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红色文化助推东营经济转型发展

2015-04-09 03:59毛金香周新芳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东营文化产业红色

毛金香,周新芳

(中共东营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山东东营257091)

依托红色文化助推东营经济转型发展

毛金香,周新芳

(中共东营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山东东营257091)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挖掘东营地区红色文化,既有利于地方经济转型发展,也可实现地区红色文化当代价值的再生和增值。作为一种精神力量,红色文化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现实中,都对推动东营发展产生过重要作用。新的时期,红色文化的发展定位将影响东营经济转型升级和开发建设的力度、广度与速度。通过对东营红色文化资源的产业价值的开发、利用,可以直接助推产业优化升级,也可紧紧围绕经济转型创新红色文化,实现二者的共荣互生。

红色文化;东营;经济转型发展

发源于上世纪20年代初的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传统文化在特定历史时期交互作用的产物,是由党和人民群众在革命、建设实践中共同创造的极具中国特色的文化体系。作为一种特定的精神文化,红色文化在中国革命、建设各个历史阶段都发挥了难以估量的作用。但是它的价值不仅限于历史,还可以涵盖当下,延伸至未来。地处黄河三角洲中心腹地的东营市,拥有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同时又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在当前“新常态下经济亟待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担负着实现东营经济可持续发展、使黄河三角洲成为最具活力的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历史使命。挖掘和创新红色文化的当代价值,实现红色文化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对于促进红色文化价值的再生和增值,破解地方经济转型发展难题,实现文化与经济的共生共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红色文化是推动经济转型的精神动力

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的内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表现为发展方式上,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型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发展动力上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东营目前转型升级面临的突出难题是企业不想转、不愿转和不会转,表现为转型融资难、转型技术差、转型观念落后、组织松散、文化滞后、精神缺失等问题,可谓困难重重。要迈向更高级的形态、更合理的结构,必然会引发创新经济与旧常态经济之间的摩擦以及利益关系的调整,调整过程矛盾错综,无论政府还是企业都需要积极作为才能实现,需要敢于争先才能抢占发展先机。经济转型升级最强劲的动力是改革和创新,鉴于转型中观念落后、精神缺失等问题,可以从本地区红色文化中汲取力量。

1.东营地区拥有丰厚而独特的红色文化。这里有延伯真、李耘生、刘子久、颜世彬、李竹如等点燃星星之火的山东省早期革命的先行者,全国最早的中文译本《共产党宣言》在此扎根开花,有抗日战争时期华东地区八路军的战略总后方和重要兵源地——渤海垦区等。红色文化涵盖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它的显性的物化形态,即红色资源,是红色文化的载体,集中体现为革命年代的“人、事、物”。其中,‘人’是指在革命时期对革命有着一定影响的革命志士和为革命事业而牺牲的革命烈士;‘物’是革命志士或烈士所用之物,也包括他们生活或战斗过的革命旧址和遗址;‘事’是有着重大影响的革命活动或历史事件”[1]。二是红色文化的精神形态——红色精神,集中体现为在这些物化形态的红色资源上所承载的精神形态,称之为“魂”,是红色文化的核心和精髓。除了作为显性表征的人、事、物外,东营红色文化承载着勇于变革、敢为人先、团结奋进、百折不挠等精神内涵,其中核心内涵是革故鼎新、敢为人先。早在革命初期,当全国千千万万个农村对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尚处于无知和犹疑时,广饶县大王镇已建立了山东省乃至全国最早的农村党支部;当中国共产党把革命成功的希望投注于城市时,这里的延集村、刘集村早已成为农民运动的先行村,自1923年开始,就在刘良才、延安吉的带领下开设和创办了农民夜校、农民协会,吸引联络群众,传递进步思想;当中国百姓特别是农村群众对《共产党宣言》一无所知时,这里的农民正以血的代价捍卫着“大胡子”(马克思),并以《共产党宣言》为理论指导着实践革命活动。

