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的艺术设计特征

2015-04-10 13:25:59汤瑾瑜
宿州学院学报 2015年11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联网互联网+

汤瑾瑜

合肥师范学院艺术传媒学院,安徽合肥,230061

“互联网+”时代的艺术设计特征

汤瑾瑜

合肥师范学院艺术传媒学院,安徽合肥,230061

采用理论论述与案例分析的方法论述了艺术设计在“互联网+”时代呈现出的新的设计特征。创新性、环保性、智能性和时效性作为当代艺术设计的新特征在“互联网+”时代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这些特征也给艺术设计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论述了艺术设计与“互联网+”相融合对艺术设计产业的推动作用。

“互联网+”;艺术设计;绿色设计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没有引起某些艺术设计家的关注。因为艺术设计家为体现自己独特的创作理念和创作思想通常是单兵作战,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人们的沟通交流变得快捷、畅通,而且渠道多样、内容丰富,艺术设计在设计理念上更加注重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所带来的设计理念变化,艺术设计的发展方向也呈现出越来越多的信息化的特点。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未来社会经济与人文艺术将借助互联网理念来驱动,艺术设计也必然会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呈现出新特点,体现出某些信息化的发展特质。

1 “创新时代”艺术设计的创新性

20世纪90年代以来,艺术设计呈现出迅猛的发展态势,新的艺术设计思想不断涌现,并体现在最终的产品设计上,形成了多元化的设计风格。陈汗青认为艺术设计在个性化的层面会追求以下几种特点:一是追求产品的趣味性和娱乐性,满足现代人追求轻松、愉悦的心理需求;二是满足深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通过设计赋予产品更加深刻的意义;三是艺术设计更加符合人体工程学的需求,将设计的产品与人融为一体;四是将艺术设计的重点之一不断向为残疾人服务方向倾斜,在艺术设计上体现人情味;五是设计师思维的人性化,即在设计的过程中不断与消费者互动,准确把握消费者的思想[1]。

将艺术设计与“互联网+”的“个人制造实验室”融合,艺术设计的个性化与人性化将得到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创客时代,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创造者,“互联网+”会弱化专业艺术设计技能的培养作用,它通过多种方式的沟通将艺术设计从设计思想、设计理念的上端到设计产品的生产、制造的下端打通,形成顶端到终端的设计思想传递和表达。创客最早起源于麻省理工学院(MIT)比特和原子研究中心(CBA)发起的Fab Lab(个人制造实验室)。Fab Lab基于从个人通讯到个人计算,再到个人制造的社会技术发展脉络,试图构建以用户为中心的,面向应用的融合从创意、设计、制造,到调试、分析及文档管理各个环节的用户创新制造环境。发明创造将不只发生在拥有昂贵实验设备的大学或研究机构,也不仅仅属于少数专业科研人员,而是有机会在任何地方由任何人完成,这就是Fab Lab的核心理念。Fab Lab网络的发展带动了个人设计、个人制造的浪潮,用户通过Fab Lab提供的硬件设施和材料,开放源代码软件和由MIT研究人员开发的程序等电子工具来实现他们想象中产品的创意、设计和制造。麻省理工学院比特和原子研究中心(Center for Bits and Atoms,CBA)发起Fab Lab,希望通过用户的参与来缩短从技术研发到应用需求的链条。Fab Lab最初灵感来源于Gershenfeld教授于1998年在MIT开设的一门课程“如何能够创造任何东西”。没有技术经验的学生在课堂上创造出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产品。这种可以实现随心所欲的个性化需求的目标,也逐渐成为Fab Lab的创新研究理念。学生创新活动的热情使Gershenfeld教授受到了鼓舞。Gershenfeld教授认为与其让人们接受科学知识,不如给他们装备、相关的知识以及工具,让他们自己来发现科学,旨在提供完成低成本制造实验的所需环境。在“互联网+”背景下,普通人也能够把设计想法转化为最终的设计产品,真正实现艺术设计的创新性。北京大学黄璜说,“互联网+”是两化融合的升级版,不仅仅是工业化,而是将互联网作为当前信息化发展的核心特征提取出来,并与工业、商业和金融业等服务业全面融合。这种融合不是简单的叠加,不是一加一等于二,一定是大于二。只有创新才能让这个“+”真正有价值、有意义。“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创客本身即是社会的消费群体,在满足个性化和精神需求方面,普通大众如果能够跨越艺术设计的专业壁垒,体现自身的诉求与创造性,艺术设计将迎来爆炸性的发展机遇,借助“互联网+”的力量,人人都有可能成为设计师。

