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探索★

2015-04-09 08:59
山西建筑 2015年31期
关键词:建筑学建筑设计应用型

吴 浪

(铜陵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安徽 铜陵 244061)

建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探索★

吴 浪

(铜陵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安徽 铜陵 244061)

介绍了应用型教育的特征与内涵,对建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从转变观念、提升实践能力、激发创新活力、加强实验教学四方面提出了建筑学专业教学改革的途径。

建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教学,改革

0 引言

目前建筑学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建筑学发展和建筑设计两个领域,如钱锋的《现代建筑教育在中国(1920s—1980s)》、赖德霖的《中国近代建筑师的培养途径——中国近代建筑教育的发展》、黄建敏的《中国建筑教育溯往》、王健的《执业注册建筑师培养与建筑学专业教育》和刘晓雪的《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设计教学改革方法研究初探》[1]。但是对于建筑学专业应用型教育的研究却很少,造成了很多建筑院校的毕业生进入设计单位后成为高级学徒工,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建筑学专业的毕业生被戏称为“双无人员”,即既非“学院派”,又非“工匠”[2]。一方面,他们无法找到与之相适应的工作;另一方面,大量的基层建筑单位又急需建筑学专业的人才充实自己的队伍[3]。因此,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城市化进程的需要,对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应用型教育是当前建筑学教育的首要任务。

1 应用型教育的特征与内涵

20世纪末,一大批专科院校升格为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其中很多院校办起了建筑学本科专业。但由于办学历史短、教学设备和师资短缺等原因,建筑学专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充满着诸多不确定因素。相比较而言,较为实际的是这些院校的建筑学专业应努力调整教学方式,促进学科的综合与交叉,依托地方经济,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

“应用”这个词含义很广,它必须指向一定的对象、范围,可以是操作环节、岗位、工种、行业、产业,甚至是人生和生活。应用性又称应用价值,具有动态演变的特性,本身没有意义,需根据对象的功用或者功效而确定,并受到社会和历史发展的制约[4]。应用型建筑学本科教学具有明确的服务对象和范围,功能清晰单一,可以确定其应用性。当然,其应用性还需要其他非应用型学科的必要支撑,并且也只是服务于当今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

当今社会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地方特色明显,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产业、新行业层出不穷,因此旨在培养建筑学专业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践创新能力的教学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这种新的内涵就是建立建筑学专业教学与当地生产实践、社会需要、市场需求、区域性特点的联系。例如,毕业生在毕业实习期间,以帮助企业解决生产问题的课题在实习单位完成毕业设计,或者以反映真才实学和创新能力、与专业相关的创新性实践成果替代毕业设计。在开放性的实验教学中,学生参与企事业单位的实验项目,与单位的科研人员共同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建筑学专业的学生还可以与土木工程专业、岩土研究所等师生共同建立建筑材料实验室,对矿产资源城市的尾矿进行检测,从中选定建筑材料。

从建筑学这门学科的特点来看,新建本科院校建筑学专业的生源和传统建筑院校建筑学专业的生源基本没有差别,因为建筑学是一门非常特殊的专业,几乎囊括了所有学科,并不是仅靠教学资源和高考分数就能成就建筑学专门人才。日本著名建筑大师安藤忠雄的传奇经历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只要尊重建筑学的规律,改变教育理念,适当调整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新建本科院校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完全可以成为未来的建筑学专门人才,服务于当地经济。

2 建筑学专业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体系不完善。首先表现在课时安排不合理,公共基础课时过多,导致专业课时偏少,教学质量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受到影响。专业理论课时过多,实践能力培养课时偏少,甚至有些专业理论课与实践脱节,比如建筑物理课程由于实验室的条件简陋和专业师资的匮乏,学生接触物理实验的机会很少。另外,培养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跨学科选修课不足,未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2)专业教师数量不足并且教师的科研和实践教学能力偏低。由于专业课教师匮乏,教师超负荷工作,疲于奔命,无暇顾及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的提高以及产学研结合的安排,双师型教师的能力得不到培养,教师队伍的建设也没有一定的激励机制和培养方案,从而导致学生的实践和应用能力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相去甚远,不能满足国家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3)产学研通道不畅。虽然学生参与了各种校企合作、见习或者毕业实习活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服务了当地的发展,但很多企业并不欢迎学生,不愿意接收学生。即使通过各种渠道得到了宝贵的机会,实习学生也很难真正地参与到生产环节中。另外,对产学研教育资源投入不足,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没有与企事业单位建立全面、深入的教学实践基地、科研基地。

3 建筑学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

3.1 转变观念

现代建筑大师密斯曾对建筑学教育有一段精辟的描述,他认为追求设计个性的、别样的建筑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建筑之所以成为建筑是因为我们的建造,而不是设计。材料的正确掌握和使用以及构造的准确而细腻的表达才是建筑学教育的核心。因此,我院在探索中不断改进培养方案,建筑学专业教育首先从根本上转变了建筑学教育观念,注重工程知识的学习,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接触建筑设计真正内涵,学会最为本质的空间组织逻辑[5]。另一方面,我院按照不同的模式和目标去培养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重视学生的个性培养。从培养兴趣出发,设置一些选修课、辅修课,让学生多方面的发展,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兴趣和专长,发挥个人特色。

