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永菊
中国.山东省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 252000 E-mail:doctorsyj@126.com
社交焦虑症(Social Anxiety Disorder,SAD)又称为社交恐怖(Social Phobia,SP),是一种高发于青春期、显著影响个人功能及社会功能并具有慢性病程和治疗困难的神经症[1]。流行病学的研究表明,社交焦虑从儿童发育期到青春期有明显的增长趋势,青少年中社交焦虑问题广泛存在,且影响极大[2]。该病在青少年中较为常见,且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社交焦虑症的患病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苯二氮卓类药物是最常用的抗焦虑药物,其中盐酸帕罗西汀抗胆碱能及心血管副作用小,已有研究表明,该药治疗SAD 有效、安全[3],但是在停药后仍有部分患者由于赖药性而出现病情的反复。心理干预可以在短时间内消除社交焦虑症的常见心理问题,并促进个体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掌握自我调节方法,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目前尚未见帕罗西汀结合心理干预治疗青少年社交焦虑症的临床疗效的相关报道,本研究采用相关量表和脑电超慢涨落图分析技术(Encepha1of1uctuograph Technology,ET)对该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社交焦虑症的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抽取2013年1月-2014年10月在我院精神科门诊治疗的社交焦虑症患者68 例作为研究组,均符合CCMD-2-R 社交焦虑症的诊断标准,年龄12~18岁,平均(15.78±3.68)岁,病程2~24 个月,均排除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其他的精神障碍及躯体疾病,且入组1 周内未服用任何抗精神病药物。所有研究对象均为在校中学生,其中初中生30 例,高中生38 例。同时,抽取45 名健康被试作为对照组,年龄12~18岁,平均(15.67±3.80)岁,初中生22名,高中生23 名。两组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构成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
1.2.1 用药方法 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给予帕罗西汀口服,第一周起始剂量10mg/d,早餐后服用,第2 周增加至20mg/d,第3 周开始根据疗效或不良反应情况增加剂量,最低剂量20mg/d,最高剂量40mg/d,共服药8 周。
1.2.2 心理干预 对研究组进行8 周的心理干预,主要以心理咨询为主要形式。每周1 次,共计8 次,每次50~60 分钟。干预方法包括:①解释性心理治疗:采用认知领悟疗法、意向对象治疗、催眠技术、格式塔疗法等心理咨询与治疗技术鼓励患者树立信心,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切断患者自我强化的恶性循环。激励患者敢于面对现实,正视自我,提高自己的正能量,自觉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方式;②行为训练:主要是各种形式的放松疗法,以减缓焦虑情绪,放松心情。
1.2.3 疗效评估 按4 级评定对疗效进行评估,即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无效。痊愈:临床症状消失,自知力恢复,社会适应良好;显著进步: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或病情明显改善;进步:临床症状部分消失或病情较前改善;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恶化。
1.2.4 研究工具 ①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ocial Avoidance and Distress Scale,SAD)[4]:用于评定个体回避社会交往的倾向和身临其境的苦恼感觉,由28 个条目构成,其中14 个条目用于评定社交回避,14 条用于评定社交苦恼。得分越高,实际焦虑程度越明显。采用“是-否”方式评定,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7,重测信度0.68;②羞怯量表(Shyness Scale,SS)[4]:用于评定社交焦虑及行为抑制,共由13 个条目组成,采用5 级评分制(1 =极为不符,2 =不符合,3 =中性,4 =相符,5 =极为相符),分值越高,羞怯程度越高。该量表的Cronbach α 系数为0.90,重测信度为0.88;③ML-2001 型脑功能分析仪:用于检测个体脑内9 种神经递质的情况。主要是γ-氨基丁酸(GABA)、谷氨酸(Glu)、乙酰胆碱受体(AchR)、5-羟色胺(5-HT)、乙酰胆碱(Ach)、强兴奋递质(EXC)、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深抑制递质(INH)。
将所有数据输入电脑,采用SPSS 16.0 软件,对数据进行t 检验统计分析,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68 例青少年社交焦虑症患者中,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8.24%,其中,痊愈占55.88%,显著进步17.65%,进步14.71%,无效11.86%,见表1。
表1 研究组治疗8 周后的临床疗效分析(n=68)
表2 研究组治疗前后SAD、SS 测值比较(n=68,±s)
表2 研究组治疗前后SAD、SS 测值比较(n=68,±s)
注:* P <0.05,**P <0.01,***P <0.001,下同
项目 治疗前 治疗8 周后t P SAD 22.49±6.24 19.12±4.85 3.16**0.002 SS 38.44±6.25 32.78±4.66 6.43***0.000
