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笑冰
(中共新疆区委党校 哲学教研部 新疆 乌鲁木齐830002)
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牧区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①
孙笑冰
(中共新疆区委党校 哲学教研部 新疆 乌鲁木齐830002)
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是喀什地区唯一的一个高原牧业县,牧区畜牧业总体上还是粗放生产,种植方法原始落后,科技含量不高,产业化经营尚处在培育阶段。针对上述问题,塔什库尔干县紧紧围绕农牧民增收这个核心,以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对口支援工作为契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牲畜品种优良化、畜群结构合理化、生产经营产业化、疾病预防网络化、产品营销市场化建设步伐,以“高产、优质、安全、生态”为目标,推进畜牧业由数量型向效益型、从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两个转变,不断提升畜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切实增加农牧民收入。
新疆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 牧区经济 调查
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以下简称塔什库尔干县)位于“世界屋脊”帕米尔高原东部,地处喀什地区西南角,平均海拔4 000米以上,南有海拔8 611米的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北有海拔7 546米的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峰。总占地面积2.5万平方公里,辖14个乡镇(场),47个行政村,内与喀什地区的叶城、莎车县及克孜勒苏自治州的阿克陶县毗邻;外与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及克什米尔地区接壤,是全国唯一的与陆地三国接壤的以塔吉克民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边境牧业县。有两个对外开放的国家一类口岸,区位优势独特,是我国向西开放和通往中亚、南亚的桥头堡,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全县总人口3.5万人,由塔吉克、维吾尔、汉、柯尔克孜等14个民族组成。其中,塔吉克族人口占83.3%,是全国唯一的塔吉克民族自治县,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1.现代畜牧业发展水平低下。塔什库尔干县牧区畜牧业总体上还是粗放生产,种植方法原始落后,科技含量不高,产业化经营尚处在培育阶段。在发展畜牧养殖业过程中,更多是追求数量的增长,而不太注重质量的提高,而且多以零散种养为主,因耕地条件制约和草畜矛盾突出,难以形成规模,农畜产品多以“原料”形态被售出,初级生产加工少,精加工更少,附加值不高,竞争力较弱。农牧户与加工企业或营销商没有结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牧区经济中介组织领域不宽,作用不强。目前的一些专业养殖协会规模小、实力弱、功能单一、结构松驰、服务水平低。其职能和作用的发挥十分有限,总体畜牧业的生产力水平低下。
一是产业化水平低。主要表现为畜牧业工业化、工厂化、规模化水平低。特别是能形成一定规模和带动效应的加工龙头企业数量少,畜产品生产、精深加工的产业链条还没有很好地形成,企业与农户利益联接不紧密,不能有效形成“企业+基地+农户”的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造成市场竞争乏力,产销衔接不畅,直接影响了畜产品的附加值和综合效益,制约了畜牧业的快速长远发展。
二是资金严重缺乏。从调查的情况得知,很多牧民对奶牛、肉牛和小尾寒羊的养殖愿望非常迫切,已有养殖场的还想再扩大规模,但苦于资金短缺。每年信用社发放的支农贷款期限短,没有畜牧业专项贷款。
三是科学饲养水平有待提高。在农村,沿用传统习惯饲养畜禽的现象还很普遍。饲养各阶段,不是根据畜禽需要什么喂什么,而是有什么就喂什么,运用生物技术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还很少。粗放经营、品种更新换代不及时,严重影响了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四是发展畜牧业的环境尚需进一步改善。受国家政策的影响,目前,土地已成为制约塔什库尔干县畜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用地短缺、用地手续过于繁琐,导致畜牧企业很难扩大规模,限制了企业进一步发展。
