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地区近50年干旱特征的分析

2015-04-08 20:44:30张明刘吉洁肖鸿志
吉林农业 2015年2期
关键词:长春分析

张明 刘吉洁 肖鸿志

摘要:本文根据长春地区1961年~2010年气象资料,采用国家标准《气象干旱等级》(GB/T20481-2006)中的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对50年来干旱出现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长春地区春季干旱出现频率为25%(25次),夏季干旱出现频率为64%(32次),秋季干旱出现频率为56%(28次),农作物生长关键期长春地区干旱发生频率较高,随着年代的增加,出现干旱的等级升高,这和气候变暖有直接的关系。

关键词:长春;干旱特征;总体情况;分析

中图分类号: P426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03.060

干旱指因久晴无雨或少雨,降水量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少而形成的一种气象灾害。干旱问题十分复杂。干旱作为一种由气象因素引发的自然灾害,具有出现频率高、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的特点。干旱的频繁发生会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给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直接影响。

长春市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升温快,降水少,变率大。夏季短而温热,秋季降温快,初霜早,冬季漫长,严寒干冷。年平均降水量501.1毫米,时空分布不均匀,降水主要集中在6~8月份,占年降水量的70%~80%。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霜冻、洪涝等,其中干旱是影响农牧业最主要的气象灾害。近年来的干旱呈现频发、范围广、程度重的趋势,本地广泛流传着“十年九春旱”、“三年一小旱,十年一大旱”的说法,本文对近50年来的干旱特征发生规律进行了分析,为地方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实现生态农业、高效农业等目标,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以及防灾减灾提供参考依据。

1资料来源和分析方法

依据长春地区1961年~2010年逐年、月降水等气象资料,根据国家标准《气象干旱等级》(GB/T20481-2006) 》将干旱划分为五个等级,分别为:

正常或湿涝:特点为降水正常或较常年偏多,地表湿润,无旱象。

轻旱:特点为降水较常年偏少,地表空气干燥,土壤出现水分轻度不足,对农作物有轻微影响。

中旱:特点为降水持续较常年偏少,土壤表面干燥,土壤出现水分不足,地表植物叶片白天有萎蔫现象,对农作物和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重旱:特点为土壤出现水分持续严重不足,土壤出现较厚的干土层,植物萎蔫、叶片干枯、果实脱落,对农作物和生态环境造成较严重影响,对工业生产、人畜饮水产生一定影响。

特旱:特点为土壤出现水分长时间严重不足,地表植物干枯、死亡,对农作物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对工业生产、人畜饮水产生较大影响。

2结果分析

2.1长春地区干旱总体情况

根据1961年~2010年长春地区逐年降水量资料,采用国家标准《气象干旱等级》(GB/T20481-2006)中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分析得出:50年间共出现干旱年15次,出现频率为30%,其中极端干旱1次(2001),严重干旱2次(1967、2004),中等干旱5次(1976 年、1999年、 2000年、2006年、 2007年),轻微干旱7次(1961年、1968年、1971年、1972年、1974年、1979年、1992年)。

通过对50年的干旱次数及干旱程度的分析得出:随着年代的增加,虽然出现干旱的频次减小,但干旱的严重程度有所增加,干旱的等级也升高了,历史上出现中等及以上程度的干旱共8次,其中有5次发生在2000年以后。

2.2各季节干旱频率分析

对1961年~2010年长春地区农作物生长关键期(春、夏、秋季)的干旱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0年间长春地区春季干旱出现频率为25%(25次),夏季干旱出现频率为64%(32次),秋季干旱出频率为56%(28次),农作物生长关键期长春地区干旱发生频率较高。

以上的统计数据说明长春地区夏季是干旱次数发生最多的季节,即夏旱出现的最多,其次是秋旱和春旱。

2.3各季节干旱等级分析

对1961年~2010年长春地区春、夏、秋季各季节中的干旱等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0年间长春地区春季出现轻度干旱13次,中等干旱7次,严重干旱3次,极端干旱2次。夏季出现轻度干旱11次,中等干旱12次,严重干旱6次,极端干旱3次。秋季出现轻度干旱12次,中等干旱10次,严重干旱3次,极端干旱3次。

通过分析得出下一结论:长春地区各季节发生轻旱的频次相当,春旱、夏旱、秋旱分别为13次、11次、12次;发生中等干旱的频次夏季最多约12次,其次是秋季10次和春季7次;发生严重干旱的频次是夏季最多6次,春季、秋季相当,各3次;发生极端干旱的频次是夏、秋季相当,各3次,春季次之(2次),从而也得出长春地区除了发生春旱、夏旱、秋旱以外还极易发生春夏连旱或夏秋连旱,极少发生春夏秋连旱。

3结语

长春地区50年内共出现干旱年共有15次,出现频率为30%,其中极端干旱1次,严重干旱2次,中等干旱5次,輕微干旱7次。

长春地区50年内春季干旱出现频率为25%(25次),夏季干旱出现频率为64%(32次),秋季干旱出现频率为56%(28次),农作物生长关键期长春地区干旱发生频率较高。

长春地区50年内出现干旱最多的季节是夏季(夏旱64%),其次是秋季和春季(秋旱56%、春旱25%),也极易发生春夏连旱和夏秋连旱。

随着年代的增加,出现干旱的等级升高,这和气候变暖有着直接的关系。

作者简介:张明,本科学历,长春市气象探测中心,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综合气象探测。

猜你喜欢
长春分析
初夏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The pursuit of desire between life and death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电子制作(2018年18期)2018-11-14 01:48:24
印语长春
柳长春藏品欣赏
宝藏(2017年11期)2018-01-03 06:46:10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走进长春净月潭
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100例分析
在线教育与MOOC的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