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丽莎+张彧希
1月22日,在挎包里塞进厚厚一摞试纸和表格、骑上电瓶车,张家银一大早就出发了。
作为四川省金堂县赵家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的技术员,他不时要到各个村去转一圈,搞农产品质量抽检。农产品质量抽检是常态化的,点位选择是随机的。去的点位都是临时选择,有点类似“突然袭击”。
新春佳节即将到来,市民最关心的,莫过于蔬菜的农药残留是否超标、猪肉是否用了瘦肉精等食品安全问题。当天,笔者专程跟随张家银走村串户,看看一头猪、一棵菜、一个脐橙,是怎样通过层层把关,走上百姓餐桌。
瘦肉精?一张试纸“揪”出来
第一站,是位于赵家镇丘区深处的佳荣家庭农场。刚走到门口,笔者一行就被吓了一跳:门边居然摆放着一头死猪。“这是咋个回事?”一进门,张家银就问农场负责人蒋素英。虽然没有提前通知,但蒋素英对张家银的到来并不惊讶,“他们一个月要来好几次。”
对于门口的死猪,蒋素英解释,当天早上,农场发现猪舍里有一头猪因病死亡,在对猪舍进行清理打扫后,他们迅速通知了保险公司和附近的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厂,“放在门口,保险公司核查以后,处理厂会派车拉走,进行无害化处理。”
根据成都市的政策,蒋素英可以拿着无害化处理厂出具的、加盖了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印章的《病死猪无害化处理通知单》,从保险公司领到赔偿金。目前,成都市已实现能繁母猪100%投保,这就扼住了病死猪流向加工点和市场的通道。“走,去猪舍看看。”佳荣农场的猪舍,养着300多头肥猪。“这头、这头,还有那3头,抓出来。”张家银在猪舍里随机选了5头猪。
费了不少劲才收集到每头猪的尿液,张家银从挎包里掏出几张小小的试纸,“这个是用来测试瘦肉精的。”张家银把试纸分别插入装尿液的容器,不一会,试纸上呈现出结果:5张试纸全都是“两根杠”,这表示猪的尿液中都不含瘦肉精成分。
这300头即将出栏的猪,早已上了一家食品公司的订单。“公司来收猪,还要检测一次,不合格他们不会要。”蒋素英说。
农药残留?不检测进不了市场
检测的第二项,是蔬菜。
张家银走进农场的办公室,“把你们的台账拿出来看一下。”肥料购买记录、农药购买记录、农事记录,分别依据蔬菜的类别、批次,一页页记录在案。笔者看到,地里长的这批莴笋,几次施肥都是“沼液”。“为啥土豆的农药购买记录是空白的?”笔者提出疑问。“土豆我们都不用打农药。”蒋素英说。
检查完台账,张家银从地里割起一株莴笋,准备带回镇上的检测室进行检测。听说蒋素英的这批莴笋将在2月初上市,张家银特地叮嘱,一定要保证上市前15天的“休药期”。
到了办公室,张家银将带回来的莴笋剪成1cm左右的长条,放入烧杯中,加入试剂进行振荡萃取。20分钟后,检验结果出炉:抑制率为1.859%,低于50%的标准,“这表明,莴笋的农药残留是合格的。”
目前,像这样的检测机构,已经遍布成都市二、三圈层各个乡镇。此外,在各大生产基地和村(社区),也设有农产品质量安全自检室,装配有快检设备。
根据规定,乡镇检测机构对农产品农药残留的抽检,每个月不得低于60次。而每批次农产品上市前,都必须送检,检验合格后,将开出“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准出证明”,凭此“证明”,蔬果才能进入批发市场。
免检产品?次次抽检没商量
金堂的脐橙远近闻名。眼下正是脐橙大量上市的季节,所以张家银还得看看脐橙。
在赵家镇千亩脐橙低毒生物农药示范推广区里,随处可见黄色的粘虫板,“树下还有杀虫灯、性诱剂。”当地柑橘种植大户孙泽富说。
笔者发现,金堂脐橙,既有“绿色食品证书”,又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根据规定,“三品一标”的农产品可免检直接进入农产品市场,这是不是意味着金堂脐橙可以跳出检测体系之外?
“那当然不可能。”金堂县农发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科科长周光顺说,除去生产公司自身的检测外,每次省、市、县的抽样检测,“三品一标”产品都是必检项目。而每批脐橙上市前15天,还必须抽检,方能获得授权的“三品一标”证明书。
除去抽检环节,果农给果树打农药,也不能乱来。“我们给农户配置了农药‘作物套餐,一段时期打什么药,打多少,都有规定。”金堂县农发局执法大队工作人员张天泽说,以脐橙为例,每年的“套餐”安排了打4次农药,分别在1月、5月、7月和9月。“9月是最后一次打药,这个时候离脐橙上市还有两三个月的时间。”
目前,成都市二、三圈层各区(市县)都设置了农资配送中心,各乡镇建立了放心农资店,每批次农药的生产厂家、证号、数量、购买者信息都进入了数据库,做到可溯源。“一旦发现销售、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高残留农药,或不执行休药期的,都将追查到底。”张天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