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打造混合所有制的可行方法

2015-04-09 10:12:12张一洵
上海国资 2015年7期
关键词:所有制民营企业资本

文‖张一洵

如果在大企业内选择出一块规模适中的资产,如快速发展的新兴行业,高科技领域等,让员工持有一部分股权,会起到极大的激励作用

如果在大企业内选择出一块规模适中的资产,如快速发展的新兴行业,高科技领域等,让员工持有一部分股权,会起到极大的激励作用

混合所有制是最近的热门话题,实施混合所有制将在未来较长期的时间内为中国市场经济及企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力,但是混合所有制的形成却有种种障碍,其具体形式都有待深入研究和探讨。

评价标准及混合方式

混合所有制可分为资本混合(即股权合资)以及财产混合,资本混合如: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的合资、国内资本(含国有、民营、员工个人)和外国资本的合资等;财产混合:如生产物资、知识专利权、经营权等财产按约定比例共同拥有及按比例分享红利等。其中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如何混合更值得关注。

首先是评价标准。混合所有制企业能否焕发出新的生机或者说是否成功,主要遵循两条评价标准:第一,混合后企业的竞争力和活力是否增强。民营企业具有很强的创新意识,灵活的决策和行动,敏感的市场嗅觉,市场化的运行机制,具有吸引力的激励机制等特点;而国有企业具有资源丰富,有网络渠道广阔,企业信用良好等特点。国有企业可以借助民营企业灵活、高效的决策和的技术和思路的创新性、前瞻性、有效激励的经营机制来进行市场化改革,以提升企业活力和竞争力;而民营企业可借助国有企业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渠道以及良好的信用,有效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资金瓶颈。国企引入民营资本,也可撬动更多社会资金,做大做强。合作则完全是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不合作则是各自坐拥优势而不能发挥优势。比如华东沿海的一些民营企业,总体而言企业经营得不错,他们对市场极其敏感,对新技术研发的投入也不遗余力,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也有深刻而坚定的认识,对经营人才的需求也如饥似渴,唯独缺少雄厚的资金和融资的渠道。

第二,企业经营效益是否持续提升。经营效益提升与否是所有企业经营成功的衡量指标,如果混合所有制不能使企业经营效益持续提升,则混合所有制就不能算是有成效。

混合所有制的方式主要有:一,从股权比例看,混合所有制有参股、控股、并购等几种形态。二,从混合方式看,企业可以选择股权转让或增资扩股。三、从混合体制上看,有限责任制和股份制企业(含上市公司)。企业将按照上述两个标准来选择采用。

从行业领域看,除事关国家安全、国计民生的特殊领域外,在竞争性领域推进混合所有制将会显著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对效益较差的垄断性行业,通过发展混合所有制,可以激发企业活力进而有效提升企业经营水平和效益;对快速发展的新兴行业,高科技领域,民营企业占比较高,国有企业通过参股、控股有发展潜力的民营企业,利用国企自身优势和资源助推企业和行业发展。

混合所有制形成的障碍

但在实际进行中,混合所有制仍有不小的障碍。

——道德危机。国企担心,国有资产的评估和引入民企,容易引起外界普遍的钱权交易的猜忌。怕混合的结果,不是国有资本侵吞民有资产,就是民营资本的侵吞国有资产,难以修成正果。

——主导权之争。谁来主导混合所有制企业,国企凭借自身的优势和特殊地位希望自己来控股主导。控制权之争是混改的重大障碍之一。

——信任危机。出身不同,本来先天就有血缘上的差异,信任危机也成为另一重大障碍。

——加剧垄断。社会部分人士担心忧虑,在混合所有制的形成过程中,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也随之形成。 国有大企业开放,能够和它进行混合经营的,也一定是民营企业的巨头。更大巨头的产生可能会进一步加大行业垄断。

