这部分时间有效地利用起来用于学生的非结构性学习,比如从事专业考察、协助教师科研等,则可以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8]。工作室是学生课余时间的活动空间,学生始终是主角,教师主要是给学生牵线搭桥,起协助作用。“课外师生工作室”以学生为主,指导教师为辅,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坚持个性培养,鼓励进行探索性、合作性学习,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1.2 课外师生工作室的功能
工作室的功能主要是培养知识能力、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知识能力培训目标主要在配合学校教学进程的基础上,以实例和实物的形式加深学生对所学课程的理解,拓宽知识面,夯实知识基础。职业技能培训目标是能熟练使用常用电工工具、测量仪器仪表和常用机械加工工具[5],掌握常用CAD软件的使用方法,能够撰写报告,具备常见电路、机械一般故障的检测分析和维修能力[9]。职业素养培训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规范的操作习惯、科学的思维方法、良好的团队合作和创新意识等职业素质,以适应职业生涯持续发展的需要,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任务执行力和理解力,以及主动参与工作的积极性。
2.1 课外师生工作室的设置
为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增强创新创业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思考和动手操作的兴趣,建设课外师生工作室。在这里,学生平时可以制作和验证自己的一些小作品、一些新的设计思路,在有竞赛时,它又是科技作品制作的摇篮和基地。为发挥学生特长、培养学习兴趣,利用工作室学习环境,组建兴趣小组[10]。工作室设有以下几个小组:
(1) 机构创新小组。该小组可以通过机构模拟平台进行创新性发明,将自己的构想通过不同的零件制作来实现,最终制作出有创新价值的真正的机械机构。
(2) 软件模拟小组。选拔对软件兴趣浓厚的学生进行集中培训,主要学习三维软件(Soliderworks、CAXA、UG等),在创新过程中,利用三维软件对创新机构进行验证,这样不仅节约制作成本,同时锻炼了绘图与分析能力。
(3) 电子兴趣小组。对自动测控有兴趣的学生,通过对电工工具和电子产品的学习,完成课题的方案设计、实物作品安装与调试,开展小发明、小制作等活动。同时,在校内对师生损坏的小型电子产品进行免费维修,在锻炼成员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同时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各个小组不完全独立,在有项目和任务时可以按特长和要求按需组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项目和任务。
2.2 课外师生工作室的制度建设
2.2.1 人员选拔规则
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有很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需要对其加以引导,给愿意学习的学生提供条件和环境,在大多数学生中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因此人员的选拔就很关键。另外也由于课外师生工作室资源的局限,不能保证所有学生都能纳入工作室中来。因此,考虑工作室学生人员的构架及管理模式,尝试多年级混搭,采用传、帮、带的工作方式,在工作室指导教师的督导下突出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11],营造既有淘汰压力的竞争态势,又有协作交流的实践平台。
工作室主要招纳每届一年级有科研和制作爱好的学生加入,每年在一年级的第二学期接收新成员,这样就可以尽早使学生得到培训和锻炼,并且鼓励学校内其他专业热爱科技创新的学生,在一年级结束后参与跨专业遴选,进入到科技创新兴趣小组学习[12]。在通过1年左右的熟悉和锻炼后,通过考核便可成为工作室正式成员。这样课外师生工作室模式就形成“教师和学生融为一体、高年级与低年级的学生融为一体、不同专业的学生融为一体,以自主学习与探索性学习为特征,以科技创新为重点”的新型实践教学载体。
2.2.2 管理方法
为了加强工作室的管理,明确工作室内部成员职责,使内部管理趋向于正规化,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些管理办法:
(1) 工作室由成员自己管理建设,提倡民主开放的学习、工作氛围。采用开放式的管理办法,非工作室成员也可以在工作室内进行科技发明、创造等活动,工作室成员应积极配合。
(2) 工作室不对成员做任何考勤要求,以培养成员自觉性。
(3) 成员每2周召开1次讨论会,探讨任务进程和方案,交流新想法、新体会等。在讨论中,让工作室的每一个成员轮流担任会议的主持者来锻炼成员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4) 在平时的制作和项目活动中采用以老带新的模式,同时对新成员安排一定的工作,根据完成情况和表现进行评价。工作室采用编号制度,每位正式成员将有一个工作室的终身编号,以加强学生对工作室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5) 工作室每学期进行一次优秀工作者选拔,以表彰在一学期时间内有较大进步表现的成员。
经过几年的尝试和实践,我院课外师生工作室的运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工作室建立了图书室,筹办了机电制作的常用工具,为工作室的运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工作室作为一个学生自己实验、制作的环境,学生平时可以制作和验证自己的一些小作品,在有学科竞赛时,这些科技作品可以作为竞赛作品直接参赛,解决了竞赛作品的来源问题。我院所有的大学生科技作品和部分教师的科研制作都是利用工作室提供的工具完成。工作室作品在“挑战杯”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在工作室中工作过的学生都说受益匪浅,不仅实际操作能力得到了锻炼,计算机操作水平、报告写作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在理论和实践能力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课外师生工作室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他们的专业素养,工作后在就业岗位上的适应期大大缩短,就业能力得到了极大提高。