2.革故鼎新、敢为人先的红色精神为改革开放初期东营市大王镇的创业者们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滋养。以李培义、李建华为代表的领军人物传承“宣言”精神,立志改变大王镇地瘠民贫的面貌。李培义上任大王镇企业总公司经理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从各村选拔的优秀共产党员带到刘集党支部旧址宣誓,宣誓完毕,他说:“没别的道道,今后创业,我们还是靠这种精神!”“刘集是我们大王的一面旗帜。在战争年代,我们的前辈就是跟着这面旗帜,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渴望。今天,刘集这面旗帜已经成为一种精神,我们要紧跟这种精神,把不可能的事情变成可能,让大王走上富裕之路!”这是华泰集团董事长李建华初任大王造纸厂厂长时的宣誓。依靠这种精神,大王镇改革开放的领军人物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在短短20年内使镇域经济翻了277倍,创造了经济发展奇迹,走出了一条以工业为主导,企业国际化、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的发展道路,成为红色文化正向功能成功作用于经济发展的实践典范。

红色文化与当前的经济发展,虽然二者在时间上存在较大跨度,但是它们在勇于变革、锐意进取的精神追求上是一致的,经济转型升级尤其需要这种魄力和勇气。只有摒弃畏难心态,拿出开拓创新的勇气,才能化解阻碍转型升级的沉疴旧疾,找到经济破茧重生的新希望。毋庸置疑,东营红色精神能够为经济的艰难转型提供解放思想、迎难而上的精神力量和动力支持。

3.东营红色文化还承载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集体主义原则和团结奋进、百折不挠等精神内涵。随着东营开发建设步伐的加快,新兴社会阶层和流动人员日益增多,迫切需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导向的前提下,将区域内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利益主体的人们凝聚起来,形成经济转型升级和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强大合力。红色文化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精神底蕴,其蕴含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情操等,能够直接影响人的精神心态和行为方式。可以说,红色文化的最大红利不是人力红利,不是资源红利,而是社会价值的红利。无论是团队、机构还是企业、城市,红色文化在其中都能够起到组织的作用、支撑的作用、凝聚的作用,不仅会带来企业劳动者个体素质的提升,还影响着政府动员社会的能力以及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程度。从一定意义上讲,红色文化的发展定位影响着东营乃至黄河三角洲经济转型和开发建设的力度、广度与速度。

二、红色文化是助推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抓手

红色文化不仅是软实力,还是一种硬实力。文化就是经济,文化就是物质力量,因为文化可以直接变成强大的产业。东营地区发展红色文化产业取决于以下因素。

1.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繁荣是必然趋势。文化产业化是经济健康运行的重要方式,配第-克拉克定理揭示了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动之间的关系,指出从第一产业走向第二产业,从第二产业走向第三产业,从第三产业的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逐步发展是一种必然趋势。当前,我国各个地区都处在产业结构调整的不同阶段,就东营而言,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人均GDP居全国前列,但一直以来以工业贡献为最大。以2013年为例,工业GDP贡献占全社会的89.3%,三产比例严重失衡。当今,我们面临的是一个文化与经济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的时代,文化强大的融合作用能够让旅游、影视、出版、游戏、科技、制造等不同产业之间产生交集,在人们的消费需求越来越高端化、差异化的前提下,文化产业在经济结构中的作用将会越来越重要。发展文化产业既可以扭转东营文化产业的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的现状,也能够成为缓解东营三产比例失衡、加快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2.文化产业具有明显的溢出效应。文化自身具有溢出效应,由于具有覆盖面宽、渗透力和影响力强等特征,能够影响到一切领域,对于公民素质和城市魅力的提升、地区文化生态环境的改善都有影响。文化产业的溢出效应则集中体现为技术诱导效应、文化生态效应、产业融合效应,能够促进文化创新、技术创新、产业融合,促进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就东营而言,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带来的直接收益,对经济的贡献份额可能仅占较少的一部分,但是不能忽视它们对东营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隐性价值。

