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衬

2015-04-09 17:16付延声
黑龙江教育·中学 2015年3期
关键词:峡谷小草森林

付延声

反衬是散文写作的重要方法之一。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张抗抗的散文《地下森林断想》运用多处反衬,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对生命的感悟,思想深邃。教师在教授这篇课文时,可以在仔细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些反衬的作用,引导学生在读中品析,在品中感悟,这样可以带领学生找到一把打开课文情思之门的钥匙,进而体会文章中优美的文字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和作者深沉的感情。以下是文章中运用的几处反衬。

一、普通森林的“雄伟壮丽”反衬地下森林的不同平常。普通森林是“雄伟壮丽”的,“遮天蔽日,浩瀚无垠”, 是“植物世界骄傲的代表”。地下森林“拥有珍贵的树木,这大自然无价的财富”,然而地下森林却“沉默寡言,与世无争”。在这样的对比之后,作者慨叹道:“多么不公平啊,你这个世上罕见的地下森林。”课文的第2段,作者有3个疑问——“可是你,为什么长在这里?”“ 你从哪里飞来?”“你究竟遭受了什么不幸,以致使你沉入这黑暗的深渊,熬过那漫长的岁月?”带着这3个疑问,带着对地下森林命运的深深关切,作者引导我们追寻地下森林形成的历史以及地下森林的高贵品质。

二、小草的“高” 反衬地下森林的“低”。文章有两处小草对地下森林的反衬。第一处,课文第二段,“袅袅烟云在我身边飘浮,而你那充满生机的树梢,却刚够得着我的脚尖,不及山坡上小草儿高。”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用小草反衬地下森林恶劣的生长环境——幽深的谷底,从而体现了命运对地下森林的不公。第二处,课文第二十四段,“干枯的小草儿在我脚下发出簌簌的响声,似乎在提醒我注意它。它确实比你这地下森林要高出好几公分呢,这得意的小草儿。”这里的小草有一定的象征意义,象征那些没有才能,只是凭借“地势”而得意的人,作者以“物事”写“人事”,用小草的浅薄来反衬地下森林的伟岸。作者没有理会小草的“提醒”,而是“想攀着古藤下去,下到深深的谷底去。”作者认为“那儿的树木虽然远不如山上的小草高,但它却可以自豪地宣布:我是森林!”可见,作者对小草和地下森林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在这里,作者的爱憎鲜明地表现出来。 雄鹰有时会比鸡飞得低,但鸡永远飞不到雄鹰的高度。小草对地下森林的反衬,更显出地下森林的顽强不屈和深沉厚重。

三、太阳对谷底的遗弃反衬大风、山泉、鱼鳞松、白桦、青杨、黄菠萝等的真诚帮助。课文第十段这样写太阳对谷底的无情与偏私,“它沉湎于高山、大川、平野对它的欢呼致意,却从来没有到这深深的峡谷的底部来过。它吝啬地在崖口徘徊,装模作样地点头。它从没有留意过这陷落的大坑,而早已将它遗忘了。即使夏日的正午偶有几束光线由于好奇而向谷底窥测,也是斜视着,没有几丝暖意。”面对太阳的不公,峡谷并没有悲哀,它的深沉与坚韧,对生命的极度渴望,对尊严的不屈守望和对未来的不灭希望赢得了理解、敬佩、帮助,深邃的谷底升起一缕缕人性的光芒。长空的大风经过这里“便很快理解了它”“把坑口的石块碾成粉末,一点一点地撒落到峡谷的石缝里去”;洁净的山泉“也终于明白了它”“一滴一滴渗进石缝里去,把石块碾成的粉末变成了泥土”;山顶的鱼鳞松和它“心心相通”,敬仰之余,将沉甸甸的种子“献身于那没有阳光的‘地下”;在它的感召下,“纯洁的白桦、挺拔的青杨、秀美的黄菠萝,它们勇敢的种子,都来了,来了。”患难中自有真情,逆境中收获关爱,世上没有永远绝望的人生,只要我们的心底闪烁着进取的火光。