课外师生工作室通过对大学生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活动进行相应指导、帮助和扶持,孵化产生不同类型各具特色的科技成果。课外师生工作室是学科竞赛科技作品制作的摇篮和基地,是新型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的载体,是现有教学模式的有效补充和完善。相对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是以个体的形式存在,课外师生工作室中教师和学生组成一个学术共同体,每个成员具有各自的分工,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是大学生教学科研的组织创新,是现有教学体系的有效补充。
References)
[1] 刘禹. 高等学校工作室运行研究[J].大连大学学报,2000(1):44-46.
[2] 陈飞,谢安邦.应用型本科人才应用能力培养之探索[J].现代大学教育, 2011(4): 76-79.
[3] 李洁星.工作室教学机制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2(20):244-245.
[4] 柴钰,王贵荣.建立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平台探索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新模式[J].西安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10,51(1):68- 70.
[5] 张友琴, 王萍, 朱昌平,等. 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为契机培养创新型人才[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1,28(1):167-170.
[6] 罗钢.工作坊教学方法对高职综合实训的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26):19-29.
[7] 邬春明,张秋实.IT专业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中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9,11(4):56-57.
[8] 刘芳. 刍议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机制的构建[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9,25(2):87-89.
[9] 方迎艳,关宿东.成立科研兴趣小组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 2006,22(4) : 80-82.
[10] 田社平,陈洪亮, 秦惠洁.通过本科生研究计划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几点思考[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6, 28(2):1-3,18.
[11] 季宜敬,杨瑾,王洪洲.建设创新实验室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 26(12):134-136.
[12] 郑春娇,赵越岭,朱延枫.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为契机组建自动化专业科研创新小组 [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4):101-103.
To expand new teaching mode in engineering practice byestablishing extracurricular teacher-student studio
Lin Xiaojun1, Liu Jun2, Zhang Hongyan1, Wu Xiaohong1
(1.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Lanzhou Polytechnical College, Lanzhou 730050, China;2.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Lanzhou Polytechnical College, Lanzhou 730050, China)
The education theory on establishing the practice mode of extracurricular teacher-student studio to improve the engineering practical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provides an open and development platform for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makes the students learn more pertinence and practicability.The enthusiasm of students is effectively mobilized. The complete ideas of reform and practice of creating studio have a good reference and popular value to other professional innovation education, and adapt to the current education. It is suitable for newly upgraded colleges, especially engineering colleges.
extracurricular teacher-student studio; engineering practice; teaching mode
2014- 09- 11 修改日期:2014- 10- 29
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工作室模式培养机械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研究” (GS[2014]GHB0281);2013年兰州工业学院教学改革项目
林小军(1979—),男,甘肃通渭,工学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制造过程信息技术.
E-mail:316766440@qq.com
G424.28
B
1002-4956(2015)5- 0213-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