3.2 实践能力的内涵与提升

建筑设计不是建造空中楼阁。除了掌握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工程技术、建筑理论的知识外,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建筑学专业学生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刘勇在《当前高校建筑学教育中的实践性问题》一文中将实践性问题归纳为掌握实践知识的能力、分析明辨能力、对设计方案的表达和说服能力[6]。实践知识主要是指建筑设计规范、建筑设计构造、建筑材料运用。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建立起这些知识的概念,才能在建筑设计创新性方面、项目的实施上具有实际操作的可行性,才能够很快适应实际工作,而不至于成为设计院的高级学徒工。分析明辨能力是指深刻理解业主的想法和要求,研究与工程项目有关的政治、文化、地域的背景,并能在设计过程中体现它们,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对设计方案的表达和说服能力要求设计人员通过科学的、合理的表述说服业主接受整个设计概念。因此,我院在教学过程中穿插讲解各种实践知识、分析与项目有关的各种背景知识以及组织学生对设计方案的表达的各种活动。

3.3 激发创新活力

创新思维是建筑设计人员必备的素质,是建筑单位选人用人的理想标准,也是推动建筑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但是目前建筑学专业的教学缺乏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学目标定位在绘图员或者建筑工作者的水平上,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式单一,评价方式主要是闭卷考试,评图方式是教师一支笔。

因此我院对学生的知识更新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在探索,比如采取了跨学科选课、多种教学模式、科学的评价体制[7],教学内容适当补充了国外科技最新动向、学术观点,开设名师、专家讲座,提供观摩实体建筑和旅游体验的机会,鼓励参加建筑设计作品展和建筑设计竞赛,适当安排学生实地调研,培养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对调研结果进行总结、汇报。对高年级同学安排设计工作室的教学模式,选定某个专题进行研究。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项目的展开、进行和结束的整个过程。对学生的专业成绩多角度、全方位地客观评价。除了平时作业和考试成绩,调研报告、表达能力、论文、实习、学习态度、动手能力等都是评价的要素。

3.4 加强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对于建筑学专业应用型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目前建筑学专业应用型教育对此并不重视,浪费了宝贵的教学资源[8]。另一方面,有些院校实验室种类较少,或者是在普通教室里摆上相应模型或者设备,甚至是简陋的场地或展示位进行实验教学,因此很难达到应用型教育的目的。我院建筑学专业总学时为3 722个学时,其中实验课总学时为786个学时,仅占所有课程总学时的21%,占专业课程总学时的27%。然而建筑学是一门很特殊的专业,既要有理论知识的指导,又离不开实践能力的培养,两者不可偏颇,也就是说实践能力的培养应与理论知识的学习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对此建筑学专业进行了改进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在教学条件尚不具备的情况下,广泛联系附近的工厂、企业或者传统建筑院校,安排学生就近进入这些单位进行实验教学。

4 结语

社会的发展,建筑行业的需求催生了众多建筑学专业的诞生,它们的出现推动了时代前进的步伐。据统计目前全国建有建筑学专业的院校已经发展到近300所,这是城市化进程的客观需要。因此我们应当通过转变教育观念,调整办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等途径,大力加强建筑学专业应用型教育的研究,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建筑业专门人才,满足日益扩大的建筑行业的需求。

[1] 来 琳.高校建筑学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0.

[2] 薛 菊.地方高校建筑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J].华中建筑,2010(11):174-176.

[3] 李显秋.非主流建筑院系建筑学教育模式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08.

[4] 山 子.“应用性教育, 应用型大学”探索的意义和困境[J].当代教育论坛,2006(1):42-46.

[5] 蔡永洁.大师·学徒·建筑师?——当今中国建筑学教育的一点思考[J].时代建筑,2005(3):75-77.

[6] 刘 勇.当前高校建筑学教育中的实践性问题[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29(7):43-44.

[7] 周 军,潘立勇.高校建筑学创新型人才培养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5(6):130-131.

[8] 侯 飞.建构主义教学理念下高校建筑学实验室的教学与建设研究[D].沈阳:沈阳建筑大学,2012.

Exploration of applied education in architecture★

Wu Lang

(ArchitecturalEngineeringCollege,TonglingUniversity,Tongling244061,China)

The thesis introduces features and connotation of applied education, studies applied talents cultivation problems of architecture,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architecture teaching reform ways from four aspects of transforming concepts, improving practical capacity, inducing creational activity and strengthening experimental teaching.

architecture, applied talents, teaching, reform

2015-08-22★:铜陵学院人才科研启动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2tlxyrc13)

吴 浪(1986- ),女,硕士,助教

1009-6825(2015)31-0232-02

G642.4

A

猜你喜欢
建筑学建筑设计应用型
小型商业建筑设计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高层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学的应用分析
建筑学中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分析
建筑学与建筑设计现状浅析
见山楼的建筑学意味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建筑设计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