2 大数据时代艺术设计的环保性

陈辉认为,未来的室内艺术设计将要向追求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提高生活品味、凸显风情,符合习俗的方向发展[2]。在艺术设计领域,追求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将环境影响因素纳入设计的考量之中,将环境保护作为艺术设计的一个参照点,争取将艺术设计产品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是绿色设计最重要的一个发展趋势。绿色设计倡导设计与环境最大限度的和谐,最大限度地利用绿色材料进行设计以及在设计过程中尽可能地节约能源。“3R”原则(即Reduce:物尽其能、Reuse,再利用、Recycle,资源再生)是绿色设计的核心理念。鉴于艺术设计中个人主观行为占据主导地位,若将整个社会对自然环境的保护责任纳入个人艺术设计的思考之中,那样的绿色设计带有理想主义色彩。因为从个人的设计眼界和对成本、资源的利用角度看,绿色设计在艺术设计领域毫无经济层面的竞争力。

然而,如果将绿色设计的理念放入“互联网+”的发展模式下,3R原则以及艺术设计的社会责任感将会得到有效的体现和提升。大数据分析是发展绿色设计的有效工具。大数据时代,在未来的社会经济发展中,数据将成为最具竞争力的一项资产。以绿色设计为例,大数据分析能够将设计产品所需的原材料、生产产品所需资源、原材料市场情况进行分析,同时结合产品的市场销售情况以及经济效益情况计算出最具经济效益的产品材料构成比例。同样,设定绿色产品的设计标准以及设计规范,大数据分析也能够将对环境影响最小的产品组成情况分析出来,以此为参考依据,在艺术设计的初始阶段就将环境保护纳入考量因素之中,真正体现绿色设计。例如,内蒙古乌兰察布市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修建的老虎山公园、百泉山公园、霸王河公园就是一个绿色设计的大数据时代的环保设计典型:政府采纳普通市民群众的意见,并结合当地“绿色山城”的特色和群众对于公众免费公园的建设意见,充分利用数据分析,将环境艺术设计与群众意见相结合,真正实现了结合城市本身特点、居民实际需要。在设计中充分考虑民众的意见,将群众意见汇总为数据融入设计方案,真正体现了加拿大建筑师阿瑟埃里克森所说的“环境意识就是一种现代意识”。带有人文气息、体现群众价值的环境设计才是完美的设计。

3 物联网时期艺术设计的智能性

199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Kevin Ashton教授首次提出物联网概念。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是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第三次发展浪潮,应用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3]。在“互联网+”的国家发展战略背景下,邬贺铨院士指出,以前提“两化融合”比较空泛,而物联网是“两化融合”的切入点,可以大大促进信息化的应用。物联网已大量应用于智能农业、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医疗、智能家居等行业。国家发展物联网的目的,不仅是产生应用效益,更要带动产业发展。每个行业都可以通过物联网提高核心竞争力,这些智能化的应用就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将在智能制造领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应用物联网的智能设计具有极其广阔的发展空间。例如,英特尔物联网以物联网为载体开发的基于3D扫描技术以及英特尔实感技术的脚型扫描机。该交互方式通过3D测量和实感技术,能够快速量出用户的脚长、脚宽和脚型等,方便消费者快速找到适合自己脚型的鞋子型号。该交互技术可广泛部署于百货商场、购物中心、产品专卖店。结合该智能脚型扫描机可以联想到体现建筑艺术设计的智能性问题。