2.牧区经济发展后劲不足。一是牧区基础设施相对落后,难以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二是农牧民在有限的土地和产业上增收空间在缩小,农牧业产业化进程缓慢,加之市场预测难,产业发展不稳定。三是牧区经济总收入和农牧民纯收入来源单一,主要依靠农牧业特别是畜牧业,从事农牧业生产的牧民素质不高,结构调整推进难。四是牧区发展水平与全县整体发展水平不平衡,牧区发展与农区发展不平衡,牧区牧民与农区农民收入差距大,并有继续扩大的趋势。五是牧区大多数集体收入微薄,无力开展公益事业建设。
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务重、困难大。由于牧民居住分散,点多线长,又地处高原,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成本高。由于资金短缺,投入少,使牧区道路、电力、通信等成为制约牧区发展的突出问题。加之牧区教、科、文、卫事业相对落后,人才短缺,牧民观念守旧,致使在牧业发展、牧民增收、牧区繁荣等方面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任务艰巨,困难也更大。
4.独特的自然环境,决定了发展高原特色畜牧业生产存在局限性。塔什库尔干县的生态优势独特,但生态环境又十分恶劣,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落后,交通运输能力有限,生活物资需从喀什运输,自给自足能力弱,社会服务等条件虽然得到了明显改善,但由于地处高原地区,气候条件恶劣,地形复杂,不具备现代工业的起码要求,主要表现在:
一是草畜平衡与生态环境压力大。塔什库尔干县畜牧业收入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75%以上,草场属高原荒漠草场。近年来,随着牧区人口的不断增长,牲畜的不断增多,草场压力逐渐增大。虽然近几年来,塔什库尔干县平均以每年1万亩的速度来培植人工草场,但是仍有超载过牧现象,超载率约为50%以上。
二是牧区经济结构单一,剩余劳动力转移难。牧区经济结构单一,产业结构层次低,尤其是二、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城镇化水平低,吸纳牧民进城就业的空间十分有限。而且受语言、技能等的限制,更多的牧民被束缚在牧业上,牧民增收渠道少。
三是畜牧业基础设施差,畜牧业科技含量较低,发展步伐缓慢。经过多年努力,畜牧业生产水平虽有了一定提高,但由于畜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农牧民自我投入少,扩大再生产能力仍然很低。
四是气候恶劣,自然灾害频繁,草场等级差,草产量低。草场季节分布不平衡,冬春草场退化严重,畜牧业生产极不稳定,草畜矛盾制约了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5.牧民生活贫困程度较深。农牧民科技文化素质不高,思想观念陈旧,科技意识淡薄,市场观念不强,生产经营方式粗放落后,多年来主要依靠数量效益型发展模式,经济效益十分低下。主要表现为:牧区贫困户群体依然庞大。贫困群体基本都是无畜户,致富无门,发展无路。牧区地广人稀,乡镇周边村组、路边村组与地处偏僻的村组经济差距较大。地处偏僻村组的农牧民住的是小土坯房,家用电器少,基本解决温饱,但积蓄很少,还有相当一部分人仍在负债生活,而靠近乡镇周边村组和路边村组的农牧民居住条件相对较好,使用中档家用电器,交通便利,致富门路广,机会多,家境较为殷实。此外,因灾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呈上升趋势,仅依靠自身努力在短时期内难以摆脱现状。
6.旧风陋俗根除难。牧区是少数民族集聚区,相当一部分农牧民的思想比较僵化,因受封建思想和宗教意识的影响,陈规陋习比较盛行。同时,伴随经济社会的开放,外来流动人员和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一些不良风气也逐渐影响到牧区的农牧民,主要表现为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吃喝风盛行,信用意识和责任意识缺失。
7.教、科、文、卫事业相对滞后。由于教育投入不足,牧区教学设施落后,集中表现为牧区学校办学条件差。加之居住地较为分散,学校相对较远,许多孩子就放弃学业,开始放牧,导致牧区青年普遍文化水平较低,上学难、看病难问题突出。同时由于县财政困难,自身无力投入,致使塔什库尔干县人力资源开发不足,人才短缺,特别是专业技术人才、双语人才严重缺乏。劳动力技能培训设备、场所有限,劳动者素质普遍不高,科技推广难度大,卫生医疗事业发展明显滞后,医疗机构不健全,医疗设施简陋,医务人员稀缺等。
8.干部素质参差不齐。一是部分干部创新意识不强,综合素质与能力不高;二是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办法少,套路老;三是部分干部自身能力弱,“双带”作用难以发挥。
