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林杰
他的履历非常简单,没在国企干过一天,没在政府部门干过一天,也没有打过工。他的公司自从建立就专注于清洁能源,从水电到风电再到光伏,一做就是二十年。
他的胃口很大,凭借一个民营企业,就想独自拿下金沙江上六座水电站;他的胆子也很大,竟将发改委告上法庭;他的眼光很毒,每每剑走偏锋,为人所不敢为,竟然都获得了成功。
今年2月3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15胡润全球富豪榜》,榜单资料显示,李河君以财富1600亿元战胜马云和王健林成为十六年来第12位中国首富,全球排第28位。
其实,48岁的李河君已经习惯了当富豪榜的黑马。2013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出炉,李河君首次上榜,就以665亿元人民币的净资产位列第四,成为富豪榜上新能源业的第一人。2014年胡润百富榜中,他以1250亿元资产首次进入前三。
而在此之前,他一直游离于公众视野之外。
涉足水电
1967年出生的李河君是广东河源客家人。客家人开拓进取、敢做敢为的性格,体现在李河君每一次抉择中。
早在读书时期,李河君的心思就在赚钱上,时常捣鼓着做些小生意。在北方交通大学(现在的北京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读大二时,就曾组织30多个同学在学校食堂大门口卖胶卷,挣了12块钱。留校读研究生后,也是“什么都干,什么赚钱做什么”。
1988年,因为导师病逝,李河君选择中断研究生学习,向一位教授借了5万元,离开学校开始创业。可是,离校才三个月,这些钱就被他折腾光了。
后来,李河君又在中关村卖电子元器件、计算机,也做过贸易。六年时间,他和17个伙伴积累起七八千万元的资本。
好似预料到自己的富豪人生会因江河开启,李河君在上高中时把自己的名字由“李军”改为“李河君”。
1994年,汉能控股集团成立(时名华睿集团)。此时正逢中国小水电站大跃进的时代,数万座的小水电站在中国各地的江河上建成,其中大部分是民营水电。
李河君也投身其中。他在一位搞金融的同学建议下,收购了四川乐山的一家上市公司,又花1000多万元收购了家乡河源一座装机容量只有1500千瓦的小水电站,让上市公司有了实体。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水电是一个不错的行业,于是在之后的几年里,陆续在广东、青海、浙江、广西等地收购或新建小水电站。
2002年,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组织投资考察团前往西部考察,李河君位列其中。他在考察中了解到,云南省由于历史和交通原因,经济较为落后,是一个集少数民族、边远和贫困为一体的地区,但全省蕴藏着一亿千瓦水电资源有待开发,迫切希望多种所有制经济投资云南的水电项目建设。时值国务院颁发《国家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在准入政策上给予了民营企业很大支持。
同时,李河君还得到一个重要信息,国家计委会同水利部、交通部、国土资源部、环保总局、国家电力公司、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四川省和云南省政府,已审查通过了由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历时十年编制的《金沙江中游水电规划》,将金安桥水电站列为金沙江中游“一库八级”梯级电站中近期开发项目之一。但是,当时还没有一家企业到云南投资开发金沙江中游“一库八级”水电项目。
李河君眼睛一亮:投资开发水电正是汉能发展清洁能源的战略目标,也是国务院发布的西部大开发政策鼓励和允许类产业项目。
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抓住这个天赐良机。
资金难题
李河君与云南政府一拍即合,当即开展金沙江水电项目可行性调研。随后,在金沙江中游规划出了8座百万级千瓦的水电站,总装机容量超过2000万千瓦,相当于1.1个三峡水电站。