可行方法

第一,以市场化方式消除道德危机,提升资本的运行效率。对国资流失及民企资产被侵吞的担忧,可以通过资本市场得到解决。虽然资本市场还有种种问题,但资本市场是一个相对公开、透明的市场。在这个市场中,国有资产流失、民企资产被侵吞等忧虑,出现的可能性会比较低。虽然可能会有一部分估值误差,但好的企业没有发展才是最大的资产流失。如配合实行员工和管理层持股,让员工真正成为股东和主人,让员工分享企业发展成果,提高员工责任心和积极性,也可有效防止人们担忧的问题。如果是上市公司则更能发挥社会、市场的监督作用。绿地集团可以说是混合所有制一个成功的典型例子,实际上绿地集团真正实现了国资的保值增值,双方都成功实现了双赢,真正实现了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绿地集团内部有句话:只要企业有无效和浪费的现象,谁都可能站出来制止。这就是混合所有制的魅力之一。

第二,以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来行使控制权和消除信任危机。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法人治理结构最有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国有资本和民间资本合作的场所,国有企业改革之后有条件成为双赢的获得者,民营企业在跟国有企业合作的过程中也能达到公平竞争、合作的好处。股份制最能体现出混合所有制体制的魅力:政府干预减少,按照法人治理结构来管理,保留双方企业的优势。无论国企民企,都要做独立经营的市场主体,与行政干预隔离。企业通过合适的人员担任董事、监事,在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中发挥各自的作用。这样的决策会更有效、更科学、更市场化,使企业机制得到改良,进而增强企业的活力,使企业在市场中更具有竞争力。

第三,鼓励员工和管理层持股,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认为企业员工持股是将来的混合所有制方式之一。厉以宁表示,“工资成本也是成本的一部分,物质资本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的分享要有一个前提,采取什么方式分享呢?产权激励制度就产生了。乔布斯为何成功,比尔·盖茨为何成功,不是他本人多聪明,也不是他本人多能干,而是他有一个团队,他的团队是研究开发的团队。在中国要调动工程技术人员、科学研究人员、熟练技工、一般的员工,进行产权激励制度仍然十分重要。可能在一开始就留出职工股,让职工以期权的方式在什么时候买最恰当,给你一个权利,在你认为最恰当的时候购买。每次扩资增股的时候,保留其中一部分给新来的职工,或者原来的职工。”

但如果是原本体量巨大的国资或民营企业实行混合所有制,员工、管理层、民营资本所占的比例太小,会产生不对称性混合,调动不了各方的积极性,机制就不能转换,就体现不出混合所有制的优越性。如果在大企业内选择出一块规模适中的资产,如快速发展的新兴行业,高科技领域等,让员工持有一部分股权,这种混合达到上述目的的可能性会很大,会起到极大的激励作用,在目前企业需要转型升级的大时代背景下,出现一些国际级的企业也未可知。

第四,用法律来解决行业垄断的担忧。中国已经有了反垄断法,所以,不能在刚刚开始发展混合所有制时就担心形成垄断。理论上,每个企业当发展壮大到一定时候都有可能形成垄断,但不能因为可能形成垄断就不让企业发展。企业首先应当增强活力和竞争力来发展企业,如果出现了垄断,违反了反垄断法,则应依法分拆或其他合适方法来解决市场垄断的问题,不能因噎废食。反垄断的实质目的也是要增强市场活力,与混合所有制中形成的大型有竞争性的企业并不矛盾。

猜你喜欢
所有制民营企业资本
资本策局变
商周刊(2018年18期)2018-09-21 09:14:42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华人时刊(2018年23期)2018-03-21 06:25:58
第一资本观
商周刊(2017年25期)2017-04-25 08:12:18
VR 资本之路
寻租、抽租与民营企业研发投入
“零资本”下的资本维持原则
商事法论集(2015年2期)2015-06-27 01:18:54
混合所有制
中国卫生(2014年12期)2014-11-12 13:12:32
混合所有制医院:到底走多远?
中国卫生(2014年6期)2014-11-10 02:30:32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上海企业(2014年9期)2014-09-22 20:44:06
所有制结构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