针对上述困难和问题,塔什库尔干县必须紧紧围绕农牧民增收这个核心,以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对口支援工作为契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牲畜品种优良化、畜群结构合理化、生产经营产业化、疾病预防网络化、产品营销市场化建设步伐,以“高产、优质、安全、生态”为目标,推进畜牧业由数量型向效益型、从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两个转变,不断提升畜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切实增加农牧民收入。
1.积极推进牧区现代畜牧业的建设步伐。一要加强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发展后劲。一是深入贯彻落实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议精神,紧紧抓住国家支持新疆水利、交通、能源、电力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利契机,加快牧区生产生活等基础设施建设,使牧区广大农牧民同等享受“村村通、农网改造电、牧区乡村道路、人畜饮水管网”等工程实施带来的公益性成果。二是加强牧区药浴池、配种站、牧民定居点配套设施建设。积极争取将牲畜转场牧道、规模养殖小区和养殖场道路建设纳入国家和自治区乡村道路建设总体规划,加大资金投入,从根本上改变了牧区道路灾害频繁,牲畜转场困难的局面。
二要加大饲草料基地建设力度,确保牧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加大优质披碱草种植力度,不断加大饲草料基地的建设和草场保护力度。预计“十二五”期间,集中连片建设20万亩喷灌草场、围栏草场20万亩和补播改良草场40万亩。结合塔什库尔干县是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的有利条件,积极实施围栏封育、禁牧、休牧和划区轮牧,增强草场自我更新修复能力,确保牧区生态平衡。继续实行草场有偿承包责任制,强化农牧民合理利用草地资源的意识。
三要加强动物疫病防治,确保山区畜牧业健康发展。不断健全疫病防控体系,大力宣传《动物防疫法》,进一步增强农牧民依法防疫意识,加强牲畜饲养管理,避免家畜与野生动物交叉放牧,减少感染机率,同时加大野生动物疫病监控力度,完善预警应急机制,提高疫病防控反应能力。按照“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防治方针,继续加强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工作,认真落实各类动物疫苗的强制免疫工作,做到常年免疫、月月补针100%的免疫密度。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和执法检查力度,促进市场检疫的规范化。建立健全村级动物防疫网络,全面完成村级动物防疫员培训、设置工作。
四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实施品牌战略。依托塔什库尔干县独特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在自治区相关部门制定自治区品牌名牌战略实施意见和发展规划的同时,切实加快实施品牌名牌战略,不断提高塔什库尔干县有机畜产品的知名度和附加值。切实加强质量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制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多形式、多渠道引进资金,积极提供技术服务,建立为企业服务的长效机制。大力支持龙头企业发展,为企业提供牲畜品种改良、动物防疫、检疫等方面的科技服务,探索企业与农户联合经营模式,推行企业与农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以此推动塔什库尔干县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利用周边的口岸优势,加大发展外向型畜牧业,围绕打造喀什在中亚南亚经济圈重心地位战略目标,努力把塔什库尔干县建成国际畜产品集散地,提高塔什库尔干县畜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的占有率。
2.转变生产方式,推进牧民定居工程。长期以来,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和传统生产方式的羁绊,畜牧业始终未能摆脱靠天养畜的传统游牧方式,牧民逐水草而居,随季节轮转而牧,牲畜“夏饱、秋肥、冬瘦、春亡”的恶性循环一直制约着畜牧业的发展。虽然在地势平坦集中连片区域培植了大面积的人工草场,但由于夏季牧场大都分布在3 500米以上的高山沟谷地带,草场灌溉较为困难,存在着春冬枯夏秋丰的现象,因此大多数农牧民仍处在传统的游牧生产生活方式。
