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众筹
——未来新闻的剪影

2015-04-09 19:03韦其烽
视听 2015年8期
关键词:众筹

□ 韦其烽

新闻众筹
——未来新闻的剪影

□ 韦其烽

网络媒体的深入发展给新闻业的发展造成巨大的冲击,在这种环境下,新闻业也迎来了新的运营模式,众筹新闻就是最具创新性的代表。本文通过对众筹概念的引入,以及新闻众筹运作的内外机制分析,总结出目前我国新闻众筹模式的问题与考验,从而进一步对新闻众筹模式的走向作出解读。

众筹新闻;商品性;运营模式

提及“新闻生产”,传统的观念认为是新闻从业者按照一系列标准的模式和职业道德准则,以国家或私人运营的专业化媒体为载体所进行的活动,这种标准化模式在我国尤为突出。作为党和国家的宣传喉舌,我国媒体既要对主流意识形态负责,走向市场化运营后又要对市场负责,因此新闻的整套生产过程都必须同时遵循两套模式来运转。当媒介形态经历互联网时代的洗礼和变革,尤其是当今社交网络的普及后,新闻众筹网站应运而生,新闻从采集到报道不再依托传统意义上由国家层层把关的媒体,而是通过自媒体的优势以订制化的形态出现。

一、新闻众筹产生的背景

众筹(crowdfunding)一词来源于2006年美国互联网杂志《连线》的一篇文章,从此这一概念作为一种新兴的“融资模式”迅速在互联网上铺展开来,最直接的产物就是众筹网站的出现。在这些网站上,用户可以将自己想要筹款的项目进行一定的阐述并发布,网民在看到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后自愿对其资助,金额不等。网站从各个筹款成功的项目中提取4%—10%的管理费作为网站运营的收入来源。公民记者、自由撰稿人、小型网络媒体成为了新闻项目的发起人,这一切都起源于2008年新闻众筹网站Spot.us,众筹这一概念也真正应运而生,进而成功地拓展到新闻行业。该网站今年“最耀眼”的项目莫过于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NPR)的新闻众筹项目,这次传统媒体与新兴新闻运营媒体的首次联姻,为新闻众筹造成不小的轰动效应。

2011年5月,来自台北的张佑和来自贵州的蔡啸在北京成立了国内第一家众筹网站——点名时间。借鉴国外众筹网站的成功经验,这家被业界称为中国的KickStarter的网站也在文化领域投入较大项目。李曼华导演凭借着他的电影《闭上双眼》《自言自语》《名存实亡》形成的影响,在此网站上发起了《我们快乐老去》——见证八旬老人梦想的项目,由此拍摄系列纪录片,最终他在14天内成功筹集到1万多元的资金。对此,李曼华做了精心介绍,并制作了一个时长近4分钟的宣传短片。网页右侧是价值30元至1万元不等的“捐赠回报”列表,其中包括参加影片首映礼、片尾致谢、获得导演签名明信片、微博致谢等。①

当众筹以一个“圆梦大使”的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时,新闻报道也开始孕育与众筹模式发生第一次“亲密接触”。将此付诸实践的是网易时尚频道的编辑巫倩姿,她按照众筹网站的通行规则,将筹资项目的计划与目的公布于该网,而结果出乎意料,原本“没报多大希望”的她在不到10天时间内就获得了目标资金。然而把新闻众筹真正推广开来的是前谷歌公司的产品经理马伟强,他通过邀请一些过去在科技和时尚领域相熟的媒体人,前来发起新闻众筹项目,其中成功筹资的项目有《21世纪经济报道》《杭州:动漫之都的升级与转型调查》和《中国手游圈访谈》等。其实在这之前,国内已有人在互联网上以筹资的形式完成新闻选题,较早尝试的是南京大学学生陈思乐,他通过微博成功众筹到几千元到台湾成功报道了台湾的“大选”。

二、新闻众筹的概念及内涵

众筹的概念源自于“众包”(crowdsourcing)。美国著名互联网杂志《连线》的主编杰夫·豪在 2006 年《众包的崛起》一文中,创造了“众包”这一对互联网产业影响深远的术语。②杰夫·豪认为依赖集体的贡献和群体的力量能够使企业利用互联网将工作分配出去、发现创意或解决技术问题。这样说来众包成为了开放式的,他运用于网络的各个角落,这就是杰夫·豪所描述的一种新的商业模式。众筹就是面向大众集资,杰夫·豪认为众筹就是利用很少的钱来融资,脱离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来直接从人数众多的群体那筹集资金,把需要钱的人和有钱的人直接联系起来,节省间接地投资,集中开发大众的钱包,让人们为他们认为好的、值得信赖的项目融资。

