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我省农业机械化发展亮点纷呈

2015-04-08 15:44
吉林农业 2015年2期
关键词:保护性机械化补贴

创新补贴方式,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全年争取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3亿元,资金总量全国排位前5,是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以来资金最多的一年。2014年初,省农委向省政府及隋忠诚副省长专题汇报了2014年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意见,隋忠诚副省长给予了肯定,并将农机购置补贴纳入全省农业农村改革发展重点任务。

我省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改革创新,一是在补贴资金安排和补贴重点上,突出三个倾斜,向粮食主产区产粮大县倾斜,向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倾斜,向粮食生产关键和薄弱环节机具倾斜。向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倾斜也是2014年省政府考核省农委绩效工作目标任务之一,即在2014年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增量中安排30%的资金进行重点扶持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农机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2014年我省新增补贴资金1.6亿元,实际用于扶持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补贴资金3.0182亿元,超出计划扶持资金1.4182亿元。二是在补贴方式上,全省统一试行“自主购机、县级结算、直补到卡”的补贴资金兑付方式。改变了实施购机补贴政策10年来“差价购机”的资金兑付方式。三是缩小补贴品目,由上年的52个减少到35个,取消了部分非粮食生产机械、手扶拖拉机、40马力以下(不含40马力)拖拉机等产品的补贴,深松机、水稻插秧机(摆秧机、高光效宽窄行插秧机)、120马力以上拖拉机品敞开补贴,满足农民需求,主攻关键环节,突破发展瓶颈。

为了加快推进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落实,重点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加大政策宣传,在吉林农业机械化信息网设置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信息专栏,全省58个补贴实施单位均已开通。召开新闻发布会,在吉林电视台、《吉林日报》、《新文化报》、零公里报、吉林广播电台等多家媒体进行了政策宣传,在吉林电视台的公共频道、乡村频道发布公益广告10次。在搜狐、新浪网开通了官方微博。在粮食主产县的主要公路广告牌上发布政策信息广告牌10块。二是加强培训指导。举办了市(州)、县(市、区)农机购置管理系统软件操作培训、机具核实培训、相关生产(经销)企业培训。三是为农民购买补贴机具搭建集中展示选购平台。举办了2014中国吉林现代农业机械装备暨农机购置补贴产品展示交易会。布展面积达到2万多平米,参展企业163家,展出农机产品达到2000多个型号,参观人数近10万人次。展会期间还召开了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新闻发布会。

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推动下,全省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长,装备结构加快向大型、高性能、关键和薄弱环节发展。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292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7.3%。关键薄弱环节农机具持续快速增长,水稻插秧机达到4.4万台,比上年增长14.7%。水稻收获机1.74万台,比上年增长8%。玉米收获机达到2.92万台,增长51.3%。大中型免耕播种机5475台,新增2373台,比上年增长76%。12月1日,省农委向隋忠诚副省长报告2014年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情况及发展趋势。

创新发展模式,加快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

通过省级财政专项资金1.2亿元,对自走式玉米收获机、深松机、牵引式免耕播种机、宽窄行水稻插秧机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的基础上,实施定额累加补贴,进一步突破薄弱环节。确立了“率先发展、跨越提升、整体推进”的梯次发展新模式,前郭、榆树、公主岭3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县率先发展,到2015年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前郭、榆树、公主岭、农安、九台、长岭、乾安、扶余、洮北、敦化等10个玉米、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建设先行示范县,加快步伐,跨越提升,2017年基本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粮食主产区的30个大县整体推进,2020年基本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通过典型示范,梯次推进,全省农业机械化水平实现跨越式提升,关键和薄弱环节机械化实现重大突破。到2014年末,全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7.9%,比2013年提高4.3个百分点,超过省政府岗位绩效工作目标任务1.9个百分点;水稻育插秧、水稻收获、玉米收获等关键且相对薄弱环节实现重大突破。水稻机插、水稻机收和玉米机收水平分别达到了67.4%、77.8%和50.8%,分别比2013年提高6.7个、4.5个和9.2百分点。

提高标准,启动实施农业部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助试点工作

在作业模式和技术要求方面进行了改革创新,一是将作业模式由原来的秋季深松调整为秋季单一深松整地和苗期深松施肥两种模式;二是深松深度由原来的25厘米以上调整为30厘米以上。进一步加大深松补贴政策信息公开公示,完善了深松作业补贴检查验收制度,实行村级初检、乡级复检、县级抽检三级检查制度,市、省两级督导和村、县两级公示。全年完成旱田高标准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贴面积600万亩,其中苗期深松追肥126.2万亩,秋季深松473.8万亩。

建立示范基地,大力示范推广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

落实省委、省政府实施中西部粮食主产区黑土地保护治理工程以及玉米秸秆还田试点,在双辽市建立了机械化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试点、在榆树、农安、德惠建立黑土地保护治理工程试点,进一步探索秸秆不同覆盖形式的技术模式,关键机具使用情况的试验对比,进行了效果监测和玉米保护性耕作测产工作。进一步扩大示范和宣传,召开省、市、县、乡各级保护性耕作培训班、现场会等,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应用覆盖了全省所有的县(市、区)。全省保护性耕作面积达到590万亩,比去年增加210万亩,其中秸秆覆盖保护性耕作面积超过200万亩。

创新主体培育,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

2014年末,全省固定资产原值50万元以上的农机化作业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达到6100户(个),比上年增加700个。经营管理方式多元化,生产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不可替代作用,成为农业生产主力军。开展广泛、深入调研,提出了启动实施“吉林省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农机装备建设”的实施方案,拟于2015年—2017年在全省10个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先行示范县建设300个高起点、大规模、上档次,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其中:2015年建设50个,2016年100个,2017年150个,构建符合我省实际的以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为引领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省农委农机处 供稿)

猜你喜欢
保护性机械化补贴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三清一改”农民能得到哪些补贴?
“二孩补贴”难抵养娃成本
宁夏保护性耕作的必要性及技术模式探讨
保护性开发利用高铝煤炭资源的必要性及相关建议
玉米保护性耕作的技术要领
晏平要补贴有多难
保护性耕作机具选型中注意事项
农业机械化
对我国煤矿岩巷掘进机械化配套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