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山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精心组织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坚定干部群众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深化“讲文明树新风”、“我们的节日”和学雷锋志愿服务等活动,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形成热潮,主流价值导向更加鲜明;广泛开展向道德模范学习活动,大力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形成了崇尚先进、学习先进的浓厚氛围;持续深化精神文明创建,完善测评体系和评选办法,加强对群众反映强烈问题的专项治理,创建工作贴近实际、更接地气;着力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制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的措施办法,组织文艺界广泛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活动,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文化民生得到进一步改善。实践表明,精神文明建设关乎全局、作用重要、大有可为。只要我们有深刻的认识、高度的重视,只要我们有为全局服务好、为群众谋福祉的态度,只要我们有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精神文明建设就一定能够稳中有进、步步登高,实现新的发展、开创新的局面。
一、切实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统一思想和行动
高度重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以务实举措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一个鲜明特点。总书记在接见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代表等许多重要场合,对精神文明建设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论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一是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二是强调人民有信仰,民族才有希望,国家才有力量。无论什么时候,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能变,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不能忘,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不能丢;要补精神之“钙”,在全党全社会持续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三是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要在全社会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成为我们生而为中国人的独特精神支柱,成为百姓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四是强调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发挥先进典型的榜样作用,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五是强调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民族的强盛离不开文化的兴盛,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更好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更好地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六是强调精神文明创建要吸引群众广泛参与,推动人们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总书记的重要论述,站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深刻阐明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地位作用,深刻揭示了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规律,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是指导我们做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做好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重要的就是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统一思想和行动。要以更宽的视野来深化对精神文明建设的认识,深刻把握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的辩证关系,深刻把握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的特点趋势,深刻把握时代发展变化对精神文明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不断增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自觉,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过程。要以更高的追求来引领精神文明建设实践,着眼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着力弘扬主旋律、凝聚正能量、树立新风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精神力量。要以更有力的举措来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抓住机遇、迎难而上,积极主动作为,狠抓任务落实,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实现新的发展。
二、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精神文明建设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就要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来展开,找准服务大局的着力点。
第一,围绕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着力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处于决定性阶段,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全面依法治国正在大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如何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树立新观念、把握新机遇、展现新作为,推动经济实现中高速增长、迈进中高端水平;如何进一步汇聚改革力量、破解改革难题,推动各项改革任务的落实;如何引导全社会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如何巩固管党治党成果、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更好地用党风政风引领社风民风,这些都需要发挥好精神文明建设引导人、鼓舞人、激励人的重要作用。这就要求加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宣传阐释,加强形势政策教育,加强热点难点引导,切实做好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坚定信心的工作,为推动中央部署贯彻实施提供有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第二,顺应“四个全面”实践进程,着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快速发展,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伴随物质生活显著改善,人们更加企盼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更加向往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更加期待社会风气改善和文明程度提高。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还存在不小差距,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价值扭曲等问题亟待解决。这就需要大力推进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在解决好“富口袋”的同时解决好“富脑袋”的问题,使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充盈起来。
第三,把握“四个全面”内在要求,着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改进创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体现了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的与时俱进,蕴含着科学统筹的思想方法,贯穿着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彰显着法治引领的实践指向。推进新形势下的精神文明建设,就要增强系统思维,既把握好与大局的关系,又抓好自身的统筹,统筹好精神文明建设各个领域,统筹好各种资源力量,进一步巩固优势、补齐短板,实现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协调推进;就要弘扬改革精神,强化问题导向,认真研究解决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制约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的各种难题,推进理念思路和方法手段的创新,深化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更好地跟上时代和实践的发展;就要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认真贯彻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要求,把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体现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实践中。
三、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是最持久最深层的精神力量,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始终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要把培育核心价值观作为事关长远的大事抓紧抓好,在融入贯穿结合上下更大功夫,在落细落小落实上见更多成效。