国内学者陈洋认为,报道制作过程中资金不足的问题是媒体人利用众筹撰稿的一个重要原因,他们善于运用集体的智慧和资金来筹集资金。撰稿人直接将自己的报道计划面向大众,接受市场和受众的考验,不再像以前那样必须先向报社或者电台、电视台报一个创意,经过他们的审批,这样就使撰稿人和资助人成为了直线联系人。当然,如果撰稿人通过众筹网络平台提出的计划不能得到投资者的信赖与支持,那么计划也会因为没有投资者的资助而无法进行下去。

就目前我国新闻众筹平台的模式来看,一项完整的众筹新闻项目至少要包括:报道内容计划、执行时间、报道价值、报道背景、发布渠道和众筹回报几项。报道计划即报道的选题内容与筹款花销预算;执行时间需要控制一段合理的时间内,并应实时向筹资者在平台上进行互动并汇报采集进程;报道价值则是整个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没有价值的报道自然难以获得众筹者的关注;报道背景则要求项目发起者对项目的发起缘由进行说明,目前常以视频的形式出现;发布渠道目前则多以自媒体为主;众筹回报则是在项目结束后按照项目在筹资阶段的相应承诺回馈给众筹者以信息或物质等形式的回报。

关于众筹回报,须明确的一点是,众筹不同于非法集

资。如果在筹款之时把股份明确作为回报,“众筹”就变成了“非法集资”。以股份、股权为回报条件,众筹者们参与利润分成,这在国内目前的政策法律环境下,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

三、新闻众筹的内在机制与运营模式

既然新闻众筹可以沿着文化产业的众筹模式展开,这从另一个意义证明了新闻内在具有的商品性。曾经在我国出现过三次关于“新闻是否具有商品性”的大讨论。陈力丹教授认为,“新的生活动荡往往伴随着对走向现代化的困惑,一遇到问题,就会唤起对过去平静生活和陈旧观念的怀念。广告新闻、无执照小报的出现,使人要再次批判新闻的商品性,这是我本人最初也没有避免得了的事情”。③但是,中国必须要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适应政治民主化的发展,这是中国要实现现代化所必须经历的对社会生活、人的心理、传统文化的洗礼,这是商品经济和全方位开放所必须的。

当前的众筹网站多采用预售与团购相结合的模式来运营整个众筹平台,它利用互联网和SNS传播特性,使得有想法有创意的个体或企业发布自己的创意和样品,它可以向公众介绍它的创意,通过相关审核再在相应的平台网站上建立属于自己的页面,争取网民的关注和支持,最终获得所需要的资助。对项目感兴趣的人在该众筹投资项目规定的筹款目标金额以及规定的日期内为项目捐款,然而项目的发起人仍要通过各种各样的办法来推广宣传自己项目,一般不设定最低和最高的投资金额。但是如何吸引“陌生人”对项目慷慨解囊?众筹能够让这些投资者获得一些回报,这可能是最重要的一点。除此之外,投资者关心这个项目和这个项目的个人,他们想要让大众知道这个项目是在他们的帮助下得以运行的。投资者为这个项目投资了,他们也有资格得到这个产品。

此外,众筹有一定的公益性质,但不是无偿捐款,所有的项目都要求对支持者设有相应的回报。就众筹平台的定位,曾帮助著名主持人乐嘉众筹出版新书的裴昱解释说:“众筹网站是商业平台,它具有以盈利为目的,所以它并不是救世主。众筹网站这个平台,更可以说是一个媒体,我们只能用这个项目将我们的平台烘托起来,运用项目本身的发酵性、话题性,让众筹网站通过互联网的推广热起来。”

