竭 航,封孝兰,曾德军,陈 强,张承露,舒 刚,赵贵军*
(1.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药用动物研究室,重庆 南川 408435;2.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四川 雅安 625014)
林麝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列入《濒临灭绝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主要产品麝香是珍贵的中药和香料[1,2],目前全国人工养殖的林麝数量仅6 000余头[3]。林麝数量增长缓慢,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林麝尚未完全驯化,野性较强。付聪[4]研究表明,雄性林麝常常因为争夺配偶和食物而发生打斗,轻者造成外伤感染,重者甚至发生死亡。因此,雄性林麝之间的打斗已引起人们的关注。而母麝因争偶而打斗也会给养殖户造成重大损失,本研究就1例母麝因争夺配偶打斗引起瘫痪,最终因形成化脓型窦道而死亡的病例鉴定进行报道,以期为减少林麝养殖户的损失提供参考。
2013年11月,某养殖场2头成年母麝由于争偶而发生打斗,体质较弱的母麝发生开放性创口和后肢瘫痪。养殖场立刻将受伤的母麝隔离单独饲喂,用碘酒进行伤口消毒并敷消炎粉处理,配合抗生素进行全身治疗。受伤母麝开始阶段采食情况正常,精神未见异常,但移动时后肢只能在地上拖行。2014年8月12日开始出现采食量下降,精神萎靡的症状,于8月16日死亡。
剖解可见死亡母麝被毛凌乱,尸僵不全,后肢严重溃烂,肛门处已经完全化脓腐烂成为窦道,化脓灶上布满蛆,散发恶臭;肺部有明显出血点(见图1);肝脏肿大,比正常颜色较深;脾脏肿胀。
图1 死亡林麝解剖情况
无菌采集死亡林麝的心、肝、脾、肺、肾病灶部位,置于10%福尔马林中固定。待福尔马林完全渗入病灶组织后,将样品送到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病理实验室进行病理切片的制作。实验采用HE染色法。
4.1 病原菌分离培养 无菌采集心、肝、脾、肺、肾的病变部位和脓肿病灶与周围组织交界处组织,迅速保存于 -20℃冰箱中。按照方法[5]将病样用无菌生理盐水稀释成 10-1、10-2、10-3、10-4、10-5共5个浓度梯度,每个浓度做3个重复。分别接种于S.S平板培养基、麦康凯平板培养基、血平板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巧克力培养基(郑州博赛生物有限公司生产),37℃培养箱中培养48 h,观察菌落形态、革兰氏染色和显微镜检,初步确定各培养基上细菌生长的种类和数量。
4.2 16S rRNA测序分析[5]挑取数个菌落悬浮于含50 μL超纯水的小试管中,振荡混匀,用PCR仪95℃加热10 min,置于冰上冷却15 min,12 000 r/min离心2 min,取上清液作为PCR反应的粗制DNA模板,置-20℃保存备用。采用细菌16S rRNA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PCR反应体系为:10×Taq Buffer 5 μL,Mg2+3 μL,2.5 μmol/L dNTPs 4 μL,10 μmol/L上、下游引物各 1 μL,Taq DNA 聚合酶 0.5 μL,无菌水30.5 μL,模板 5 μL,共 50 μL。PCR 反应条件为:95℃预变性5 min,94℃变性45 s,49℃退火45 s,72℃延伸1.5 min,35个循环,最后72℃充分延伸10 min,用1%琼脂糖电泳检测。由上海生工贸易有限公司测序,序列在GenBank中进行BLAST比对判断细菌的种类。
5.1 病理切片观察结果
5.1.1 心脏:结构均匀,心肌纤维完整,形态正常(见图2)。
图2 死亡林麝心肌纤维完整,形态正常(H.E.400×)
5.1.2 肝脏:肝脏中央静脉溶血、瘀血,肝索间隙增宽(见图3A,箭头所指为增宽的肝索间隙和中央静脉瘀血);肝索肿胀、溶解,中性粒细胞浸润,胞浆颗粒变性(见图3B,箭头所指为中性粒细胞浸润)。
图3 肝脏的病理切片观察结果
5.1.3 脾脏:脾脏被膜有坏死灶,脾小动脉出血(见图4)。
图4 脾脏被膜坏死,脾小动脉出血(H.E.400×)
5.1.4 肺脏:肺泡间质细胞肿胀、融合,结缔组织增生、瘀血(见图5A,箭头所指为肿胀的间质细胞);肺泡间炎症细胞增生,含铁血黄素出血,静脉瘀血,炎症细胞增多(见图5B,箭头所指为炎症细胞浸润)。
图5 肺脏的病理切片观察结果
