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深圳市福田区园岭外国语小学 曾清萍
教师的幸福从何而来
文/深圳市福田区园岭外国语小学 曾清萍
从教一年,也是我参与教改实践最频繁、感受教改课堂最深切的一年。我所参与的教学实践形式颇多,常规教学自不必说,研讨课、录像课、比赛课也时常有。接触越多,我对教师的幸福感越是感慨良多。
1.导学案设计上的转变。从导学案设计上来看,我第一次上研讨课的教案,既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教案,更算不上导学案。举个例子,《我的长生果》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目标设计为: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词。2.理解课文大意,并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教学过程是纯粹意义上的讲授教学。主要是围绕(1)课题为什么叫《我的“长生果”》?(2)作者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都读了什么书?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多读几遍,并说说你的体会。课堂的主要活动是围绕这两大问题,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并进行思考。基本上是围绕一问一答的形式展开,无过多讨论交流。学生也表现循规蹈矩,课堂气氛较为沉闷。
随后,在参加校内外的教研活动中,我学习并了解到更多关于自主快乐课堂的教学案例。于是,我尝试在其后的一节研讨课上,做一次大胆而崭新的教改探索。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节研讨课《梦想的力量》为例,同样为略读课文,我把导学目标设计为:认识6个生字,读读记记“下旬、募捐、水泵、放弃、颠簸、节奏、簇拥、迫不及待、辛辛苦苦、一声不吭”等词语。练习快速阅读,读懂课文内容,并能简要地复述故事。领会课文表达的方法,并能学以致用。
单从教学目标到学习目标设计上的改变,体现了我在教学实践中对学案的认识已由单一的讲授式课堂向小组合作式学习型课堂转变。基于导学案上的逐渐尝试与改变,我尝试探索更适于自主快乐课堂的教学模式。这一问题下面将会具体谈到。
2.教学模式上的转变。教学模式的变化主要体现为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课堂学习。关于小组合作学习,我尝试过以下实验:起初是以小组讨论合作讨论为主开展课堂学习活动,主要为了活跃课堂学习气氛;继而是小组汇报展示为主,意在训练学生表达能力;最后是采取小老师带动讨论学习的形式,以生带生,强弱互补。显然,每一次小组学习模式的更新与改变,都让作为观察者和指引者的我有了不一样的角色体验,同时也收获了不一样的成功和快乐,也由此坚定了我矢志不移走教与学方式转变道路的强烈信念。
3.专业心态上的转变。心态决定高度,行动带来变化。毋庸置疑,行动上的改变也带来了我心态上的转变。从备课到课堂教学到反思,从观摩到实践到再磨练,都需要强韧和悦纳的心态,唯有不偏执才能更多更广地创新思路,取众人之精华,去个人之糟粕,才能在教改的课堂上更多地体验成功的乐趣,收获成果。教改课堂上学生自主性的不断改变同时也带给我无尽的思考:如何将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优势也迁移到教师专业学习上来,也是值得所有一线教育工作者引以为鉴的。
这一年多以来在教学上的尝试所带给我的幸福体验是多方面的。也由此开启了我在教改课堂上不断摸索、不断磨合以及不断成长的幸福之路。我们常说要转变教师角色。我一直在想:我应当以怎样的角色投入到教学中呢?其后,在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我找到了答案。书中提到过这样一个细节:一位青年历史教师,他的课让在场所有的听课老师都听得如痴如醉,以致忘了自己是前来评课这件事。这给了我极大的触动。对比他们“用了一辈子的时间去备课”,而我仅仅是今天备明天的课,不免仓促,不免惭愧。于是,我琢磨如何使备课也成为自己幸福工作的一部分。秉怀学子之心是非常必要的。这是因为学习探索的过程本身就是幸福感的一种体现,因为求知欲的满足故使人充满自信,并始终怀揣教学的热情。
初次尝试单元整体教学的念头早前便涌现过,但真正在课堂上实施却始于本学期我所参加的第七届语文主题阅读会。实践契机缘于学校安排我上的一次语文研讨课,在一次科组集体研讨后以及师徒的斟酌磨合后,我开始了大刀阔斧的尝试之旅。
本次语文主题阅读在重温本单元的阅读主题外,既融入了表达亲情与友情等人间真情的古诗词的诵读,也结合该单元主题阅读丛书的选篇 P145《会上楼的牛仔裤》、P190《友情伞》进行了赏析学习。较以往不同,阅读的容量明显增多,使学生在同一主题阅读上的思维碰撞与情感迁移,无疑是令人眼前一亮的。然而,无论是从课堂细节或导学设计上,仍然存在诸多不足。随后,在区教研员姚晓英老师的评课中,我终于幡然大悟:教师的幸福有如铺石奠基一样,是逐步累积的过程,切不可一蹴而就。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责任编辑 邱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