四、新闻众筹的发展困境与启示

新闻众筹的出现迎合了当代市场化背景下消费者对新闻产品高度分众化的取向,依托社交网络新媒体的优势,这种新闻运营模式正在悄然影响着传统的媒介环境。但是新闻众筹作为一种网络新时代的产物,其自身无法避免地拥有一些局限,“众筹新闻还没有达到其成熟的地步,它还存在一部分的问题,例如其运作模式和合法性边界尚不清晰、公众新闻消费习惯尚待改变,其公正性和客观性等受到一定的威胁,有些不法者可能会为了迎合自助者使得众筹新闻面临挑战”。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种运营模式本身不是无懈可击,在发展的过程中无法保持固有的经营理念,此时此刻也不能武断地判定这种转变会引导发展进程走向异化。由于网站精力有限和有限文化项目的稀缺,“大胃王”的称谓慢慢开始怠慢,点名时间正在从文化、科技、设计各种项目的全面开发向智能产品,兼顾影视、音乐等软硬件结合的产品慢慢转变,张佑如是说。同时,追梦网的彭彭也向腾讯科技表示,目前众筹平台的价值和认知度比较低,因为众筹本身没有能够为发起人节省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提供从平台到服务的一系列的完整功能。这样即使筹资成功了,一些有群众基础和影响力的高端项目的兴趣值也大大降低,因为这只是项目的一部分,还需要很多落实、回报执行等一系列特别麻烦的工作。

此外,新闻众筹到底仍然是一种“舶来品”,面对不同制度、不同文化的考验,它必然会面临“水土不服”带来的诸多问题。在我国,一种新闻理论模式的引入,往往要面临现有政策环境的严厉考验,对此,陈力丹教授认为,由于现实政治和新闻学有密切的难以想象的关系,所以,新闻理论的超前是不被中国政治环境允许的,这样,政治官员也会为了社会稳定从而时刻关注新闻理论的谈论及动向。与此同时,在新闻学者和新闻工作者之中从来都不缺少“坚守阵地”或“紧跟快转”的人,④所以即使出现一些新动向,也不需要有关官员明令禁止的干预。所以,在新闻众筹的模式下,采编者以自媒体人的形态出现,这就降低了新闻的“门槛”,失去了制度屏障,极易触及政治红线,一位资深媒体人认为,比较安全的做法还是远离时政话题,侧重专题和历史开掘。

不过,我们可以从新闻众筹的实践中获得一些启示,值得庆幸的是新闻众筹也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业界关于未来新闻的期待,这种变革将传播的权力以一种群体式互动的方式让渡给受众,使其处于新闻生产的核心地位,这就决定了众筹新闻与一般意义上的新闻和公民新闻有本质区别。社会资本由此也随着众筹网站在创建网络社区时应运而生。从理论上讲,众筹新闻网站使社区成员紧密地联系起来,通过把钱资助给专业的记者,这些记者提供社区成员感兴趣的新闻话题,从而使众筹网站将受众和这些记者联系建立一种社区网络,来提升整个社区资本。

不难看出,新闻众筹不仅作为一种新闻业的理论创新,还对未来新闻的实践有深远的启发作用,众筹新闻本身就是一场新闻革命,因为它通过“无组织的组织力量”来探索新的新闻生产方式和内容,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讲师、法学博士周如南如是说。但从现实来看毕竟革命尚未成功,新闻众筹限于诸多方面的不足,对于未来新闻理论模式的构建还只停留在初级阶段,但这关键的一步足以证明这种构想不是空想。如果我们对未来新闻的畅想寄以美好的愿望,那么新闻众筹就是一个清晰而又模糊的剪影。

注释:

①宋佳煊. “众筹”:让大家为你的梦想买单[N]. 中国文化报,2013年1月3日

②张建中. 众筹新闻:网络时代美国新闻业的创新及启示[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3(3)

③陈力丹. 新闻是一种特殊的商品[J]. 新闻界,1986(6)

④陈力丹. 从三次新闻商品性的讨论看中国的新闻学研究[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8)

1.沈阳,周琳达. 中国众筹新闻的萌芽之路[J]. 编辑之友,2014(3)

2.赵金,张建中,小谦. 众筹新闻,何处去?[J]. 青年记者,2014(1)

3.王辰瑶. 作为公共服务的未来新闻业[J]. 新闻记者,2013(8)

(作者系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生)

猜你喜欢
众筹
众筹
众筹实务与法律风险防范
新闻众筹初探
新闻用户“痛点”众筹刍议
Tern为Vektron电动自行车完成Kickstarter众筹
医院替患者众筹救急 善举或违法
中国式众筹升级记
“众筹”牵手“三农”:前景可期
电子竞技系列赛的成功给体育众筹带来的启示
定增相当于股权众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