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对目前高职会计专业就业质量问题的分析,提出就业导向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构集成化课程体系、强化职业道德培养的改革思路,以期提升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16(2015)03-0113-03
收稿日期:2015-04-18
作者简介:李晓红(1971-),女,汉,河北南皮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财务会计及涉外会计。
河北省高等学校社科研究年度基金项目(课题立项编号GH141100)。
2015年我国高校毕业生749万,而2001年全国才114万毕业大学生,十四年内增长了 6.57 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已成为社会严重关注的问题。目前,会计专业作为全国设点最多的专业,共有 500多所本科院校和900多所专科学校设置了会计专业。日益增多的会计专业毕业生,面临着更为巨大的就业压力。
近年来,高职会计专业积极践行“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教学理念,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教学效果及毕业生就业率均有较大提升。但由于部分院校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欠深入,校企合作流于形式,缺乏系统性的会计职业生涯教育,未能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部分毕业生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难以满足工作需要等原因,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的问题依然存在。就业质量是大学生培养质量的最主要的社会评价指标。如何提升为数众多的高职会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已成为当前高职会计专业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
1 适应区域经济、行业发展需要,校企合作,打造专业特色
高职会计专业应积极践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树立科学的高职教育的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就业观,形成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思想观念,注重专业内涵建设,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努力打造专业特色。
麦可思2012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的内容,加强教学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对接,已经成为大学毕业生对学校教学的最主要的要求。因此,高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以及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必须主动适应区域经济、行业发展的需要,参照职业标准和企业用人单位的岗位要求,确定所主要面向的职业岗位(群),确定被会计专业教育的利益相关者认可的学习目标,努力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高职会计专业要努力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积极争取政府、行业协会与优秀企业紧密合作,按照“校企融合、同兴共赢”的模式和“小学校、大课堂”的办学思路,深入进行校企合作;要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并以此带动专业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走合作共建、合作育人、合作发展、合作就业的人才培养之路。
校企合作平台下,可以共建营造职场氛围、融入企业文化的实习基地,构建灵活立体的实训及推荐就业体系,建设校企合作管理系统,将教学、培训、研发、技术服务、技能鉴定和社会服务等环节统一融合,依托政府目前大力发展服务业的政策优势,与行业企业共同培养适应职业岗位需要的、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才,实现专业良性发展。
2 就业导向下,岗位环境、教学做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创新
高职会计专业应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探索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课堂式教学模式,转变为以会计岗位工作任务、会计工作项目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努力营造职场岗位环境,带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形成融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 “岗位环境,教、学、做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推行项目教学、顶岗实习,稳步提高专业教学质量;面向企业,坚持合作教育,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职业岗位有机结合,贯穿于学生培养过程之中,培养出能主动适应现代生产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必须大力推进以就业为导向的创业教育。就业创业教育须贯穿于课程和课外教育始终,并伴以科学的就业创业教育评价考核机制,鼓励大学生创业实践,形成特色鲜明、契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
3 课岗证赛融合型集成化课程体系重构与建设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重点是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在“岗位环境,教、学、做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必须改变传统的学科课程体系,创建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从职业岗位群分析入手、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导向的集成化课程体系。根据职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基于工作过程重构专业岗位技能课程,并以项目为载体,将学生责任意识、创新意识、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会计核算与管理能力等会计职场必要技能素质的培养落实到课程体系中,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有针对性及有效性。通过集成化教学组织实施,全面提升学生的职场竞争力。
会计专业组织岗位课程教学,坚持“课岗对接”,以会计工作岗位应具备的综合能力作为配置课程和界定课程内容的依据,开发岗位课程(出纳岗位核算、财产物资岗位核算、债权债务岗位核算、资金岗位核算、成本岗位核算、财务成果岗位核算、纳税申报与核算、财务报表编制及分析等)。根据岗位课程体系,制定各门课程标准,设计学习情境,完成会计专业以工作岗位为逻辑出发点的课程开发建设,实现由知识重心向能力重心的转移,架构与就业指导体系全程有效融通,以职业资格证书为平台,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强化职业能力测试和职业生涯规划的集成化课程体系。
高职会计专业还应坚持“课证融合”、“课赛结合”。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应努力实现会计职业资格考证内容与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使学生在毕业时能拿到“双证”,这对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大有裨益。此外,技能大赛的项目也应纳入到教学计划中,使学生有机会通过大赛实践提高参赛者的个人技术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创新能力,以多途径提升职业技能与素养。
4 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强化会计职业道德养成
高职会计专业应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东华大学高职学院课题组曾对上千家用人单位进行了为期一年多的调研,结果发现用人单位非常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甚至超过了对学生的专业素质要求。因此,在集成化课程体系中的职业素质培养决不能轻视。
根据专业特点,会计专业应特别加强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学生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的培养;必须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亲情教育、磨难教育、创业教育,并结合专业课程的教学,以生动的实际案例融入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 这就要求明确职业道德教育进课堂并体系化,并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阵地作用,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丰富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评价的内涵与机制。
此外,还必须加强会计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实施“岗位环境,做、中、学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离不开协同教学“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学生接受不同教师的指导,从多课程视角思考问题,培养人文知识与技术知识、专业技能与职业道德,增强其可持续发展能力与就业竞争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孔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总之,提升高职会计专业教育质量与就业质量,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