推进核心价值观建设,贵在持之以恒,重在知行合一,成在综合施策。要确立长远规划、长远措施,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工作目标,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重点举措,扎扎实实、步步为营,不能忽冷忽热、抓抓停停。要继续加强宣传阐释,充分运用媒体宣传、公益广告、文艺节目、文学作品等多种形式,唱响核心价值观的主旋律,使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同时从群众生产生活实际出发,多设计一些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多组织一些富有特色的主题实践活动,让人们亲身体验感悟、积极付诸行动。要充分发挥政策法规的鲜明导向和刚性约束作用,把核心价值观要求体现到各项经济社会政策中,体现到各类制度法规和行为准则中,鼓励符合核心价值观的行为,约束违背核心价值观的现象。
推进核心价值观建设,还应当切实发挥重点人群的示范引领作用。党员干部是先进分子,理所应当在弘扬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方面走在前列。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带头坚定理想信念,带头遵守公序良俗,带头保持良好道德情操,要求群众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文化界、体育界、教育界、科技界人士以及企业家等公众人物,知名度高、影响也大,广大群众对公众人物发挥正向效应有着很高的期盼。要加强引导和管理,发挥好行业协会自律作用,健全行业准入和退出机制,强化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推动公众人物注重自身形象、提升道德修养,为社会带来更多正能量。
青少年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青少年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抓好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才会充满希望。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学校思想教育为重点,加强中小学德育教育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把核心价值观要求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要加强学校思想阵地建设,落实管理责任,深化管理措施,使课堂教学、讲座论坛、校刊校网都成为传播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渠道。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在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推进核心价值观建设,一定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让核心价值观在家庭里生根,在亲情中升华。家庭建设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社会建设、国家建设,要引导人们树立家国情怀,把爱家与爱国统一起来,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四、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向纵深发展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是人民群众自己动手、改造社会、创造美好生活的创举。要积极适应形势发展的新要求,深化内涵、拓展领域、提升成效,使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成为助推社会文明进步的强大动力。
精神文明建设,说到底是为了提升人的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各地区各部门在创建活动中,对硬环境建设普遍抓得很紧,成效也很明显,但也不同程度存在忽视软环境建设、忽视人的文明素养提升的问题。推进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要强化思想、道德、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强化移风易俗、敦风化俗的工作,强化法治精神、人文素养的培育。要发挥好文明创建测评体系的作用,加大软环境考核权重,细化软环境考核指标,真正使软环境硬起来。
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是精神文明创建的根本原则,也是吸引群众参与、得到群众认可的关键所在。要围绕改善民生,充分利用文明社区、文明单位、文明窗口等创建载体,利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渠道,广泛开展便民助民、乐民化民的活动。要坚持立破结合,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针对诚信缺失现象,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积极培育诚信文化,持续打击失信行为,营造重信践诺的社会环境;针对网络信息传播乱象,大力倡导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文明用网,深入开展网络有害信息专项整治,深入推进净网行动,使网络空间进一步清朗起来;针对旅游不文明行为,加强文明旅游宣传教育,加强导游领队培训,加大旅游法的执法力度,引导人们健康文明出游、争做文明使者。
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还要加强分类指导,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文明城市创建要提升创建质量、实行动态管理,已评上文明城市的要不断巩固提高,防止“牌子到手、创建到头”;正在创建文明城市的要注重创建过程,严格评选标准。文明行业创建要用好行风建设的成功经验,突出健全行业规章、树立行业新风、提供优质服务等内容,开展具有行业特色、职业特点、工作特性的创建活动。要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民风建设和环境整治为重点,深化文明家庭、文明农户、文明村镇、文明集市等创建活动,努力建设美丽乡村、扮靓美丽中国。要大力实施传统古村落保护工程,传承历史、珍视遗产,让人们记得住乡愁,守护好文化的根脉。
五、深入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
雷锋是实践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道德的楷模,始终是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面鲜艳旗帜。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社会深入学习雷锋、培育文明风尚的重要指示,广泛深入地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使之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核心是把握精神实质,提升思想境界。要大力学习和弘扬雷锋精神,用雷锋那种信念的力量、大爱的情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激发人们向善向上的美好愿望。平凡之中见伟大,细微之处显崇高。学习和弘扬雷锋精神,要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常为义善之举、常做有益之事,使学雷锋活动更加具体化、生活化,使雷锋精神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要注重发挥先进典型引领作用。要大力宣传学雷锋先进典型,宣传他们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引导人们深学、细照、笃行,更好地崇德向善、见贤思齐。评选表彰道德模范的过程是让人受教育、受感染的过程,是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要坚持面向城乡基层,广泛发动群众,公平公正评选,把社会影响大、群众认可度高的道德模范评选出来,把更多生动感人的百姓故事展示出来,唱响道德建设正气歌。
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关键要做到常态化制度化。志愿服务是富有时代特色的道德实践,是学雷锋活动的有效形式。要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培育有中国特色的志愿文化。要深入开展“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主题活动,深入实施帮扶空巢老人、残疾人等项目,深入做好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志愿服务,深入推进“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西部”等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要扩大志愿服务覆盖面,坚持以共产党员到社区服务为重点,以专业志愿服务为主导,在各行各业组建志愿服务队、招募志愿服务者,壮大志愿服务队伍。要加强全国志愿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健全志愿者招募注册、培训管理和回馈激励制度,形成志愿服务长效机制。
六、切实提高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水平和实际成效
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领域宽、涉及部门多,特别需要形成多方联动、共创共建的合力。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精神文明建设摆上重要位置,切实担负起应尽的领导责任。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带头履行职责,加强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指导,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各级文明委及其办公室要负起统筹协调、督促检查等职责,加强同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的沟通协作,把各方面资源力量统筹好、运用好,形成紧密衔接、有效对接的工作链条。
群众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力军。要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树立抓基层、强基础的工作导向,把创建工作的重心放到村镇、社区、企业、学校,在资源分配、力量投入、经费支持等方面给予倾斜。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到百姓之中听取意见,到基层一线挖掘经验,搭建群众便于参与、乐于参与的平台。要把群众满意作为最高标准,工作过程让群众监督,工作效果让群众评判,使创建工作拥有广泛群众基础。
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的是理想信念,建设的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是文明风尚,最需要虚功实做、最忌流于形式,必须大兴求实、务实、落实之风,以钉钉子精神做好工作。确定目标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贪大求全;推进工作要扎扎实实,不能搞花架子;落实任务要不折不扣,不能半途而废。要坚持按规律办事,切合人们思想特点来开展宣传教育,立足人们生产生活实际来组织活动,努力提高工作的科学化水平。要树立正确政绩观,发扬“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多做泽被后世、惠及长远的事情,力戒形式主义、短期行为,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