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树颍
(阜阳师范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7)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新生代农民工”这个概念。当前,多数研究者认为,新生代农民工是指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年龄在16岁以上,在异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主要是指新生代农民工在工作之余用于娱乐休闲、教育培训等方面的非物质生活”。[1]“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是人的根本性需求”,马克思主义认为:“真正的人=思维着的精神。”[2]然而,某问卷调查显示,有高达36%的新生代农民工对于自己目前的精神文化生活并不满意。可见,城市文化娱乐生活离新生代农民工的需要还有一定距离,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满意度较低,其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不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新生代农民工大多从事较繁重、劳累的工作,而且工作时间较长,属于自己的可支配业余时间较少。国家统计局调查结果显示,“农民工平均每个月工作26天,每周工作58.4小时,每周工作时间多于《劳动法》规定的44小时的占89.8%”。[3]由于经济收入低、可支配业余时间少等诸多原因,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内容比较单调、形式比较单一。一项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业余娱乐方式排在前几位的是:“睡觉20.6%、上网14.9%,与朋友聊天14.7%,看电视9.7%,打牌9.5%”,[4]甚至还有的“参与赌博、看黄色录像、沉溺于网络游戏等”。
当前部分研究者认为:“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丰富与否与社会为其提供的文化生活场所和资源有着直接的关系”。新生代农民工的居住条件很差,可享有的业余文化设施与公共文化服务较少,生活环境中缺乏精神文化氛围。他们或住在员工宿舍,或在城市郊区租房居住,因此难以享受到政府免费提供的公共文化设施和公共文化服务。同时,城市的一些文化娱乐场所很少对农民工免费开放,而某些文化娱乐场所的消费水平又超过了他们的实际购买能力,市场上适合新生代农民工特点的文化消费品也不足,因此新生代农民工所能实际享有的精神文化资源相当匮乏。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发展需求日渐多样化,其消费方式也表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消费欲望不断增强。尽管新生代农民工在文化娱乐及教育等方面有着较强的消费意愿,但是他们精神文化生活消费整体水平仍然比较低,满足物质需求的消费仍占很大比例,打工挣钱、养家糊口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基本生存现状。同时,当前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消费结构不够合理,其日常消费主要用以满足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求,用于学习培训、能力提升等自我发展性消费所占比例很少。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消费的自觉性较低,文化参与意识比较薄弱。
新生代农民工生活和工作的范围基本上局限于用工单位和居住地,形成了相对封闭的社会交往关系。他们日常交往的对象主要是以亲友、老乡、同事、同学为主,封闭在一个以血缘、地缘和业缘为纽带的社交圈子中。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居民虽然在空间上生活在一起,但在不同的平台、不同的背景成长起来的新生代农民工与城里居民却隔着一道看不见的墙。受语言、文化、生活习俗、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等差异的影响,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之间的交流互动很少。由于新生代农民工受自身思想观念和自卑心理的影响以及城市居民的排斥、歧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参与城市精神文化活动积极性,导致了新生代农民工生活方式的“孤岛化”和身份的“边缘化”。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文化需求是超越于生存需要之上的更高需求。据调查,可支配性收入偏低、工作时间过长是造成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消费能力不足的根本原因。此外,业余时间和居住环境是制约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生活的另一重要因素。虽然《劳动法》规定了每天8小时的工作时间,但是只要用工企业开出加薪加酬的条件,新生代农民工也会为了增加收入而愿意加班。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的生活居住条件大多基础设施较差,很难享受到城市公共文化资源。
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城市在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和社会等各方面均远远高于农村。二元户籍制度使得农民工虽然生活在城市,却享受不到城市的医疗、教育、社会保险等福利。调查显示,目前,“农民工参与各项社会保障的比例还较低,参与社会保障的内容还不全面,像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城市的最低生活保障、住房保障等,农民工基本都被排除在外”。[5]因此,要改善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就必须改变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降低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入户的门槛,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努力将新生代农民工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之中。
第一,当前新生代农民工社会地位仍然较低,甚至受到一定歧视。新生代农民工的综合素质整体水平比城里居民低,虽然城市容纳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生活,却没有从文化上真正接纳他们,甚至个别城市居民对新生代农民工存在一定偏见。第二,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重视程度不够,这是造成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偏低的另一原因。政府及有关部门过多关注经济效益,忽略了对精神文化建设的投入,这直接导致了适合新生代农民工特点的文化资源和产品比较匮乏。第三,新生代农民工容易受不良文化的影响。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各种思潮并存且良莠混杂。虽然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流文化是好的,但还存在着一些阴暗面腐蚀着人们思想和精神。对于踏入社会较早而精神文化教育缺失的新生代农民工,谁来引导他们进行精神文化选择与取舍是一个社会问题。