3.发展红色文化产业兼具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要考虑经济效益,还要兼顾社会效益,在价值倾向上,更应以社会价值、社会意义、社会效益为上、为重、为先。法兰克福学派的领军人物阿多诺认为,“文化作为一种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在新的时代扮演着“宗教代用品”的角色,可见其社会意义的重要性。但是,我国大众消费的文化产业虽然红火,相关的社会信仰、文化归属感、基本文化秩序却并未建立起来。对此,国家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有两个导向,一是文化产业意识不能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文化产业要培育和发扬中国精神。红色文化形成的历史条件和体现的理论内涵,决定了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一致性,且兼具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因此,发展红色文化产业在促进本地区经济运行的同时,还能够引领地区精神、道德发展的向度,可谓一举两得。

4.开发、利用东营红色文化资源的产业价值。

红色文化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文化产业的一切产业特质,需下大力气对东营红色文化资源的产业价值进行充分开发、利用。可从两个方向入手。一是积极培育红色文化市场,使红色文化产业链条各个环节的产业价值得到充分实现。红色文化产业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产业形态,是以红色文化的基本内容为载体,要注意文化产品的原创性、独特性,建立具有自己特色的红色文化内容,避免尾随式、跟进式、模仿式的雷同。要及时掌握红色文化产业需求市场,比如在部分影视传媒罔顾公共利益和社会效益,将所应背负的引导主流价值观念的社会责任置之度外后,红色影视传媒出现悄然强势回归,这是人们对泛娱乐化现象的深刻反省,我们于2014年,及时推出由著名作家铁流、徐锦庚撰写的长篇报告文学《国家记忆—一本<共产党宣言>的中国传奇》,获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此外,还要积极培育红色文化产业研发市场、红色文化产业人才市场、红色文化产业信息市场等,不断提升市场份额。二是围绕红色文化发展文化产业主体园区。各个地方特别是革命老区都在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规模不同、程度各异的经济价值的开发、利用及其实现路径的探索,红色文化产业正逐渐渗透到我国产业经济的各个角落。东营的文化产业整体实力较弱,科技含量不高,规模化程度低,核心竞争力不强,亟待摆脱“经济高地”“文化洼地”的状况。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必须走融合发展道路。就红色文化产业而言,既要与黄河文化、石油文化、古齐文化、孙子文化、民俗文化等产业融合形成综合的文化产业体系,也要促进与科技、传媒、旅游、制造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特别是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是发展壮大红色文化产业的重要途径。

三、围绕经济转型创新红色文化

根据当前东营经济发展的特征和要求,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必须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红色文化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蕴涵的众多精神品质是历史流变中累积形成的精粹,创新和发展地区红色文化可以推进东营的持久发展乃至质的提升。