2002年7月,李河君与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签署了《云南省金沙江中游河段水电项目开发前期工作意向书》,一口气签下了其中的6座,规划总装机容量约1400万千瓦,总投资约750亿元。
协议一出,天下大哗。没有人相信,一个民营企业要盖个比葛洲坝还大的水电站。而之前从来也没有任何一家民营企业做过百万千瓦级的水电站。
“所有人都以为这是个笑话。”李河君笑道。
正当李河君斗志昂扬的时候,却得到一个不好的消息,发改委将电站全部改分给了刚刚成立的华能、华电、大唐等国有电力企业,因为“不相信民营企业有能力干成”。
情急之下,李河君便将发改委告上法庭。
因为有国家政策做后盾,李河君与发改委和国有电力企业的博弈获得成功,拿到了金沙江上“一库八级”中资源最好的金安桥水电站。
2003年8月8日,金安桥水电站进场筹建。
这一年,正是中国电荒元年,有19个省市先后采取了拉闸限电措施。李河君再次从中看到商机,一边忙着筹备金安桥电站,一边斥资12亿元收购了位于黄河上游的青海尼那水电站。这一项目成为迄今中国最大宗民营企业收购国有能源资产并购案,李河君由此当选2003年“中国十大并购人物”。
金安桥地处云贵高原横断山脉,是干热河谷地貌,地质情况复杂。通往电站工地的道路两边是横断山,风化石结构,容易发生山体滑坡和坍塌。不过,工程难题可以由专业队伍解决,李河君面临的更大难题,来自于巨额的资金需求。
尽管有中国农业银行批准的100亿元授信,但李河君还同期进行着江苏如东风电场等项目,金安桥工程对资金的需求简直是无底洞。李河君压力巨大。
更糟糕的是,2008年8月,各大银行接到银监会通知,暂停对金安桥水电站贷款。金安桥水电站的资金流就此断裂。
为了应对高峰时每天1000万元的投入,李河君出售了前些年建好的优质电站,其中包括青海尼那水电站。最后别无他法,他甚至从汉能集团高管个人和家里借钱投资金安桥。
金安桥项目被核准的前夕,正是李河君最困难的时候。当时,三峡水电工程开发总公司询问李河君是否愿意以450亿元将项目出售。如果卖了,汉能集团可以净挣300亿元。但李河君没有答应,他说,“金安桥不能卖,这不是挣钱的事。一旦做成,我们不会缺钱,但如果卖掉,我们政治上没法交待。”
所谓“政治上没法交待”,是金安桥水电站已经成为民营企业进入水电这个国家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标志,一旦汉能退出,很可能将引发舆论关注。
豪赌获胜
除了工程难度、资金压力、政治交待,笼罩在金沙江水电开发头上的还有破坏生态的阴影。
金沙江等河流是许多洄游鱼类的产卵地,梯级水坝建成后,流域的生态环境类型将发生根本性改变,严重影响长江流域各种鱼类的生存。为此,环保部门极为关注。
根据要求,汉能一边加速金安桥的工程进度,另一边启动了金沙江保护鱼类的放流活动,修建永久鱼类增殖放流保育站。还启动了诱发地震危险性评价,修建了金安桥水电站库区地震监测台网。
那段异常艰难的日子,李河君咬牙挺了过来。后来他说:“坚持是一个企业家非常重要的品质。如果企业家坚持不了,肯定做不成。”
而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金安桥工程还没有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且被要求“在未经国务院批准以及未按规定经核准之前,不得开工建设”,但浩大的工程已经停不下来了。李河君有自己的解释:“建国以来,所有大型水电站,没有一个不是未批先建的。”
2010年7月,金安桥电站终于获得核准,而历时七年的电站建设也接近完成。施工队伍喊出了“积极动员起来,大干150天,确保12月25日首台机组发电”的口号。150天之后,电站全部建设完工。
2011年3月27日,金安桥水电站一期240万千瓦机组并网发电。
金安桥水电站是民企历史上史无前例的工程:它是目前全球民营企业投资建设的最大水电站,历时八年,总投资超过200亿元人民币,年发电量超过130亿度。建成后的水电站最大坝高160米,坝顶长64米,设计洪水标准为五百年一遇,设计抗震烈度为9度。
这是汉能创造的一个奇迹,也是李河君的一场豪赌,幸运的是,李河君赢了。金安桥水电站就如一台印钞机,每年都有几十亿的现金流。有了这个强力保障,李河君才敢放开手脚,开辟更大的事业。
2009年,李河君还在江苏如东和宁夏贺兰山投资了汉能风电场。其中江苏如东风电场总投资7.9亿元,建设规模为10万千瓦,号称国内最大的风电场之一。