第一,是文化科技素质的制约。新生代农民工大多受教育程度较低,其文化程度、科学知识水平都比城市居民低。第二,是心理素质的影响。总体看来,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素质不高,心理适应能力和情绪控制能力不强,导致他们自信心和信任感缺乏,容易产生自卑、沮丧、愤怒、怨恨等负面心理。第三,是思想观念的制约。即使新生代农民工融入了城市生活,其传统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也很难在短期内改变。这就需要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具有与时俱进的改革精神,勇于消除传统观念的束缚,积极树立主人翁的意识,增强文化参与的自主性和自觉性。
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创建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家园,需要党和政府、企业、社区、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在推进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生活的工作中,各级政府应进一步明确责任,为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建设提供制度和政策支持,在文化建设上加大投入,进一步加强文化设施建设,促进工资制度改革,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水平,改善新生代农民工的居住环境,改革二元户籍制度,使新生代农民工能够享受到城市户口的同等待遇。要充分发挥公益性文化单位的社会服务职能,努力提高其服务新生代农民工的能力。要健全完善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体系,努力推进教育公平,为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建设提供坚强后盾。要大力推进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以政府为主导,企业和社会共同参与”的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生活工作机制。
从整体上说,新生代农民工工资收入较低,经济水平不高,居住地区基础设施很差,文化资源比较匮乏。研究学者认为:“公共文化设施是加强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主阵地,是活跃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舞台。”[6]因此,改善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就要推进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建设,以城市社区为依托平台,在经济上加大投入,进一步加强硬件建设,优化配置社区文化设施。同时,还要加强软件建设,社区要把居住地的新生代农民工纳入服务体系,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定期开展文化娱乐活动,创建社区文化服务平台,提高社区服务新生代农民工的能力,充分发挥公共资源的利用效率。
新生代农民工要主动加强学习培训,通过图书、网络等途径,努力提高专业技能,积累就业资本,提高自身学习能力,提升自身文化素养。要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性,增强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视程度,积极参与工作单位和社区的文化活动。同时,要努力破除农村传统思想的束缚,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自主意识,增强心理适应能力和耐挫折能力,养成健全人格。
用工企业的工会组织要发挥好职责和作用,认真履行“维护、建设、参与、教育”等基本职能,努力接纳新生代农民工加入工会组织,进一步维护工会会员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利。要大力加强职工文化建设,从新生代农民工内在需要出发,积极组织新生代农民工参加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同时,加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和培训,帮助其成长和成才,引导新生代农民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另外,文艺工作者和相关产业要努力创造适合新生代农民工特点的精神文化产品。要积极扶持民间文化组织,发挥文化辅助功能,鼓励、支持新生代农民工创办自己的文化团队。要充分借助新闻媒体的力量,积极营造关怀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氛围,重视其子女入学、健康医疗、社会保险等社会问题。
总之,凝聚一切社会力量,助力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建设,旨在建立符合时代特征的具有包容性的新型文化,创建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家园,使新生代农民工成为社会精神文化的创造者、参与者和分享者。
[1]邹林.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研究[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12:9.
[2]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年秋-1946年5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56.
[3][EB/OL]http//www.stats.gov.com.cn/tjfx/fxbg/t20100319-402628281.htm.
[4]秦海霞.城市化: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诉求[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7):163.
[5]雷玉琼、王坤宁、赵营营.农民工文化生活“孤岛化”现象探析[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10,(1),73.
[6]孙文波.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生活状况研究[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20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