1.将红色文化融入地区精神的培育中。地区精神是一个地区的风骨和灵魂,它在长期的历史环境中逐步形成,是一个地区人们广泛认同的文化内核、价值观念。从一定意义上讲,地区精神就是一面镜子,它折射历史,也映照未来,对于本地区经济、文化、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大作用。东营红色文化中蕴含的创新、奋进、诚信、团结等要素理应成为东营的精神基因。一是重视红色资源的挖掘与保护。东营红色资源中的“人、物、事”,是我们保留红色记忆的宝贵历史资料,但是对它的研究、挖掘还远远不够,人物、事件大多呈现模糊化、粗糙化、条块化。作为超越时空、感知史实的历史载体,红色资源的再呈现一定要力求系统、条理、清晰,让每一个细节都鲜活而生动,每一位革命志士、每一件珍贵文物,每一个革命事件,都要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再现革命先辈英勇斗争的革命历程,以不容置疑的证据诠释先辈们的理想信念、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因此,对原始素材的挖掘和保护是发挥红色文化影响力的基础,在此方面,我们的发掘、整理、研究工作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而且随着亲历者人数日益减少,这一工作显得尤为迫切。二是创新文化资源的外在表现形式。我们在宣传和推广红色文化的价值时,选择的方式和途径还过于单一、生硬,文化艺术形式创新远远不够。要从红色文化资源特点和人们的文化需求出发,在保有文化内核的前提下,适当融入现代文化要素,创造出适合现代人的认知需求的红色文化产品,以增强红色文化的吸引力、穿透力和感召力,使之更贴近现实、贴近群众,消弭群众对革命人物、历史事件的距离感。三是加大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播力度。依托红色文化,东营市已成功推出电视连续剧《宣言》,根据此作品改编的史诗性故事片《宣言》也于2014年开拍。今后还要借助影视制作、广告传媒、网络平台、微信微博等形式,推出更多思想性高、艺术性强、社会影响力大的文艺精品。四是促进红色精神的内化养成。在基层群众中多开展特色红色文化活动,注重让红色文化内化于心,让群众真正的感知和领悟,让红色文化成为人们主动接受、愿意分享的文化。只有这样,才能使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得到认同,红色文化的精神得以有效传播,才能使红色文化在经济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2.借助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特色产业。东营共有新民主主义革命遗址82处(据2011年统计),但到目前为止,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方式相对单一,主要以红色旅游为主,缺乏对红色文化进行深层次的内涵开发,一些已有一定影响力的红色影视产业、文艺产业没有得到持续投入。另外,文化产业意识失当,视红色文化神圣不可亵渎,仅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忽视了红色文化的经济价值。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要摒弃这两种认识的干扰,发散思维,更新理念。可以请名家设计策划,整合资源,突出特色,以特色争优势、创品牌、显魅力。一是打造精品工程,重点打造刘集红色文化旅游区、《共产党宣言》纪念馆、张太恒将军纪念馆、老清河地委旧址、渤海垦区纪念馆等精品工程。二是建设红色文化产业主体园区。打造红色文化旅游区、孙子文化旅游度假区、黄河水城河海风情文化旅游区、石油文化旅游区、创意产业园、中国现代影视基地、黄河口生态旅游区七个文化产业园区,形成特色鲜明、结构合理、效益显著的文化产业区域布局。三是加强专业人才与技术支持。文化产业是创意产业,需要大批懂经营会管理和掌握文化发展规律的高端人才,集聚一支高素质的文化创新队伍。针对东营市文化产业创新型人才严重不足的问题,可通过与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石油大学等文化产业教研机构合作,定向培养文化产业发展人才。

3.创新红色文化发展机制。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建立大文化管理模式,整合部门职责,统筹管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连续性。在改革创新方面,要把握规律,深化改革,进一步增强推动红色文化发展繁荣的动力。建立健全红色文化产业评估体系,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落实、社会参与的原则,注重客观性、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以行政指导与市场发展相结合、考评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采取自我评价、抽样调查、实地考察、统计核查等方式对红色文化产业发展的各项指标进行评估。建立相应扶持政策,鼓励公益性红色文化事业、发展红色文化产业、扶持红色文化创意企业发展,形成有利于红色文化繁荣发展的政策体系。建立政府表彰制度,大力营造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环境。积极争取社会中介组织、民间文化机构、经济实体、文化人士等社会力量共同谋划和促进红色文化的发展。

[1]李水弟.红色文化:党的先进性建设资源的动力支持[J].求实,2007(12).

Relying on Red Culture to Boost the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Dongying City

MAO Jinxiang,ZHOU Xinfang
(Teaching and Research Section for History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Party,Party School of CPC of Dongying Municipality,Dongying 257091,China)

Under the new normal background,tapping the red culture in Dongying is not only beneficial to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economy,but also can realize the regeneration and value of the contemporary value of red culture in the region.As a spiritual power,the red culture,whether in the history or in reality,plays a major rol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Dongying.In the new period,the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of the red culture will affect the strength,the width and the speed of the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and development of Dongying.Through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industrial value of the red cultural resources of Dongying,we can directly boost industrial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can also innovate the red culture be closely focusing on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nd achieve common prosperity.

red culture;Dongying;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F061.5

A

1009-4326(2015)

10.13600/j.cnki.jpsslof.issn.1009-4326.2015.06.019

(责任编辑 曹 远)

2015-10-22

毛金香(1977-),女,山东高密人,中共东营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副教授。研究方向:红色文化与党建理论。

猜你喜欢
东营文化产业红色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追忆红色浪漫
陕西青年作家采风团走进山东东营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山东东营黎宁化工有限公司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
断—盖时空匹配及其对油气聚集与分布的控制作用——以南堡凹陷中浅层东营组为例
在东营看“黄河入海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