治疗8 周后,研究组SSD、SS 得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性降低,较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研究组治疗8 周后脑内神经递质活性产生一定变化,其中,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5-HT、NE 活动性均增强,较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研究组治疗前后脑内神经递质测量值的比较(mHz,±s)
表3 研究组治疗前后脑内神经递质测量值的比较(mHz,±s)
项 目 GABA Glu AchR 5-HT Ach EXC NE DA INH治疗前 6.29±1.50 7.15±1.96 29.97±3.07 15.22±3.12 17.16±3.55 15.35±3.66 11.47±3.03 4.16±1.37 4.81±1.34治疗8 周后 7.74±2.12 6.54±1.63 30.25±2.75 20.57±2.89 16.38±3.17 16.16±2.69 13.75±2.02 3.99±1.35 4.44±1.32 t 4.78*** 1.96 0.56 11.35*** 1.39 1.82 5.34*** 0.82 1.46 P 0.000 0.054 0.577 0.000 0.169 0.073 0.000 0.416 0.148
脑电超慢涨落图(EFG)分析技术是近年来不断完善和推广的由我国首创的世界先进技术,其用多重频谱分析与非线性处理方法从脑电信号中提取的超慢涨落成分来反映脑内神经递质活动,从而使无创伤性检测人体脑内神经递质的活动情况并体现大脑功能状态成为可能。研究发现,用多重频谱分析与非线性处理方法从脑电信号中提取的超慢涨落成分可反映脑内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谷氨酸(Glu)、乙酰胆碱(Ach)、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等的活动[5]。我们拟通过脑电超慢涨落图观察和分析青少年焦虑症患者脑内神经递质的变化情况。
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SAD 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该病是以焦虑、自闭为主要症状的综合心理障碍。以往研究被试均为成年人[6],而SAD 高发于青春期,不少中学生出现社交焦虑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自我封闭,不敢交友,害怕社交,由此产生焦虑、孤独,严重影响了学习及生活。陈霞等人的研究发现社交焦虑不仅对心理健康有着直接预测效应,而且还通过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有着间接预测效应[7]。有研究表明,SAD 的神经生理机制可能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活动增强、5-HT 功能受损(活动降低)、多巴胺神经递质减少、皮质激素分泌过多有关[8]。混合认知行为治疗和团体治疗两种方法通常可以成功治愈患者,防焦虑和防忧郁的药物有时也有效。帕罗西汀主要是治疗各种类型的抑郁症,包括伴有焦虑的抑郁症及反应性抑郁症,广泛性焦虑障碍。以往研究指出,帕罗西汀治疗社交恐怖症的临床疗效较好[3,9]。对抗焦虑药物结合心理干预对青少年社交焦虑症的疗效,还未见相关报道。
表1可以看出,研究组经过8 周的治疗后,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8.24%,表2可以看出,治疗8 周后,研究组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羞怯量表得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性降低,均提示帕罗西汀结合心理干预,可以有效治疗青少年社交焦虑症。已知S 系统中特征谱线(系)与脑内神经化学振荡过程的对应关系有:S1 与α-氨基丁酸(GABA)有关,GABA 是抑制性氨基酸,有抗焦虑、抑制下丘脑-垂体系统等生理作用[10]。同时,5-HT 可维持精神稳定,NE 与精神活动有密切关系,脑内NE 能被激活时,患者情绪兴奋,有欣快满足感。研究组在经过8 周的治疗后,患者GABA 活性增强,脑内NE5-HT 和NE 的活性均提高,均提示患者经过8 周的治疗后,交往焦虑得到明显改善。
本研究发现,帕罗西汀结合心理干预治疗青少年社交焦虑症的临床疗效较好,值得推广。但是本研究未采用对照研究,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对该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1]杨海晨,余常红,胡纪泽.社交焦虑障碍生物学研究进展[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9):665-666
[2]孙配贞,江红艳,赵辉.初一新生内隐、外显自尊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1):116-118
[3]袁丽品,马建军,李学,等.帕罗西汀治疗社交焦虑症临床观察[J].山东医药,2009,49(1):87-88
[4]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2000:241-243,246-248
[5]梅磊.ET- 脑功能检测新技术[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5:136-192,288-300,356-362
[6]张莲.父母教养方式和高二学生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1):113-114
[7]陈霞,马姝娟,戴美林.农村中学生社交焦虑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2):138-140
[8]徐文炜.社交恐惧症的神经生物学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3,30(1):37-40
[9]张龚,魏红艳,曾昭祥,等.帕罗西汀治疗社交恐惧症的双盲对照研究[J].山东精神医学,2003,16(3):144-146
[10]张理义,徐志熊.脑电超慢涨落图技术在心理疾病中的应用[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2006,15(6):569-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