但李河君的风电投资昙花一现,并不成功。风电场利润薄,要争夺风力资源好的基地,还时不时地被弃风限电。
紧接着,李河君的目光转移到了光伏产业。他相信,光伏带来的分布式和移动能源将最终把电网炒掉,让人类实现真正的能源自由。
光伏新贵
光伏行业按技术分两种,一个是薄膜太阳能,一个是晶硅太阳能。薄膜太阳能材质成本低,制造工艺相对简单,但占地面积大,将太阳能转化成电的转化率也低;而晶硅太阳能工艺复杂,成本较高,但转化率高。
前多年,业界对薄膜太阳能并不看好,光伏产业几乎是晶硅太阳能的天下。全球惟一在光伏薄膜领域有所斩获的是美国第一太阳能,其产能刚刚达到1GW,而公司已经发展了十年。
可剑走偏锋的李河君偏不做主流的晶硅太阳能,而是踏入了薄膜太阳能行业。他的这一选择,又一次震动了能源界,惊诧者有之,哂笑者有之。有人说他疯,有人说他狂。更多的人说,这是冒险。
但李河君说,企业家跟冒险家或赌徒最大的区别在于,企业家知道这个事情的最坏结果是什么样,同时结果发生时他能承受,这就是一种企业家精神的表达。
2009年,李河君发出豪言壮语,宣称要用两年时间上马2GW薄膜产能,做到全球第一。
在李河君看来,“薄膜具备高科技+能源的双重属性,高科技行业的特点是高速增长,能源行业的特点是门槛高、周期长,但需求和增长长期稳定。”李河君认为,只有像汉能这样有超强实力的公司才能干薄膜,“薄膜太阳能行业是双门槛,你不仅要有技术,还要有钱,能跨过几百亿的门槛”。
有水电站源源不断的现金流作保障,李河君底气十足地在全国布局基地。他从一开始就是大手笔。他把从光伏电池和组件的生产线装备,到电池、组件生产,再到光伏电站发电,上中下游产业链全部打通。他认为,通吃的做法能够内部消化掉产能。
2011年,李河君通过资本市场的运作,成为在香港上市的硅基薄膜太阳能设备制造商铂阳太阳能(现已更名为汉能太阳能)的实际控制人,从而直入上游装备制造。
站在大多数人对立面的李河君,再一次创造了奇迹。2012年,李河君即宣布投产的八大光伏基地总产能已经达到3GW,超越美国第一太阳能公司(FirstSolar),成为全球最大的薄膜太阳能企业以及太阳能发电系统集成商。而此时距汉能集团进入光伏领域不过三年半。
2012年下半年,全球光伏市场进入冰期,这让李河君很为当初的抉择“得意”。“我在公司2010年年会上讲了,不能够干晶硅。当时我有一个判断,未来薄膜一定是主流,整个新能源将来都是薄膜的天下。”
趁着光伏市场的沉寂,李河君完成了对三家全球技术领先公司的并购,分别是德国的索力比亚公司(Solibro)、美国的米亚索能公司(MiaSolé)以及全球太阳能公司(Global Solar Energy)。
“我们基本上是以抄底的价格收的。”李河君的思路是,所收购公司的技术能对接则对接,不能对接的可以“存放起来”,减少未来的竞争对手。
当晶硅太阳能行业还在亏损的泥潭中挣扎的时候,2014年12月,汉能薄膜发电市值突破千亿港元,已经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光伏企业。
而这一年,李河君也入围了年度华人经济领袖。
清洁到底
2015年1月27日,正是凭着薄膜发电业务的股价推升,李河君一举超过王健林和马云,首次登顶胡润富豪榜。
李河君笑道,“首富”这个头衔不要太当真,挣钱为的是干大事。而他的雄心壮志,就是要缔造一个改造世界的伟大企业!
李河君常说,“商场有道惟存信”。他解释这个“信”,一是信念,二是信誉,三是自信。
李河君看来,汉能之所以有今天,就在于它“是一个有理想、有信仰的公司”。“挣大钱的秘诀,就是为理想而干,为使命而干,把钱当成副产品。不要盯着钱,你才能挣到大钱;你老盯着钱的时候,肯定挣不到大钱。”
按照李河君的设想,薄膜正在掀起一场不亚于互联网的终极的人类能源利用的革命,而薄膜的成功也将把汉能带向成为“国家名片”的新高度。
目前,汉能正在研发全太阳能动力汽车,并和广汽本田建成了中国汽车行业规模最大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并很快会和一汽大众佛山工厂、广东南车等进行合作建光伏发电项目。预计今年底前将推出三到五款太阳能全动力汽车样车。
李河君期盼着电动汽车颠覆传统燃料汽车时代的到来,他说:“那将是一个万亿产值的大变革。”
他满怀豪情地言道,“且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