5.1.5 肾脏:肾小球瘀血,肾小管出血、瘀血(见图6A,箭头所指为瘀血的肾小球);肾小管间隙消失、肿胀;肾小管炎性细胞浸润;肾小球肿胀(见图6B,箭头所指为肾小管炎症细胞浸润、肾小球肿胀)。
图6 肾脏的病理切片观察结果
5.2 病原微生物分离与鉴定结果
5.2.1 在死亡林麝化脓病灶处及心、肝、脾、肺、肾组织中均分离到2种细菌,一种在血平板培养基上为白色针尖大小,β溶血,革兰氏染色呈阳性,形态呈棒状或杆状,单在或成丛存在;在巧克力培养基上不生长。另外一种细菌在S.S平板培养基和麦康凯平板培养基上不生长;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中生长良好,在血平板上也可生长,菌落表面光滑、湿润、隆起。
5.2.2 通过细菌16S rRNA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得到的PCR产物经测序后在GenBank中比对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2种细菌分别为化脓隐秘杆菌和葡萄球菌。
6.1 化脓性疾病是林麝的常见疾病,也是引起林麝死亡的最主要原因[5~7]。引起林麝化脓的病原较多,付文龙等[8]从林麝喉头后侧深部脓肿中分离出葡萄球菌。罗燕等[9]从化脓性病变的组织器官中分离到大肠埃希氏菌、沙门氏菌、绿脓杆菌和葡萄球菌等。赵克雷等[5]研究表明,28例林麝脓肿病原更为复杂,主要包括化脓隐秘杆菌、绿脓杆菌、蜡状芽孢杆菌、大肠杆菌等12种细菌。本研究在病变组织中检出化脓隐秘杆菌和葡萄球菌,病原的种类包括在上述研究结果中,说明化脓隐秘杆菌和葡萄球菌的分布较广,从华东到四川和重庆均有分布,它们作为条件性致病菌、化脓性疾病的原因常常是因为环境消毒不彻底,在林麝相互打斗或者其他因素(如树枝划伤)引起外伤或者抵抗力下降的情况下入侵林麝机体而发病。
6.2 林麝是尚未完全驯化的动物,其野性依然存在,雄性林麝之间常常为了争夺食物和配偶打斗,轻者造成外伤感染,重者死亡。刘春燕等[10]研究表明,上海某养麝场12只林麝死亡病例中,有7例因为打架发生外伤感染,最后造成死亡。在本研究中,母麝因争夺配偶而发生打斗,受伤瘫痪,最后形成化脓型窦道而死亡。因此,在配种期应加强对林麝的监控,建立健全值班制度,以防公、母麝之间打斗而引起不必要的损失。
为了减少林麝化脓性疾病的危害,应建立定期消毒制度,尽量杀灭环境中的条件性致病菌。同时,及时处理林麝圈中可能给林麝带来伤害的尖锐物品,如折断的树枝、铁丝、铁钉等。最重要的是应加强林麝的驯化与管理,防止林麝因打斗造成损伤,一旦发生打斗,应马上将其隔离,并及时用药物对受伤林麝进行救治,防止林麝死亡事件的发生。
[1] Goh C L,Kwok S F.A simple method of qualitative analysis for musk ambrette,musk ketone and musk xylene in cologne[J].Contact Dermatitis,1986,14(1):53.
[2]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361.
[3] 李林海,黄祥云,刘刚,等.我国麝养殖种群现状及养殖业发展的分析[J].四川动物,2012,31(3):492.
[4] 付聪.圈养马麝社群冲突和等级地位[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生态学,2010.
[5] 赵克雷,李旭鑫,帕哈尔定·帕拉哈提,等.圈养林麝脓肿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药敏分析[J].四川动物,2011,30(4):522 ~526.
[6] 徐正强,徐宏发,唐继荣.麝体表化脓症手术诊治[J].畜牧兽医杂志,2000,19(2):39 ~40.
[7] 刘洪义.林麝常见化脓性疾病的诊治[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04,(1):99 ~100.
[8] 付文龙,付春梅,王建明,等.林麝喉头后侧深部脓肿的诊断与治疗[J].经济动物学报,2010,14(4):222 ~224.
[9] 罗燕,程建国,王建明,等.林麝肺炎及化脓性疾病的病理组织学观察[J].动物医学进展,2009,30(11):122~123.
[10] 刘春燕.林麝Moschus berezovsikii养殖种群死亡原因及其生命生理特征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生态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