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妙化”思路与康巴文化的保护

2015-04-07 06:44彭若木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5年2期

彭若木

摘要:康巴地区及文化是目前学术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明确提出了在当下的社会发展中,康巴文化的保护可以借鉴城市文化领域的一个叫做“灵妙化”的概念,期冀能使得康巴文化以更精致的方式呈现于世。

关键词:康巴文化;灵妙化;文化业

一、康巴及康巴文化概述

本文开宗明义要以康巴文化为探讨中心及要点。从更具当下关怀的视角来看,康巴文化是近些年来由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在继承和弘扬本土文化传统和推进当地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情势下所提炼出的一个区域文化概念或者文化品牌。对于当前的观点寻找其历史传统的内涵,应是本研究破题之首务,这当属题中应有之义。康巴作为一个文化兼地理词汇,目前越来越多地占据了学术界的热点领域,已然成为了国内国际的一门显学。藏区有典:法域“卫藏”,马域“安多”,人域“康巴”。康巴地区乃是中国三大历史藏族聚居区之一,明清以来朝廷及政府有“治藏必先安康”的古训,当下社会又有“稳藏必先安康”的战略考量。康巴历史文化是藏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康巴藏区和藏族为研究对象的康巴学是中国藏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康巴地区亦称康区,在其若干个子意中,康即指康区,为一特定地域之义。而巴一字,学界更多的解释就是人字。离中心较为遥远的边地之人,在文化传承上保持着比地理中心的人们更为纯粹的,更贴近原初文化风貌的点滴因素。人类各大文化在发展过程中都有此特点。比如发祥在古印度的佛教,如由于天灾人祸在古代中国中原地区开始的向南发展的移民过程等等。

二、作为康巴文化保护的理论体系—康巴学的建立

20世纪上半叶,国内外学者对康巴的探险、考察和研究,尤其是民国时期以任乃强、谢国安、李安宅为代表的藏学先驱对康区的研究,奠定了康巴研究的坚实基础,逐渐形成了“康巴学”。康巴学是中国藏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康巴学的学科体系应包括:康巴地理、康巴历史、康巴文化、康巴宗教、康巴经济、康巴政治,康巴艺术文学,也包括国外的康巴研究,如国外的康巴人、康巴文化在国外的传播和影响、国外的康巴研究等,自然也包括在新时代康巴文化的适应于保护的问题。

为加强和提升康巴研究的“经世致用”功能重视国内外康巴研究对康区发展的人文价值、政治价值和经济价值,在学界、业界齐热的局面下,为了对康巴文化的系统化传承实施更有效的保护,势必推动了将康巴研究上升为一门“学”的进程。著名民族史学者,四川大学石硕教授曾说过:“康巴一词所具有的康地和康人两个含义实赋予康巴学更丰富的内涵”,为康巴学的建立铺垫了有益且坚定的基石。

三、康巴文化的合理保护之匙——“灵妙化”之意旨内涵

如同上文已作的交代,人们的知识的总结对于文化或者知识本身的关系似乎是单向的。笔者借鉴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在谈及人类城市文化问题时,说道过一个概念,叫“灵妙化“。他说:“人类有了日益繁复的技术装备,越来越能以控制其物质环境,但这与人类文化的质量之间并非存在着一种一成不变的有力联系。这期间会有一种倒转的关系,人文领域中静止的,非创造性文化,常常会促进精巧的技术发明与应用,而较富于创造性的文化则将其潜能转化为更高更精细的形式。”芒福德在其论述城市文化的著作中转引了汤因比的这句话。此处笔者借鉴该理念,认为该看法可以指导我们去看待康巴文化的现代的保护问题。而现实中,民族文化同城市文化一样,也具有这些特征。如,通过概念化体系化后的康巴学中的静止性的文化要素,有促进精巧的发明应用的功效。在现实中受到如旅游业的外界刺激而富有创造力的文化部分,使文化成品变得愈发的简单化和精致化。简单来讲,由于旅游业或者是文化产业的过分的发展,势必会产生如下的局面: 文化成品可能会改变以往的外貌,以更加简单的方式呈现于世。如,在社会条件都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苦苦地守旧是否意味着忠诚的善。格萨尔王史诗的传唱在富有创造性的艺术家的改造下,可以以更加精悍的方式呈现给后来者与游客等。灵妙化对于康巴文化的传承来说,不见的是坏事。灵妙化的方式对于康巴文化的来说,静态的文化带来更多精致的文化产品,动态的文化使得更为精致与灵便的文化产品得以问世。

四、康巴文化的灵妙化对于藏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藏区社会现在正在寻找一条路径能够较为稳妥安全地走上现代化之途。而通过博物馆式的原汁原味地呈现这并非不可能,而只是披上了绚丽的外衣。文化出现灵妙化,直观来讲就是产品变得小巧和灵便,而由于技术的推进而这种趋势一直进行下去。康巴社会的社会发展可说是藏区社会的一面旗帜。通过各种途径达到灵妙化的,有旅游业和文化产业两种。这二者都属于较富有创造力的文化。其成品有可能变得更加灵便,不再笨拙,不再追求大等。应该说双向的影响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灵妙化有利于康巴文化产品的精致化,也意味着更容易占领文化旅游产品市场,另一方面意味着有可能灵妙化会导致非真实性的产生以及真实性的消亡。随着文化市场的升级成熟,在不那么追求纯粹真实性的产业环境下,灵妙化下处理的所有康巴文化成品无疑会具有近乎无限的发展空间的。而历史传统本省不是商品,处理旅游及文化产业应该有度,而这个度,可说是文化产品灵妙化的分水岭。

五、结论

本文以一个较生僻的学术概念,结合康巴文化的传承及适应现代文化产业的问题进行了尝试性的剖析。康巴文化本身禀赋丰富,在如何让自身的吸引力提升的问题上不妨放下身段,吸取文化中的灵妙化的经验。让悠久丰富的康巴文化在精致灵便的方式中传承下去,达到许多文化相达到却失败的社会功能,这许是灵妙化下康巴文化的宿命。

参考文献:

[1]杨嘉铭.康巴文化综述 [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4期, 9页

[2]更登群培.白史[M]中国藏学出版社.2012年7月23页

[3]石硕.关于康巴学概念的提出及相关问题[J]西藏研究.2008年3期,92页

[4]隋书.女国传[M]旧唐书.东女国传[M]

[5]美 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起源 发展和前景 [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118页endprint