四、坡上小苗和谷里小湖的讨巧反衬地下森林的隐忍。“坡上青翠的小苗讨得阳光喜欢了,阳光便慷慨地抚爱它们。”而“不幸的峡谷,它本可以变成一串明珠似的小湖”“轻而易举就可赢得人们的赞美”。小苗和小湖善于讨巧,苟且适应,但这不是地下森林的风格,它“不急于到世上去炫耀自己”“它隐姓埋名”“总好像在期待着什么,希望着什么”。地下森林安于寂寞,隐忍坚韧,不图名,不浮躁,不媚俗,不随波逐流,它内心有独立的自我,它以方向明确、成色纯粹的追求回馈生活的赠予,它把目光投向了千万年后的目标,用对希望的执着谱写生命的奇迹。这让我想起了著名诗人食指的诗歌《相信未来》,在压抑和痛苦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到诗人无时不在地渴望和憧憬着光明,他在为理想和光明而奋斗、而挣扎。张抗抗和食指,都有过知青经历,都经历了动乱年代风风雨雨的洗礼,在憧憬未来上,他们是何其相似!

五、峡谷底部恶劣的自然环境反衬地下森林蔚为壮观的景象。课文第三段这样描写那场火山喷发,“狂风呼啸,气浪灼人,沙石飞腾,岩浆横溢,霎时天昏地暗,山崩地裂,好像到了世界的末日……”随后,在课文的第五段作者写道:“一切都改变了:烧焦的石头取代了绿色的森林,黑色的岩浆覆盖了娇艳的野花。多么宁静的世界哟,万籁俱寂,没有百鸟啾啾,没有树叶沙沙……”火山制造了峡谷、深渊,也在这里留下了恐怖和死寂。“山是光秃秃的,谷是光秃秃的”,生命在这场浩劫中不复存在,这一方世界仿佛又回到了远古洪荒,这就是地下森林生存的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然而也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地下森林开始踏上了自己的复生之旅。生有多难,很多时候要看生存的的环境如何,作者将谷底描摹成死地,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森林就更多了一份悲壮与坚韧。千万年的等待没有等凉生命的渴望,幽暗的峡谷里竟然耸立着一片蔚为壮观的森林,地下森林谱写了一曲逆袭命运的壮歌。冰心老人有诗云:“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她当初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面对地下森林,谁又能忘记他在峡谷的不毛之地艰难成长的历程!

六、以普通人对地下森林的认识反衬“我”对地下森林的理解与歌颂。地下森林在几万年的生长过程中无人问津。“进入了人类的文明时代”后,“终于有一天,人们在昔日的死火山口发现了一个奇迹,一个生命史上的奇迹”,地下森林横空出世。人们做了什么?有人为它起了一个恰如其分的名字——地下森林,但却没有人见过地下森林的全貌,人们有的只是好奇。而作者“为寻你爬上了高高的岭,原只是因为好奇”一句表明“我”来此的初衷和人们并无两样,但结果是“想不到你如此强烈地震动了我的心怀。我不愿离去了”,这和普通人的感受就大相径庭了。发生了什么?“我”在造访的过程中联想不息,思想不止,在地下森林身上看到了自己乃至一代人的身影,于是地下森林就成为承载着“我”深刻思考的载体,超然于植物世界,闪烁着“我”深邃的主观之光。我们可以梳理一下作者的思想变化过程:好奇而来——慨叹不公——联想沉思——震动心怀——不愿离去——赞美讴歌,这一过程中“我”作为独特的“这一个”和其他人区别开来,“我”是地下森林的知音,亦或是地下森林是我的精神导师。总之,正因为有了“我”的理性思考,才有了一种将自然现象升华为一朵盛开的思想之花的过程。

为什么张抗抗在《地下森林断想》中使用了如此多的反衬?主要的原因在于要更好地抒发心中的“不平之气”。“不平则鸣”,鸣要找到依托,地下森林最精准地击中了作家心中的情思之钟,多处反衬则使钟之乐音更具层次感和辨识度,从而使一人心里发出的声音成为回响在千万人心间的交响乐。endprint

猜你喜欢
峡谷小草森林
小草的烦恼
太行峡谷之冠——八泉峡
峡谷里的悄悄话
牛小草的牛
峡谷阴谋
马岭河峡谷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