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婷婷 林亦修
摘要:五显财神信仰是一种历史悠久、传播地域广泛、影响范围较大的民间俗神灵崇拜。近几年,五显财神信仰又重新兴起,成为民俗庙会祭祀的重要活动之一。通过考究五显财神信仰的起源形成、兴衰更迭以及回归再现,从历史条件背景、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文精神状态等方面分析了五显财神信仰的形成实质、兴衰转变的缘由以及再次兴起的本质,全面规律地阐述了五显财神信仰的发展演变历程。
关键词:五显财神;起源;兴衰;再现
近年来,五显财神信仰在民间社会中日益兴盛,全国各地民众纷纷前往五显财神庙或祠祭拜。这吸引了宗教和学术界对五显财神信仰的回归进行研究和调查,同时举办了以“五显财神信仰”为主题的交流活动。本文通过考究五显财神信仰的起源形成、兴衰更迭以及再现之后的发展趋势,从历史条件背景、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文精神状态等方面分析了五显财神信仰的形成实质、兴衰转变的产生缘由以及再次回归的本质,全面规律地阐述了五显财神信仰的发展演变历程。
一、五显财神信仰的起源形成
(一)五显财神信仰的民间传说
五显财神信仰最早起源于原徽州婺源(现今江西省婺源县),是民间地方神信仰。唐代时在徽州婺源已经建有五显庙,后宋大观三年赐庙额曰灵顺,又称灵顺庙。由于民间神灵信仰的混杂特性,逐渐又融入了地方“五通神”以及佛教“五散仙人”等其它信仰,故其兼具有道教和佛教信仰双重色彩。民间对于五显财神的传说也不尽相同,众说纷纭。归纳起来,最主要有如下三种。
广为流传的说法是五位财神原来是五位结拜的把兄弟,他们劫富济贫被官兵抓住下了大狱。受尽了酷刑,最后定为死罪。在押赴刑场的途中,走到离广安门三里多地的地方,这五兄弟由于伤势太重,再也走不动了,被官兵就地斩首了。另有一说,五显财神信仰是与被誉为“徽州土主”、“新安之神”的汪华相关。根据宋代罗愿《新安志·祠庙》记载:“汪华,绩溪人,在隋末大业之乱中以土豪应郡募,平婺源冦有功,寻为众所推据歙县乌聊山以保郡境。…太宗征辽东为九宫留守,贞观二十二年三月三日薨于长安。永徽中归葬歙县,立祠祀之”。还有一说,五显财神信仰与人的五脏六腑有关[1]。道教《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曰:“五老帝君各受赤书符命,在天则主领五方神仙,在地则主领五岳神鬼,在人则主领五藏精神。”
(二)五显财神信仰起源的实质解析
五显财神信仰并非是完全的一种迷信活动,它并不是由当时民众任凭想象而创造出来的纯粹虚无缥缈的神灵。无论是行侠仗义的豪杰,还是守卫家园的英雄,又或是维系生命的五脏六腑,都是通过假托真人或物将其上升为神灵来供奉的,从而希冀实现心中诉求。五显财神的信仰实质上是带有一种实用功效主义的神灵崇拜。而这种实用功效主义是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背景、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文精神状态发展出来的。
“义结金兰五兄弟”和“徽州土主汪华”的传说中,都是当时处于唐代战乱动荡社会不稳定时期,普通民众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他们只有把希望寄托在神灵的帮助和护佑上,而义结金兰的五兄弟劫富救贫和汪华护卫家园之举正好满足他们心中渴求,实现了他们自身所无法完成的事。因此,民众将他们视为是救苦救难的神灵来表达对英雄豪杰的尊敬和爱戴,也希望通过诚心的祭拜祈福可以得到庇佑。“五脏六腑”之说,则显示出在当时的社会发展水平下,民众出于对生命的敬畏之情,将身体的重要部位神格化,希望通过时时祭拜可以身体健康,至今仍有将吃饭谑称为“祭五脏庙”的说法[2]。实际上,普通民众对于信仰五显财神本身并不太关注,他们更注重信仰的实际效果。虽然有较强的功利色彩,然而也正是这种实用功效主义的作用,使得五显财神信仰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和包容其它信仰,成为影响最为广泛的财神信仰之一。
二、五显财神信仰的兴衰
(一)五显财神信仰的历史变迁
五显财神信仰自唐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在时间长河的洗礼中历经诸多兴衰轮回,然而却是香火绵延不断,持续至今。五显财神庙祠作为民众信仰五显财神的载体,是民众用于举办盛大祭祀祈福活动的聚集地,也是民众表达诚心祈祷与神灵沟通的有形之所。
唐代时期,五显财神信仰在婺源及其周边地区较为盛行。宋元时期,五显财神信仰流传至浙江一带东南地区。当时,偏安一隅的南宋都城临安因大量移民涌入杂糅了不同的文化与信仰,其中就包括五显财神信仰,得到了当时皇帝和朝廷的支持认可,官吏潜说友、郑清之都是当时极力推崇五显财神信仰的代表人物。明清时期,在北京及其周边地区建有五显财神庙。根据《北京丰台区志》所记载,五显财神庙建于明英宗天顺年间,原庙坐落于今六里桥[3]。乾隆五十一石碑彰显出五显财神信仰所经历的兴衰更迭:“京都广宁门外柳巷村,有五显财神庙。盖起自前明,其详不可闻也。历年久远,庙宇塌坏,欲行修造,工用浩繁,僧力维艰,因商之好善乐施者,幸仰赖神灵感应,人心踊跃,于是年二月,醵金鸠工,至九月正殿两庑殿,全行完竣[4]。”
