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薛璇 顾楠 张小红|文
有色金属行业广大科技工作者从国家和行业发展大局出发,实施了一批重点科技项目,解决了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技术装备、新材料、新工艺开发等一批关键技术问题,大幅度提升了我国有色金属工业自主创新能力,对我国有色金属工业转型升级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在我国有色金属行业的科技领域中,广大科技工作者夙兴夜寐,刻苦攻关,全心全意地为行业科技进步而不懈努力。从自动控制到材料技术,从节能减排到固废治理,各领域均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并将科技成果成功地转化运用于生产经营管理中,为提质增效、节能减排、职业健康等注入新鲜血液,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可持续发展动力,充分表明了无论何时,“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015年1月9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刘云山、张高丽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李克强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大会上讲话。张高丽主持大会。
在热烈的掌声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首先向获得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级科学顾问于敏颁发奖励证书,并同他热情握手,表示祝贺。随后,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向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的代表颁奖。
国家科技奖励大会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讲话中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全体获奖人员表示热烈祝贺,向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表示崇高敬意和诚挚问候,向参与中国科技事业的外国专家表示衷心感谢。
李克强指出,改革是推动创新的重要动力。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破除一切束缚创新的桎梏,让各类主体的创造潜能充分激发、释放出来。要加快完善激励和保护创新的制度体系,严格有效保护知识产权,用法治保障创新的权益。要完善引导企业创新的市场体系,构建企业主导的协同创新机制,政府要从主导科技资源配置向注重市场监管、平台建设、政策普惠转变。要更加注重原始创新能力,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原始创新与再创新、集成创新融合迸发。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会上宣读了《国务院关于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
奖励大会开始前,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会见了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代表。
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共授奖318项成果、8位科技专家和1个外国组织。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人;国家自然科学奖46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45项;国家技术发明奖70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67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202项,其中特等奖3项、一等奖26项、二等奖173项;授予7名外籍科学家和1个外国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党中央国务院高调召开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并为科学工作者颁奖,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科技工作的重视,对科技工作者的敬重,对科学发展的期望。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贾明星带队参加了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翻开鲜红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公报,记者发现,在2014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项目中,有色金属行业成果丰硕是一大特点。本次有色金属行业有7项科技成果获奖,分别是技术发明奖2项:高性能铜铝复合材料连铸直接成形技术与应用、黄磷尾气催化净化技术与应用;科技进步奖5 项:复杂难处理钨矿高效分离关键技术及工业化应用、弱磁性矿石高效强磁选关键技术及装备、新型阴极结构铝电解槽重大节能技术的开发应用、铝电解槽高效节能控制技术及推广应用、有色金属冶炼含砷固废治理与清洁利用技术。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长期以来坚持不懈地推进自主创新,把科技创新工作放在建设有色金属工业强国全局中的重要地位上。全行业广大科技工作者从国家和行业发展大局出发,有针对性地实施了一批重点科技项目,解决了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技术装备、新材料、新工艺开发等一批关键技术问题,大幅度提升了我国有色金属工业自主创新能力,对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中,有色金属行业获奖数量保持了稳步增长的态势。这7个项目涉及选矿、生产控制、环保、新材料等领域,这些科技成果应用在行业的生产实践中,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提升了我国有色金属行业在世界的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科技部主任张洪国告诉记者。
与行业健康发展息息相关的环保科技,在2014年国家科技奖中占据了主要位置。以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黄磷尾气催化净化技术与应用”为例,该项目探索出了以资源化利用促成污染治理的新技术路线,解决了世界黄磷尾气净化难题,改变了我国对世界黄磷生产技术缺乏原创性贡献的局面,确立了我国在世界黄磷行业的技术领先地位。
有色金属冶炼是我国最主要的砷污染源,我国年排放砷4万吨以上,排放的砷90%以上以固废形态存在。此类高危固废如果处理不当,会严重影响国民健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项目——“有色冶炼含砷固废治理与清洁利用技术”历经10余年产学研攻关,设计并合成了选择性脱砷剂,脱砷率达97%,成果在国内众多冶炼公司应用,近3年累计清洁利用与安全处置含砷固废约16万吨。
创新创效是科研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高性能铜铝复合材料连铸直接成形技术与应用”,将铜和铝两种金属熔化后,注入同一复合装置进行连续铸造,实现包覆材料连铸直接复合成形、复合界面达到完全冶金结合的技术与关键装备,烟台孚信达双金属股份有限公司已经应用该技术进入投产期,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力、先进轨道交通、电子通讯、冶金、化工、航空航天等高科技领域。
在节能领域,“铝电解槽高效节能控制技术及推广应用” 以新一代控制系统为载体,实现了高效节能控制技术在我国铝电解企业的快速推广应用,通过在15家电解铝企业21个生产系列的运行测算,吨铝平均节电703千瓦时,近三年节电54.8亿千瓦时,新增利税26.2亿元。
协同创新也是有色金属科技领域的一个显著特点。记者注意到,这七项获奖成果无一例外,都是沿着“产学研用”的创新之路不断前进,既有中南大学、东北大学、江西理工大学等行业内知名的高等学府,也有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赣州有色冶金研究所等专业研究机构;既有中国铝业公司、铜陵有色金属集团等大型国有企业,也有烟台孚信达双金属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民营企业。高校、研究院所和企业把创新资源和要素有效汇聚,通过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充分释放彼此间“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实现深度合作,从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除了向国家科技部、国家奖励办积极报送行业科技成果之外,2014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与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共同组织了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评选活动,经过专家评审组公平、公正、公开的评审,对222项科技成果授予2014年度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其中,一等奖55项,二等奖90项,三等奖76项,另有一线工人科技奖一等奖1项。
这些来自不同领域的科技硕果,勾画出中国有色金属科技成长的鲜明轨迹——科研成果更加符合国家和行业重大战略需要,产学研一体化更加紧密,经济效益更加突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正在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