在前两次信息革命中,艺术设计借助计算机以及互联网的发展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大量的产品由于出色的智能设计极大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艺术设计的形式和载体也借助计算机实现了飞跃。在物联网时代,智能性设计将会出现更多智能化的产品。未来的智能设计将会体现出更多的数据分析特征,产品的智能化程度将会伴随数据分析水平的提升不断得到提高,智能化产品将会根据场景的不同而变换。物联网将会促进智能设计的不断发展,智能设计的拓展也将由封闭式的设计转变为开放式的设计,智能设计的理念将得到极大的转变[4]。设计将不再是针对单一的目标产品,而是将设计与产品周围的环境融合,与移动控制终端、多样化的互联产品融合,让产品具有更加鲜明的智能化特征。

4 “互联网+”时代艺术设计的信息时效性

信息化的设计包括网络设计、界面设计、虚拟现实设计、数字媒体设计、数字娱乐设计、数字化产品与环境设计、三维数字动画设计、数字化艺术表现设计、感性评价设计等方面。在“互联网+”背景下,艺术设计能够全方位地应用信息化技术。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技术与信息技术不断融合,许多新技术能够应用到艺术设计领域[5]。在传统的平面设计领域,宣传、报刊、户外广告、电视广告以及数码艺术的发展使得平面艺术设计的市场发展迅猛,设计服务行业是我国重点发展的行业之一。平面艺术设计专业覆盖面大,涉及领域范围广泛,因此,应用各类平面设计软件前应系统地学习各种艺术设计软件,并将其与平面艺术设计相结合就显得尤为重要。其中,CorelDRAW软件与Photoshop软件伴随着新技术的发展,版本也在不断更新,通过增加3D图像扫描、数字化图像处理等新技术不断应用到传统平面艺术设计领域,使得艺术设计具有更加明显的时代特征。

设计师的设计方式在现代信息化时代已表现出数字化创作的特点,设计师运用信息化软件进行设计,能够展现更加丰富的图像,并可以对艺术设计的过程进行实时修改、编辑、调控。信息化软件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设计的速度,提升了设计师的工作效率,使设计师能够将更多精力放在设计理念分析、创意构思以及设计筛选上,同时,更加开放的互联网环境让艺术设计师不再像以前那样闭门造车。虽然过多的来自互联网的信息交流可能使艺术设计不再具有鲜明的个人特点,有可能降低艺术设计的独创性,但是有效的信息交流能够让艺术设计工作者接触到更加广阔的设计空间,拓展艺术设计的想象力。

5 结 语

“互联网+”必将重塑许多行业,在降低社会创业成本和创新成本的同时,也将许多看似高深、专业的行业让普通大众也能够去了解和参与。艺术设计作为专业性较强的一个学科,在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历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满足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需求,艺术设计的发展也经历了许多发展阶段,并在现代呈现出多元化、开放性和包容性的特点。“互联网+”作为促进信息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不可避免地对整个社会各行各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艺术设计的从业者和学习者如何能够把握“互联网+”时代发展机遇,结合艺术设计的特点,不断进行创新,将决定未来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同时,成功融入“互联网+”时代的艺术设计理念必将引领未来艺术设计的发展方向。

[1]陈汗青,饶平山.谈谈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J].中南论坛,2007(1):1-3

[2]陈辉.室内艺术设计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现代装饰理论,2012(11):23-41

[3]陈海明,崔莉,谢开斌.物联网体系结构与实现方法的比较研究[J].计算机学报,2013(1):1-5

[4]凌继尧.艺术设计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34-46

[5]梁梅.信息时代的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21-35

(责任编辑:李力)

10.3969/j.issn.1673-2006.2015.11.022

2015-07-20

安徽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合肥师范学院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项目“艺术设计类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2013sjjd019)。

汤瑾瑜(1986-),女,安徽六安人,硕士,助教,主要研究方向:艺术、文化综合研究。

J0-03

A

1673-2006(2015)11-0086-03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联网互联网+
“身联网”等五则
《花月夜》
中国宝玉石(2020年4期)2020-09-23 07:45:56
《星.云.海》
中国宝玉石(2020年4期)2020-09-23 07:45:56
抢占物联网
通信世界(2018年27期)2018-10-16 09:02:56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人间(2015年17期)2015-12-30 03:40:57
可再生能源与物联网
风能(2015年10期)2015-02-27 10:15:34
安大略艺术设计学院
得MCU者得物联网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