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雨婷
(新疆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如何在建筑史教学中引入建筑文化理念
吴雨婷
(新疆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史是高职建筑类普高设计专业里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包括了国内建筑史和国外建筑史两个部分。建筑文化是人类社会文明中在建筑领域取得的思想和技术的进步。通过学习建筑史,可以吸取古今中外的建筑精华,因此建筑史教学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主要论述了中国建筑文化的理念特点,并提出了如何从整体建筑文化理念来引领建筑史的教学。
建筑史教学;建筑文化理念;教学模式
1.1 “天人合一”的理念
在传统文化中,源于对苍茫太空的敬畏,“天”被认为是人类无法掌控的宇宙最高主宰者,到了后西周,人们逐渐建立起了“天人合一”的观念,奠定了人与天紧密联系的观念基础。这对后来的建筑文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比如:重要的建筑活动是打造人与天神对话的场所,是为祭坛、神祠;宫殿、寝陵的布局和规划、名命都要体现天人合一的理念。
1.2 “物我一体”的理念
在中国文化里,自然是人类自身和周围世界的物质本体部分,人与自然都处于同等的层次,在这种思维基础上,建筑设计时就融入了园林营造的理念,并催生了园林意境的人文精神,对建筑的打造往往以“虽由人作,宛若天开”作为人工环境的最高意境追求。
1.3 “阴阳有序”的理念
中国强调阴阳有序变换的、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对中国建筑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首先,认为方位是有主次之分的,建筑方位的朝向是根据日出日落方向来定的,最为典型的是山与水位置,山属阳,水属阴,高为阳,低为阴,对建筑所在环境更多强调对背山面水的要求。
2.1 从整体建筑文化理念认识建筑发展历程
从本质上讲,建筑文化是在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建筑思想和建筑技术,是高职建筑类普高设计专业中的宝贵财富。从世界文化历史角度看,国内外都存在着建筑文化,而且具有丰富多样的特点。另一方面,建筑历史是基于整体建筑文化理念的专门表达,中外的很多建筑现象都存在互补的联系,比如,公元前后罗马时期的券拱、繁杂雕刻装饰在中国两汉时期的墓葬建筑就有所体现。如果在建筑史教学中没能够从整体建筑文化理念来认识这些建筑现象,便会出现自大或自卑的文化心理。比如,在中国古代,风水是建筑文化反映出来的一种建筑现象,这种现象并非只有中国才有,而是广泛存在于世界各个国家的,但依然还是有人错误的认为只有中国才有风水理念的存在,中国风水理念高人一等。而实际上,类似于风水理念的相地术,在中世纪到文艺复兴时期在世界各地都非常流行。所以,在建筑史教学中要从整体建筑理念去认识建筑现象和建筑发展历程,这样才能消除狭隘的建筑偏见,全面和完整认识建筑文化和技术的统一性,从而构建正确的建筑观。
2.2 依循社会文化引领建筑发展的教学思路
建筑是在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产物,具有文化属性,又有物质属性,在建筑史教学中依循社会文化引领建筑发展的教学思路有着重要的意义。比如,在中西方的文化里都有尊崇上天的思想意识,在这种社会文化的影响下,建筑师总会在建筑物里融入“尊天”的意识符号。在中国,就如上文所述的,中国建筑文化里有“天人合一”的理念,所以,在古代建筑结构里会融入星宿排列特点,更有帝王、统治者要求建筑工匠按照这种文化理念来建造帝王都城和宫殿,通过这种建筑文化表达路径来达到表达“尊天”的理念。另外,在我国的唐宋以后,都城建设都会注重城市中经线这种带有礼制性质的建筑文化理念,但由于在建筑史教学中没有依循建筑文化发展路径来解释这种城市现象,后来就逐渐将中经线理解为城市中轴线,偏离了原来的文化涵义,使得学生没法从文化根源上来更好的认识和理解这种建筑现象。
2.3 比较中西方建筑文化
在建筑史教学中,对中西方建筑的文化进行比较,能够让学生的视角放宽,开拓思维,从而形成一种开阔的建筑时空观。比如在讲到古埃及法老陵墓建筑风格的时候,就可以跟中国秦汉时期帝陵墓进行对比,会发现这古埃及和中国的陵墓都会有四角锥台的设计,但不同的是中国陵墓没有顶端的锥尖。通过这样一比较,我们就知道这是跟两国文化和当时的建筑技术和社会科技水平有很大关系的。其一,在当时那种技术条件,人们能够垒起来的建筑形体就是高大的四角锥台,这也是体现帝王气魄的建筑形体;其二,是中国皇帝和古埃及法老都有相似的统摄天下的心理,基于这种心理而产生相同的审美取向;其三,中国帝陵去掉四角锥台上的锥尖,是为了腾出一个平台用于建造祭祀帝陵的亭庙。因此,在建筑史教学中要通过比较中西方的建筑现象的异同点,从而勾出其蕴含的文化背景,在了解文化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建筑现象,从而客观的理解建筑史的发展。
建筑史教学对高职建筑类普高设计专业教学有着重要的基础作用,用建筑文化理念来引领建筑史的教学,从整体建筑文化理念认识建筑发展历程,依循社会文化引领建筑发展的教学思路,注重中西方建筑文化的比较,是提高建筑史教学质量可以采用的策略。
[1]高燕.中国建筑史课程教学改革方法探讨[J].华中建筑,2014(05):38
[2]葛海霞.中国建筑史教学浅析[J].时代建筑,2012(06):05
[3]李雯.外国建筑史教学方法探讨[J].南方建筑,2013(10):15
G322
B
1007-6344(2015)08-008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