(二)五显财神信仰的兴衰缘由
依据各个时期社会背景环境、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文精神状态,从三个方面分析五显财神信仰的兴衰更迭。
第一,五显财神信仰的兴盛有着一定的社会环境。虽然唐末战乱频仍,宋遭外敌入侵,动荡的社会往往伴随着文化的繁荣。普通民众对英雄庇佑的渴望让他们转移到了神灵的身上,神灵信仰是他们表达精神诉求的一种方式。
第二,五显财神信仰的兴盛需要当时官方政府的支持和推动。唐代时期,王瑜建立灵顺庙“闻于朝,累有褒封”;南宋时期,皇室成员和达官显贵都极力推崇五显财神信仰,并且有“宋朝赐五王美号”;元代时期,则有“国朝加庙号,崇封爵”的记载。在每个五显财神信仰发展兴盛时期,朝廷的推动对于民众信仰具有引领带动作用,这是五显财神信仰兴盛非常至关重要的因素。
第三,五显财神信仰的兴盛需要有历史的传承与延续。五显财神信仰属于地方民俗神灵信仰,在民间是具有一定的信仰基础。然而如果没有像诸如潜说友、郑清之等人对于五显财神信仰文化的的传承与延续,五显财神信仰或许只能沉寂于乡野之中。因而,在各个历史时期对于五显财神信仰文化的传承也是五显财神信仰兴盛的一个重要因素。endprint
三、五显财神信仰的再现发展
(一)五显财神信仰的再现
五显财神信仰在历史上有其固定的空间、固定的时间和具体的信仰活动,民众依托五显财神庙在正月初二举办的庙会上香祭祀。随着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对五显财神信仰的冲击,民众对五显财神信仰的庙祭活动也随之消失了。然而,近几年五显财神信仰出现复苏之势。在浙江龙井、北京丰台等地都出现了对五显财神的拜祭活动,甚至一些地区每年都要举办大型的祭祀庙会,持续时间可长达四五天。另外,内地和台湾地区在宗教和学术领域也加强了对五显财神信仰文化的研究交流。截至2013年,在江西婺源已经举办了两届五显文化学术论坛,台湾举办了一届五显大帝信仰文化交流研讨会,五显财神信仰在当今又迎来了一个发展繁盛时期。
(二)五显财神信仰再现的本质剖析
在当今高速发展社会环境下,人们的科学认知水平和精神文化追求都达到空前高度,五显财神信仰文化的能够再次繁荣可从如下几个方面探讨。
首先,五显财神信仰在当今社会民俗神灵信仰中具有一定民众基础。虽然五显财神信仰在主流意识曾经一度几乎消失,但是在一些民间地区仍保留相关的风俗。五显财神信仰并没有消失,只是在主流意识的禁锢下没有扩散的条件。在快速发展的今天,开放的社会大环境以及高速的信息传播方式为五显财神信仰提供发展的条件。其次,五显财神信仰文化作为一种文化资源得到政府政策的支持和推广。五显财神信仰的广大群众基础使得其可以成为地方政府的一种可开发文化资源,政府将其赋予正当合法的地位有利于促进发展地方经济,活跃繁荣地方社会文化,为社会经济文化建设发展服务。最后,五显财神信仰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传承和延续的特性,五显财神信仰在历史上的影响较为久远深刻,具有比较广泛的信仰基础,已经构成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总之,五显财神信仰从起源形成开始,到经历兴衰更迭,再到今天再现回归,都是与当时特定的社会环境背景、社会发展水平以及人文精神状态分不开的。虽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内,五显财神信仰因民众的诉求不同而易产生变迁,但实质上它作为一种实用功效主义的神灵信仰是不变的,这是与当时普通民众表达特定的需求相呼应的。当今,五显财神信仰文化已不再仅仅是因为信仰而再现,而是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获得广泛的民众认可,同时也是作为一种可开发的文化资源得到政府政策的支持。五显财神信仰再现不仅有利于向民众宣传传统文化,强化民众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更重要的是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参考文献
[1]丁希勤.五显信仰的实质及与道教的关系——对徽州婺源县灵顺庙的考察[J].安徽史学,2009,(6):88-90.
[2]万里.南宋时期江南地区“五显神”崇祀考[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8(4):94-100.
[3]北京市丰台去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北京市丰台区志[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489.
[4]北京市文物事业管理局.北京名胜古迹辞典[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9:371.
作者简介:崔婷婷(1989-),女,汉族,安徽临泉人,硕士,温州大学在读硕士生,研究方向:民间信仰。
林亦修(1962-),男,汉族,浙江省苍南县人,温州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区域民俗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