为此,塔什库尔干县必须积极致力于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采取以异地搬迁定居为主、其他定居形式为辅的农牧民定居工作方针,按照“定得下、稳得住、能致富”的要求,遵循“定居先定畜、定畜先定草、定草先定地”的原则,走以农养牧、以牧养农、农牧结合的道路。重点抓好平原牧民定居区域的饲草料基地建设,推广普及青贮饲料制作和长草短喂、短草槽喂技术,加大饲草料加工体系建设,为牲畜的舍饲圈养提供条件。同时,不断完善山区牧民定居区的水、电、路、住房、棚圈、草料地等基础设施建设,保证定居牧民“定得下,能发展”。同时,把牧民定居与扶贫开发、抗震安居、新农村建设、防病改水、教育、卫生等利民惠民工程结合起来,落实好牧民人、草、畜三配套工程规划,尽快提高牧民定居工作水平。不断提高畜牧业机械化水平,统筹规划机械化转场的牧道,提倡牧业机械化转场,减少因转场造成的损失。
3.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贯彻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快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的进程。大力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发挥塔什库尔干县水土光热资源丰富和发展现代农牧业的优势,挖掘农牧业内部的潜力,建设有塔什库尔干县地域特色的农牧产品生产和精深加工出口基地。不断深化农牧区各项改革,包括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使用制度,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体的双层经营制度。切实减轻牧民负担,促进牧区劳动力转移,优化畜牧业产业结构。加强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巩固和发展牧区义务教育成果,扩大农牧区新兴合作医疗制度的覆盖面,促进社会公共服务的完善。通过全方位的努力,使各族牧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明显提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阔步奋进。
4.加大劳动力转移,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塔什库尔干县应充分利用天津制衣厂、中国外运新疆分公司、矿产开发企业优先长期用工和自治县以工代赈、旅游等项目实施的有利时机,采取县内就近转移和县外输出相结合的措施,多渠道、多层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同时,按照“先培训后输出、以培训促输出、定向培训定向输出”基本发展的思路,立足于短、平、快的培训方式,不断加大培训力度。力争每年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3 000人(次)。
5.以特色旅游文化催活区域经济。塔什库尔干县应依托独特的帕米尔高原风光、浓郁的塔吉克民俗风情、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积极叫响“吃帕米尔高原有机食品,喝帕米尔高原矿泉水、洗帕米尔高原温泉浴、揽帕米尔高原风光,赏塔吉克民俗风情、观塔什库尔干小行星、走帕米尔高原小三峡”。展一种风情——塔吉克民俗风情,多渠道宣传造势,进一步提升旅游品位。积极开展帕米尔红色旅游,切实抓好“丝绸之路”“唐玄奘东归之路”“石头城文化”“古驿站文化”“帕米尔高原神秘文化”“红其拉甫国门红色教育”建设。开发集探险、访古、健身为一体的特色旅游项目,不断提升探险旅游、边境旅游、民俗旅游、溯古旅游、冰川旅游五大品牌影响力,通过选树乡镇旅游、旅游纪念品专卖店、高原杏花村、高原温泉之乡等特色品牌,以特色旅游文化来催活区域经济,推动经济发展。
6.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民族团结是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加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民族团结的教育,教育各族牧民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深入开展“三个离不开”思想的宣传教育,使群众更加深刻地懂得“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的道理,更加自觉地坚持“四个认同”,为安边兴县提供和谐的社会环境。
[1]国务院关于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EB/OL]. http://www.gov.cn/zwgk/2011-08/09/content_1922237.htm
[2]2009~2012年新疆统计年鉴[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李月明
F127.45
A
10.3969/j.issn.1003-4641.2015.02.25
①*本文系201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新疆牧区跨越式发展研究”(11BMZ080)的部分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