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态批评角度解析梭罗的幸福观

2015-04-07 08:36董媛媛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瓦尔登湖幸福梭罗

摘要:在生态批评崛起和人们对研究梭罗以及其作品《瓦尔登湖》给予更多关注的背景下,本文分析梭罗的幸福观。梭罗强调自然的审美意义和精神意义,极力反对把自然的价值约减为实用和经济的价值,表达了在文明与荒野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保持平衡的理念。

关键词:梭罗;瓦尔登湖;自然;幸福

引言

亨利大卫梭罗(1817年7月12日-1862年5月6日)是美国作家,诗人,超验主义的杰出代表人物,他的作品《瓦尔登湖》详细介绍了梭罗在瓦尔登湖为期两年的生活,索罗做出这样的决定,完全是深受当时超验主义哲学的影响,于是开始了他为期两年的简单生活。

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梭罗的作品越来越受关注,尤其是他的作品《瓦尔登湖》,很多研究者都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对此书进行研究,生态批评研究的历史很短,但是其在研究文学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上却影响深远。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篇论文从生态批评的角度解析梭罗在瓦尔登湖中的幸福观,再次引起人们对自然的关注,并反映当下人们的生活方式。

从生态批评的角度解析梭罗的幸福观。

幸福,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没有确切的定义。一般而言,幸福是一种积极或者愉悦的情绪,满意快乐的精神状态。梭罗的人生哲学是精简生活。梭罗,按照中国的理论,他是一个中庸的人,一个融合了东方幸福理念(精神满足)和西方幸福理念(物质需要)的人。他对于生活的目标是为了更高标准的生活,去极大地简化不必要的物质消耗。那就意味着在梭罗看来,所有的努力都应该用来发现和理解那些本身能够提供永恒的快乐和幸福的东西。

一个简单的例子就足以说明梭罗的这一理念。梭罗是一个严肃的素食主义者,生活中的方式都是简单自然。他把素食看作是提高自己修养的一种方式。梭罗之所以不喜欢吃肉食是因为他觉得那些东西不够清洁。 甚至他认为吃一条鱼的过程是相当复杂的,只是个简单的例子,吃鱼,从捉鱼到烹饪,这整个过程都是很麻烦的,但是取而代之的,吃马铃薯却要简单的多了。

另一个说明梭罗是中庸的例子是他一方面并不拒绝现代文明,另一方面他也不接受完全的蛮荒时代,他是想着寻找一个中间地带,一个糅合了自然与文明的田园的世界。而所谓蛮荒是指梭罗喜欢瓦尔登湖附近的一片沼泽地或者一片森林。另一方面他也深爱着半文明的城市。他认为深处缅因州荒野的深处就像沿着樵夫和印度人的形迹探索一样充满冒险和情趣。

在荒野中的生活不仅增加了梭罗对大自然的理解,而且让梭罗对文明产生了更为严肃的敬意,并且深刻的认识到了自然与文明相互平衡的重要性。梭罗就像一只向黎明致敬的雄鸡,他成功的开创了一种在他的生命之中可以叫做“新生”的生活方式。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和新的自我,这个发现是基于他在他的林中小屋的生活和思考。第一次梭罗觉得自己的生命仿佛重生了,全新了,更为让人满意的生活展现在他的眼前。梭罗很高兴因为自己在林中的生活而抛弃陈旧的自我,远离了当下可怕的功利的社会生活。

梭罗认为自然是神圣的,因为自然以最大的限度丰富了他。他感到了精神与物质,人与自然和谐的美妙之处。在《瓦尔登湖》的每一章里,作者都以第一人称提到了自然的神圣意义,人与自然平衡的重要性。梭罗总有他独到的方法去平衡二者的关系,以他中庸快乐的理念生活下去。在“结论”这一章,作者写道:我以同样的原因离开森林,就像我以同样的目的去了哪里一样。可能对于我来说,我有更多的时间去生活,并且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享受这一过程。我们总是非常容易陷入生活定势,而且很难打败自己回到正轨。但是这一点梭罗做到了,他从来不会局限于某一种生活定势,也就是说离开瓦尔登湖是他另一种生活方式的开始。

小结

总而言之,梭罗的《瓦尔登湖》是他的幸福观念的代言书。这本书基于他超验主义的理念,梭罗反对将自然的价值削减为经济和物质的价值,并且强调自然的精神和审美价值,人与自然的和谐。梭罗的《瓦尔登湖》深刻的洞察了生活与自然的意义,描写了美丽的丛林风光,表达了作者对于生态危机的深刻关注,表现了作者对当下人们生活方式的深刻反思,因此,梭罗的《瓦尔登湖》成为了为人类提供启示和力量的绿色教科书。

参考文献

[1]Thoreau. Henry. David. Walden, or Life in the Woods [M]. Beijing: Central Compilation& Translation Press 2008

[2]Wu Weiren. History and Anthology of American Literature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7.

[3]王家湘. 瓦尔登湖 [M]. 北京: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7

[4]袁文玲. 瓦尔登湖:英汉对照 [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08.

[5]陈凯. 绿色的视野 —谈梭罗的自然观 [J]. 外国文学研究,2004.

[6]赵岚,程亮. “生态批评”及其研究方法的探讨 [J]. 理论探索 当代文坛 2007.

作者简介:董媛媛,辽宁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从事英美文学的研究工作,1989年出生于内蒙古通辽市,本科在内蒙古民族大学学习英语。

本篇论文《从生态批评的角度解析梭罗的幸福观》是作者基于导师的启发,以及自身对文学与生态环境的关注写就的。通过写这篇论文,作者进一步了解了文学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深刻的反思了当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人们对幸福的理解。作者提倡梭罗的幸福观,赞成精简生活,追求最本真的幸福,更加崇尚人与自然的和谐,体验自然是幸福之源。endprint

猜你喜欢
瓦尔登湖幸福梭罗
我们一直是要好的朋友
The hermit thoughts in Walden《瓦尔登湖》中的隐士情怀
《瓦尔登湖》中的隐士情怀
200
亨利·大卫·梭罗的《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澄明之境,澄澈之书
“幸福”之下,真实的不丹
为了“幸福”的母亲
事关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